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作《拥曹俱乐部 上》引来几位大才子的很有见地的异议,也引起我的一些思考,比如万沐先生的“士大夫以及人权”,寡言先生“朝代传承和文化传承孰重孰轻”,以及老度先生“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前两个已在评论里长篇大论了,不再赘述,最后一论正是我很久以前就希望立论的一个话题,谢谢老度先生给我一个契机提笔。此篇太长,放在评论里不妥,就另立一篇文章吧。在此,一并谢过万沐君,寡言君,和老度先生。
《三国志》为西晋陈寿所著,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之一。陈寿早期任职蜀汉,虽后在西晋任史官,但他基本经历了三国,所以实际是编当代史。 他是根据三国时已成稿的《魏书》和《吴书》所写。蜀国无史,古自行采集。它们各自为书,到宋才编到一起。
前面说过,以前各朝都有史官,记录大事(根据文书,比如章,表,志 等等),编史的一定要有史料, 这样才做到没有倾向,和事实最近。比如,即使《史记》编写于汉武时期,但汉武的一些暴行仍然被写到里面,否则,我们不知道汉武干的那些荒唐事。(后东晋裴松之著《三国志注》,加了很多史料,而这些史料有些都是因为陈寿觉得可信度有问题而弃用的,可见陈寿的严谨)。
老度语:西晋的陈寿,这是一个御用文人,这种御用文人通常是为政治服务的
答: 其实在那个年代,史书的编者还是有良好的传统的,这也是这前四史评价最高的原因。那时候没有御用文人修史书这一说,所以先生说陈寿是御用文人太草率太武断了。(注:御用文人的定义,为帝王所豢养的只知道歌功颂德的无聊文人)
与前三史一样, 陈寿的《三国志》也是私人修史, 他治学严谨,收集来的材料凡觉得可疑便不用。隐讳而不失实录,扬善而不隐蔽缺点。
我们不能用现代思维来推断或想当然那个时代的人。陈寿编《三国志》有很多现成的史料(魏书。吴书),这些史料参编的人很多,包括竹林七贤里的阮籍。 此书成篇于西晋,为了尊重也为了避嫌,根本没为司马氏作转,不得不提到时也尽量用曲笔以保证反映历史真实性,何以‘御用’?
我们不能说,‘国军的抗战史’是共产党里御用文人编得,是一派胡言,那么, 《三国志》是晋代编得,也就不可信,也就是晋朝御用文人编的。 不能这样类比,此一时,彼一时,别忘了这里有近两千年的时代鸿沟,思维和文化都有了深层次的变化。
史书最忌倾向性,最忌带有个人情感,也最忌讳被百姓的情感所遣。 史书和小说最背道而驰的地方就是史书要讲事实,小说要讲倾向(思想倾向,情感倾向,政治倾向,道德倾向,趣味倾向,娱乐倾向,说教倾向, 商业倾向 等等等等)和戏剧效果(用夸张、想象、魔幻等等手法)。所以,读史书的人永远比读小说的人要少。 先生不信根据当代史料编的正经史书,而要以千年以后根据市井小道加上这些年思想观念的洗礼而演绎的小说去看待历史,我只能无言了。
小说的地位不容忽视,尤其是现代,我从来不否认小说对于文化传播、启迪以及娱乐大众的作用,但不能因为它的功用就以为它无所不能,它无论如何是不能代替史书的。
现在稍微列一下三国演义里和史书最具出入的地方:
1) 1)刘备实乃天下英雄,被描写为动不动就哭哭啼啼的人,这绝对是罗贯中后世文人懦弱个性的呈现。 可谓苦情戏的鼻祖,似乎把自己描写得惨,就能得到同情,继而站在了道德高度,这些都是后世文化的糟粕。(吕布袭刘备,取下邳。备来奔。程昱说公曰:“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2) 2)神话关羽,只为戏剧效果。如关羽只斩颜良(还和张辽一起),文丑被曹公众将所杀。关羽更无“过关斩将”之说。 神话关羽绝对受到关羽被百姓拥戴这一现象的影响。百姓有时因日子苦,需要一些精神寄托,就把关羽这个“忠义”的典范给神话了。
3)丑化张飞:张飞并非莽撞的猛汉。史书上说他“骁勇多权略”,而演义里把张飞描写成绿林好汉,基本照着李逵的样子写,让世人以为张飞是有勇无谋的人,y迎合了世人"喝酒吃肉就能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的简单思维, 是后世“绿林文化”的模版。三国里这种参杂了个人以及后世百姓倾向的一厢情愿的例子比比皆是。
4)仙化诸葛:比如赤壁之战的‘借东风’仙化诸葛,“七擒孟获”把打仗当做玩游戏,“草船借箭”“连环计”掠周郎赤壁之功。
5)误读周郎,我将另立一篇专做此文。
6)笨化庸化吴国谋士和将军尤其是鲁肃。史书里说:“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
7)贬低曹操:我的这几篇文章都在说此事,就不啰嗦了。列下《三国志》对曹操的总结。(三国志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从这些例子看,演义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部分,就是夸张、仙化、丑化、神话等等演绎的部分。这也是先生说的“刘关张和孔明一死,整个书就再没有可读性了”。 刘关张诸葛是三国里主要褒扬的人物,他们死了,夸张洋溢的部分当然就少了,自然小说就不好看了,其实小说也马上就结束了。
“这四个人一死,那个时代就灰暗了,这时才知道他们是照耀那个时代的,使之辉煌的主因.。”。
答: 刘关张孔明死统统死得时候,曹操也死了,周郎也死了,(他们死的秩序是这样的,周、关、曹、张、刘),重要的人物只留下孙权,刘阿斗,曹丕。一个时代,三个国君,俩个死了,时代马上就要结束了,还谈什么时代灰暗呢?从何得出“刘关张诸葛是照耀那个时代的主因”的结论呢? 再说,后面的时代也不灰暗,这还要归功给曹魏。 你总不能让阿斗撑出半壁江山让蜀汉辉煌吧?
“毛就说过:"什么孙子兵法?我打仗就靠三国演义!" ”
答: 这能说明什么呢? 这能说明《三国演义》变成史书了?这能说明《三国演义》是兵法?如果老毛用《三国演义》打日本,也许我还会给《三国演义》一点credit。他那点无耻伎俩只能给《三国演义》抹黑。
再说点题话外: 罗贯中和施耐庵是好朋友,《水浒传》是他帮着整理修改的(开个玩笑,他写张飞的时候,正好在看施耐庵的的李逵,忘了,把张飞当李逵写了),他的《三国演义》也得到施耐庵的指点和意见。他曾做过农民起义军的幕僚。还写过《三遂平妖转》。所以,他的演义里,妖化、神话、丑化、绿林化等等脸谱化的东西很多很多。这些手法在演义里淋漓尽致地发挥着,就不奇怪了。
没有贬意哈,他就是写小说嘛。读者唯一要做的就是别把它当做史书。
三国志里对人物的总结是很全面到位的:刘备是英雄,曹操是超世之英杰,孙策、孙权是英杰,诸葛、周瑜、鲁肃是奇才,庞统、程昱,郭嘉、董昭、是奇士,董和、刘巴是令士,和冾、常林是美士,徐邈、胡质是彦士,
王粲,秦宓是才士,关羽、张飞、程普、黄盖是虎臣,陈震、董允、薛综是良臣,张辽,乐进是良将。
我认为三国里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周郎、关张等等都是很英雄的人物,我不会因为赞赏某人就贬低他人,因为贬低对手其实也是贬低自己,对手是个笨蛋,那他又有何高明呢?
“红楼是史书,曹雪芹说过,他用的是史笔”:
答: 我认为小说可以史笔化,但史书不可小说化。看史书可以把它当小说看,看小说不可把它当史书看。想来这是我和先生最根本的区别吧。
( (谢谢老度先生有益的评论,也谢谢先生的大度, 如文中有何不妥之处,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