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发生过十六次大规模的政治斗争,期间的种种问题,从未得到认真梳理。《中外学者谈文革》编者和作者从不同的侧面描述了十年文革之斗,对前因后果做出深思熟虑的审视——哈佛荣休教授傅高义如是说
老高按:一年一度的香港书展(Hong Kong Book Fair),于7月18日到24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据称汇聚了39个国家或地区的680家参展商,吸引了104万人次入场,据说都“创记录”,人均消费810港币。 “开茶馆,盼兴旺”(《沙家浜》唱词),书展主办方使出浑身解数,营造热闹繁荣的气氛,但无法掩盖书业凋敝、读书式微、读书人流失的现实和趋势。这届书展的年度主题,是“爱情文学”。从推出的几个主打活动看,请了台湾作家龙应台,讲题是:“人生有些事,就是不能蹉跎”,讲她叙述母女情的《天长地久》;请了中国作家张抗抗,讲题是“多情却被无情恼”;请了香港已故作家林燕妮的好友来讲述七十年代爱情文化观……这些当然可能都不错,但是都偏于软性话题,请的这几位,居然都是女作家(或女作家之友)——阴盛阳衰?而对于共同面临的许多更重大、更紧迫的话题,似乎少见提及。 不过,我得知一本《中外学者谈文革》(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应该也是在这次书展上推出的。在权力和市场的双重挤压下,有良知的学者和出版商没有缺席、失声。在这里,我借CUPress的一篇书讯,介绍这本书。
国内外资深文革研究者合力书写,让历史照亮未来
书展新书:《中外学者谈文革》 CUPress
《中外学者谈文革》 熊景明、宋永毅、余国良 主编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8年7月
文革是整个民族惨痛而沉重的教训。 《中外学者谈文革》由多位国内外资深文革研究者合力写成,学者们从他们最擅长的角度与领域进入,使读者得以从不同层次观看与反思文革的发生。 本书由熊景明、宋永毅、余国良主编,由熊景明、徐友渔、丁抒、林达、丁东、陈意新、杨继绳、印红标、潘鸣啸(Michel Bonnin)、王克明、何蜀、宋永毅、李逊、丁凯文、魏昂德(Andrew G. Walder)、冯客(Frank Dikötter)、周孜仁、王复兴、秦晖合力书写(排名以书中所著篇章前后顺序排列)。他们大多为国内外资深的文革研究者,大部分经历过文革,其中不少以文革研究为毕生志业;合力写下这部书,旨在记录文革,引证事例,讲述过程,提供佐证,以反省制度、人性以及文化,希望藉历史的烛光照亮未来。
本书目录 导言 以史为鉴看文革/熊景明 文化大革命是什么?/徐友渔 文革发生的背景 1949~1966政治运动简介/丁抒 文革社会伦理背景一瞥/林达 文革对文化及经济的破坏 1966年的「破四旧」运动/丁抒 文革中的中国知识份子/丁东 文革中的农村/陈意新 文革期间的国民经济/杨继绳 文革中的年轻人 1966年的北京学生造反/印红标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潘鸣啸(Michel Bonnin) 到陝北当知青/王克明 从狂热到反思:文革一代的思想转向/徐友渔 全国性的十年灾难 「保卫毛主席」的内战/何蜀 血雨腥风中的广西文革/宋永毅 1967年上海「一月革命」/李逊 文革的支柱 解放军与文化大革命/丁凯文 毛泽东与「四人帮」/魏昂德(Andrew G. Walder) 毛泽东与个人崇拜/冯客(Frank Dikötter) 个人及制度的反思 文革时我在重庆大学/周孜仁 我的文革心路历程/王复兴 毛泽东时代的青年思想者/丁东 评价文革四种叙事/秦晖
编者介绍 熊景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民间历史」项目负责人。1988至2007年任该中心助理主任。著有《家在云之南:忆双亲,记往事》以及多篇人物记述及书评,编著《进入21世纪的中国农村》;《中外名学者论21世纪初的中国》;《史家高华》(合编)。曾获美国Scone Foundation历史档案专业年度人物奖 (Archivist of the Year, 2017)。 宋永毅,文革研究学者,当代中国史史料专家,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图书馆员。主要著作有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 Bibliography,1966–1996(合著);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CulturalRevolution(合著);《新编红衞兵资料(各省市)》;《广西文革机密档案资料》;主编中国当代政治运动史四种大型数据库。曾获美国21世纪国家图书馆员奖(21st Century Librarian National Award)和美国图书馆协会的勇气奖(Paul Howard Award for Courage)等多个奖项。 余国良,历史学博士。曾任《二十一世纪》主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助理所长,香港大学香港人文社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兴趣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当代德国哲学。著有《海德格基础存有学的认识论意涵》、《五四知识群体的革命论述》;编有《90年代的「后学」论争》、《全球关系中的中国处境》、《上海:城市、社会与文化》、《概念史:理论与实践》。
近期图文:
《机密档案中新发现的毛泽东讲话》目录
从与上一代的代沟,转到与下一代的代沟 一位经济专家探讨多变环境中的不变之道 20世纪东亚演义,在21世纪如何续写? 言论自由所面临的异化危险 介绍一套面对年轻人的通俗民国史 世界读书日反省:哪些因素冲击阅读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