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Y君 (大学室友) 来电问起我写字之事, 稍后觉得我们的谈话有点意思, 便做了点笔录,现呈现如下. 一问: 你何以能记得二十多年前发生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是不是在胡编乱造. (友人趣话:大学室友). 答: 我写的百分之九十是事实.只是个别处有点夸张. 至于为什么能记住这些往事, 我也常常纳罕.向来玩笑事很容易进入我的脑子里. 想来当初功课不好, 到是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琐事的搅扰.我周围的人都生活得象漫画一样,我怎能安心学习呢. 二问: 你什么时侯长了这个本事,居然能写点东西. 隐藏得蛮深嘛. 答: 我的这个本事一直都有的.只是你们的观察力太弱. 硬是视而不见. 我的优点这样的有限,我是不会隐瞒的, 谦虚从来不是我的美德. 三问: 你个性好动,如何能写出象”茶思”那样静的文字来. 答: 我想每个人都有多面性.譬如我吧, 给别人的印象是爱说, 好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秉性, 如简单, 浅薄, 急躁, 张扬 等等. 其实这些基本也是属实的, 概括了百分之九十的我. 但是百分之十的我是喜静的.历史上我喜欢的三位诗人分别是程颢, 王维, 苏轼. 这也许能帮助说明我为什么可以写出静的文字来. 程颢是著名的”程朱理学” 的创始人之一 (另两位是程颢的弟弟程颐, 以及朱熹). 他的诗可用两个字形容, “闲” 和 “淡”. 读来有一种风流浮云般的怡然自得. 据说程颢为人随和,性格活泼, 并无道学家的一本正经. 这也反映了他 ”以其心普万物而无心”, “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的泰然处世之哲学思想. 我是浮躁之人, 自然羡慕这种闲达的意境. 所以,程颢留下的不多的诗多是会背的. 王维是盛唐其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他的很多山水诗也可用两个词概括, “宁静” 和 “清幽”. 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 还精通乐理, 所以,他的诗” 诗中有画”, 他的画”画中有诗”. 他描写的静山 和 幽夜 (如”山居秋暝” 和 “ 鸟鸣涧” ) 是我最喜欢的.我身在浊世, 自然一身俗气, 如能想象一下那种娶梅为妻, 养鹤为子的清幽隐逸, 也可得其一点雅趣,使我不至于俗不可耐. 苏轼的诗词宏博通达,汪洋恣肆, 气势非凡, 而其文如行云流水, “天地万物, 嘻笑怒骂, 无不鼓舞于笔端”.所以说, “词至东坡, 倾荡磊落,如诗, 如文, 如天地奇观”.苏轼性格耿直, 对时事是 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所以 屡遭贬谪, 一生僚倒, 他在临终前的 ”自题金山画像” 中说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他的三个贬逐地). 最喜欢他在贬逐黄州时所作的 “前赤壁赋”.在此文中, 他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文中的客应是虚拟的, 实际是自问自答.) 写出心中的失意, 困惑,发出 “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的感慨, 体现了他一度的消沉与颓废. 最终却说服自己,潇洒释然. 他在最后一段写到:”………..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一段 将他的随缘自适, 超然物外的达观思想描写的既深刻富有哲理又饱含诗意. 喜欢苏轼,是因他的不合时宜, 更因他在沉浮荣辱中的冷静, 乐观,幽默和旷达. 讲述这些,无非是想说明我 “喜静” 之由来.人大约都是却少什么, 便追求什么. 我生就一喧闹的性格,便向往寂寞的国. 每每读程颢, 王维,苏轼, 总能使我从纷乱, 繁杂的情绪中冷静下来,心思变得畅达, 安宁. ( 因家里有些变故,要回国一段时间,特在此说声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