初次听说华盛顿“国家大教堂”这个名称,心中掠过一阵疑惑:美国不是政教分离吗,国家竟会出面搞一个官办大教堂?试想,北京建一座“国家大佛寺”“国家大道观”是何等荒唐?后来才明白,是中译名给我造成错觉。
这座教堂的英文名称,直译应是“华盛顿国家总教堂”(Washington National Cathedral),其正式名称是圣彼得与圣保罗座堂(the Cathedral Church of Saint Peter and Saint Paul), 是美国圣公会华盛顿教区的主教座堂。实际上既非国家所有,也未得到过国家的资助,修建大教堂所耗6500万美元,全靠私人捐赠。
不过,历届美国执政者,从总统到国会,与之都有密切联系。
据介绍,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是世界上第六大和美国第二大哥特式主教座堂,也是华盛顿第四高的建筑。2007年,美国建筑师协会评选“美国最喜爱建筑”,这座教堂排在第三位。
这座大教堂,始建于1907年9月29日,由当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安放基石。建筑工程持续了83年,1990年,又由在任总统老乔治·布什,出席竣工典礼,算是画上了句号。
华盛顿国家大教堂曾举办过三位总统的国葬:德怀特·艾森豪威尔(1969年)、罗纳德·里根(2004年)和杰拉尔德·福特(2007年)。威尔逊总统葬于此堂(埋葬于此的,还有二次大战时的国务卿贺尔及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等多位名人)。
美国国会指定这座规模足够大的教堂,作为举行全国性宗教纪念活动的场所。二战期间,为跨洋作战的美军将士的祈祷仪式在此多次举行;上个世纪80年代初,庆祝美国在伊朗的人质获释的感恩仪式在此举行;2001年,悼念“9·11”恐怖袭击遇难者的祈祷仪式在此举行……里根和布什总统的就职礼拜仪式也在此举行。
值得一提的是,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遇刺身亡的前一周,曾在此布道。
在美国人心目中,这座教堂的地位实在非同一般,不愧为“国家大教堂”!
搞笑的是,百度百科在“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这一词条的起始一段,竟如此介绍:
圣彼得和圣保罗大教堂(Cathedral Church of St.Peter and St.Paul)又称华盛顿大教堂,俗称华盛顿国家大教堂……建于1408年,是立陶宛唯一的长方形的哥特式大教堂。立陶宛著名的主教、诗人瓦兰裘斯葬于教堂内。后来不断改建,直到1655年俄瑞战争开始才告结束……
这都是哪跟哪呀!1408年,美国连影子都没有呢,词条的编纂者将不同国家同一名称的教堂,胡萝卜与红辣椒混在一块儿数了。
一直想去参观这座有名的国家大教堂,却因其并不在华盛顿市中心的国家广场(Mall)上,稍显偏远,直到最近一个彤云密布的日子才如愿。去了一看,其实交通还算方便,教堂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西北区的马萨诸塞大道与威斯康星大道路口,周围路边停车和大教堂本身的停车场都很充裕——当然,如果到了举行重大仪式,涌来上万人、数千辆车,那就一位难求了。
参观国家大教堂是要购票的,但星期天免费。我是星期天去的,但参观者也并不算多,可能也是因为建筑和庭院、花园非常大,一点也不显拥挤。
随手拍下若干照片,虽然拍得不够理想,放在这里供有兴趣者了解。教堂这天照例举行布道仪式,看日程表所载,上午有三场。见我挎着相机,先后有三位工作人员特地过来提醒我:唱詩布道之前和之后可以随意拍,但仪式进行中就不要拍了。但我还是忍不住,拍了一张唱诗班在教堂大门内唱诗。那真是天籁之音,绕梁三日,将人们纷杂的思绪导向澄明浩渺的天宇。
教堂内外有许多精美雕塑和艺术品。
教堂都有彩色玻璃镶嵌的窗户。这座教堂的彩窗有上下三排,这是最上面一扇。
大教堂内也有历任主教和名人棺椁。
因地震影响,教堂顶部石头开裂。为防不测,将之取下陈列在庭院。
大教堂旁边设有儿童教堂和学校,这天孩子们在嬉戏。
大教堂右侧一角。
大教堂的花园很有规模,生机盎然。
花园中不少奇花异卉,有人逐朵拍摄。我也拍了几张,也不知其名目。
近期图文:
金博士:从绝望之山开出希望之石(组图)
初次参观美国国会图书馆(组图)
瞻仰杰斐逊《独立宣言》珍贵手稿(组图)
美国国庆在国家广场上吹泡泡(组图)
在战云密布的时节看看戏水的儿童(组图)
小镇上来了马戏团(组图)
加勒比海上的战略古堡群(组图)
波多黎各美女如云名不虚传(组图)
完美的波多黎各之旅中连出意外(组图)
孟菲斯的金字塔和纽约的“空中花园”
在费城看望两匹中国唐代骏马(组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