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一位经济专家探讨多变环境中的不变之道 2018-07-15 08:55:12

  对于今后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影响较大的有几个方面:第一,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和工业化时代根本不同;第二,国家正在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在去杠杆;第三,中美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在公开信息的基础上,许小年做一些背景的介绍


  老高按:社群媒体上最近一个多星期在疯传一篇文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世界银行顾问许小年,在2018年浙商证券“凤凰行动”论坛上的发言摘要。许小年曾获中国经济学家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有些网站转载他的讲话时的编者按中给予很高评价,甚至说“许小年是中国最有水平的宏观经济学家,在这篇逻辑清晰、语言接地气的演讲里,你能接触到最朴实的市场经济原理,以及一位经济学家的信仰、理性和实在。同时,本文也是对中国中长期宏观经济走向的准确把脉,对企业、对投资决策颇具指导意义,也能解答不少人对当前高层决策的困惑”云云。
  但我查了一下,我们万维博客上好像没有谁介绍这篇文章?这样,尽管对于经济我是门外汉,许小年的许多看法对于我而言有扫盲的功效,但他到底说得对不对?我没有判断的资格。不揣浅陋,将之转载于此,供大家评议。要提醒的是,本文很长,有两万七千字,不想读长文的朋友请自便。


  多变环境中的不变之道

  许小年,人大经济论坛

  2018年浙商证券“凤凰行动”论坛上发言摘要

  主持人: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著名经济学家许小年先生来到了我们的峰会现场。接下来我们邀请许小年先生为我们带来主旨演讲,许小年先生现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曾任职于美林证券亚太高级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顾问,曾获中国经济学家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今天他将为我们带来的演讲主题是:多变环境中的不变之道。掌声有请。

  许小年:尊敬的吴董事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与大家对于有关中国经济环境和最近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做一个交流。今年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我们好像又碰到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国内国外的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我们企业金融机构如何应对,这是我和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
  关于经济形势的变化,我想谈这几个方面,虽然这几个方面仅仅是我们目前所面临挑战中的几项,但是我认为这几项是对于今后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影响比较大的方面。第一个是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经济运行的规律如果有任何规律的话,它和工业化时代有着根本的不同。大家都知道,我们做金融的,更是在第一线感受到这个冲击。第二项就是国家正在进行的去杠杆,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在去杠杆。第三项是各位都知道的,中美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关于中美贸易的摩擦,我想各位朋友有很多的问题,很遗憾,我只能介绍一些背景,而不能提供展望。因为中美的贸易谈判,我没有得到邀请,所以没有内部信息,只有公开信息。在这个公开信息的基础之上,做一些背景的介绍,有助于我们理解中美之间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爆发贸易的争端。

  第一项,是一个长期的变化。

  经过改革开放的40年,今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纪念日。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已经从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从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中等发达的工业国。这个变化是我们今后在思考国家经济发展、企业经营、企业未来方向必须认识到的一个转折。在后工业化时期,他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企业经营模式都和工业化时期有着根本的不同。我现在看到了一些企业,感到在经营上碰到一些困难,我认为主要是我们企业的经营思路还没有发生转变,还没有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来加以调整,还是用旧的思路来思考面临的新问题。所以这就造成了我们企业在发展道路上的一些困惑,造成了他们经营方面的一些困难。
  后工业时期和工业化时期,有什么样的本质区别呢?在工业化时期,由于我们要进行资本积累,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它有一个根本的区别,就是大机器工业生产他需要进行投资,需要购置设备。而农业,他对于资本的需求是非常低的。农业生产虽然你也需要有灌溉设备、有拖拉机等等,但是它和工业相比,它的资本密集程度要远远的低于工业。所以在工业化的时期,总是伴随着快速的资本积累。这就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大概是两倍于GDP,所以在工业化时期,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资本积累那很自然,对金融的需求就很高,因此在工业化时期,我们国家的金融业也蓬勃发展起来,这都是和资本积累密切相关的。
  但是到了后工业化时期,中国的工业化基本上完成了,资本积累的速度大大的放慢,这个放慢就体现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看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基本上是和GDP同步的(6%、7%左右),已经从两位数跌到了一位数,这并不是我们传统上理解的国内需求不足,需要宏观政策刺激等等,这种传统想法都已经通通过时了。一位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成为常态,将成为在后工业化时期的标准数据。他就是这个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已经不再是肩负加速资本积累、提高中国经济工业化程度这样的任务,而是从增量变成了替代存量。每年单位数投资的增长,也就是去取代这些折旧的资本设备,它变成了存量替代型投资,而不是增量投资。这一点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要再幻想两位数的投资增长,更不要去幻想两倍于GDP的投资增长。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是后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特点。经济增长的动力,不再是投资,因为投资跟GDP现在同步,不仅投资同步,消费基本上也是同步。那么经济增长的动力到底在哪里?等一下我会讲到,那是在微观,不在宏观。
  后工业化时代,他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产能的普遍过剩。经济从改革开放初期供不应求——短缺经济,我们所讲的短缺经济,现在已经变成了过剩经济。供应能力超过了社会需求,各行各业全都是过剩产能。那些不过剩的行业,很难找到,供不应求的这些行业很难找到。看来看去,只有这些服务业,而服务业的供不应求主要是因为政府的行政管制,人为造成的供应紧缺。比如医疗卫生,大家都知道仍然供不应求,民间有很多资本希望能够进入到这个领域,但是进不去。过于严格的管制,使得资本、资源不能进入到这些服务业,人为的造成供不应求。除此之外,在制造业、竞争性行业,我们看到的全是供大于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他引起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宏观政策失灵,第二个问题是企业经营变困难。在过剩产能的压力下,宏观政策,不管是财政政策也罢,货币政策也罢,失去作用了。因为我们知道,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他的作用是拉动需求,而在需求中,他其实主要拉动的是投资需求。过去多少年都是这样,我们说的拉动内需,实际上都是拉动国内投资需求。由商业银行提供低息的贷款,刺激企业投资,由政府增加财政开支,这些财政开支增加的,有一部分是民生,但是大部分是搞基建,是拉动投资。而在后工业化时代,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全都失灵。你拉动什么?你刺激投资,你刺激投资越多,过剩产能越多,已经没地方好投了,你往哪里去投?2008年,4万亿我们还可以投投高铁。到了现在,政府想花钱,不知道往哪儿投,去搞棚户区改造,中央最近把棚户区改造给停了,非常正确,当初根本就不应该搞。你棚户区改造有什么样的投资收益啊?这些钱能拿回来吗?能产生回报吗?已经不知道往哪里去投了,你还硬要政府财政开支。另外一方面,政府也没钱了,特别是地方政府。最近我们看到很多的报道,地方政府的债务偿还全出了问题,这个下面我会讲到为什么现在要去杠杆。
  货币政策也失灵,央行增加货币供应,这些货币进入不了实体经济,他没有办法进入实体经济。为什么没有办法进入实体经济,并不是说央行一放水,下边就涝灾,不是这样的。央行的货币政策到信贷的增发,我们把他叫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个传导机制是通过金融机构来完成的,通过银行、通过券商来完成的。即使央行放水,银行找不到能够盈利的项目,央行放的水没有用,他不能够进入到实体经济,于是央行放的水都跑哪里去了?都跑到资产市场上,不断的推高资产的价格。我们主要看到的就是房产,而不能够进入实体经济。我们都在抱怨,政府也在抱怨,民间的企业也在抱怨,说你们金融搞了半天,不为实体服务,政府很头疼。一个劲的催着大家,你们要为实体服务啊,我很想为实体服务,但是我不知道怎么为实体服务。你给我的资金,我银行贷款往哪里放啊,放到哪里都是过剩产能,我敢放吗?我敢投吗?我不敢投啊。我这个贷款信贷,我不敢发给这些企业,所以信贷过去几年变到哪里去了,都变成了房贷,都变成了政府融资平台的项目,现在政府融资平台出问题了。我银行即使有资金,我也放不出去,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现在的短缺不是资金,现在的短缺是项目,是找不到能够盈利的项目,是找不到能够产生足够回报的项目,这是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失灵,央行放出来的货币不能转化为实体经济所需要的信贷。货币政策也失灵了,财政政策不知道往哪里花钱。
  刚才咱们浙商证券的同事介绍科技企业,我说一句不太好听的话,科技创新哪是银行干的事儿啊?这怎么能是银行干的事儿呢!有没有搞错!科技行业全都是高风险的,银行经营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资金的安全性。你把老百姓的存款扔给科技企业,这是对老百姓存款的不负责任。因为科技企业的风险抬高,不适合银行融资。科技企业的融资靠什么?靠风险投资基金,靠PE,靠这些金融机构,他们能够承受高风险。银行无法承受高风险,因为银行要对老百姓的存款负责。所以银行的资金首要的原则是他的安全性,而不是他的回报性,不是他的收益性。当然,我很理解银行其实也不愿意这么干,政府有任务,没办法。
  我进来看到那几个PPT上的图,那四个大圆圈,前面叫做政府融资,后边叫政府指导,然后再叫政府什么、政府什么,四个大圈,上面全是政府、政府、政府、政府,有没有搞错?科技创新,政府不是在市场中直接操作,科技创新是要政府营造一个创新的环境。他自己下场操作,到最后又像08年4万亿一样弄一堆的坏账,弄一堆的骗补,这个教训我们还不够吗,今天还要再来一遍吗?所以我认为,这个思路起码是值得探讨的。我们搞经济建设,不能违反经济规律。
  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出现两个问题,第一是宏观政策失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不知道怎么去用了,不能再像工业化时期在资本快速积累的情况下那样用宏观政策了,它不起作用。当然,宏观政策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使用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货币早就超发了,不可能继续下去,我们的财政现在已经非常紧张了,也不可能再像过去搞4万亿那样,再来刺激经济了。过剩产能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企业传统的制造业,普遍发生了经营的困难,这个经营的困难就是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企业应收帐期在拖长,反映出销售方面的困难。银行需要注意了,应收帐全都在拉长,库存在增加,企业找不到他新的业务在什么地方,到市场上看一看,大家都激烈的在争夺市场现有的这些需求订单。这是面临的两个问题,是在后工业化时期,我们所面临的新挑战。
  那么应对这个新的挑战,等一下我在微观层面上还会讲,那么怎么办呢?政府总体政策上的思路我认为是正确的,但是做法,很抱歉,本人不能同意。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的方向,政策的方向也罢,希望能够引导企业也罢,都是创新,我认为这是正确的。但是由政府成立产业投资基金,搞什么产业政策,咱们这儿又什么腾笼换鸟、凤凰涅磐,听起来又是似曾相识,这样的做法解决不了在后工业化时期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问题。解决的方案在什么地方?在市场,在企业,不在政府的办公室里,等一下我会给一些具体的案例。
  在后工业化时期,中国的经济已经从制造经济变成了服务经济,这也是刚才我们讲的,为什么投资的增长速度,它只是和GDP同步。因为服务经济不需要那么多的固定资产,中国的经济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市场经济都一样,一定是从工业化中的制造业为主,逐渐的转变为后工业化时代的服务业为主,这是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图)。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服务业只是GDP的四分之一(25%)。到去年(2017年)服务业已经超过了GDP的50%。中国正在向其他国家一样,迈入服务经济,而不是制造经济。在服务经济中,投资当然速度要下降,因为我搞服务业不需要固定资产,我租一片房子,雇一些工人就可以开干,不需要固定资产。所以这张图很清晰的提醒我们,后工业化时代的经济发展,他的规律和工业化时代是不一样的,用工业化时代的这种思路搞经济,那是要犯错误的。

  所以第一个大的变化,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上的变化,就是中国的经济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这一点政府要有清醒的认识,企业也要有清醒的认识。政府不能再靠宏观政策来维持经济的增长,所以最近几年,政府谈保增长,谈得少了,这是对的,不能再以GDP增长为经济发展的目标。企业也不能像过去那样,按照老的思路来进行经营。过去企业经营、企业成功靠的是什么?我总结了一下,基本上叫做资源整合能力。企业做的比较好的,都是资源整合能力比较强,比如说房地产,比如说制造业。什么叫资源整合能力啊?资源整合能力就是两大关系,第一大关系是政府关系,能拿到土地;第二大关系是金融机构的关系,能拿到资金。两关系处理好了,企业就可以发展,就可以整合资源,把产品制造出来,在市场上卖掉。现在不行了,你的资源整合能力再好,没有市场需求,你也没办法。你的资源整合能力依然很重要,但是已经不是决定企业生死和企业发展最关键因素了。受到了市场需求的限制,现在对于企业来说,最关键的是创新能力,而不是资源整合能力。这是对企业的一大挑战。对政府的挑战是什么?是你不能依靠过去刺激需求的政策来保证经济的增长,而政府现在需要配合企业,不是替代企业,而是配合企业来促进企业的创新。这也是我们最近几年,谈供给侧的主要原因。供给侧这个提法我也是赞成的,我认为是正确的,经济增长动力,不在需求侧,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供给侧。供给侧的主体是谁?是企业,不是政府。所有供给侧的政策应该围绕着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率,如何促进企业的创新来进行设计,而不是去替代企业来搞创新,创新永远来自于市场。我从来没见过政府有什么创新,政府创新的全都是名词,全是新名词。真正的创新,来自于市场,来自于企业,这并不是说政府无所作为,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如何去进行制度上的变革,使得企业能够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能够更积极的、更好的去进行创新。企业只有创新,才能够开拓出新的市场,才有新的发展机会。

  现有的市场,都已经饱和了,你怎么办?现有的各行各业都是产能过剩,你怎么办?对于企业来说只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自己去开创一个新的市场,你在市场中玩。你比如说手机,中国是手机第一大生产商,手机的生产能力早就过剩了,但是苹果10出来你买不买?手机市场早就饱和了,现在不要说一人一部手机、一人两部手机、三部手机,都饱和了,你怎么办呢?你作为手机生产厂商,在一个饱和的市场上怎么办?你必须推出新的产品,你推出新的产品就是为你自己创造新的市场。iPhone X出来了,过去有三星,甚至过去有诺基亚,iPhone X出来了你买不买?你买不买我不知道,我反正不买。我不买的原因不是说苹果iPhone X不好,我不买的原因是因为每一款新手机出来都有学生送我。所以我从来不买新手机,这是在中国当老师的一个福利,中国尊师爱教,确实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在这个环境中当老师是非常幸福的,幸福感很强的。但是其他人没有人送手机的,他就买了,他为什么要买啊,因为这个手机有新的功能啊。主要是这个摄像头,它是三维的,女士照相比美图还美。他为什么比美图还美,因为传统的美图只用了两维信息,它没有用三维信息,它只是把你的脸庞根据大众的审美观修改修改。让你照出的相片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其实美图并不美。我看的美图,看到一些朋友,发现都不认识了,学生送来的照片我都不认识了,我觉得怎么这么不自然呢,眼睛、鼻子,都摆的不是地方,因为它是按照大众审美观给你修的。可是再怎么修,它只能用二维的信息,因为照片是一个平面,它只能把你的眼睛放大一点,眉毛拉长一点,把你的鼻子往什么地方移一移,它没有深度信息。它不知道你鼻子多高,眼窝多深。三维的信息就可以用深度信息,给你进一步的美化,美化的结果是连你爸妈都认不出来了。这只是三维手机的一个用途,它真正的用途是什么?真正的用途是将来它是一个三维信息获取的终端。我们经常讲VR、AI,VR是三维信息,三维信息从哪里来,你不能扛一个很重的照相机到外面拍,将来这个手机就是三维信息获取的终端,这是一个本质的变化,这是和iPhone X之前手机本质的变化。华为马上会推出3D摄像头的手机,现在首先是由苹果推出的,将来3D摄像头会成为手机的标配。
  什么意思?企业在后工业化时代,不是靠你资源整合能力,不是靠你的生产规模来求企业的发展,而是要靠创新,要用新产品和新技术开拓出新的市场来,在这个新的市场上,你是老大,在原有的市场上你很难再有所作用。所以对我们在座的企业家朋友来说,制造成本控制,已经不是今后发展的关键,今后发展的关键是研发、是创新。依靠创新,为自己创造新的市场,依靠创新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夺现有的市场份额。企业今后只能这么做,因为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果企业能够创新,如果企业的效率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微观动力就具备了。所以今后我们考虑宏观的经济增长,不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企业的创新,而是企业效率的提高。金融机构要配合企业进行创新,而不是替代企业。政府要为企业营造创新的环境。
  这是我要讲的第一个变化,长期趋势,工业化基本完成,资本积累的速度大大放慢,投资不再是经济最强有力的驱动,现在要靠创新。

  中期有两大变数,一大变数是去杠杆,第二大变数是贸易摩擦。

  为什么中央在这个时候下决心去杠杆?我们看一下这张图就知道了,这张图是中国经济的总体负债率,是扣除了非金融机构的总体负债率,包括了政府,包括了企业。总体负债率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稳定的,稳定在140%。到了这个时点上(08年),负债率突然跳升,大家都知道这是2008年推出4万亿,说的是财政刺激计划,其实不是,4万亿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银行贷款的大量发放。那个时候我记得我的学生跟我讲:教授,我现在压力很大。我说:你有什么压力?他说:我放款放不出去,今年放了300亿,没完成任务。我说还有这事,上面下来的命令,你一定要放款放多少?找不到项目,完不成任务,就被批评,就承受巨大的压力。所以,从4万亿开始,我们就靠借债度日,靠借债维持经济的刚开始是8%的增长,刚开始是拼命保8%,我都不知道为什么要保8%,受广东人影响,8%是一个吉祥数字?后来8守不住了守7%,现在7%也守不住了,是不是该守6%了,六六大顺嘛。6%保不住了怎么办?保5%,5%有什么说头,不知道。这是政府要干的事,我不用操心,他们总会有人发明出更多新名词来。
  这个负债率从08年开始一路上升,这是2012年的4万亿负债率2.0%,再次上升,上升到目前,这个数据是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统计局的数据我现在用起来都是心里不托底,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因为有4家地方政府承认他们GDP造假。如果地方政府的GDP数据造假,那中央拿的数据是什么数据?我就搞不清楚了。还好国际清算银行给了一个数字,并且进行了各国的比较。我认为这个可能还是比较扎实的数据吧。到了2017年的时候我们经济的总体负债率已经从08年的140%上升到了260%,也就是增加了120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在过去的10年间,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我们经济增长还能维持在6%点几,靠的是什么呀?靠的是借债。借债是什么?借债就是寅吃卯粮,借债就是透支未来的GDP,借债不是价值创造,是向我们子孙后代透支未来的财富。现在负债260%,比日本还低,日本的负债接近300%。但是,问题在什么地方?这只是存量,这只是资产负债表。我们的问题在于流动性,我们的问题在于债务偿还能力。所以负债率,你可以做国际比较,但是这个国际比较不能够给你提供准确的依据,就说明什么时候债务危机要爆发了,不存在这样神奇的数字,说你负债超过了多少就一定是债务危机。他和一个国家的债务偿还能力有直接的关系。
  我问一下大家,我们各位都是做企业的,都是做金融机构的,如果一家企业,我们看到他的负债率是呈现出这样的上升趋势,我们会对这个企业作出什么样的评价?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十年间,他的负债率上升100个百分点,我们会怎么想?作为金融机构,我们敢向这样的企业放贷款吗?我们敢吗?企业的负债,国家的负债,经济的负债,家庭的负债,全都一个道理,负债不能过高,过高会出什么问题?资金链断裂。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家庭部门负债过高,最后链条绷断,引起的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个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所以负债的水平一定要控制住,起码不能让他再继续的上升,这张图就是中央在过去几年中,应该说过去两年中,下决心去杠杆最好的说明。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去杠杆,如果不去杠杆,这个风险我们承担不了。你很难再设想一下08年的事情在中国发生,但是如果你要让这个债务水平继续上升,08年的事情很有可能在中国重演。所以,最近中央推出了去杠杆的政策,本人是拥护的。我的学生讽刺我说:教授,很少见你和政府保持一致。我说不是我和政府保持一致,是政府和我保持一致。因为从08年开始我们就讲要警惕债务过高的风险,4万亿一推出,我就写文章批评,这是有据可查的,这不是事后诸葛亮。当然我批评4万亿的文章理所当然的没有被发表,但是后来被我收到我的文集里面去了,过了几年以后政治敏感性过去了,我要出一本文集了,我就把这个文章塞进去了,居然也出版了。因为当事人现在已经不在位了,所以没关系,不算妄议中央,是妄议前中央。
  在中国的背景下,我认为中央去杠杆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至于在具体的执行上,方法上,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但是我认为不要因为具体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来怀疑这个方向。这个方向应该是坚定不移的要推进下去,这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隐患。我可以看到的就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隐患。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实际上跟这个是一回事,这条曲线,你把纵轴换一下就是房地产价格。房地产价格是什么推动的,债务推动的呀。你给老百姓放按揭贷款,你给开发商放贷款,你把纵轴换一下,就是地产价格。地产价格就是这么上的,资产价格的上涨,全都是债务推动的。资产价格上涨,只有两大推动力,一个是资产的收益率,第二个是杠杆率,就这两项。资产的收益率不可能这么上升,如此快的上升,只有杠杆率。这是一回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最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为什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因为我们的债务存量已经非常高了。现在流量开始出问题,也就是债务偿还开始出问题了。在债务偿还的压力之下,我们知道,2015年财政部做了一次债务置换,把地方政府的短期到期债务置换为长期债务,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债务置换?因为地方政府的偿债都发生了困难,这是2015年就发生困难了。这个措施是财政部2015年采取的。2017年,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4个省市承认GDP造假,这是我记忆中政府第一次承认造假,前所未有的承认GDP造假。为什么4个地方政府,可能不止4个,我看到的是4个地方政府承认GDP造假。为什么承认造假?因为财政揭不开锅了,债务偿还发生困难,财政支出找不到钱了,怎么办呢?找老爸、找老板,跟中央要钱。中央说,你去年GDP增长这么好,财政收入这么好,你跟我要什么钱呢?地方政府怎么说?地方政府说对不起老板,去年的数字是假的,承认了。承认错误,才有钱哪。于是,地方政府纷纷承认,我造假了。我们的财政很不透明,所以给我们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只能零星从媒体上的这些报道了解,而媒体的报道现在也很糟糕,媒体的报道,造假的实在不算少数,我本人就被造假了多次,我投诉无门。我顺便说一句,市场上过去的三年中,所有以我的名义写的关于房地产的文章,关于股市的文章全是假冒!我没写过一篇。但是在网上,在自媒体流传的,我都看到五六篇了,而且都是10万+。我们的自媒体没有底线。当然,我们的官媒好像也没强到哪儿去。现在看到报道,看到数据,都不敢相信。现在地方政府承认GDP数据造假了,近期债务违约的报告越来越多,前两天网上热炒的是常德政府,召集他辖区之内的金融机构开会,开会干什么?要求金融机构不许撤贷,常德政府后来出面辟谣,用的词非常艺术,网上所传关于常德市政府召集金融机构开会的报道,不完全属实。说明这事真的发生了,但是细节也许不像媒体报道的这样。说明什么问题?地方政府偿债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困难。如果金融机构一撤贷,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要垮掉,可能地方政府的投资公司也要垮掉。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说耸人听闻,你们经济学家老在说一些不着边的话。今天喊危机、明天喊危机,危机在什么地方?我们日子都过得挺好。过日子是你们的事儿,喊危机是我们的事儿,不会因为你日子过得好就不喊了,也不会因为我喊危机你们就不过日子了,大家各过个的。
  地方政府要求银行续贷,如果不续贷,他的财政会出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杠杆。财政部今年发的,暂停向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停止PPP棚户区改造,全停,取消一切补贴,这都是正确的。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是出台资管新规,清理影子银行,打破刚性兑付。多少年了我们一直在呼吁,要打破刚性兑付,就是做不到,总是一个维稳当先,一直推行的就是刚性兑付,花钱息事宁人,现在刚兑终于打破了,这是一件好事。打破了刚兑之后,引起了市场对风险的重新评估,市场对风险的重新评估自然就会影响到资产价格,毫无疑问的。因为资产价格是由预期形成的,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不是交易的金额是多少,不是交易的笔数是多少,在金融市场上最重要的就是预期。金融资产的价格全都是预期形成的,不是实际交易形成的,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只要预期发生变化,资产价格立即就变,资金的数量、资金的流动方向马上就发生变化。所以有一些朋友说,资产新规、清理影子银行、打破刚兑、去杠杆这都对。但是,措施是不是太过于激烈了。我个人认为,是错误(试错?)到目前为止还是得当的。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平缓一些?我觉得很难,因为金融市场是预期主导的,只要大家看到了中央银行已经下决心打破刚兑,这个预期立即发生变化。而市场上,资产价格马上就反映出来。金融市场他永远是过度反应的,因为预期是超前的,预期是可以在瞬间改变的。

  对于去杠杆最明确的表述是今年两会之后,新任央行行长发表讲话,他说我们已经做好准备缩表,已经做好准备退出货币宽松。央行行长的讲话,被市场忽略了。在这个讲话之后,央行的缩表正一步一步的在进行。市场、企业一厢情愿的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来预测未来央行的举措,我觉得我们有可能要犯错误。
  银行政策一出,资本市场当然受到影响,然后大家就开始叫了,你搞得太紧了,太雷厉风行了,动作太果断坚决了,市场已经受不了了。最近央行又降准,于是这个降准好像又符合了我们传统思维的预期,只要我们叫一叫,央行就得放一放,我希望大家不要抱这样的幻想。最近的降准和过去的降准是两回事,过去的降准我们都理解为央行又放水。抱歉,这次降准不是央行放水,是银行收水。是央行缩表配合性降准。为什么央行第一次降准,是银行再回收再贷款,是明显的缩表的举措。收回再贷款,央行担心金融机构流动性短缺,所以相应的降准。这个降准是为了配合央行缩表,不是再次放水。第二次降准有可能是受到一些市场的压力,其中包括人民币的压力。
  不管你说央行政策的动机是什么?在宏观层面上,我们观察到的是什么呢?宏观层面上观察的是广义货币、狭义货币增速都在不断的下降,而且是以很快的速度下降。这是最清晰不过的信号,就是央行缩表,退出松宽。我认为是正确的,如果不是太晚的话,你要说再让我批评政府,我只能说你们做这些事儿太晚了,早就该做了,拖到今天,亡羊补牢也可以,总比不做强。
  在去杠杆的背景下,去杠杆要进行多长时间?我们还看这张图(非金融机构负债/GDP),我们自己给央行算的帐。正是因为在过去两年间,采取了去杠杆的措施,这条曲线在2016年开始平缓了,首先要防止、要制止债务的进一步上升,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什么?你还得把它降下来。各位想象一下吧,现在大家都在叫苦,都觉得过不下去了。那更严厉的措施还在后边呢,你这么高的负债率,早晚是个问题呀。要把这个定时炸弹的引线拆掉,你的负债率还得降下来呢。我们这个经济靠输血已经习惯了,现在输血要停了,别说输血停了,即便是输血少输一点都觉得心里不舒服。但是输血不可能永远进行下去,不可能的,对这一点,我们要做好准备,要做好精神上的准备,你只有精神上、心理上做好这样的准备,你才会采取具体的措施来应对进一步的去杠杆。

  2016年我们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都不记得了?不读书、不看报?当然我也不看报,我也不看新闻联播,但是中央的精神我是非常注重学习的。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三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什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文件大家还是要读一下,2017年的经济工作的重点是守住底线、防范系统性风险。说的都是这件事(非金融机构负债),不要用过去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今后的政策走向,我刚才已经讲了,后工业化时代,再加上长期追求过高的GDP增长,使中国经济内部的风险越来越高。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化解风险的时候了。否则发生什么事儿?我们真的是难以预测,发生的这些事情,我们能不能够应对,也都说不清楚。
  在这样的情况下,货币紧缩,再加上外部特朗普不断的制造事端,中国的经济将会是在长L型中。就是2015年权威人士对人民日报的谈话,中国经济既不是U型更不是V型而是L型,讲的非常清楚,这个话没有过时。2015年讲的,到现在2年半过去了,没有过时。我个人的判断,依然是L型。这个L型在学界基本上是共识,唯一争论的是L型的一竖还是L型的一横,我认为是一横。

  下边我们就介绍一下特朗普为什么要发起贸易战,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发起贸易战。他的前景我很难说,因为大国博弈,中间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几乎是无法预测的。
  特朗普发起贸易战的大背景是什么?是过去几十年间全球经济出现了两个浪潮,第一个浪潮叫全球化,第二个浪潮叫技术革命。在这两个浪潮的冲击下,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巨大的变化使得特朗普在2016年当选,特朗普当选之后,推出了一系列的保护主义的做法。这两大浪潮为什么会对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的影响呢?全球化导致了美国蓝领工人的工作流失,技术革命加剧了美国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这是对美国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全球化,美国蓝领工人他的工作流失到哪里去了?流失到了墨西哥,流失到了中国,流失到了东南亚。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使得美国的公司去寻找成本最为低廉的劳动力,于是他把企业搬到了中国,搬到了东南亚。结果造成了美国传统制造业的加速衰落。
  这个是美国大选的结果,红色是特朗普获胜的州,蓝色是希拉里获胜的州,大体而言,希拉里的支持者集中在东西海岸,而特朗普的支持者是在中部,我们讲的中部是美国的中西部。中西部这一带,从维斯康辛、俄亥俄州一路下来,这一条线还有米西西里河谷地区,这个地区是美国传统制造业很集中的地方,俄亥俄州的底特律我们都知道这个城市已经破产了,什么底特律破产了,因为美国汽车工业的衰落,汽车工业为什么衰落了?因为汽车工业搬到了墨西哥,汽车工业搬到了中国,这都是全球化带来的结果。这一带的工人处于一种无助的状况,他们没有工作了,只能够拿社会保障。在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他们原有的技能已经过时了,而他们的年龄又决定了教育背景、又决定了他不可能获得新的技能,所以这一带的工人,这一带的老百姓急切的希望改变现状。但是民主党的候选人,民主党所代表的这些精英,他们热情的拥抱全球化,他们为什么要拥抱全球化?苹果在什么地方?微软在什么地方?苹果在加州,微软在华盛顿州,亚马逊也在华盛顿州,美国新兴的科技企业基本上在西海岸。苹果的手机是哪里生产的?中国生产的。富士康的厂都在中国。所以西海岸的这些科技公司是全球化的受益者,而他们也是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那么民主党代表的这一批人(精英),科技公司发展的势头非常好,包括什么Facebook,你到加州去看一看,科技公司基本上全都集中在这里(东部)。跟着科技公司一块儿获益的是谁呢?是华尔街,传统的金融精英在这边。所以在过去全球两大浪潮中,一个叫全球化,一个叫做技术革命,美国的受益者基本上是集中在东西海岸,所以东西海岸都把票投给了支持全球化的希拉里,支持全球化的民主党。那么川普这个人,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他敏锐的观察到了,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在拥抱全球化,拥抱技术革命。有相当多的选民,是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受损者,这些受损者集中在中部。特朗普他在2016年的选举中就重点做这一部分人的工作,正是中部的选民使特朗普令人意外的击败了希拉里。这一部分人的诉求是什么?我们要体面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体面的生活。他们不理解,什么叫全球化,什么叫科技革命,他们只是希望改变现状。于是特朗普投其所好,你们现在没有工作,为什么?因为你们的工作被墨西哥人偷走了,被非法移民拿走了,被中国人拿走了。你们选我,我来改变现状。
  于是,特朗普提出的口号是什么?美国第一,我不理睬你什么全球化,全球化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对我的选民负责,我的选民是美国人,我把美国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他的口号是,美国第一。另外一个口号是让美国重新强大。使得美国人——使这些情绪低落的美国人重新获得一种力量,一种心理的力量。我们不比中国人差,我们不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差。于是,就赢得了2016年的大选。
  特朗普赢得大选之后怎么办呢?他要兑现他的承诺。你看他当选之后所做的一系列事情,都是为了兑现他的承诺。收紧移民政策,在美墨边境建一堵墙,由于墨西哥的非法移民使得你们失去了工作,由于他们没有身份证,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把你们的工作机会挤掉了。于是在墨西哥接壤的地方建墙,把非法移民挡住,而且还异想天开的提出,我建这个墙墨西哥政府你也要出钱。还有这事儿!他就是这么一个人,商人嘛,不就算钱吗。他吊销了7个穆斯林国家已经发了的签证,收紧移民政策,其中包括针对中国的留学生、中国的移民,来把工作留给美国人。他退出了巴黎气侯协议,巴黎气候协议规定每年每个国家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有一定数额的,他退出。他说全球变暖,二氧化碳,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政策是美国第一。只要符合美国的利益我就干,全球责任跟我没关系。退出巴黎协议,不承认前几届美国政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诺。为了把工作留在美国,给美国公司减税,减个人所得税,减公司所得税。这事他还真干成了,他找美国大公司的CEO座谈,说你们为什么把企业建在东南亚、建在中国,为什么不回美国?这些大公司的CEO说,人家劳动力成本低,咱们都是经商的,都是逐利的。他说好,我给你减税,条件是你回来。他还确实吸引了一批美国的企业,把原来海外的投资计划取消了,现在投资投在美国。因为你给我减税了,成本降下来了。发起对中国,他不光是对中国,也对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发起全面的贸易战。为什么呢?他认为在国际贸易中,你中国人占了我的便宜,我在贸易中有这么大的赤字,不是因为美国公司的竞争力不行,而是因为中国政府补贴国有企业,而是因为中国政府操纵汇率,所以我认为就是不公平的。我要施加压力,中国开放市场,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补贴,让汇率更加自由的浮动,这是他的诉求。
  他给出了这幅图,这是美国政府的一幅图,这个图的绿线是美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红线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这两条线放到这儿,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减少和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直接相关。对华贸易逆差越高,制造业的失业越多,他以这个为依据,跟中国开始打贸易战。所以他的贸易战表面上是争经济利益,实际上他是政治动机。他的目的是什么?是2020年再次当选。你别看他这么大岁数,人家还想干第二届。他现在第二届的竞选班子已经组成了,已经准备为2020年重新当选来做铺垫的工作。在这个背景下,他发起了贸易战。
  随着中美两国之间贸易摩擦的升级,现在市场上有一种说法,这个说法是什么呢?是中美两国将替代过去的苏美两国,出现二次冷战。对于这样的说法本人是表示怀疑的。我觉得这样一个说法是把形势讲的过于严峻了。我不认为中美两国会像过去苏联和美国一样进入到二次冷战。因为上一次冷战,是在两个彼此分隔和对立的阵营之间展开的,他的分隔体现在不仅经济上是分隔的,社会、地理上也是分隔的,战线非常清楚。经济上的分隔,那时候以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是以金互惠为他主要贸易和经济往来的主要框架。而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日本也好,美国也好,欧洲共同体也好,是另外一块市场经济。在两大市场经济之间,基本没有往来。社会更不用说了,在地理上,东西欧界限非常丰富,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可以打冷战。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打冷战。苹果手机全都是Made in China,出口到美国去。你看上去是从中国出口到美国,美国可以对苹果手机加征关税吗?你加征关税制裁的是谁啊?你说不清楚啊,苹果手机里有多少零部件是中国做的,有多少是美国做的,加征关税打击的是美国厂商还是中国厂商?你说的清楚吗?美国的汽车如果进不到中国,中国如果加征关税,你打击的是美国汽车生产厂商还是中国的零件生产厂商?你说的清吗?分得清吗?所以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下,这和第一次冷战,苏美之间的冷战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国际经济的融合分工与协作发展到今天,你已经没有办法挑出来哪些是Made in China,还是Made by China,你分不出来。你制裁中兴通讯,你只能挑出那个芯片来,他为什么只挑芯片,他没有全面制裁中兴的产品,因为中兴的产品里面各国的东西都有,今天是国际的产业链已经形成了,你怎么打冷战,你打不了。比如说军事打击,你美国有多少企业在中国,你这个打击下来,你打的是谁呢?每年有多少中国人在美国,多少美国人来华,这个和第一次冷战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一次冷战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阵线分明,目标明确,你可以精确打击。现在不是的,现在你没有办法精确打击。所以,我不认为是世界进入到了第二次冷战。
  全球化将放缓,但是会继续下去。会因为特朗普的这个贸易战受挫放缓,但会继续下去。美国重回孤立主义,和中国否定开放,我认为都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事态还在发展的过程中,但是我个人要比市场的情绪乐观一些。中美在谈判,美欧在谈判,美墨、美加都在谈判都在打架,打架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了在这一场博弈中拿到更多的好处,而不是为了破坏这场博弈。是为了在国际的经济交往中拿到更多的好处,而不是为了中断,为了完全消除国际的经济往来。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我对于通过谈判,解决中美的贸易争端,还抱有一线希望。当然,这个希望能不能够变成现实,我不知道。
  另外一点,使我对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谈判解决还抱有希望,原因是到目前为止,中方的表现是理性和克制的。你看这次中美贸易打起来,没人上街吧,没有爱国口号的浪潮吧,那和钓鱼岛那个时候不一样。中方多次派代表团到美国去谈判,承诺削减贸易顺差,中国承诺举办进口商品交易会,愿意削减我们的贸易顺差。中国领导人邀请美国在华公司来进行座谈。所有这一些都表明,我们是通过谈判来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采取对抗的方式。我觉得这个呢,还是有希望的。尽管现在前景看起来比较黯淡,但是我还没有放弃这个希望。
  这大概是宏观层面上,我跟大家要交流的。宏观层面上充满了变数,企业和国家的经济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那么出路在什么地方?希望在什么地方?我下面讲微观。我在微观层面上,确实看到了一些新的变化,而这些新的变化使我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还是具有一定信心的,是审慎乐观。

  宏观层面上,没有什么文章好做了,那么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希望在什么地方?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在下面几个方向上探讨:

  第一个是行业重组。行业重组为企业创造了很多的机会,中国的各个行业都过于分散,行业重组势在必行。如果谁能抓住行业重组的历史机会,就有可能在下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那么我们的金融机构,也应该抓住这样的机会,配合企业进行行业的重组。为什么要提出行业重组这个题目?其实和中兴通讯还有关系。中兴通讯给我们的警示是什么?是中国企业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不一定去做全产业链,但是在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中国的技术一定要想办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芯片热,大家都在讲芯片。不是不知道芯片的重要性,而是我们的企业没有在这方面发力。今天的芯片数来数去,还是华为。有人说,美国人下一步制裁华为怎么办?其实华为一直在被美国人抵制,华为的很多产品到现在无法进入美国,已经很多年了。即使没有美国这样的市场,华为没有因此而发展受到挫折,所以这样的公司,我认为真是中国的骄傲,是我们企业需要的榜样。华为之所以受到美国多年的制裁,如果哪一天真的对华为芯片禁售,华为不会像中兴这样立即瘫痪。现在中兴好像破产已经是定局了,华为如果哪一天受到芯片禁售这样的制裁,我相信他可以坚持下去。为什么?因为他自己具有芯片设计和制造的能力。他的海斯芯片、麒麟芯片,在国外禁售的情况下,可以继续支持他的业务发展,当然肯定对他有影响,但是不会像中兴这样全面瘫痪。因为他投资芯片,在芯片上的研发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芯片上的投资,如果不是以千亿计的话,应该是以百亿人民币计的。我说的是累计。
  当我们一说华为的时候,我的学生就经常跟我讲,教授你说华为太高大上了,我们学不了,但是大家要注意,高大上不是一天建成的,在华为还没有高大上的时候,他已经拿出了有限的资源投资芯片,他的芯片建设二十多年了,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我们每一个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都应该认真的去学习华为的经验,为什么华为在他弱小的时候,在他销售额只有十几亿的时候,他就可以拿出钱来投资芯片?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这是理念上、观念上的差别,这不是实力上的差距。
  在这样的一个形势下,我们要做行业重组目的是什么?行业重组目的是使我们公司、我们国内企业的市场集中率能够提高。汽车行业中国有70多家生产厂家,70多家整机生产厂家,美国有几家?美国有3家。1家福特,1家通用,还有1家特斯拉。美国只有3家汽车生产厂家,我们有70多家,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中国汽车生产厂家的规模效益远远低于美国,意味着中国汽车生产厂家能够投入到研发中去的资源远远低于美国。我们的企业太分散了,没有力量集中资源进行基础科学、基础技术的研发,导致中国的企业在基础技术方面现在和美欧日的差距依然是非常的显著。我们老说四大发明,我觉得科技部的总编讲的话很有道理,在别人的地基上盖的房子,就认为是自己的资产了,就像我们现在政府要收房地产税一样。你干嘛收我的房地产税啊?这土地是我的吗?这土地不是我的,你收我的税干嘛。属于我的只有地面上那一块,地面上那一块多少钱,你是不是按照地面上那一块收税。同样的,我们所谓的新四大发明,所谓的在移动支付上的领先等等这一些,全都是建立在别人的地基上的,那个地基都是人家的,我们在这儿每天吹什么呀。你深入的去看一看,芯片是人家的,底层的技术是人家的,操作系统也是人家的,你吹啥呀。我们的中国企业要踏踏实实的,在后工业化时代要去攻这些基础技术,要一点一滴的去做。
  而要攻这些基础技术,只有大企业能干,中小企业他可以在细分市场上,他在一些特殊的技术上可以取得领先,但是基础技术一定是大企业做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各行各业集中度要提高,不能70多家公司还在这儿搞汽车。70多家公司全在研究电动车,特斯拉一家研究电动车。当然福特也在做,他们能够投入的资源,能够投入的人力,远远的超过我们中国的这一些中小的汽车制造商。所以行业重组一定要做,做了以后能够提高市场集中度,能够有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中去,来掌握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现在有一些企业已经在做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我们的金融机构应该配合这些企业,加速行业的重组。能够真正有一些像华为那样的企业涌现出来。华为为什么能做到今天,华为基本法规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是1996、1997年制定的,就是以公司法律的形式规定,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不得少于销售额的10%。华为去年的销售额6000亿,不少于10%,也就是用于研发有600亿。为什么华为会做得好呢?每年600亿的研发投资,谁能跟他竞争。华为在手机上的起步是很晚的,但是现在他的手机已经杀入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叫做一类供应商。全世界有三家手机供应商,华为、苹果、三星。华为的手机生产比国内企业都晚,但是他可以杀入一类供应商,为什么?他有芯片,有操作系统,软件的基础技术就是操作系统,硬件的基础技术就是芯片,所以他可以迅速的进入到最顶端。他在价格上就说明了他的品质,其他的厂商都在下面,为什么?没有基础技术,要依靠别人。

  第二个经济的其他机会是消费,消费升级大家谈得很多,做得很少。消费升级已经从过去的柴米油盐变成了健康、医疗、养老、娱乐、户外运动、品牌消费、定制消费。全是机会,看你怎么去做。

  第三个是企业的技术升级,等一下我会讲到,中国企业我们现在经常讲新名词。我们动不动就讲工业4.0,工业4.0是前年的话题,去年讲什么呀?去年讲人工智能,今年讲什么?今年讲区块链。明年讲什么?不知道。我们追逐新名词,发明新名词,远远的快于我们能做到的。都是在追这些新名词,媒体也罢、金融机构也罢,我的学生也罢,我的学生现在一上课就是区块链,我跟他们讲,我说这节课讲完了我们后面有问答,区块链的问题一律不回答,别跟我说区块链。去年我跟他们讲,我说人工智能一律不讨论,AI、VR一律不讨论,凡是媒体上的热点,在本课堂上禁止。我就不希望你们一天到晚去追媒体上的新名词,希望你们踏踏实实把你自己的企业做好。你跟我谈谈零售,谈谈怎么开餐馆,我愿意跟你谈。你跟我谈谈你的生产线怎么改造,我愿意跟你谈。你跟我谈谈商业模式怎么创新,我也愿意,我就是不愿意跟你谈那些新名词,工业4.0。你跟我谈什么工业4.0,我的观察,中国的传统制造业现在的平均水平是工业2.0,在工业2.0的时候你跟我讲什么工业4.0,你跟我扯什么。我问你什么叫2.0?什么叫3.0?什么叫4.0?你能说出来吗?没有2.0就没有3.0,没有3.0就没有4.0。我最反感的一句话就是跨越式发展、弯道超车。弯道是不可以超车的,弯道加速的结果是什么?是翻车。我看了多少弯道翻车,我没看到过弯道超车。不老实,投机取巧,这是我们很多企业的毛病。

  华为为什么能做到现在?任正非的一句话,我们几十年就对着一个城墙口子冲,冲到今天。很朴实的一句话,但是他说出了华为成功的要素。就是专注,对着这个通讯设备这个领域、这个城墙口子冲。集中资源,就攻这一点,其他心无旁鹜,不看别的,不炒股、不炒楼、不干别的事情,不搞房地产开发,不上市,就做这一块,才能做到今天这样的。所以我跟我的学生讲,机会大把大把的,但是机会都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没有准备,那些机会只能诱惑你,只会把你引向歧路,所以机会从来就不缺。不要问我,教授,今后两三年,您看哪个行业有希望?别问这个,这样的问题一律不回答。如果要回答,哪个行业都有希望。就你这种态度,哪个行业都没希望。
  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讲,这个世界上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企业,没有朝阳行业,只有朝阳企业。别搞错了,哪一行都能出状元。
  我一开始就讲,在后工业化时代,国家经济的希望,企业的希望,都在创新,都在于创新。创新我们讲的是广义的创新,它不仅仅包括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甚至包括了公司文化的创新。创新有两条路径,一条路径是研发新的技术,像华为那样,我们已经讲了很多了。另外一条路径,你用好现有的技术,你别跟我说AI,AI还用你去做吗,AI全是开源代码,谷歌不断的发布AI的新版本,你想想你做AI做得再好,你做得过谷歌吗,你用谷歌开源的AI算法就可以了,用不着你去做。你做了也不会比谷歌好,但是你要用好谷歌AI的开源算法,你要用好现在市场上垂手可得的技术,根本不是高技术,就是普通技术。但是,要动脑筋把他用好。对于大多数的中国企业来说,确实学华为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对于更多的企业,是如何用好现有的技术。
  我曾经在一个课堂上上课,上课之前,同学都在脑袋上扣了一头盔,罩一个大眼罩,干什么用呢?VR。一个班上60多人,居然就有3家企业在做VR,然后说教授你来体验一下。我把那个玩意儿一扣上,怎么有点头晕,我说你这VR做的不怎么样啊。为什么60多人中有3家企业都在做VR,追逐热点。我说你们这VR什么应用场景?干什么用的?你是为了VR而VR?还是为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客户的体验而用VR,别搞反了。人工智能也是,你是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你还是应用人工智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这个全搞反了。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全都去追这些东西,追了半天发现,人家那儿开源代码已经放在那儿了,你为什么不去用啊。搞汽车自动驾驶,百度已经有阿波罗了,你为什么不在阿波罗的基础上再来发展呢,为什么非要自己搞一套呢,你会比谷歌搞得好吗,你会比百度搞得好吗。把现有技术用好,企业的效率就能大幅度提高。

  我现在已经从宏观转向微观了,因为我觉得宏观已经没什么好研究的了,研究完了以后,人家也不欣赏你,不仅不欣赏而且还扔棒子,还说你妄议中央,现在我也不妄议了,我们来看看企业。我在企业里看到了很多的现象,有不少企业开始努力的从制造转向研发,从成本控制转向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有一些企业,在认认真真的做。顺便说一句,我们将来要投资,就应该投这些企业。将来我们投资的思路,也不再是猜测政府的政策,也不再是去划出曲线来,要掌握波动,市场的波动,哪个是谷底,那个是波峰,这都是陈旧的思路。将来的投资,你就是找这一些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别管大小,只要有创新能力就可以投。我知道,等一下如果有时间,大家会问投资的事儿,我事先说一句话,我的回答就是,谁有创新能力我就投谁,规模大小无所谓。
  我看到的用数字技术来改造现有的生产线,来提高他的效率,一家模具生产厂家,用大数据、用数据库、用互联网来缩短他的设计和制造周期,从而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做得非常好。其实原理很简单,只需要专注的精神,一项一项的去解决现有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能取得成效。他的原理很简单,他把一个模具拆成零件,他把这些零件都存在数据库里,这个零件有多种多样,一个零件可能有几十种规格,他都存在数据库里。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模具你把他拆开,有多少零件,每个零件有多少规格,你要存多少数据进去。在大数据的时代,没关系,都能解决。存进去有什么好处?将来他接到了客户的订单之后,他进行模具的设计,他不再是一个零件一个零件的设计,而是迅速的从库里提取现有的零件来进行组装,用搭积木的方式来进行模具的设计。把这些零部件从数据库里提取出来以后,立即生成了加工指令,因为每一个零件的生产,他的工艺、流程,也同时输入到数据库里了。在模具设计的同时,模具的成本瞬间生成,因为他在存这些零件数据的时候,他的成本数据、财务数据同时存进去了。这样做改造以后,他整个模具的设计、成本估算的周期大大的缩短,致使他的交货期缩短了30%到50%,于是他就拿着这项技术到市场上去投标,结果他是以最高价中标,他不是以最低价中标,为什么以最高价中标,因为他的交货期比别人都短。在一个多变的市场上,交货期现在比价格重要得多,你的客户愿意为交货期缩短两个礼拜而多付20%,因为现在市场上都是快节奏。这是我看到的一家模具工厂用数据库,大数据的技术改造传统生产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B端的。
  讲一个C端的,我穿的这件西服、衬衫,都是个性化定制的,都是量体定做的,因为我在外边从来买不到西服,也买不到衬衫,因为我的身材有点太古怪,我人瘦肩宽,腰围太小了。结果买衣服吧,上面穿了合适下边不合适,下边合适了上边就紧,我的衣服必须定做。那定做有什么问题啊?第一贵,第二交货期长。夏天,我想订一件衬衫,两个月以后给我,夏天已经过去了,而且贵。手工定制一套面料好一点的,什么杰尼亚、阿玛尼西服多少钱?几千到一万人民币。一万人民币对教授来说还是个数,对于金融行业的人来说那不算什么,对教授来说还是个数字的。这一家西服生产厂商,用大数据的技术,使手工定制的西服可以在流水线上跑起来,结果是什么?结果是价格降低一半,交货期至少从一个月缩短到一个礼拜就交货了,我这边订单刚下去,我手机上就接到一个短信,说某某某,你的订单我们已经开始处理了,一个礼拜以后你将收到,如果一个礼拜之后你没有收到,请立即给我们客服打电话。一个礼拜以后,真的收到了。价格一半,那实际上我没付钱,因为我认识他们老板,我在他那儿做案例研究,都已经跟他混成朋友了,自从混成朋友以后,我的西服就免费供应。我在极力的推广这样的模式,就是用数字化的技术来改造我们的传统行业,可以说很快就收到效果。
  再一个案例,这是我学生做的公司,我们都知道现在资产新规,清理互联网金融,今天这里爆雷,明天在那里爆雷,爆得人家都不敢在网上投标理财。我学生做的小微金融的贷款,到现在为止非常的稳健,坏账率低于千分之一,坏账率低得我都不好意思说,我都跟他们讲,你们万几的坏账率这个不正常。为什么万几的坏账率不正常?浦发坏账率多少?不好意思说,四川刚出事。他们的坏账率,他们专门做小微贷款,没有抵押,坏账率万分之几。我说你这个就不正常,万分之几说明什么?说明你的风控过于严格,说明你们的效率不够高,风控的目标不是把坏账率压到零,风控的目标是把坏账率控制在可以用拨备来覆盖的地步。你这个万几的坏账率是不对的,说明你们过严了,说明你们有一些优质的客户被你们排除在外了。
  他是怎么做的?他有一套严格的线下风控方法,很多的P2P互联网金融出问题,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只有线上没有线下,而中国目前阶段,离开了线下的数据,离开了线下的风控,是不可能的,线下永远不可缺失。而互联网金融离开了线下,结果就是大量的坏账,不能够完全依靠线上,因为线上的数据有限,而且线上数据的可靠性很难去核实,必须要有线下配合。但是线下的问题是什么?是成本太高。那么我就跟他们一起商量,如何把线下的风控尽可能的数字化,尽可能的上到云端,尽可能的由移动端来解决。那么他们现在正在做,到目前为止,效果还不错,他们的小微贷款已经发到农村去了,平均的单笔贷款规模只有5万元。5万元的单笔贷款规模他还赚钱。为什么?尽可能的利用移动技术,运用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千方百计的去降低线下风控的成本。
  最后一个案例,家装行业的数据化。这是上市公司大家都知道,尚品宅配,这是他的流程图,这个流程图在哪里实现了数字化?在方案设计上,这是网上的图,所以没有关系,我们在这儿可以用。他的设计方案是我刚才讲的,搭积木式的设计方案,能够很快的对客户设计出来一整套方案。先量房,他的量房也很简单,因为现在的测量工具相当发达,用激光到房间里一扫,就能够把房间给量出来,量出来以后,把数据拿到这里,由这个数据库和算法支持,很快就给客户一套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同时在这儿用VR,把设计方案用VR展现出来,三维的。你们到尚品宅配的客户体验馆都能看到,你头盔一戴,你将来的客厅是什么样的,卧室是什么样的,都给你展现出来。当然,他还不是真正的VR,因为这个效果还有待改进,但是VR在这儿就可以用了。所以这个设计环节数据化之后,有了设计周期,提高了客户体验,数字化,同时在生产的过程中,这边设计方案一出来,计算机的指令立即送到了生产线上,进行自动排产,自动下料,由数据控制整条生产线,这是尚品宅配他能够很快的满足家装个性化需求。这家公司是不错的,我去看过。如果估值合适,可以考虑买进。但目前好像估值过高,尚品宅配的PE多少了?浙商证券有没有研究员在这儿,尚品宅配的估值是多少了?好像挺高的,七八十倍吧。公司是好公司,我就觉得他有点贵。

  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做一个小结。
  企业在面对多变的经营环境,投资人、企业、金融机构,都面对多变的环境,但是我们没有必要对这个环境有过多的焦虑。也没有必要过多的关注,因为环境对所有的企业影响都一样,特朗普要想加关税,是整个行业加关税,而并不是加到你一家头上。所以在市场上,你并不是跟特朗普竞争,你是和你的对手竞争,而你的对手同样受到贸易形势的影响。因此,你关注的不是特朗普下一步出什么牌,而是你的竞争对手如何应对美国人新加的关税,如何你比竞争对手做得好,这就没有问题。你要关注的是什么?是市场,是客户,是你的员工。
  环境永远是在不断的变化,但是也有不变的,不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要打造和提升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变的是你要为客户不断的去创造价值。
  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许教授,许教授非常辛苦的为我们站着讲了两个小时,但是今天实在是机会太难得了,还是希望许教授能够跟我们的现场企业朋友们进行一个互动。但是考虑到许教授要休息,我们今天的现场互动不超过5个问题,现在要向许教授提问的朋友可以举手。

  提问1:许教授,非常荣幸,我的问题是这样的,我们是一家做碳资产服务的企业,我们就发现刚刚提到很多制造业,过去这一年,包括今年,因为环保督察、还有环保的去产能,最后影响的是水泥行业、钢铁行业、化工行业,整体行业利润的上升。我们本身是做碳交易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环保的加码导致这些企业本来大家觉得是非常落后的一些产能,反而这些产能在去年和今年他的行业利润都差不多是近十年的新高。所以,我们觉得国家去产能的这个方向,环保和碳这方面的压力意外的导致了这些行业产生这样的一个现象。所以在我们看来,国家对环保的力度还有对碳方面的管控,就像特朗普他觉得气侯变化对他们来说是加重了美国企业的负担,但是在中国我觉得可能接下来对碳方面和环保方面加大力度,对企业不仅仅是增加负担的问题。
  许小年:我知道你的问题了。
  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来看这条线(货币与钢价图),这条线是钢价和货币供应的关系,说明什么?红线是狭义货币供应,是M1。蓝线是钢价。这两条线,不是同时关系,而是我把这个货币供应往后推了6个月。大家先看一下这张图,这张图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钢价和货币供应是什么关系?是非常明显的正相关。而由于货币供应领先6个月,所以我们知道钢价的推手是谁啊?是货币。所以你刚才讲的,钢铁也罢,煤炭也罢,水泥也罢,这个价格的上升,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感谢政府给你们送钱。送钱,你们就先收着,但是不要高兴太长时间。政府给你们送钱是怎么送的?你看这个货币供应是怎么增加的,这个货币供应大概是在2016年年初,这个M1他的增长速度从大约5%,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上升到了25%。所以,基础原材料的牛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大约2016年下半年。大概在2016年二季度开始的。那当然了,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是5%上到25%,这是钢价,钢价当然突飞猛进,钢价还在上升,但是拐点出现了。这是钢价上升的速度,也就是百分比不是绝对钢价,为什么拐点出现了,因为去杠杆。所以基础原材料的好日子还有多长时间?我感觉差不多了吧,要准备过苦日子了。所以你说,环保风暴,去产能,有没有影响?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从数量上来看,我认为最主要的推手是货币供应。而这个环保标准的提高,毫无疑问要增加企业的成本,短期政府会用行政的手段关掉一批落后产能,对钢价、对基础原材料有支撑作用,但是中期来看,这个支撑作用其实主要是货币供应。随着货币供应的收缩,这个牛市很快就会结束。那环保对这个企业的影响是增加成本,要做好准备,把你过去一年多赚的这些钱拿出来,上环保。否则的话,下一波关掉的可能就是你。当然,我本人是坚决反对政府用行政手段去关闭产能,本人坚决反对。我认为应该是市场手段,而不是政府手段。

  主持人:谢谢。还有那位企业朋友想要提问的吗?
  提问2:许教授您好,我问一个问题,因为我属于银行体系出来的,我非常认同你说的国家一定要加强去杠杆,但是中国有个基本的事实,我们整个国家的融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以债务式融资结构为主的这么一个加杠杆的融资体系,因为现在资产主要融资在商业银行,达到80%。而商业银行根据银行法只能做债不能做股,就只能做债务信贷不能做权益信贷。也就是通过这种自身的法律体系,导致我们通过最大机构里面流出的资产必须是债务性的。那么在这种降杠杆的过程中,而债务性的融资结构里面,如果说基本上导致企业不断的提高你的资产负债率,同时导致企业在资产的配置过程中必须加大一些具有抵质押资产的能力。所以为什么货币出去了之后,会推动房产土地资产的价格,只有通过这个他才能拿到资金,这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在去杠杆的过程中会出现企业违约,那么企业的违约会带来资产价格的下调,比如说股市。降低资产负债率,由于你负债的带动,同时又带动资产价格的上涨,会不会出现在降杠杆中由于策略不当而导致杠杆越降越高。就是说资产负债率是分子除以分母,你分子减下来了以后,结果带动分母的价值也下降了,这样的话分子除以分母他不但下降,反而会上升。这是一个企业微观层面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既然我们的问题所有的根源在于我们是一个加杠杆的金融体系,融资结构,那么改变这个融资结构,很大一部分就是做大分母也就是做大权益,而在做大权益的过程中,目前我们比如说现在出台一些政策,包括债转股,包括做到权益里面的资本新政的出台,但是没有一个对做大权益很好的一个激励措施。怎么在这次新政里面,能够让大量的资金真正引导到通过真正的市场化投资行为,引导到权益上面去。
  许小年:你问的我听明白了,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应该这么提。这种提法,是忽略了事物的本质。其实中国经济的问题,我们现在通俗的说法是杠杆过高,需要去杠杆,大家马上就理解,是债权和股权的比例失调,要降低债权,要提高股权。不是这个意思,根本就不是这个意思。这相当于什么呀?这相当于企业排放污染,环保局一来查不达标,那怎么办呢?不达标那就有一个办法,加大分母兑水啊,把他冲稀了不就达标了。那就是加水把分母做大,这样的话,就达到了0.1%的排放标准。但是实际上污染一点都没减少,但是他达标了。债、股的问题,不是杠杆率的问题。
  中国经济目前的更准确的讲,不是降低杠杆率,中国经济和企业目前最核心的问题是降低外部融资,是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降低外部融资。不要把股权资本看成是零成本资金,股权资金的成本比债权还高,只不过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股民处于一种韭菜的地位,所以才把股权资本看成是零成本资金,是不用偿还的资金。根本就不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和实体的问题是什么?是过多的企业、过多的政府机构,不断的依靠外部融资来维持自身的运转,也就是自身的造血能力不足。这个外部融资不管是股权的还是债权的都需要降低,都需要提高自己自身的造血能力,这才是问题的核心。换句话说,现在金融的问题和实体经济的问题都是什么?都是资产的回报率太低,资产的回报率低到了不足以覆盖资金成本。只不过债务的成本是硬约束,股权的成本是软约束,这是唯一的区别。你增加债权,债权融资根本没解决中国经济的问题,就是造血功能不足的问题。实际上你增加债权资本,是增加了资金成本,因为这是金融学院的常识。金融学院的常识都是股权成本比债权成本高得多,仅仅是因为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我们欺负股民没有发言权,没有办法保护他的权益,我们把股权资本看成了零成本资金。所以韭菜一茬一茬的割。你现在放大分母,实际上是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成本,你放大分母是增加了政府融资的成本。因此,债转股也罢,增加股权也罢,根本就没有解决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
  所以这个问题的提法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是外部融资和企业自己产生现金流,资产产生回报之间的巨大落差。我们现在融资所投的项目产生的收益,都不能覆盖资金成本,这是问题所在。而不是表面上的债股比例。

  提问3:许教授,我刚才非常理解你的观点,我表述的意思可能你刚才回答的有点不大一样。我说的是什么呢?现有的我们确实在二级市场,现在只不过是PE、VC现有的,怎么能引导社会的资金真正的引导到前端的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融资上面去,而不是通过这种债务性融资解决,因为债务性融资结构会让他天然的引导到房产和土地,因为你只有债务性的资金,你去找银行融资必须要有抵质押物,而在银行体系内有效的抵质押物就是房产和土地,非上市公司在银行是很难拿到融资的,这是债务性融资里面很大的特点。而怎样通过一个结构能真正把一些资金引导到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融资里面。因为我们现在也做一些真正的股权投资,那么他的选择标准和信贷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是说真正的投资他是看未来,所以说一些发展前途不好的企业,如果用股权的思维,用投资的思维去做的时候,他就不再是符合银行这一套投资体系的。比如说他投入资管,符合做一些高科技的企业,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而债务性融资里面主要是看你的资产结构,主要是看你提供的有效抵质押物。这种融资结构下面,可能通过机制引导有效的资本向一些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这一类企业,资本去。
  许小年:这个问题可以讨论,我认为凡是用资产抵押进行融资的企业,都不具备创新能力,都是成熟的企业,有着大量的资产可以去抵押,而创新公司根本就没资产。你去看看Facebook有多少资产,Facebook没资产。阿里有多少资产,阿里的资产就是那些服务器,就那几个办公大楼,阿里的资产和阿里的市值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凡是要用资产抵押去做债务融资的,这些企业基本都没有创新能力。这不是什么引导的问题,这个引导不是靠用抵押品来融资、来引导创新的,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所有的创新公司,他的特点是什么?第一没有固定资产,没什么好抵押的;第二没有稳定现金流。就是这两条就已经把绝大多数创新公司从债务融资的渠道中排除掉了。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创新企业、创新公司,他的融资渠道不能靠银行。银行去做股权投资,科技公司投资,不仅是不务正业,而且是会制造大量的坏账。创新的公司,国家的创新体系,不能靠传统的金融机构,必须要靠新兴的VC、新兴的PE,特别是民营的VC和PE。国有的VC、PE都不行,国有的PE他没有办法识别市场风险。您让银行去识别,你刚才讲得非常对啊,他的融资性质、融资对象完全不一样,您让银行搞一帮委员坐在那儿评价,说这个通过了,可以给他融资,我觉得那都是自欺欺人,因为银行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没有这样的团队,他可以判断什么样的公司将来会成为Facebook,什么样的公司将来是乐视,你能判断吗?你判断不了。你只能靠这些专业的,专门做风投,专门做早期的对于风险承受有很强能力的,说白了都是富人的钱,你让他打水漂,打10亿、20亿他不心疼的去做,银行10亿、20亿那可不得了啊。所以靠抵押融资,根本就不是创新的路子。
  这个问题基本可以不讨论。

  提问4:非常幸运,把最后一个问题留给我。今天教授谈了中美经济和金融方面的问题。我的问题是,现在美国整个经济,据我们了解是至少有8年以上的高速增长,特朗普上来虽然有些不靠谱,但是实际上我觉得还是非常靠谱的,而且不光是股市走到了历史的最高峰,美国的房价现在也是一路高歌。反观我们中国,刚刚说是韭菜,一茬一茬不断的割,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是股市就是扶不起的阿斗。我们的房市每个省每个市都有大量的政策出来,但是怎么也压不住,这个现象请教授解释一下到底怎么回事?
  许小年:房市我没有研究过,所以我没有发言权。股市现在的情况是,已经是在国家强力调控下的股市,市场价格不怎么反映基本面,所以你让我去分析,我也分析不出什么来。股市和房市要想健康,政府首先要退出。要想股市有投资价值,政府、国家都不能在里面,你得出来,要不然我没法跟你玩。我怎么玩的过国家队呢,作为普通散户要想避免割韭菜的命,就是选择一些质地优良的企业长期持有,具有创新能力,在转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这一些企业,你可以长期持有。剩下来国家愿意怎么调就怎么调,跟你没什么关系了。除此之外,还真看不出来怎么样在股市中赚钱,你们得问浙商证券,我好长时间没做研究了,房市我就更说不清楚了,他是一个区域性市场,每个地区和每个地区的房市都不一样,因为他每个地区供给和需求都不一样。而且房屋他不能跨境交易,都是区域性市场,你离开了当地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你谈房市没什么意义。谈杭州的房价和谈北京的房价没有意义,没有可比性,因为两个地方的供给和需求都不一样。房价走到今天,我觉得你们看任志强的讲话就行了,他的研究比我深入多了,而他主要的观点我都赞同。我就偷个懒,凡是问到我房市的,我就说你们去看任志强的观点。

  近期图文:

  从与上一代的代沟,转到与下一代的代沟  
  奇文共欣赏:“梁家河大学问”课题公告  
  中国式合纵连横的传统战略思维此路不通  
  
  



浏览(1625) (4) 评论(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8-07-16 09:13:27

西方经济理论是系统平衡理论,把握系统相对静态之中的平衡点。而中国经济更是从系统A的平衡点移向系统B的平衡点。西方经济的视角观察到的是不平衡,但它其实并不重要,它的前面是新的平衡。

杠杆本身是中性的。GDP6%,利息3%,杠杆是好事。反过来是坏事。美国需要去杠杆,并不意味中国去杠杆。不能不动脑子乱学。

创新是个自然而然。中国企业普遍处于升级阶段,质量以及pricing power 的“现金流能力”是升级的原动力。功到自然成。

回复 | 0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留言时间:2018-07-16 04:30:15

拉内需不是拉国内投资,而是拉国内消费。即财富不是为极少数1%的特权分子占有,而是99%的全国民众占有,调整整个国家政治经济结构,这样才能真正解决中国经济问题。絮絮叨叨这么一大通,没触及一点问题实质。不知为什么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在回避这个问题,是不想往下过了吗?

回复 | 0
作者:马甲 留言时间:2018-07-15 15:57:58

“你去看看Facebook有多少资产,Facebook没资产。阿里有多少资产,阿里的资产就是那些服务器,就那几个办公大楼,阿里的资产和阿里的市值相比,完全不成比例。凡是要用资产抵押去做债务融资的,这些企业基本都没有创新能力。这不是什么引导的问题,这个引导不是靠用抵押品来融资、来引导创新的,从来就没有这样的。所有的创新公司,他的特点是什么?”

这叫什么话???

难道网络经济的买卖,市场,及仓储,调拨,运输的物流的高科技及物业硬体不需要巨额投资吗?难道马斯克没有创新吗?

这就是作为经济专家对于市场经济的了解?

回复 | 0
作者:马甲 留言时间:2018-07-15 15:45:06

"你棚户区改造有什么样的投资收益啊?这些钱能拿回来吗?能产生回报吗?已经不知道往哪里去投了,你还硬要政府财政开支。另外一方面,政府也没钱了,特别是地方政府。"

老高难道不觉得上面这句话有问题吗?别小看这句话,它反映出的这篇文章的一个整体基调。这篇文章的基调是完全用基于利润的报表来看待经济。似乎凡不能带来短期经济回报的就应该从报表上抹去。

难道经济的唯一意义就是短期的资本利润吗?

如果一个经济不能给市民创造最大利益,那么说明这个经济的流通与分配机制出了问题,如果一个经济一旦想要给市民创造最大利益就一定会出现财政危机,那么说明这个经济的流通与分配机制的问题很严重了!

而这个问题并不是光从怎样让报表更漂亮或保持balance sheet的平衡上就能解决的。一个完全从基于资本利润来调控的经济一定是短视的经济,它比文中所说的寅吃卯粮要严重得多!

从他对提问三的答复中可以看出,他根本没有理解提问三所针对的问题。当然,光从提问三内容看还不敢肯定那个提问人的整体功底如何,但至少他已经感觉到了许的通篇经济思想的致命缺陷:单单基于报表上的资本利润来看经济!

千万别忘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根本不是按照西方的既定经济学理论整出来的,而恰是一种西方经济学家无法理解的摸石子过河的过程造就出来的。而与此同时,世界上出现的经济危机恰恰是包括诺贝尔经济获得者们的理论给制造出来的。

而这篇文章正好从一个侧面给出了为什么不按既定经济理论进行的中国经济腾飞了,而按照正统的经济理论来走的经济出现了危机的一个答案:经济不能完全按照简单的基于报表上的资本利润的来策划,而政府的任务恰恰是如何在为市民谋利及增强社会未来的软实力的过程中避免出现财政危机!

至于说中美贸易战,他完全彻底没有说到要点上!

回复 | 1
作者:liucarl 留言时间:2018-07-15 12:46:39

生活在中国的所谓经济学家,整天关注的就是中央政策。这是很可悲的。他们没有独立研究,整天就是诠释中央政策,好像头头是道,事后都被证明是狗屁。吴敬琏如此,希望这个许某某会好一点?

回复 | 1
作者:gugeren 留言时间:2018-07-15 10:18:04

总的感觉,许小年还是一位有独立思维的学者,比起那位头上光环更亮的“世界”经济学家林毅夫来,高了好几个层次。尽管他们是同时代人【许:1953年出生;林:1952年】,尽管林的学历似乎比许更亮眼。

特别欣赏他关于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的看法。

许的弱点在于:对于中国的事情了解得比美国到位得多。他对川普的看法就不大符合实际。

川普提出“让美国再一次伟大”的口号,既是他的竞选口号,也是他当选后的口号和行动。这表明,他的政见并非只是他用于当选的工具。由此得出的结论就是:他并非把担任总统和继续连任总统作为他的终极目标。

因此,中国政府针对中美摩擦的所谓“精准打击”--打击大豆产区、汽车和汽车零件生产厂家所在的“红区【共和党票仓】”,又是对川普的一个误判!

这个链接,对进一步了解许小年或许有用: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E%B8%E5%B0%8F%E5%B9%B4/7316764

回复 | 2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933,75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美国与俄罗斯两位重量级政治思想
· 川普再次进白宫,与八年前首次进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别听我们
·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
· 写回忆录尽量让被追忆的人物和事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两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党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美国与俄罗斯两位重量级政治思想
· 川普再次进白宫,与八年前首次进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别听我们
· 写回忆录尽量让被追忆的人物和事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存档目录
2024-12-02 - 2024-12-25
2024-11-01 - 2024-11-25
2024-10-07 - 2024-10-31
2024-09-03 - 2024-09-30
2024-08-05 - 2024-08-29
2024-07-08 - 2024-07-29
2024-06-03 - 2024-06-27
2024-05-06 - 2024-05-30
2024-04-29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