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曹操横空出世,一直都有反曹俱乐部,也一直都有拥曹俱乐部。还有大量在这两个俱乐部之间徘徊的人,他们今天反曹,明天拥曹,玩得不亦乐乎,如果说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戏剧性的人物,估计没人有意见。因为,不管是正统的史书上(包括文学史),还是山寨的演义里,不管是古代的草台班子上,还是现代大屏幕和小荧屏里,曹操是常青树,永运的主角。曹操在地底下一定是一边‘慷慨’得意着,一边鄙视后人的无聊,他说了:“你们就不能玩点新鲜的,俺那点破事,你们翻过来倒过去的,俺都腻烦了。可恨最近又来了个芹泥玩穿越,把俺的事迹扒拉到网上,让俺又无端挨了一顿臭骂,俺郁闷呀。”。(曹操:安徽亳州人,据说,那里,也把我说成俺。)。
曹操读到俺上篇《反曹俱乐部》不爽,俺理解。谁都不爱被人骂,是不? 所以,俺觉得一定要写一篇《拥曹俱乐部》,俺可不敢把曹操惹急了,回头把俺咔嚓了,俺就只能留香魏晋了。
俺上篇在反曹俱乐部里只是列了曹操都认识的人,其实,真正让曹操臭名昭彰的是千年以后的一个叫罗贯中的明朝人,他写的那个《三国演义》力捧诸葛亮,强抑曹操和周郎。不仅让世人偏读曹操,更是让后人误读周郎。其实,和周郎并列被尅,曹操应该在心里找到一些平衡才对。毕竟罗贯中贬他还有些道理,而他的老乡,被正史里誉为“性度恢廓”的奇才,被无数诗词里引为“江左风流美丈夫”的周郎,被写成小肚鸡肠的庸人,罗贯中简直称得上冒天下之大不韪。(俺在以后的文章里要好好给俺心目中的偶像大帅哥大英雄外加谦谦君子,具有绅士风范的周郎正名)。
好了,就来说说拥曹俱乐部。这在曹公的时代和后时代,可以称得上是声势浩大。不管文人还是武将,拥曹阵营里聚集着大量才华横溢的人。这当然和曹操天性爱才有关。
就说东汉末年的大才子蔡邕吧,他和曹操亦师亦友,曹操不仅推崇蔡邕‘精雅’的文字,让他流落西域胡地的大才女女儿蔡文姬南归桑梓,更是抢救了大量东汉时期遗失的文章,所以,蔡邕一定是拥曹俱乐部的头号人物。(穿越魏晋(三)酷和蛮)
建安七子里有六个(王粲,陈琳,阮瑀,徐干,刘桢,应玚)是拥曹的(六比一),这里面有主动自荐来的被称为建安七子里文学成就最高的王粲,有被他用“焚山求才俊”之术诳来的阮瑀(竹林七贤阮籍之父,阮咸爷爷),“章表殊健”的陈琳是靠一首“骂曹”的诗被策反来的。这些人都代表这那个时代文学的最高水平,直至现在,建安文学都是以昂扬为基调的辉光相照的文学高峰。反观同时代的吴蜀,鲜有文采斐然者,远不及魏,唯一可以留下一笔的就是诸葛孔明的前后《出师表》等数篇,和曹操的彬彬大盛的文学盛世完全不可相提并论。(话外: 反观49后,老毛展开了对国人思想、语言和行为的全面而粗暴的控制,文人集体堕落,成为众口一词,歌功颂德的一帮文痞小丑,49后的文字荒昧可笑,惨不忍睹,真不知道老毛从哪个方面认为自己可以以曹操自居)。
《文心雕龙》里说,“自献帝播迁,文学蓬转,建安之末,区宇方辑。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詩章;文帝(曹丕)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曹植)以公子之豪,下笔琳琅;並体貌英逸,故俊才云蒸。仲宣(王粲)委质汉南,孔璋(陈琳)归命於河北,伟長(徐干)從宦於青土,公幹(刘桢)徇质海隅;德璉(应玚)综其斐然之思;元瑜(阮瑀)展其翩翩之乐。文蔚、休伯之儔,於叔、德祖(杨修)之侶,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丽笔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並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也。”。
建安七子之后又一大学术宗派便是正始名士,他的代表人物有三位,何晏,王弼,夏侯玄。(穿越魏晋(一)大帅哥)。相比与建安文学,它更多的不是文学上而是哲学上的成就。他们创立了著名的“玄学”,以哲学的眼光,把从现实生活中所得到的感受,推广为对整个人类社会生活和历史的思考。从广延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理性地观察事物,以此来清醒的理解自然,所谓“约名教而任自然”便是从他们开始,并延续到竹林七贤,和建安文学“丽笔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谈笑”自信而高扬的风格不同,正始文学呈现出浓厚的哲理色彩,这在中国文学和哲学史上都是很特别的。
正始名士都是拥曹俱乐部的,小神童何晏(穿越魏晋(一)大帅哥)是曹操的义子,曹操自小就非常喜爱何晏,不仅喜欢,还特别尊重这个刚刚七岁的孩童,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典故“何晏画地令方”。穿越魏晋(七)拜访曹操),这在古代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现代人很多都做不到这一点)。除何晏外,正始名士里还有两位,王弼和夏侯玄。王弼是王粲(建安七子之一,穿越魏晋(七)拜访曹操)的继孙,夏侯玄更是曹爽姑姑的儿子,是曹魏宗室的表亲,这两个自然也都是拥曹的。
之后就是我们熟悉的竹林了, 我们知道大才子嵇康娶了曹操曾孙女,从不和司马氏合作,阮籍也是左边青眼对曹魏,右边白眼对西晋。竹林七贤想来也是拥曹的多。 关于正始名士,《文心雕龙》里说: “至明帝纂戎,制诗度曲,征篇章之士,置崇文之观,何刘群才,迭相照耀。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含章,动言成论。于时正始馀风,篇体轻澹,而嵇阮应缪,并驰文路矣。”
总之,就文学界来说,和三曹同时代的文人里拥曹的是多数的,而且,这些文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文风各放异彩,形成了开阔大气的建安风骨,这和曹氏与文人相互尊重不无关系。(曹丕和曹植继承了父亲爱才的秉性,他们两个周围也聚集着一帮文人雅士)。
当然,曹操作为魏武帝(追封),对他的评价还是要看他的政治军事成就,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民间对曹操的评价多贬,而正史和有名有姓的人对曹操的评价甚高,看来广大人民群众还是更爱看演义,不爱看正史。比如,《三国志》中称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而《三国演义》里就变成了“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这一字只差就是天壤之别。其实,我觉得这里的“治世之能臣”更加重要,曹操在年轻时正经当过地方官,而且当得很不错,所以他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话外: 大多数美国总统都当过州长,看来地方行政长官的经历是很重要的),他消灭群雄,结束北方军阀割据的战乱局面,降服匈奴,乌桓,鲜卑等外族,最后统一北方,之后很快实行屯田制,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他的北魏在他的治下政务清明,这都反应了他治理国家的能力。曹操是史书(《三国志》)里魏蜀吳三國君主评价最高者。称他“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一直认为,中国善于毁坏的开国君王不少,不管是农民起义,还是军事政变,亦或是外族入侵,而善于治世的却不多,写到这里,我脑袋里冒出两个歪思,
第一,三国的第一代领袖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治理国家内务其实都是很不错的,曹操上面已述,孙权治下的江东也富庶一方,刘备和诸葛孔明的蜀汉地处天府之国,诸葛治国有方,积极进取,使实力最弱的而又最为道统的蜀汉雄霸一方。可惜那个时候没有西方议会制的政治理念,否则他们可以停止干戈,共同治理国家,推举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皇帝(汉献帝),把他供养起来,这几个个能人轮流当丞相,共同议事,时不时的让皇帝签个字什么的,没准咱国家是最早实现民主的国家了。三国的局面很有利,正是皇权只具象征意义,曹操孙权刘备如国家和地方首脑,此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欠什么呢?“共和制度的政治理念”。虽然,华夏文明并不缺少这个理念,早在尧舜时期,就有“共同议事”的雏形,但在夏商之后,就被世袭打破了,到了秦汉,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利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系统,直到现在。我的这个歪念可谓是痴人说梦了。
第二,我觉得三国有点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直至民国时期,他们都经历了朝廷暗弱(当然,此朝廷非彼朝廷),军阀割据的混乱,但也同样是人才辈出的时代。 除此,民国有一个三国时期没有的有利因素,那就是西风东进,民国有识之士力播民主和科学的火种,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可惜,华夏民族灾难深重,在走向民主共和之际,赶上外国(日本)入侵和共产群氓(外国乌托邦哲学和中国绿林文化结合)的偷袭,华夏文明失去良机,又一次走向败坏,民国先贤们一定因美志不遂而良可痛息。
下篇《拥曹俱乐部 下》
相关文章:
穿越魏晋(九)反曹俱乐部
穿越魏晋(八)骂人者和杀人者
穿越魏晋(七)拜访曹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