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三”事件后清查“林彪死党”,王秉璋中将历史上是红一军团和八路军115师作战科长,一直深受林彪器重,因而被撤职关押审查长达十年。他诉说自己的困惑:“我不知道什么‘五七一计划’,也没给林彪选妃子挑附马,我在他的领导下为党工作,怎么就成了‘林彪反党集团成员’?” 老高按:万维网友华山,心直口快,藏不住话,常向我开炮——但往往自己炮阵地的地基没夯实,于是炮弹也就屡屡不知飞向何方,让我也不禁为之扼腕。在我前天发的文章《从王立军、陈光诚躲进美国使领馆说起》后面,他写了跟帖,却将我转贴的一位叫李开盛的人所写文章的话,当成“老高的话”批驳。我忍不住小声提醒:“华山还是老毛病。你所引的话,是我说的吗?” 华山却不服气,反驳回来: “老高,你近来的文章,常常自己躲在后面,用考贝件打头阵,把你要说的东东表现出来。读者得要花十二倍的力气,才能分清哪是你的原创,哪是考贝。不过引用你引用的文字,作为你的观点,还说得过去吧。” 我无可奈何,只好回帖: 看来要让你明白“介绍什么並不意味同意什么”这一点,有相当大的难度。 那我就不费那工夫了,你不妨继续认为:“引用的文字”就是“你的观点”,这“说得过去”。 退而求其次吧,至少请行文稍严谨一点、造句稍麻烦一点,如何?——将“老高的话”,改成“老高引用别人的文字表达的话”。我总不能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对吧?若我引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或者“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难道你认为,这就是“老高的话”? “老高,你近来的文章,常常自己躲在后面,用考贝件打头阵”,“读者得要花十二倍的力气,才能分清哪是你的原创,哪是考贝”——你说的,恰恰与事实相反,博文俱在,白纸黑字:哪一篇不是我用“老高按”打头阵?按语由我文责自负,而推荐别人的文章,我用大字将作者、标题、出处标得一目了然,你还要花“十二倍的力气”来分清? 这一类的朋友,我经常碰到。他们的视线是直的,脑筋是直的,思路是直的,你介绍什么,他就认为你赞成什么、鼓吹什么——“不赞成,你怎么会介绍它?!”(不知毛泽东下令传达《五七一工程纪要》,在他眼中是否意味着毛泽东也赞成这个政变纲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看来有这种思维方式的大有人在。中国官方“人民网-文史频道”,文章标题下都有一行注明:“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想必人民网也没少挨读者们的炮弹! 今天我转贴一篇丁东的短文《导弹功臣王秉璋》,不知华山,以及所有与他类似的朋友,思路是否能转个弯。 王秉璋是谁?前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参谋长,国务院七机部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第九届中共中央委员。1971年“九一三”之后下发的文件中,此人被列入“林彪死党”。但50岁以下的朋友,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何许人也。就在去年,我作为《新史記》杂志编者之一,拿到北京9月4日举行的“九一三40周年文史研讨会发言纪要”,看到其中这一段: 闫明(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闫仲川的儿子,他写他父亲的回忆录在大陆出版后,到处转载。闫仲川因为与林彪的一号手令扯上瓜葛,也多年挨整——高注):再讲讲王炳章的情况,21号……王炳章的两个孩子去了,我问了他父亲尸体怎么处理的?他们说还在301医院冰柜里冻着,已经六年了,整个人都变形了。为什么呢?他们说我们家属要求很简单,就是说父亲去世以后,希望组织出面帮助处理后事,但是目前为止呢?没有组织出面——空军不出面,七机部不出面,所以现在还在301冻着。 我一眼就判断出:“王炳章”?当为“王秉璋”也。北京会议发言录音的整理者可能太年轻,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哪三个字,将他混同于那个现在中国监狱中服刑的海外民运元老了。我顺手改了过来。 中国导弹元勋之一王秉璋,就因为被冤枉了几十年一定要讨个说法(希望“组织出面”,不就是要个公正评价么,当然还要相应的待遇),六年了还在冰柜里冻着,迄今不能入土为安。看到上面这段话,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感叹他和子女们未免迂腐;第二个念头是佩服他和子女们的执着。 看了下面这篇文章,我更多地了解了王秉璋其人其事。像他这样的人,为国家出过大力,又因对领袖的愚忠而干过些蠢事,却没个好下场的,在中国何止上万、十万百万千万、甚至上亿! 想到王秉璋这样的功臣所受的冤屈,我就想开了。有个把网友误解误信,算什么呢! 下面文章,都是我转贴,在此注明,省却华山又要花费“十二倍的力气”。 导弹功臣王秉璋 丁东,作者博客 2012年5月2日 4月中旬,朝鲜发射光明星三号失败,研制负责人的命运成了难以猜测的未知数,凶多吉少。 在导弹和航天技术领域,中国比朝鲜起步早,水平高,钱学森等专家也得到了国家的格外尊重。但不应忘记的是,在“文革”年代,导弹、卫星等尖端技术的研制,也受到严重的干扰,相关领域的负责人,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文革”发生时,我国主管导弹研制的是第七机械工业部。部长由空军副司令员王秉璋中将兼任。文革初,七机部成为两派斗争最激烈的单位,身为部长的王秉璋,遭到揪斗、关押,得了肝炎,夫人无奈之中,只好通过空军司令员吴法宪找叶群、林彪求助。林彪让叶群报告毛泽东,七机部是重要的机要部门,把王秉璋搞掉了,就无法维持七机部的工作。毛泽东要搞“文化大革命”,也要“两弹一星”。于是同意了林彪的意见,解放了王秉璋。王秉璋主持七机部工作期间,从“东风一号”短程导弹到“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陆续发射成功,还研制了多种型号的地空导弹和海航导弹,并在1970年4月,以“东风四号”为基础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开国中将王秉璋 然而,被解放的王秉璋并不能仅仅承担七机部的业务领导工作,还要承担一些难以推卸的特殊政治任务,其中之一就是被派到几位老帅身边“卧底”。 事情的起因是1967年2月13日和16日两个下午,周恩来在怀仁堂召集会议,研究“抓革命,促生产”。在会上,以陈毅、李富春、谭震林、叶剑英、徐向前、聂荣臻、李先念等为一方,以陈伯达、康生、谢富治、张春桥、王力、姚文元等为一方,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事后张春桥、王力、姚文元追记了一份《2月16日怀仁堂政治局碰头会记录》,经周恩来、陈伯达看过补充,印了15份,分送毛泽东、林彪等人。 毛泽东看到陈毅的发言中重提延安抢救运动的教训,勃然大怒。2月18日,他把叶群叫到住所谈话:“陈毅、谭震林、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李先念他们几个,都反对‘文化大革命’,不听我的话,不跟我走了。他们讨厌群众运动,他们对‘文化大革命’不是不理解,而是从根本上反对。我的决心是不会改变的,一定要把‘文化大革命’搞到底。他们不跟我走,还有林彪和你,我就带你们两个到南方去。解放军不跟我,我和你们到南方另外组织一支解放军,重上井冈山,重新开始。”叶群当即表示,林彪永远忠于毛主席。 毛泽东当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对这几位元帅和副总理又批评,又挖苦。毛泽东说:“这件事,我提议政治局讨论。一次不行就开两次,一次不行就开两个月,政治局解决不了,就发动全体党员来讨论。”接着,不但在政治局会议上让几位元帅和副总理受批判,在军委会议上让他们作检讨,还在全国掀起了批判“二月逆流”的浪潮。3月14日,中央文革甚至在北京举行了十万人的大游行。 几位元帅和副总理挨批以后,毛泽东还是不放心,特别担心老帅们在军队中的影响。吴法宪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述: 毛泽东就想起了几位老帅,不知道在批判了他们以后,这几个人在背地里有什么不满,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有没有转变。毛泽东想知道他们在西山究竟在干些什么,就想派人去暗地里察看一下。 毛泽东先找到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刘素媛,让刘素媛告诉叶群,要叶群乘机把王秉璋送到西山,去和老帅们住到一起,看看那些老帅们在干些什么,说些什么,都有哪些活动,有没有串联?刘素媛还告诉叶群,毛泽东要王秉璋注意经常了解一点情况,并且直接向毛泽东汇报。 后来,叶群就带着她的女儿林豆豆来到王秉璋的家,把毛泽东的意思告诉了他,向他布置了这个任务。后来,林豆豆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 后来,王秉璋通过我转给毛泽东的报告至少有两个。我还记得,这两个报告都是用记录本的纸写成的。在报告里,王秉璋把他与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三位元帅,大概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一起散步、谈话什么的,都写得清清楚楚。两个报告都说,老帅们在受到批判以后,接受了教训,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都有所转变,一致认为这个运动搞得好,对“反修、防修和防止资本主义复辟”,起了很大的作用。两个报告都是这样的内容。 毛泽东看了这些报告,曾经批转给林彪、周恩来以及中央文革的人传阅。 吴法宪说:“王秉璋实际上是做了一件好事,他的这两个报告实际上起到了保护几位老帅的作用。”1967年五一节,毛泽东批准除谭震林以外的其他老帅和副总理登上天安门城楼。 老帅们总算过关了。但王秉璋的厄运却没有完结。他的导弹生涯止步于1971年10月,那年他57岁。 1971年“九一三”事件以后,开始清查“林彪死党”。王秉璋历史上曾经是红一军团和八路军115师作战科科长,一直深受林彪器重,因而被撤职关押审查长达十年,直到1981年才免于起诉,释放回家。经过反复申诉,总算保住了党籍。老战友张霖之的儿子张光渝曾经在2003年6月到他家看望,听他诉说自己的困惑:“我不知道什么‘五七一计划’,也没给林彪选妃子挑附马,我在他的领导下为党工作,怎么就成了‘林彪反党集团成员’?” 2005年,王秉璋与世长辞,享年91岁。他没有等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惟一让他感到宽慰的是,2000年出版的《中共党史人物传》里这样说:“王秉璋同志对巩固与扩大湖西抗日根据地,建设人民空军,特别是在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方面建立了重大功绩。” 更多史料、史论,请看“明鏡歷史網” :www.mingjinglishi.com/ 近期文章: 从王立军、陈光诚躲进美国使领馆说起 知青群体的共同记忆靠什么延续? 何处寻觅我们心目中的理想大学 读史札记:谁来写一部中国现代政变史? 拒绝“莫须有”,也拒绝“想当然” 历史伤痕,什么该忘却,什么该铭记? 五十步就是比一百步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