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有此一说:中国怎样落入权贵资本陷阱 2016-05-30 08:50:01

  发展与公平是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可分割的两翼或两个驱动轮,任何偏废都可能发生坍塌而落入陷阱。中共建国后前30年忽视了发展,后30年忽视了公平。共产党靠高举公平大旗打下天下,当力图纠正忽视发展的错误时,却再次走了弯路


  老高按:友人通过微信转发,推荐一篇于中宁、赵瑜的万字长文《中国是怎样落入权贵资本主义陷阱的》,我看到该文后来高挂明镜新闻网的头条,足见此文得到相当一批人的重视。此文指出自由资本主义的理论源头就有很大的内在矛盾,而在后来,越来越与经济实践脱节,不仅不能解释经济现实中的许多问题,而且用它来指导制订政策,更导致许多灾难性的恶果。
  对于此文涉及的许多经济学方面的问题,我比较外行,还不能完全领会、融会贯通地提出我自己的看法。这里转载此文,供更多网友参考和批评,给我启示。
  记得有位彼此很了解的年轻人曾经对我说过:你们这一代人经历过毛泽东时代,那个的体制和环境,政治权力无远弗届、无微不至、无所不包,让你们吃过无数苦头,所以你们最敏感、最痛恨的是政治权力造成的恶果、对政治权力扩张本性,你们将反思和抨击的矛头指向为所欲为的权力,期望对政府恣意侵犯社会空间的行径抗争、抵制,甚至幻想资本作为社会上崛起的力量,能制衡、约束权力;但是我们这一代不同,政治权力让我们吃的苦头,与资本让我们吃的苦头,不分伯仲!我们甚至更深切地感到不受约束的资本可以干出多少坏事——而在中国,权力与资本更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呀。
  我对她谈到,对政府抱有本能的警惕,若过多地寄望奥巴马等政治领袖(或曰政客),非常靠不住(林达那本有名的书,就叫《总统是靠不住的》);她应声反问:但是资本就靠得住吗?也是靠不住的!你看看华尔街那些所谓精英,闯了多大的祸,给国家、社会和民众造成多大的灾难,他们有过忏悔、有过内疚吗?政府若不赶紧亡羊补牢,制订法规,华尔街还将继续为恶!
  效率与公平,发展与稳定,政府与市场,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博弈还将长期继续下去。这位年轻人说的或许有道理,但是就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而言,我还是觉得,中国严重社会问题的总病根,首先是高度垄断一切资源的政治权力,还远远轮不上弗里德曼主义、轮不上经济学第一假设的悖论……这些呢。


  中国是怎样落入权贵资本主义陷阱的

  于中宁 赵瑜,恒丰资本研究院



  本文写于去年(2015年)5月,经过半年的犹豫,投给了《经济导刊》。经删节后,登于该刊今年第二期的“学术论坛”栏中,题目改为“从‘新欧美’影响看中国公平发展与社会主义方向”。
  这里登出的是原文。原文1万4千多字,因为字数限制,登出稿为1万字,除一些政治性或刺激性删改外,一些过渡性段落和深入性段落被删掉了。让我们感到惊讶的是,此稿经过许多经济学家审读,经济学的部分基本完整保留了。感谢参与本文初审和终审的同志。
  ——【恒丰商学院】荐读


  十八大后,新领导层在国内打击腐败,国际战略拓展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经济转型和社会治理的改革上却令人迷茫。改革的具体政策出台了不少,但缺少一个总纲,或者说,改革缺少一个目标明确,言简意赅的“大旗”,以调动和凝聚经济社会资源。
  在我们看来,要提出新的愿景,总纲或旗帜,首先要对过去35年的改革进行总结,这个总结应该实事求是,符合大多数群众的感受和认识。
  过去35年的改革,只能说是成功一半,失败一半。成功在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国际地位的大大提高;失败则在于,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得到了一个在改革之初我们并不想要的经济社会结构。
  这个改革过程与结果,改革的收益与成本,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的资本主义发展有极大的相似性。100多年前的欧美社会,被当时的與论和历史学家认为是“强盗资本主义”,而我们今天的社会则被广泛认同为“权贵资本主义”。
  也就是说,我们的发展和欧美100多年前的发展落入了同样或相似的“陷阱”,如果欧美落入的可以称为“强盗资本主义陷阱”,我们落入的,经过委婉化后,可以称为“权贵资本主义陷阱”。欧美是付出了大萧条和世界大战这样沉重的代价后,认识到了“强盗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顺应民意,在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的带领下,才爬出了陷阱,我们是否也要付出同样的代价?
  近一两年,国际上的一些中国问题专家转而对中国持悲观态度,因为他们嗅到了社会上大量的不平不满在经济下滑甚至陷入萧条的推动下发生动乱的味道,这样的预期会变为现实吗?我们的路在何方?

  一、从两个共识谈起

  分析经济社会问题的最好起点就是从社会共识开始,所有人都认同的“病情”是进行判断,追根溯源和找出解决办法的基础。
  在今天的中国,几乎对所有事情都存在争论,但在一点上出奇的一致,存在共识,那就是无论左中右,上中下,都认为我们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虽然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我们得到了一个原本我们并不想要的社会,这个社会贪污腐败广泛而且巨大,贫富差距巨大,资源环境破坏巨大,人民生活基本保障差距巨大,道德沦丧巨大,人民的不满不平巨大,党和政府遭遇到空前巨大的信任危机,发展的“红利”被一个以腐败和掠夺为特征的新阶级所攫取。上述8个方面,我们将其统称为“巨大的社会成本”。
  也就是说,我们得到的这个“新”社会,是以快速发展,社会成本巨大和形成掠夺新阶级为主要特征的。
  这个社会被委婉地称为“权贵资本主义”,其实历史上对这样的社会早就有了一个为人所熟悉的称呼:强盗资本主义。对这个新阶级也有个人们熟悉的名称:强盗资本家。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也有过一个大体上的共识,那就是,我们都羡慕20世纪末欧美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富足。以谷牧为首的访欧团的调查报告引起了领导层的震动,尽管对欧美的政治结构有不同的看法,但对其经济社会结构,无论是上层领导还是普通群众,在我们的内心是赞许的,改革开放就是以此为模板的,大量的干部去考察,大量的留学生去学习,结果怎么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们没有达到欧美今天的“此岸”,却到达了欧美100年前或200年前的“彼岸”。
  为什么我们以欧美今天的经济社会制度为目标,经过30多年的努力,却得到了一个权贵资本主义或强盗资本主义社会呢?我们两个广泛共识之间的巨大落差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怎么会走着走着在无任何预警的情况下就跌入这个“权贵资本主义”或“强盗资本主义”陷阱的呢?或者说,在指导我们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对此,我们的社会没有形成共识,存在着南辕北辙的争论。

  二、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制度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中国知识界的一个根深蒂固的坏习惯就是,把任何经济社会问题都归结为政治问题,并且不进行任何深入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仅凭一些简单的教条就下结论。
  左派认为,我们的问题在于没有坚持毛泽东的路线。这种观点的荒谬是不言而喻,不需要驳斥的。坚持过去的路线,我们就不会有今天巨大的发展,我们就还停留在一穷二白甚至更糟的境地。
  右派认为,问题在于没有进行政治改革,没有建立民主和宪政,这种观点同样荒谬但需要驳斥。
  在200年前,也就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我们称之为“双革命”后欧洲的发展,以及100年前,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的发展,我们今天的发展和那两次久远的发展有什么不同吗?
  答案是极其接近。我们都有一个快速的增长,但都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都得到了一个强盗资本主义社会和一个强盗资本家阶级。
  在当时的欧美,这些巨大的社会成本带来了社会普遍的不满和动荡,带来的是欧洲从拿破仑战争直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连续150年的战争与革命,以及美国的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美在发展之初早就实现了民主和宪政,但它们没有逃过付出巨大社会成本的命运,而且他们的成本比我们高的多,因为它们都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的萧条,动荡和战争,也没有逃过巨大的环境问题。
  一个现实的实例就是印度,它也早就建立了民主和宪政,但它不但发展程度远低于我们,而且社会成本远高于我们,看看它的种性制度,贫民窟,妇女问题,土匪问题,农民起义,以及爬满人的火车,破败不堪的城市和街道。印度两面是海,风多雨多,气候条件远好于中国,但根据国际组织的数据,印度的污染程度高于中国。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民主宪政对经济发展的数量和质量不是必要条件,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相反,我们可以观察到大量实例,证明在威权体制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东亚、东南亚和拉美。
  迄今为止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在何种政体下,只要引入资本主义因素,经济就会得到快速发展,而所有这些发展都不是高质量的,都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极速扩大和资源环境的破坏,都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和或大或小的社会动荡,或者说,都没有建立起一个符合人民期望的良序社会。
  只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新加坡。新加坡独立后一直是威权政体,但较好地实现了效率与公平的结合和让大多数人滿意的良序社会。
  我们在新加坡曾听一个出租车司机讲了他的故事。他的收入属于最低层之一,但他养活了4个孩子,两个老人以及他和他老婆共八口人,并供4个孩子都上了大学,他认为,关键是政府提供的低价和低息贷款的“组屋”,使他一家虽然拥挤但可以安居,并腾出钱来提供虽然紧张但可以应付的开支,因此,他和他这样的人都是政府的拥护者,每次选举都投执政党的票。
  在某种程度上,战后的日本也与新加坡相似。
  自民党在日本长期执政,其政治架构也具有威权性质。但正像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在其回忆录中指出的,由于美国在战后塞给日本一个在其本国都没有实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法体系,以及日本自己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传统,日本的社会矛盾被大大消解,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民福利的基本满足得以同时实现。
  为什么我们如此愚蠢,重犯别人在百年前犯过的错误?我们的思考能力哪里去了?我们的结果能比他们好吗?

  三、社会资本主义和自由资本主义有本质的差别

  根本的问题在于,我们从来没有而且至今没有认识到,今天的欧美与100或200年前的欧美有本质的差别。
  付出了巨大社会成本,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的社会痛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美在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人的带领下形成了社会共识,建立了一个新的经济社会结构,逐步降低了社会成本。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政府对经济的资本主义因素的适当而严格的监管,以及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制度性倾斜和救助。
  这种结构或制度,在经济学上称为混合经济,在政治学上称为福利社会,它们都迴避了一个敏感的词:社会主义。
  有一个人不想迴避,这个人叫米尔顿·弗里德曼,他在他著名的《自由选择》一书中,将以下的这些经济政策都定义为社会主义的,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最低工资,医疗保障,职工健康保护,消费者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产业和弱势群体的补贴制度,小企业扶助制度,教育补贴,低收入住房等公共政策,产业监管,为保障上述政策而实施的累进税、遗产税,资本利得稅,以及专门的社会保险税,工会集体谈判权等,以及重要资源和公共产品的国有化等等。
  总体上说,这些社会主义政策包括了保障制度,保护制度,补贴制度,扶助制度,监管及准入制度,倾斜性税收制度,弱势群体社会化及国有企业制度这8大方面。这些政府的社会主义政策和半社会主义的股份制规模化大企业实施的企业福利制度,构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部分的核心。
  这些政策的核心,是由政府通过税收剥夺富人用以补贴穷人和公众,也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其主要哲学诉求是“公平”,这正是自17世纪英国革命中的“掘地派”以来历代社会主义派别的主要政策诉求,也是欧洲社会民主党和工党的主要政策诉求,美国民主党在大萧条之后也转向了这种政策,弗里德曼称其为社会主义政策并没有错。
  弗里德曼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也就是我们立为模板的那种经济状态,都实行了这些社会主义政策,因此不是自由市场经济。他甚至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实现过自由经济,欧美只有19世纪末一小段时间接近自由经济,而那段时间被欧美知识界称为“强盗资本主义”。
  弗里德曼认为世界从来没有实现自由经济也是符合历史的。英国君宪制断断续续出台过许多倾斜性和限制性政策;陆洲大陸在1848年后,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对经济的强力干预,尤以德国法国为甚,这是他们经济追上英国的基本因素。美国在建国初期,在财政部长汉弥尔顿的强烈主张下,政府也采取了强势态度,包括土地政策、银行政策等,美国共和党原本是继承汉弥尔顿政策的,只是在强势大企业出现后,才与民主党換了政治角色。
  纵观整个资本主义史,从现实说,自由资本主义只是一种“乌托邦”,从意识形态上说,只是英美的一种学术传统。
  我们将弗里德曼所反对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美,称为“新欧美”,而将弗里德曼比较赞赏的19世纪末的欧美称为“旧欧美”。
  显然,弗里德曼的所谓“自由经济”,是企图改变“新欧美”的发展方向,将其拉回到“旧欧美”,他的所谓“自由”是强盗的自由,他的所谓“自由经济”就是强盗资本主义。
  令人震惊的是,我们被严重误导了,我们被告知,“新欧美”和“旧欧美”是一回事,都是“自由资本主义”,但实际上它们有本质的不同,这个本质就是弗里德曼所说的那些社会主义政策。
  被误导的原因之一是,上世纪末,撒切尔和里根认同弗里德曼的思想,对监管政策和国有企业做了一些改动,税率降了一些,我们误以为它们回到了“旧欧美”,但实际上,变化只在局部,而且程度微小,而总的格局没有变。所以2000年弗里德曼回顾这段历程悲哀地说,今天的世界离社会主义更近了。
  今天欧美的左右派,它们的区别仅在于程度上,而不在本质上。在西方现代社会,没有一个政治派别能够将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完全排除在自己的政策主张之外。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已成为所有现代经济的基本制度,对现代社会的公平公正起到了基本保障作用。而弗里德曼主张的自由主义经济,不但从来没有出现过,而且永远也不会出现了。
  一个最近的例子就是,当美国部分撤销监管后,金融危机来了,至今没能恢复,而这次如此大的经济危机之所以没有引起社会动荡,完全在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新政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障制度没有被倾覆。危机之后,欧美认识到弗里德曼主义的错误,正在建立新的监管,例如新的巴塞尔协议等等。
  奥巴马的民主党政府的两个主要政策,就是实现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和气候变化协议,这是美国与欧洲社会主义政策的两个主要差距,民主党历来主张补足这些差距,以使美国赶上欧洲的社会政策。
  也就是说,被弗里德曼称为社会主义举措的,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和环境保护政策的一整套新政及其后续制度,在20世纪30年代和21世纪两次救了美国的命。更准确地说,它是用改变资本主义救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命。
  社会主义的八大政策仅是现代经济结构中社会主义因素的组成之一,如果加上全部政府开支和股份制社会化规模化企业创造的产值,以及或多(欧洲)或少(美国)的国有企业,那么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已经占据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半以上。显然,现代资本主义已经不能被准确地定义为“资本主义”了,正像马克思曾预言的那样,资本主义“长进”了社会主义,也可以说,社会主义“长进”了资本主义,虽然这个“长进”并非是和平的。

  “新欧美”的这个新的经济社会制度,我们将其称为“社会资本主义”,它不同于强盗式的“自由资本主义”,在这个组合中,资本主义因素承担发展的效率,而社会主义因素则承担发展的公平问题,包括社会和环境的公平。
  或者我们用比较意识形态化的语言说,资本主义因素保障了“自由”,社会主义因素保障了“公平”。“新欧美”的“社会资本主义”是一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自由和公平相对比较平衡的“新”社会。
  社会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造,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平衡了公平和效率这两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需求,从而有可能创造稳定的良序社会,并创造条件使社会在稳定良序的状况下,用改良而不是革命的方式实现社会的变化和进步。
  显然,世界历史的发展冲破了过往的那些教条,它证明对于建立一个良序社会,降低发展成本来说,经济社会制度是基本的因素,因为它是大众所迫切需要的,而政治制度则是发展的因素,因为它是在精英中进行权力配置的,它只能随着大众知识和财富的增长而提高需求度。

  四、弗里德曼主义带来的世界性危机

  弗里德曼主义,或称新自由主义虽然没有破坏社会资本主义的体制架构,但它向资本主义偏转的这一点点,就足以给欧美带来重大危机。
  在经济上,它使欧美重新步入两极分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简称IMF)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目前发达经济体的贫富差距已扩大到数十年来最高水平,而且这个趋势还在加强。两极分化的后果,就是经济危机不断,从80年代开始,欧美经济虽然摆脱了滞胀,经过垃圾债券泡沫,网络泡沫和房地产泡沫后,终于引发了重大经济危机,至今尚未恢复。
  弗里德曼主义不但引发了危机,而且误导延误了危机治理。
  弗里德曼主义强烈反对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双管齐下的政策主张,这种主张的货币流向,是把货币政策超发的货币通过政府工程发到失业人员手中,再通过乘数效应创造有效需求,从而拉动实体经济发展,它的本质是通过降低贫富差距创造有效需求,作用于实体经济。
  在弗里德曼主义影响下,本次危机后,美联储三轮量化宽松的3万亿美元,绝大部分流入企业手中。由于失业和恐慌,中下层人民缩减了消费,降低了有效需求,致使企业虽有钱却不能投入生产性投资。于是量化宽松转化为流动性过剩,不断推高本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资产价格,造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巨大落差。这种落差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从而继续影响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则使虚拟经济始终处于一把“达摩克利斯剑”之下,一旦退出量化宽松,资产价格泡沫破灭,财富将再次毁灭,经济危机将再度降临。
  在政治上,弗里德曼主义近乎歇斯底里式的对政府行为的攻击,破坏了二次大战前后欧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社会共识,政治意识形态化,纷争不断,政府效率低下。
  2007年暴发的经济危机,欧美经济学和政治学界都没有预见到,而且危机暴发至今已有八年了,阴影尚未退去。欧美知识界正在反思,有两本著作代表了这个反思的初步成果,一本是福山的《秩序与衰落》,一本是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前者部分放弃了普世价值说,后者用数据推翻基本的经济学教条。
  两者虽然无法动摇几百年形成的教条大厦,但他们受到西方知识界的热捧说明,怀疑的力量正在生成。怀疑的产生是因为过去的思想解释不了今天的现实,也无法指出未来的道路。这些怀疑虽然还只是一些分散的点,但它必将浸漫开来。这些怀疑再次证明:凡为人所创造,必为人所冲破。世界没有永恒真理,人类探索永无止境。
  中国的改革开放恰与欧美弗里德曼主义甚嚣尘上同期,欧美是在已经建立了社会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结构之后,受弗里德曼主义影响而发生偏离,中国则是在转型过程中,抛弃了大部分全世界都在实行的那些社会主义政策,特别是在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消费者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显然,弗里德曼主义对中国的危害远甚于欧美。
  特别是,中国的那些弗里德曼主义信徒,他们那些极端的言论,就连弗里德曼都不可能说出口,例如:“富人养活了穷人”,“原罪不应被追究”,“腐败是改革的润滑剂”,“改革损失最大的是公务员”,“房地产商就是为富人盖房子的”,“中国的贫富差距不是太大,而是不够”等等。
  一方面他们混淆假市场和真市场的界限,例如认为国有铁路定价和与权力密切勾结,基本上是腐败产物的房地产定价都是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则赤裸裸地站在权貴一边,为他们发声,并迫不及待地自称为“上流社会”,这种公开明确地蔑视中下层社会的言论,在“旧欧美”很流行,在“新欧美”早已被认为是政治不正确,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而收敛了。
  他们的言论和行为说明,他们正是他们所指责的那种“无知又无耻的家伙”,而且他们的猖狂说明,他们已经沦为社会公敌。
  但是,弗里德曼主义和弗里德曼信徒并不是简单的阶级现象,他们植根于深厚的理论背景中,这就是经济学。经济学是一种总结性知识,它不能提供预测和指引,而且经济学总结的是“旧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由于这个总结已经自成体系,因此它顽固地排斥社会资本主义的经济现实,20世纪的经济学与经济现实已严重脱节。
  实践已经对经济学提出了重大质疑。根据新的经济实践剖析经济学的谬误,是摆在全世界知识界面前的重大理论课题,也是中国摆脱权贵资本主义陷阱的思想前提。

  五、经济学错在那里

  历史证明,经济学在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上,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在社会成本问题上,在道德与市场的关系上,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以及其他一些基本假设,例如边际收益递减和规模收益递增等问题上都是不全面,部分错误甚至基本错误的。这些错误,大部分都来源于经济学的第一假设。
  经济学的第一假设就是“看不见的手”悖论。这个悖论是说,每个人都从利己的私心出发,就会产生竞争,而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就会摆平各方利益,从而更好地满足公共利益。
  这个理论至少存在五个严重不足。

  首先,有许多先天或后天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人,例如残疾人、老年人、单亲家庭等,以及许多不具有竞争优势的人,如不具备资本能力的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边远地区的人等,竞争使他们的境况不但得不到改善反而变得更糟。对他们来说,自由竞争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是“兽道”而不是“人道”。
  另一方面,自由经济主张“优胜劣汰”,其本质是一种“优势经济”,价格自由配置资源会导致资源向优势一方集中,无论这种优势来源于经济的自然过程还是政治特权。经济优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叠加,会迅速扩大优势,在一代人之内就会造成巨大的贫富差距,这正是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和中国现今的社会现实。
  巨大的贫富差距必然造成社会普遍的不平与不满,必然带来社会剧烈的动荡,甚至革命和战争。所以,自由竞争必然付出巨大社会成本。

  其次,从自利出发的自由竞争会激励大量不法行为,造成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
  有些破坏,例如伪劣产品,个人的辩识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甚至健康和生命。经济学诡辩说,长期看,市场能够识别,但是正像凱恩斯的名言:“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
  有些破坏,例如空气、水体、土壤的污染,以及对安全的忽视等,不但会造成巨大的公共灾难,而且治理难度很大,时间很长,成本很高。
  还有些破坏,例如矿产和生物资源的破坏,就再也不可能恢复了。
  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同样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第三,从自利出发的自由竞争会产生大量所谓“道德陷阱”,这些“道德陷阱”在规模化、系统化、全球化的现代经济中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效应,2007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产生的。
  金融危机的源头是流动性过剩,我们以后再分析流动性过剩是如何产生的。过剩的流动性在网络泡沫上栽了跟头,然后涌入房地产市场,不断推高房价。在这种形势下,贷款机构和投资银行犯了两个关键性“道德”错误,从而触发危机。
  首先,贷款机构放弃了对还款能力的审查并实施零首付政策,放贷无条件。其次,投资银行对这些债务进行证券化处理,通过分割、打包再转卖或持有。这种分割、打包的实质是多次抵押,在实体经济中是违法的,但在虚拟经济中却成了“创新”。
  金融机构的这两个错误建立在一个低能的常识性错误之上,这就是房价会长涨不衰。华尔街集中了美国最聪明的一批“精英”,他们的收入几倍几十倍于他们的工业同行,为什么顶尖精英会犯低能错误?
  一个解释来源于凯恩斯:因为他们也是“动物”,他们的“动物精神”使他们轻易跟从潮流。另一个解释来源于心理学:因为他们自认为足够聪明,可以在最后一刻将危机转嫁出去。第三个解释是制度性的:企业的激励制度只在乎短期个人收益。不管何种解释,都证明自利竞争与公众利益之间并不存在可靠的扭带,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第四、每个人对个人利益的认定是不一样的,甚至南辕北辙。例如,有的人认为生命最可贵,所以面对侵略应不抵抗,当亡国奴比死了强,国家不应为军队花钱征税,也应该放弃那些有争议的土地和小岛;而其他人则认为,自由价更高,宁死不当亡国奴,因此需征税养兵。这样的竞争不可能达到平衡,满足每个人的利益,只能通过多数决策机制,满足多数利益,损害少数利益。
  政府职能的本质,就是满足多数,并根据对多数利益的损害情况,分别采取倾听、压制或剥夺少数的政策。社会资本主义政策的核心,就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税收政策,就是公然的对少数的剥夺,虽然受到富人和自由派经济学家的强烈反对,却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永久的剥夺”。

  第五,个人利益的总和并不一定涵盖公共利益,有些公共利益,例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工程、基础研究等,并不一定获益于当下,甚至一代人都不能获益。当下人的多数可能并不愿意为这样的价值支出,只有少数人或极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能够认识到其价值,竞争甚至多数决策都不能支持这类价值,只能靠所谓“威权决策”实施。
  还有一些利益,例如货币发行,通过竞争的办法已被证明是不可行的,只能由一个威权机构,由个别人做出决策。这一点,连弗里德曼都承认,并驳斥了哈耶克货币自由的观点。因此,政府不但要处理好多数与少数的关系,还要处理好当下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并善于聚集睿智精英,来处理这些关系。

  以上五个方面,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方面是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必需由政府通过税收筹集资源,然后建立专职机构进行保障,补贴,监管,并做出决策。
  这五个方面构成了经济运行的社会性成本。传统经济学没有社会成本这个概念,20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科斯提出这个概念,用它涵盖传统经济学所讲的“外部性”一直到“公共产品”这整个领域。但是,经济学始终没有将上述五个方面纳入社会成本范畴,展开像样的研究。
  科斯分析了“外部性”中加害方和受害方的成本关系,认为可以通过市场交易而不是行政限制解决其中的利益得失。科斯的问题在于,他没有认清,有些“外部性”属“经济”领域,可以界定成本—价格,通过交易或法律辅助的交易解决,例如“牛进花园”;而更多的“外部性”不属于或不全属于“经济”领域,不能界定成本—价格,不能用市场交易解决,特别是涉及人的生命和健康的安全和环保问题,例如毒气、毒水、毒食品,紧急救治,救灾等等,以及贫富差距造成的不公平感所带来的社会动荡。
  科斯对“社会成本”的扭曲,原因就在于他忘了他在30年代就提出的具有突破性的“交易成本”。例如烟囱排烟,并不仅仅是不舒服和补偿,很可能潜藏下危害生命的因素,而双方对此根本不知情,这里存在寻价缺失,也就是交易成本,因而达成交易的补偿不可能是公平合理的。
  交易成本理论是自斯密至今,经济学最重大的理论突破,因为它部分推翻了经济学的根基——“看不见的手”,或称为“市场有效”理论。其实斯密自己一手“缔造”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内在矛盾。
  斯密在《国富论》中建立了经济学的两个基础,一个是分工组织带来的高效率,一个是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的高效率。斯密对这两个部分都没有充分展开论述,尤其是没有勾勒它们之间的关系。而这两个部分存在内在的逻辑上的矛盾:既然“看不见的手”,也就是竞争能带来效率与公正,为什么还需要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有领导的,按计划生产的分工组织?
  或者用现代经济学语言说,既然市场是有效的,为什么这种有效性(假设它真的有效),从来而且只能建立在官僚的、有计划的、分工合作的企业组织之上?或者用带有哲学意味的话说,为什么市场的有效性只能建立市场的无效性基础之上?为什么“看不见的手”只能建立在“看得见的手”的基础之上?
  科斯认为,寻价和讨价还价是主要的交易成本,当这个成本超过了参与者的承受能力,他们就会寻找替代物,以有效节约这些成本。而“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也就是说,企业是市场竞争机制的替代物。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这一替代物,就是因为企业能够有效地降低寻价和讨价还价的成本,在科斯看来,这就是企业的本质。
  显然,科斯架起了斯密论述的两个经济学基本假设之间的桥梁,否定了在任何情况下市场都是有效的,肯定了有领导有计划、分工合作的制度架构的效率性。
  按照交易成本理论,市场交易成本过高,成本就会内化为一个等级机构,这个机构可能是企业,为什么就不可能是一级政府呢?
  有些交易成本是通过市场寻价可以解决的;有些交易成本需要企业家的寻价能力解决,就形成了企业;而一定有些交易成本是市场和企业都无法解决的,这就是政府产生的原因。政府和企业一样,也必定有其合理边界。
  政府的合理边界在于而且仅在于,它的职责是消除那些无法定价的社会成本,提供公平良序环境的,其中包括安全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法律的和政治的。在正常情况下,它不应扩大合理边界,干预它不应干预的事物。
  显然,科斯的“社会成本”与“交易成本”有深刻的内在矛盾,科斯没有能够解决这个矛盾。而科斯主张的交易方式,除了“碳交易”这个非市场的政府间交易外,世界各国政府都敬而远之,那些自由派经济学家没有一个研究出能被接受的操作方法,原因就在于交易成本太高,太难于操作。

  如果说斯密“看不见的手”悖论为经济学奠定的哲学基础是有重大缺陷的,那么,经济学的另一位创始人李嘉图为经济学奠定的技术基础也是不可靠的。
  李嘉图考察了农业生产的性质,提出收益递减的概念,马尔萨斯正是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他用饥荒和战争消灭人口的主张。以后的边际学派在这个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边际收益递减理论,这个理论又成了马歇尔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基础,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经济学的主流内容。
  但是,马歇尔已经注意到他总结的经济学与经济现实的差异。因为19世纪末,最早的一批规模化企业已经出现,这些企业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增的倾向。马歇尔研究了这个问题,但由于整个经济学体系已经固形化,与新的经济现实无法相容,因此放弃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希望后人在掌握大量实证数据的基础上解决这个问题。可惜,马歇尔的经济学后人出息不大。
  其实今天我们被告知的经济学,并不是它创立时的样子。斯密在名著《国富论》中阐述了通过分工合作,计划生产的企业所具有的高效率,在“看不见的手”规则下运行的市场所具有的高效率,以及政府对提供公共产品所具有的职责,在另一部名著《道德情操论》中,他又阐述了同情心这类的道德对利己心的约束。
  完整地看,斯密为经济学安了四条“腿”,这就是企业、市场、政府和道德。实际上斯密为市场规定了“边界”,市场只是构成“经济”的部分之一。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相互交叉融合而成为“经济”,显然,这才是经济学更坚实的基础。
  但是,经济学后来的发展抛弃了三条“腿”,成了独腿怪兽。市场无边化取代了“经济”。交易成本理论的出现,本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使经济学回到斯密,但是,很可惜,这种可能被经济学利益集团扭曲了,阉割了,人们今天看到的经济学,仍然是200年前的陈糠烂芝麻。
  此外,经济学框架主要反映和总结的是农业和小企业占主导地位时期的经济,20世纪的大企业,其命令性、计划性、合作性、福利性,以及其股权的社会化,与经济学基本理念相悖,面对大企业已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经济,经济学理应与时俱进。
  但是,很可惜,经济学的发展不像是一门科学,倒像是一门宗教,它的发展不是越来越复杂,而是越来越简单,简单到就剩一句话甚至两个字。这种简化就是为了易于宣讲及煽动起无知的膜拜,并使“教士”们获得权威地位,就像基督教曾经的发展那样。你能想象物理学的所有发展都为了证明牛顿的一句话吗?你能想象物理学家凭一句话就可以走遍天下吗?而这正是经济学和某些经济学家的现实。

  六、贫富差距悬殊的经济意义

  在所有这些经济学的偏执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对中国的误导最大。我们被告知,效率第一,经济快速增长了,公平问题自然解决了。这个误导被中国领导人普遍认可采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失误。
  邓小平关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胡耀邦关于矿业发展的思路和赵紫阳关于房地产改革完全市场化的决策,都是这个失误最显著的实例,今天,我们已经清楚看到这些失误造成的严重恶果: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有带动其他人,而是成为骄奢淫逸并企图获得更大权力的蟊贼;矿业矿难频发,死人无数,不得不将其国有化,这个过程,英国在70年代就已经历过;而房地产,早已成了中国强盗资本家聚集的产业,它所引发的巨大不公平感成了政府的噩梦,并将像香港一样撕裂社会,使中国走向“失败的社会”。
  为什么效率不能自动转化或提升公平呢?
  法国经济学家皮凱蒂在他的新书《21世纪资本论》中用大量数据证明了资本的短期和长期回报率都远高于劳动回报,投资家巴菲特用亲身经历证明,资本的稅收优惠进一步扩大了资本对劳动的优势,这一优势的不断叠加并非如经济学所假设的,是一种合作博弈,即效率促进公平,而是一种零和博弈,即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其后果不单是不公平带来的巨大社会成本,而且是效率的自我毁灭,即巨大的经济成本。
  贫富差距过大,一方面是穷人的钱太少,不能产生不断较快增长的有效需求,转化为同样较快增长的生产性投资。结果,经济不得不靠别人的需求(出口),暂时不需要的需求(基础建设)和浪费的需求(政府开支)来支撑。另一方面,富人,也就是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笔下的“有闲阶级”的钱太多,这些钱的大部分就会转为过剩的“流动性”投入虚拟经济。
  过剩流动性投资的特点是,靠后来的支撑先来的,等到一个节点产生流动性毁灭,通常这种投资被称为投机。投机的结果是财富的毁灭——穷人和富人都没有得到好处。而之所以会毁灭,是因为这些过剩流动性本来就是多余的。
  所以,财富的分配对于财富的生产具有决定意义,就像财富的生产对于财富的分配具有决定意义一样。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而决不像主流经济学所描绘的,是一个单向过程。也就是说,效率与公平不可偏废,过分强调效率不但会损害公平,而且会损害效率本身。
  经济学用简单的一组数字表达经济增长,叫GDP,中国的GDP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贫富差距转化为凡勃伦笔下的“闲钱”而成为过剩流动性,这些过剩流动性相当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有效需求或有效供给,而是漫无目的地在从大蒜到房产到股票等各种物资和资产的“虚拟价格”上游荡。这些“有闲”资产对经济没有实际意义。
  这个GDP只有正没有负,巨大的贫富差距被“平均”,所有的污染破坏,所有的社会成本都被看成是正发展。更荒谬的是,把纠正巨大社会成本的努力再一次作为正项计入。我们的国民经济没有损耗,没有折旧,相反,损耗和折旧被再次计入利润。这种事要是发生在企业中就是造假,发生在国家就叫繁荣。
  如果把巨大的社会成本计算进去,如果把流动性中的零作用和负作用计算进去,那么假如贫富差距能够降低,中国经济很可能用6%的增长率,就能达到10%增长率的效果,那种GDP要达到8%以上才能保证就业的说法很值得怀疑。也就是说,经济的效率性将大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大大改善。这就是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经济不公平问题的经济意义。
  GDP崇拜是所有经济学流派的共同特点,它的荒谬从来没有被纠正。也就是说,我们10%的增长率,如果计入社会成本的话,大约只有5%到6%,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把发展质量计入,慢一点但好一点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6月15日发布有关收入不平等的起因和后果的报告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Income Inequality: A Global Perspective) 将贫富差距称为当前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决定性的挑战。
  报告发现,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本身具有相关性:如果提高收入最高端20%的富裕人群的收入,将令今后5年的GDP增幅下降0.8%;而增加最贫穷的20%人口的收入反之会在同期推动GDP增长0.38%。报告作者之一该机构亚太项目副主任卡尔帕纳·科克哈尔(Kalpana Kochhar)说:
  “尽管有多个相关的经济和社会经济渠道,但从根本上讲,我们的研究发现将重心放在贫困和中产阶级实际上对增长是有利的。这就意味着终止贫困将推动整体繁荣。我们将是视作为一个强有力的信息。”
  这是一个有如此重要性的国际组织头一次用研究报告推翻经济学的现成结论,其意义的重大将在以后的历史中逐渐展现出来。

  七、高举公平发展的大旗

  发展与公平是一个良好的经济社会结构或者说是良序社会的不可分割的两翼或两个驱动“轮子”,任何偏废都可能发生坍塌而落入陷阱。
  建国后中国的经济实践,前30年忽视了发展,后30年忽视了公平。可以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发展源于自己的经验,共产党就是靠高举公平大旗打下的天下;忽视公平则在于,当我们力图纠正忽视发展的错误时,由于没有经验,轻信了教条,使我们再次走了弯路。
  邓小平对发展与公平的表述是一个发展性的思维,一开始他说“发展是硬道理”,完全没有提公平。后来他说“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还为开始实施公平目标规定了一个时间表,就是20世纪末。他还认为,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没有实现公平,改革就失败了。
  后一个表述把发展与公平作为先后实施的步骤,并把在富裕基础上的公平确立为最终目标。邓小平的这一表述与斯密是相通的。仔细分析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表述,他也是以是否能达到公平目标而赋予竞争,也就是“看不见的手”以合理性的。也就是说,如果达不到公平,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失灵”了。
  资本主义的历史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都证明,先发展后公平,或者说,靠市场力量通过发展“自然”达到公平,这个路径不靠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能被忽视,“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发挥作用,而且是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建立良序社会。
  邓小平和斯密的思想都有历史的局限性,他们都是在发展受到长期压抑的情况下,侧重于强调发展对发展与公平的关系进行表述的,这些表述具有突破性,对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但却未必是科学的、平衡的,科学的理论和决策应该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发展理论。
  中国经济面临转型,这个转型本质上是需要一次大刀阔斧的、小罗斯福新政式的改革,这个改革要高举公平发展的大旗,通过消除巨大的社会成本来获得发展动力和红利,反腐败就是这个转型、改革和发展的第一步,这也正是反腐败具有巨大价值的真正意义所在。
  高举公平发展的大旗,还需要设定一系列的具体目标,也需要政治的,社会的和价值观的重塑。这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改革。小罗斯福建立社会资本主义的新政改革历经两党历届政府历时半个世纪,被里根政府“反动”了一把,在小布什后期和奥巴马时期重拾势头,至今尚未完成。中国学习欧美的经验教训,应能更快更好地完成这个改革。


  近期图文:

  文革之祸不仅在发动与过程,也在于结局  
  
推荐杨继绳一篇全面反思文革的文章  
  
冯客笔下文革的红色、黑色和灰色年代  
  
毛泽东在文革期间的外交大转弯  
  
文革会不会来不敢说,但气氛越来越浓了  
  
官方巨量机密档案披露广西文革骇人真相  
  
麦克法夸尔谈习毛异同:毛只开了文革发令枪  
  
文贯中教授对文革中施害者的肺腑之言  

浏览(3354) (13) 评论(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求d三真 留言时间:2016-06-01 05:22:19

我觉得还是先把基本问题搞清楚:1.政治与经济可以可开来研究,但经济与政治可以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没有纯粹的经济和政治;2.弗里德曼关于社会主义与自由经济的区分可能有些问题,他好像将自由经济看作是完全自由放任的东西,甚至政府的存在就是社会主义。我认为关键看政府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之上,还是市场建立在政府之上,类似于封建专制经济。市场经济不可能是无政府主义的,需要必要的干预,包括保障制度,保护制度,补贴制度,扶助制度等,问题要解决政府为自由经济服务,不能反过来,对政府的干预要谨慎,不能过度,更要严格的监督和责任。3.经济学假设“看不见的手”不是悖论每个人都从利己的私心出发,就会产生竞争没错,错的是以为竞争就会摆平各方利益,从而更好地满足公共利益。自由竞争有摆平各方利益的要求,但不是自发的,必须由民选的政府来建立秩序,规范竞争行为,这样才能平衡各方利益,还包括必要的宏观调节。4.贫富差距是消灭不了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必须控制的一定范围之内,或是合理区间,主要是所得税调节和社会保障;5.高兴公平大旗是对的,但是要认清中国的权贵资本主义实质不是资本主义,是封建主义,是一切以权力为中心,官本位,等级制,中国离资本主义有本质差距。

回复 | 2
作者:新天狱 留言时间:2016-05-31 10:49:12

谈到这个问题不能不提及香港对大陆的影响。弗里德曼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见真正的资本主义,到香港去”。他还在1990年写到:香港的经济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最好的例子。由于香港对大陆的影响,香港资本和大陆官僚的“合法婚姻”,中国落入权贵资本的陷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回复 | 0
作者:马甲 留言时间:2016-05-31 09:57:07

万维的风向变了?几年前万维有好几位重量级人物大捧弗里德曼的自由主义经济,现在怎么没有人出来反驳老高了?

当初万维支持弗里德曼的人用弗里德曼理论批评中国,现在反对中国的人又用弗里德曼与中国类比。中国确实有很多很大问题,研究中国的人问题恐怕需要再细致一些。

另外,拿中国和美国比两级分化,政治味道可能大于实际味道。因为

当年占领华尔街运动喊出的就是1%与99%的对比。还有人说世界上500家庭与剩下的人对比。

中国现在的反贪腐至少在名义上就是反对不公平。作者文中只字不提这一点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一个欠缺。如果作者不认为中国的反贪腐对公平有任何作用或作用不大,也应该指出来为什么,因为至少目前从中国官方来说似乎认为这是可以促进公平的一个措施。

另外,社会的安全网和两级分化其实是两个不同事。建立安全网和反对两级分化其实都很重要。一个比泛泛地拿中国与西方比两级分化更有意义的可能是中国目前在安全网和防两级分化这两方面的主要欠缺是什么,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回复 | 0
作者:新天狱 留言时间:2016-05-31 09:55:52

谢谢高伐林先生转发此文。意见可以不同,用心倾听对方,心平气和的讨论,给高先生点一个赞。

回复 | 0
作者:新天狱 留言时间:2016-05-31 09:44:14

此文是很久未见的好文章,希望中央领导层都可以看到。说出很多很好、很有道理的论点:

1)改革开放的初衷早已被利益集团所劫持,完全偏离方向;

2)亚当斯密式的理想自由市场经济从来就没有过,也永远不会有。弗里德曼式的经济体系在美国尚且失败,照搬到中国也必然失败。一些所谓改革派经济学家(如厉以宁)严重误导中央的决策,后果严重;

3)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制度没有必然联系。那种用"政治制度改革"当作挡箭牌,把“权贵资本主义”造成的经济、社会问题推给政治制度,甚至把一些领导人家族的品质问题推给政治制度,不是糊涂,就是别有用心;

4)用单纯经济学观点对待和处理社会这样庞大而复杂的问题。经济上合理的政策从社会、人文的角度看不一定合理;短期经济上的合理性和人类社会的长期目标很可能是冲突的。经济上的最佳不一定是社会和人文的最佳。环境问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5)反思改革开放,不要搞邓小平版的两个凡是,不惟外,不惟书,对国外的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特别令人欣慰的是,年轻一代可以放下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包袱,不受文革个人恩怨的影响,看清经济上的压迫并不比其他压迫好这个事实。敢于批判资本主义的缺点,敢于创立比资本主义更合理的制度,如此下去,才是国家的希望。

回复 | 0
作者:萌哥马利 留言时间:2016-05-31 08:32:10

此文是典型的“公平经济学”腔调,把公平放在绝对优先位置,结果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因为公平,必然产生大锅饭,创新必然停滞,社会的“熵增”现象有增无减,最后陷入到“热寂”状态,也就是经济萧条百业凋敝,毛泽东时代就是这种绝对公平的社会停滞阶段。

呵呵,陈词滥调了,不值一驳。

回复 | 1
作者:ZHANGXIGANG 留言时间:2016-05-31 05:41:20
不懂经济,但感觉西方经济理论也是在发展中成长中,也有不足,也不完全是真理。
中国人对经济也是一知半解,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感觉此文戳中了经济的命脉一样
老高此文选的不错
回复 | 1
作者:求真知 留言时间:2016-05-30 09:53:22

在下当然也不懂经济学。

感觉这才是戳到了传统经济学的最根本的痛处。许多亲身经历的问题可以从这里得到启发。

谢谢老高。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5,585,88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在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友好链接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海天简牍:海天别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老木屋:老木屋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分类目录
【诗】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 余英时先生在“祖国”“故乡”安然长
· 请告诉我哪句可原谅,哪句必须批
【识】
· 要是一条狗救了毛主席怎么办?
· 善良的人必须行动起来,勿以恶小
· 书里的乌托邦是曙光,现实的乌托
· 过去数十万年从动物升为主宰;今
· 孩子一出生,就能算出有多大几率
· 美国驴象两党究竟各自代表哪些选
· 以江泽民冠名的“三个代表”理论从
· 宪​法学教授眼里美国宪政
· 顾维钧和汪精卫看法相近,冯友兰
· 到美国查阅档案成了座上宾,回中
【史】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 《青年论坛》鸣谢团中央始末——在
· 一个民族需要有英雄——英雄没有免
· 人类文明的竞争过程中,病菌插进
· 鲁迅说“民国以来最黑暗一天”留下
·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背面的
· 夺得了令举世振奋的“大捷”?来,
· 文革最大受害者的另一个身份:文
· 不实之词无处不在,《革命烈士诗
· 连周恩来都承认:蒋介石还算一个
【事】
· 《青年论坛》的触角伸到了天子脚
· “尽到一个历史当事人应尽的责任”
· 犹太人和黑人:索维尔笔下的美国
· 一个青年干部的婚姻危机怎样惹翻
· 我的儿子,你的秘书:《进出中组
· 文革多少杀人犯,他是忏悔第一人
·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 袁世凯大哉问:中国实现共和需要
· 中共的公信力是怎样磨损到最终折
· 华国锋让军权落到邓小平手里,不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是中国权威部门出台一版《仇恨指
· 为何这么多人认为中美难免一战?
· 科技不断进步,过去的社会形态绝
· 几乎没什么比实现中国民主宪政更
·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
· 你如果不想当井底之蛙,就不能不
· 大数据的神器也救不了计划经济的
· 一种解释:为何中国坚持另搞一套
· 俄乌只能在战场决出胜负?各方基
· 现在乌克兰战事在军事上结果已经
存档目录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