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婉拒当教育部领导,婉拒当团中央书记,婉拒当武汉市长——刘道玉一门心思要投身教育。但他当上武汉大学校长才六年半,就被免除了职务。正如他自己所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没有了学校、没有了学生,就什么事也做不成”。
前面刊出的专访,我附上了刘道玉生平大事记。这里根据刘道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有关段落,看看他如何自述人生经历中的几个重要选择,以供读者进一步了解我所尊敬的教育改革家刘道玉校长。
刘道玉2005年出版《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披露了他在教育部和武汉大学工作期间的许多秘辛,讲述他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实践,引起中国媒体的广泛兴趣。他将该书稿费全部捐给刘道玉教育基金会。
不当教育部高官
1979年5月,我辞去了国家教育部党组成员兼高教司司长之职。人们议论:刘某到底是犯错误了,还是被宗派主义排挤走的?但我的确是自愿辞职的。 1982年,教育部长准备换届。中组部派人到教育部在处级以上的干部中进行民意测验。我也是被推荐的部长候选人之一,而且得票数名列第一位。10月上旬,我去教育部办事,教育部来接我的同志对我开玩笑说:“道玉同志,我是来接你上任部长的,这次来了就不回去了吧!” 鉴于教育部里有关我的传闻沸沸扬扬,我到中央组织部找到了干部局的张局长。我说:“我听到很多关于我的传闻,不知是怎么回事,所以特来向你汇报,请求组织上在教育部部长易人时,千万不要考虑我。我绝对担当不起如此重任。” 1985年,教育部升格为教委,又有我将出任国家教委常务副主任的说法,上下议论纷纷,但我已抱定“三不主义”:“不关心、不打听、不服从”。香港报刊曾详细地披露了国家教委正副主任两套方案,方案之一,是由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兼任教委主任,由我出任常务副主任。令我十分高兴的是,中央最后公布的是另一套方案,我如释重负。
不当团中央书记
1981年8月3日,我被通知到了中央组织部,一位负责人对我说:“根据中央批示,最近在着手筹备共青团中央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经初步研究,准备要你担任团中央书记,请你来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表示:“我是绝对不适宜担任这个职务的,请组织上另选高明。” 大约8月底,我又接到过中组部一次电话:“关于团中央书记一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你是否愿意放弃你原来的意见?”我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不能担任这一职务,我的态度是严肃负责的!” 共青团全国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1982年12月20日召开,王兆国同志当选为团中央第一书记。
不当武汉市长
1983年3月下旬,中央派出了一个工作小组来武汉。小组负责人是中央办公厅副主任陈伯村和外交部副部长张灿明,任务是考察和配备省市的班子。 3月20日上午,我被通知去谈话。张灿明说:“中央书记处已研究决定,拟任命你为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我们向你传达中央的决定,也把你的意见带回去,中央再正式行文。” 我说:“用人的一条重要原则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我之所长是教育和学术研究,我的最大弱点是不懂经济和市政管理。我的确担当不起此任。” 我认为此事可能与时任市长的黎智同志有关,第二天我到黎智的办公室,请求他给我出主意,帮助我推掉这份差使。他说:“推荐你的人很多,我也是一个吧。这是中央经过慎重的考察后作出的决定,我是坚决拥护的。” 我又去找了武汉市原副市长邓垦同志(邓小平之弟——高伐林注)。我表示准备到北京直接向中央领导人汇报,希望中央不要下发任命文件。邓垦给分管组织工作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宋任穷同志写了一封亲笔信,要我到北京直接向他汇报。 在我准备赴京的头一天,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3月24日上午,我又接到工作组陈主任的电话,要我去谈话:“我们已向中央反映了你的要求。领导同志很重视,指示说:道玉同志既然不愿意干,我看就不要勉强他了,人各有志嘛!他热爱教育,矢志教育改革,就让他留在学校干吧,反正办大学也需要有改革精神的年轻干部。” 陈主任问我:“你认为谁可以当市长?”我说:“吴官正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原是武汉市葛店化工厂的技术员,我在该厂劳动锻炼一年,比较了解他。” 1983年3月底,吴官正由武汉市科委副秘书长被破格晋升为武汉市长(后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高伐林注)。
根据刘道玉《一个大学校长的自白》有关内容压缩编写。
相关文章: 专访刘道玉(上):找出中国教育危机的祸根 专访刘道玉(下):中国教育怎样从源头改起 刘道玉校长给出格学生打保票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24 07:09:46 |
|
|
谢谢吕洞宾——我识好人心,呵呵。我不赞成毛泽东的继续革命理论,但坚决赞成你所说的:“不管左或右,都应当尽量尊重事实反映事实,而不是蓄意歪曲事实捏造事实。”
“史良的后代是怎样看待《往事并不如烟》的?”这个问题我记在心里,或许今后有机会能打听到。 谢谢你对叶文福的问候,我将设法转告他。
顺便说一句:叫“老高的博客”,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我注册博客时取名“高伐林博客”,但注册好登录之后,里面什么功能都不work,请教了几位“老万维”,还是无计可施。足见我不仅不“高”,反而水平很低!他们最后给我出的招是:重新再注册一个试试,这样才只好又注册了一个“老高的博客”。万幸,至今没有遇到大麻烦。 |
|
|
|
作者:吕洞宾 |
|
留言时间:2010-06-23 21:40:00 |
|
|
|
作者:吕洞宾 |
|
留言时间:2010-06-23 21:08:22 |
|
|
老高和我不同,我是名不副实,如同坐在八仙桌桌上不能算八仙一样。老高则不然,名副其实。第一,老高年龄老高,当然年龄老高不能算是优点,但这后面的经历丰富就是优点了,而伴随而来得见识老高那简直就是造化了;第二,老高水平老高,专业作家水平,是否以码字为生?不得而知,也无关紧要,水平在专业作家之上老高则当之无愧;第三,老高采访的对象名声老高,象张怡和、象叶文福等,就算名声不老高地位也是老高,象赵紫阳的孙女、象袁世凱的曾孙等;第四,我希望老高的健康指数老高,而不是血压老高、血脂老高、和胆固醇老高,这老高那老高,老高的健康为最高。
众所周不知,我是一个左派,甚至于是个极左派,原因不但是我喜爱郭小川、叶文福、和王怀让,而且是我由衷拥护并且全盘接受毛主席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当然,文革早期的具体实践可以探讨和商榷)。不管左或右,都应当尽量尊重事实反映事实,而不是蓄意歪曲事实捏造事实。基于这一点,我爱看张怡和的自传体作品《往事并不如烟》和她熟悉的反映京剧名艺人生活的《伶人往事》。正是通过《往事并不如烟》,我们了解到我们以前根本不了解的那些高贵者的生活,尤其是那些大有派在反右之后的生活史实。
有个问题我想请教一下老高:史良的后代是怎样看待《往事并不如烟》的?
老高的这篇博文,是刘老的自述,为了方便读者只做了一些注解。我喜欢这样的风格,只提供事实不灌输观点,见仁见智留给读者。但是,当今中国的教育问题绝不是教育体制或教育体系本身的问题。只要当今全社会一切向钱看的短视浮躁心态和绝对市场经济化的经济模式不改变的话,教育体制改革只能是越改越糟。
作家王蒙是我喜爱的右派,可见左右并善恶之分,右派中的汉奸才非善类。记得王老在提及文怀沙事件时说过:文老的事说到底还是执牛耳的领导人的素质问题,不要说毛主席还在的话,就是胡乔木还在,就没有文老什么事。
王蒙没把话说透,但绝对在点子上。相比之下,刘老谈教育也就是就事论事,非不为,实不敢为也。谁都知道问题的症结在那里,谁都不好明说,这有点苛求刘老了。
如有机会,请带我向叶文福问好。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23 16:54:48 |
|
|
谢谢lisp21留言。但您是从哪里看出刘老先生在发牢骚?他只是在自传中客观陈述自己八十年代初期的经历而已啊?他对三次说服了组织上不安排他这些职务,至今都是非常高兴的。 |
|
|
|
作者:lisp21 |
|
留言时间:2010-06-23 16:46:04 |
|
|
刘老先生果是因有自知之明而三拒提升,那就应该心安理得,不必发这种牢骚啦。 |
|
|
|
作者:lisp21 |
|
留言时间:2010-06-23 16:38:19 |
|
|
刘老先生意气用事了。
做人要隐忍以行。在中国要做大事,就得先做大官。刘先生如果能为天下人委屈自己,说不定会为国家,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23 09:19:08 |
|
|
|
作者:和合 |
|
留言时间:2010-06-23 08:53:40 |
|
|
而且,这些竟然是“刘道玉自述”。也就是说,他自己说出来的。 说明这个人非常罗嗦。抓不住重点。一天到晚说废话,以博得别人的同情心为主要内容。 我还是比较熟悉这类人的。 |
|
|
|
作者:和合 |
|
留言时间:2010-06-23 08:49:59 |
|
|
在我看来,说这些故事等于废话。没什么意思。最多说明刘道玉这个人对教育非常热心罢了。 但是,这些并不能说明他的教育思想就是多正确或者就比别人好。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0-06-23 07:06:29 |
|
|
|
作者:漁舟舟 |
|
留言时间:2010-06-22 22:43:48 |
|
|
正在仔细拜读您有阅历有深度的文章, 会常来. 先报个到, 问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