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是宙斯和塞墨勒的儿子,他是果实神也是种植葡萄的神,自小由众仙女抚养大,容貌俊美。长大后游遍各地传授种植葡萄的技术,有很多供奉他的信徒。他对朋友宽厚大方,对不信他是神的却严厉惩罚。当他来到希腊底比斯城他的故乡时,他的外公老国王已把王位传给他的姨表兄彭透斯。彭透斯憎恶他,斥责他身上不穿英雄的盔甲,不会骑马,讽刺他整天身着紫色长袍,头戴葡萄藤的花环,手拿缠着葡萄藤的神杖,象女孩一样漂亮,还醉态朦胧。彭透斯尤其嫉恨狄俄尼索斯后面总是有很多狂热赞美他的女信徒,所以,他开始加害酒神,但似乎每次酒神都能很神奇地逃脱。有一次,彭透斯的手下在一个荒滩上终于制服了酒神,把他押倒了船上,可船到了海上却象搁浅了一样动不了,因为葡萄藤缠住了船桨,藤蔓攀上了桅杆,酒神前额束着葡萄叶织成的发带神采奕奕得看着他们,彭透斯的手下只要一说话,嘴和鼻子就连在一起,和鱼的嘴一样。
彭透斯很愤怒,又开始破害酒神的信徒,却没想到自己的母亲居然成了酒神的信徒之首,她们追随着酒神在树林里,用手杖敲击岩壁,石头缝里就流出清泉和美酒,溪水里流淌着牛奶,树干里滴出了蜂蜜。彭透斯气疯了,带着全副武装的步兵和骑兵要驱散信徒,却中了魔法,他昏昏然和中了魔一样跟着女信徒来到了森林,在森林里迷了路并双目失明。酒神把他放在了松树的树冠上,女信徒们远远的就可以看到她们的国王,他却看不到她们。酒神对着山谷大喊,“看啦,这就是嘲笑我们神圣敬神仪式的人”,于是,在狂欢中,女信徒们穿过湍急的河流和密密的丛林,来到这颗树下,用石块砸向国王,最后刨除树根,国王栽在地上,这时,国王的母亲双目被画了符,不认识自己的儿子,同时,酒神让彭透斯看见了。他扑向自己的母亲,求他不要惩罚自己的儿子,而这位狂热的母亲却不认识自己的孩子,她眼里看到的是一头野狮,她带领着众人将彭透斯撕成碎片,并将他的脑袋撑在自己的杖上兴奋地穿过森林。(摘录于《希腊神话故事》,古斯塔夫-施瓦布著。)
这是希腊神话里有关酒神的故事。古希腊戏剧正是起源于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祭祀活动,所以也称狄俄尼索斯节(Dionysia)。人们从考古挖掘的陶片中得知,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早在公元前13世纪就有记载。
酒神在希腊神话里并非一个举足轻重的神,早期,色雷斯地区妇女们和一些对完成规定的宗教礼仪不感兴趣的人需要一些狂欢活动来展示愉悦自己,因为酒神容貌俊美又醉态可掬的形象非常合适这样的艺术创造,也因为酒有热力,有激动的材料,于是便成就了这样一个节日。夜晚十分,人们装扮成酒神侍奉者举着火把来到漆黑一片的森林,寻找他们的神,他们带着面具,披着山羊皮,乘着酒性狂歌热舞,裸体游行,纵情欢乐,并将山羊等动物撕碎吃掉。狄俄尼索斯节日也叫山羊节(注1)。
狄俄尼索斯节开始时,人们首先要演出一些悲剧的节目,唱出他们的传说和历史,这是戏剧形成的雏形。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变,逐渐成为定期的祭祀和狂欢,有了一定的模式和精神潮流,在祭祀中,有合唱队表演歌舞以宣泄和表达丰富的情绪,以对话来表达思想,以狂欢形式来颂扬酒神。一般认为古希腊诗人和歌手阿里翁(注2)是第一个创作《酒神颂》的人,大约在前6世纪,酒神颂传到雅典。诗人泰斯庇斯(Thespis)把较为单调的酒神颂改写成对话式的剧本,开始了古希腊戏剧的基本模式。到了公元前534年,希腊举行了第一届的戏剧比赛,泰斯庇斯自己当演员表演了自己创造的悲剧。所以,泰斯庇斯不仅仅首次把演员(principal actor)和剧本引入狄俄尼索斯戏剧节,使祭典原本只有合唱队(chorus)的歌舞狂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他更是古希腊戏剧中的第一个演员(话外1)。
古希腊的歌词诗人斯泰西科拉斯(Stesichorus)也对戏剧进行了改良,原本,祭典中的歌舞比较随意散乱,缺乏节奏和条理,斯泰西科拉斯亲自担当指挥,并为指挥上的便利,又搭建了舞台。使戏剧成为舞台上的表演。演员的服饰、面具、道具等等也随着戏剧的复杂化有了进一步的改良和变化。原本希腊悲剧中说话的演员只有一人,后逐渐增加为三人,都是男性,可以一人多角,男扮女装。歌队可以有十几个人。戏剧的主题也由单纯的祭祀扩大到颂扬神话中的英雄事迹,以悲壮曲折的故事表达英雄在与命运抗争中雄浑豪迈的勇气。
酒神节后成为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宗教节日,几乎全希腊的人都会来参与。节日一般持续五天,戏剧竞赛是最重要环节,第一天是祭祀活动和《酒神颂》的团体歌咏比赛,接着是三天的悲剧比赛,最后一天是喜剧竞赛。竞赛时观众热情高涨,竞争也极其激烈,要选出最佳悲剧和喜剧的剧本奖、最佳演员奖、最佳歌队奖。评审过程非常严格,政府要出面监督其公平性。
古希腊悲剧是一种叙事体,开场有开场白(或独白或对白)讲明故事的背景,接着合唱队进场载歌载舞,然后演员正式出场表明正剧开始。一般戏剧可以有几段戏(episode),相当于现代戏剧的几幕戏。一场戏结束后,都会有歌队在舞池里歌舞,歌词对刚刚发生的戏剧情节议论以烘托主题,音乐加强戏剧效果。接下来再演下一场戏,一般来说有四至六场戏。(参照维基百科)。
在古希腊戏剧日益发达的同时,公共剧场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了公元前 4-5世纪,戏剧的演出剧场至少可以容纳1.6万人,整个建筑呈半圆型,三面的观众席阶梯式依山势而建,俯对舞台,观众席座位底下有鞥可以对音乐发出回声,为了音响的效果。舞台分为两个部分,离观众较近的圆形舞台较低(Orchestra),是合唱队歌舞的地方, 在Orchestra 前端还有一个小祭坛是酒神献祭的地方 (Altar);较远处有一个较高的长方型舞台是演员演戏的地方(Procsenium)。 演员的舞台背靠有布景墙(Scenery)的房子。房子有一些装置,比如当演员扮演某个神升天时Crane可以把人吊起来移走。舞台和观众席相接的两面是歌队进场处。(Parodos)。
古希腊悲剧所强调的并非是完全意义上的悲观主义,而是对高尚精神的颂扬以及生活中厄运的抽象模拟。所谓悲剧,更多的是表达一个严肃的主题。 亚里斯多德的巨著《诗论》里第26章专门论述悲剧和史诗。 他认为“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美、有宏大行为的模仿”,他把悲剧分为6个组成,情节、人物、思想、台词、音乐和场景。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悲剧拥有音乐和舞蹈所缺乏的思想和语言;有雕塑和绘画所缺少的逻辑和音乐;又兼有史诗中妙曼的辞令和智慧的议论,所以,悲剧是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史诗等等艺术形式的最完美结合体。一台构思良好的悲剧在结构上紧凑,内容上丰富,情节上完整,寓意上深刻,表演上更是引入布景、面具、服装、道具等等舞台元素。
古希腊悲剧就这样从传说到歌咏,从歌咏到对白,从对白到故事,从故事到戏剧舞台,最后成功地在罗马文化里扎根,并为自身寻得了进入拉丁文和古德文的渠道,成为欧美戏剧诗歌文学的巨大宝藏。
注1: 悲剧(tragedy)取自希腊词Tragodia(tragos and ode),原意是山羊歌(goat song)。
注2: 阿里翁很会唱歌,他的歌声甚至打动了太阳神阿波罗。有一天,他在船上被水手抢劫,跳进海里,却被一只海豚救上岸,这只海豚原来是阿波罗变得。
话外1: 莎士比亚也是从一个小演员称为了一个戏剧大师的。民国时期的剧作家也有很多兼作演员,如洪深,曹禺等。所以,不可小看演员。当然,这和那些戏台子演员是不一样的,甚至无法和京剧等戏剧的相提并论。
话外2 古希腊人非凡的创造力还从戏剧中衍生出一个非常有名的教派,这便是以色雷斯歌手俄耳甫斯命名的教派。(酒神的狂热女信徒因为俄耳甫斯不信酒神把这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手足撕裂致死)。这个教派没有狄俄尼索斯节日的狂欢活动,却有着严格的禁欲主义生活方式以及强烈要求内心纯洁的神秘教义。人们似乎听到了来世的法庭审判,看到灵魂摆脱种种罪孽和惩罚的转变,他们相信,灵魂本身是神性的,肉体是灵魂的监狱。这个教派对前700-前600 的古希腊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著名的毕达哥拉斯等都是这个教派的热情追随者,和其他的精神潮流一起对古希腊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