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刘少奇对毛泽东说:“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半个世纪后这句话成为现实:人相食上了依娃《寻找人吃人见证》。这个话题得拿出勇气来讲,也希望观众拿出直面历史、正视悲剧的勇气来听
今天与大饥荒和计划生育问题的调研者、口述历史工作者依娃女士,录制了一档《历史明镜》节目,安排在最近某天播出。这里先刊出我这次节目的开场白和结束语。
开场白: 各位观众好!《历史明镜》节目开始了,我是高伐林。今天请的嘉宾,是依娃女士。 我有一段时间没主持《历史明镜》节目了,与这个节目的观众、与依娃女士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了,我感到自己还欠了一笔帐,无法安度退休生活。这笔帐是欠依娃女士的,是欠观众的,更是欠中国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成千上万大饥荒死难者的。所以今天我重新披挂上阵,要来还这一笔欠帐。 大家知道,依娃女士从2013年年底开始,连续三年,在明镜出版社出版了三本书《寻找大饥荒幸存者》《寻找逃荒妇女娃娃》《寻找人吃人见证》。去年,2017年,我对依娃女士做了几档《历史明镜》节目,分别向观众介绍了大饥荒三部曲的前两本,但第三本一直没有讲。依娃女士从去年年初就准备,访谈提纲写了好几稿。但一直拖延到现在,有一年半了吧?为什么没有讲?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相食”在大饥荒话题中最沉重、最残酷。调查这类事件、写下这类事例,讲出这类悲剧,是极为痛苦的折磨。我们都知道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调查南京大屠杀,给她的身心造成多大的、不可挽回、无法解脱的损害。张纯如和依娃女士,都是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样的精神来从事这样的调查写作的。 问题的关键还不仅在这里,还有一个观众是否能接受的问题。依娃的书出版了,但用文字记载“人相食”和在电视节目上讲述“人相食”,读者和观众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把握怎样的分寸?但最终,我们还是决定要讲这个题目。半个世纪前,刘少奇当面对毛泽东说:“饿死这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半个世纪后这句话成为了现实:人相食,上了依娃的《寻找人吃人见证》。但是如果“上了书”,往书库里一放,那还是失去了上书、作为“历史明镜”的意义——还得讲,得拿出勇气来讲!也希望观众做好心理准备、拿出直面历史、正视悲剧的勇气来听。同时,我也要有言在先:本节目少儿不宜,身心虚弱人士也不宜,慎重建议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或者年迈、身体不大好的老年人,请选择不要往下看。 抱歉我的开场白太长,但这些话不说不行。依娃女士,您好!转入正题之前,我还想问您:这第三本书的封面上,有“胡杰版画”。胡杰大名鼎鼎,我知道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纪录片导演,拍摄了《寻找林昭的灵魂》、《我虽死去》、《母亲王佩英》、《星火》等纪录片,但是读这本书之前,我还不了解他又是一位优秀的版画家。您是怎么认识胡杰的?您是为什么要请胡杰给您的口述历史书画十几幅版画呢?
结束语: 我曾经说过,依娃的镜头从全景推到中景再到特写:第一本书,她关注毛泽东时代社会底层“沉默的大多数”——最没话语权的农民;第二本书,她倾听弱势群体中更弱势的群体——农村妇女和儿童;第三本书,她正视那个时代最惨绝人寰的悲剧——人吃人。 说到这里,我要再次提起胡杰。他肯定不是体制内的专业画家,更享受不到那些画家的待遇。但他不仅有才华,更有良知和胆略。回望中国现代、当代艺术史,有他这样的画作吗?我只记得75年前,四川画家蒋兆和画了2米高27米长的《流民图》,描绘因抗日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中国难民。但此后几十年成为绝响。看看大饥荒时期中国那些艺术大师画了些什么?是《毛主席走遍全国》,是《江山多娇》……终于有了一位艺术家,他描绘大饥荒的景象、融进自己的深切感受,他填补了中国艺术史的空白!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中国美术评论家帅好论胡杰的饥荒版画文章中说的。帅好说,是宋以来1000年间中国专业画家创作的反映饥荒的一组作品。 很高兴有这次节目的机会,表达我对依娃女士的的敬意和感谢,对胡杰先生的敬意和感谢;也通过这次节目,告知在大饥荒中凄惨饿死的千百万亡灵:你们的悲剧,我们铭记在心;你们悲剧的根源,我们要不断追问! 《历史明镜》节目到此结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