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月27日起,在费城市中心的万豪酒店(Phildelphia Marriot Downtown),举行了四天亚洲学会(Association For Asian Studies)的2014年年会。来自美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加拿大、英国、德国、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多达1800多人,济济一堂,议论风生。每天从上午8点半开始,每两个小时一个时段,每天四到五个时段,每个时段都同时举行30多场研讨会,每个研讨会安排4到5人主讲——也就是说,每个时段,都有百余学者登台。规模真是不小,偌大的Marriot全部爆满,许多代表只能住到邻近的酒店。
年会期间,举行书展。规模与法兰克福书展、纽约书展、北京书展相比,只相当于一个小零头,但是也有百余摊位(明镜网的报导上说是80多家,但我估计不止),占满了一个展览大厅。与综合性书展不同,这里的书集中于亚洲主题。来自中国大陆(我看到来的有北京、广西、上海、新疆……)、台湾、香港的出版集团、图书进出口公司、电子书企业等,来了不少。
明镜新闻出版集团也有一个摊位,陈列出近年来数十种书和十来种杂志。明镜在纽约的所有记者都参加了会议,除了听会,就是采访。我也来到会场,听了多场与中国历史有关话题的研讨会,采访了多位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
研讨会的话题极其广泛,视野遍及全亚洲,中国当然是话题的“重中之重”: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语言文字,从中共新领导人的文化性格,到农村征地补偿的标准,从抗美援朝原因后果再探,到大饥荒死亡人数新驳,从毛泽东时代的市民社会日常生活,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迁,从鸦片战争起源的因素,到西湖诗歌的成就和影响……
我拍了若干照片。会场除了发言都很安静,我拍照就十分“冒天下之大不韪”,无法从容选定最佳角度最佳表情等等,只能是赶快举起相机“咔嚓”按下快门,赶快放下来做凝神聆听状,照片的质量自然不太高。
哈佛大学著名教授麦克法夸尔(左)担任一场研讨会的论文评论人。而哈佛大学另一位著名教授、《邓小平时代》的作者傅高义,这场研讨会也坐在台下聆听(可惜是在散场时,我才发现他,没有来得及拍下)。
这一组发言人的话题,比较沉重: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宋永毅(右一)、威斯康星大学教授郭建(右二)、宾州约克学院教授周泽浩(右三),从不同侧面论述了大跃进导致大饥荒,到关于“文革”的几个重要话题。哈佛大学教授麦克法夸尔(左一)作为评论人,听得十分认真。
年会的代表们演讲和听讲之余,也兴致勃勃地参观书展。
研讨会上发言都很踊跃,每场都至少有七八个听众提问或发表看法。
这场圆桌讨论会上的发言就更是争先恐后。
研讨会结束了,讨论争辩没有结束。
这次年会,讲员的年轻化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
女学者十分活跃是另一个特色。
夏威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王文生(左一)今年年初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白莲教叛乱和华南海盗》(White Lotus Rebels and South China Pirates)。他在会上演讲关于清朝嘉庆皇帝改变了父亲乾隆皇帝对白莲教的强硬镇压方针,引起同一组演讲的两位学者的兴趣。
后来一问,原来这位王文生教授还是我的武汉大学校友!
宾州约克学院的周泽浩教授三次前往曲阜,研究文革中砸毁“三孔”的经过和有关人士的动机。
这场演讲,选了一个很大的会议厅,但是听众不太多,讲员的题目是评估新中国媒体上的“抗美援朝”。
波士顿大学国际关系系的傅士卓(Joseph Fewsmith)教授(左二)和台湾中央研究院社会学研究所的谢斐宇博士(右二)不约而同来到明镜的摊位,与明镜执行总编辑陈小平博士(右一)和记者柯宇倩交谈甚欢。傅教授中文流利,打听了书价是25美元,他慷慨地说:我出50!明镜人员说哪能多收你的,他又说,好吧,30,你不用找了——当然,还是找给他5元。
顺便说一句,这次会上虽然学术研讨全部是用英文进行,但上千老美(老外)绝大部分中文都呱呱叫。
一个关于“六四”的研讨会,未能列入正式会议议程,但也来了二十多人,一多半都是著名学府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推动这一研讨会的哈佛大学何晓青博士,将自己刚刚完成的《天安门流放》(Tiananmen Exiles)给大家看。
84岁高龄的麦克法夸尔教授也前来这个“没能上户口”的研讨会,坐在后排,是一位热心听众,积极发言。
德拉瓦州立大学的程映红教授,十几年前我就读过他多本关于共产国家如古巴、苏联和东欧诸国、柬埔寨等著作,这次会上才见到他,听了他题为“Black Eyes, Black Hair, and Yellow Skin”的学术演讲。
近期图文:
让科学的归科学,政治的归政治
青春的名片上印着“自由”:改革开放后《青年论坛》始末
公共争论是说给“第三者”听的
在今天的条件下野蛮是否可能战胜文明
开放港版图书带动言论自由:这个建议好
“常识”稀缺是今天中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文章无须论左右,只是分好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