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丹尽管退休多年,但其言论仍可被视作代表了“赵家人”的核心利益,能让我们“知己知彼”——虽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这就会是习近平的战略思路,但是习显然听从孔丹们的意见更入耳,孔丹比我们普罗大众和自由派学者对今上更有影响力
老高按:要论资格,“红二代”孔丹最有资格被称为“赵家人”,不仅有响当当的红色血缘——父亲孔原参加过南昌暴动,当过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中共建政后是海关总署署长、国务院外办主任,中共中央调查部(国安部前身之一)部长;母亲许明,曾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周恩来的秘书,文革初期自杀;他弟弟孔栋,担任国航董事长;孔丹本人当过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章劲夫的秘书,后来自己更相继担任光大集团总经理、中信集团董事长。 孔丹长期低调,但他的生涯中,有三件事,或则改变了许多人(包括我)的命运,或则触及了全社会(也包括我)关注的公众话题。 第一件事:文革初起,1966年夏,北京四中高三(5)班同学在团支部书记、中共预备党员孔丹带领下,联名给毛主席写信,情绪激昂地要求废除“高考制度”。《人民日报》发表这封信和北京女一中两封《致毛主席的信》,1966年夏天高考即被废止,且一废就是11年。 第二件事,1984年,孔丹向陈云写信,希望权力者对他这样的高干子弟红卫兵给以政治优待。陈云当年2月27日批示孔丹的信:“孔丹同志的意见是对的,有关部门应当研究。这些红卫兵不属于‘三种人’,其中好的还应是第三梯队的选拔对象。清理‘三种人’是一场政治斗争,要防止有人将水搅浑。像陈楚三(中共创始人之一陈潭秋的幼子,文革中是清华温和造反派。在明镜出版了回忆录《人间重晚晴》,我曾经多次视频采访过他。——老高注)这样的人要特别警惕,绝不能让他们混进第三梯队,但也要给出路。” 有陈云的批示,文革造反派被长期压在五行山下,高干子弟文革初期的暴行被一风吹,从此飞黄腾达。 第三件事,是2012年,孔丹与同为“红二代”的北京四中校友、文革初期红卫兵战友秦晓为“普世价值”发生争吵,尽管双方均否认爆了粗口,但是过去的亲密战友在思想观念上分道扬镳,渐行渐远,影响相当广。 正因为孔丹有这样的背景和经历,尽管72岁的他已经退休多年,但他的言论仍然可以被视作代表了“赵家人”“红二代”的核心利益。近年来中美贸易战硝烟日浓,一些自由民主派人士满眼看到、满耳听到的都是相同、相近观点的文章,难免受到一定局限。孔丹去年9月份的一篇演讲,可以让我们“知己知彼”,虽然不能简单直接地认为这就会是习近平的战略思路,但是习近平显然听从孔丹们的意见更入耳,孔丹比起我们这些普罗大众和自由民主派学者(包括给习近平上过课、被传为“帝师”的孙立平教授),对今上的决策,有更大的影响力。所以,我们听听绝对是有好处的。 孔丹这篇演讲,是在“新莫干山会议”论坛上做的。之所以有“新莫干山会议”这个名目,我猜想他们是想表明自己是“莫干山会议”的传人。1984年的莫干山会议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次重要会议,全称是“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有180多人参加。这次会议从论题设置、会议方式和取得的思想成果,都具有开创性,许多意见和人才受到权力层和社会的关注,这次会议是朝野良性互动、政治精英与知识精英结合的典范。至于“新莫干山会议”是个什么路数?我还不太了解。
中美贸易摩擦,催生举国体制3.0版
——第七届新莫干山会议·2018秋季论坛致辞
孔丹,“莫干山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第七届新莫干山会议(2018秋季论坛)于9月21日在浙江省兰溪市举行。莫干山研究院名誉院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孔丹致开幕辞。】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下午好。其实我不是1984莫干山会议参会人,我当时只是起了一个“铺路石”的作用,承蒙大家对我的爱护,也是想让我再发挥一点作用吧。 《曹文炼院长主持2018秋季莫干山论坛开幕大会实况》中的这段视频最后一句话是“传承莫干山会议的精神”,我想说两句老话,老话就是莫干山会议的精神是什么?我总结了三句话,在去年新莫干山论坛上我表达过,今年春季的时候我也谈了一下。三句话就是:家国情怀,问题导向,实事求是。 第一个家国情怀。今天在座各位代表参会者体现了老中青一起来共商一些事情,像参会的许善达同志和常修泽同志,你们两位年龄都比我长一点,一个46年生,一个45年生。许善达同志昨天一早从新疆乌鲁木齐赶到杭州转了五圈下不来,备降温州。有的同志把这个词叫“迫降”,我说你们都糊涂了,这个术语叫备降,迫降是轮子放不下来叫迫降。备降温州,然后经过批准提前离开飞机,换乘高铁晚上9点多钟到兰溪。老同志有历史责任感,家国情怀确实是莫干山会议的精神,所以叫家国情怀。 第二个问题导向。我觉得曹文炼同志起了重要的作用,把莫干山作为一个符号也好,把它进一步的发扬光大,连续召开了六届新莫干山会议,第七届就是今年,分两次开的,所以第七届还是第八届,还是七届八次会议,反正是七届八次,这个精神也体现了家国情怀。体现的问题导向就是找到当时最焦点的一些问题来研讨,提出建议。 第三个实事求是。因为所有研究问题的,我们基本的方法就是实事求是,刚才在视频引用了陈云同志的九字真经,实际上是十五字,就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十五个字,也是要实事求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看是一致的。所以我还想说这几句老话,传承莫干山会议精神,我的体会是这三句话。
今年的主题是我们一些同志在筹备过程中间经过思想的碰撞提出来的,先从产业政策说起,后来觉得应该联系到科技政策,联系到财政金融政策,叫财金政策,这回题目是这么定的。我们在议论这个的时候,应该说中美贸易摩擦才刚刚开始发酵,还没有发展到现在这样一个状态。 我记得我们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在今年4月号《经济导刊》上就登了李若谷同志的一篇文章,叫《不只是贸易战》,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有了端倪,现在叫贸易摩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怎么认识这场贸易摩擦?后面李若谷同志会做一个展开的论述,我就不多说了。 我们这次会议特别重要的背景,我想强调一下。当我们说问题导向的时候,我们想到了产业政策的争论,有的人提出来不需要产业政策,有的要总结产业政策,怎么能更好地执行产业政策,把它延伸到科技政策,延伸到财金政策。 中美贸易摩擦给我们提供非常现实的背景,有一个概括是四句话:表象是贸易之争,背后是产业之争,核心是利益之争,我们希望互利共赢。美国要搞丛林原则,就要搞零和博弈,大家基本利益的冲突,实质是道路之争。这样说是有它的根据,因为对我们的攻击,比如说我们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等等,最后归结到说我们中国的国家干预以及国有企业等等,他们认为这是不公平的竞争。这个事情怎么看?要从长远的历史来看本来是不公平,原来我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他们是帝国主义的一种政策,当然现在他们站在新的立脚点说不公平,他们说自己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我们中国是国家参与的,所以这个竞争不公平。 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美国也搞大量的国家干预,只不过方式方法不一样。像搞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就是国家战略推动,现在美国用DARPA(军事采购)来支持高技术发展,这都是国家的干预。现在特朗普直接用增加关税的方式,那就是最典型的直接干预,完全不是遵循中美贸易自然形成的市场状况。所以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上面这四句话我是接受的,也是认同的。 我今天讲的这个老话,还有几句新词是这样的,我简单说一下。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应对?现在看我们这次主题里说的科技,应该说我们现在跟美国的博弈真正的制高点是关键核心技术,是科技。实际上,如果做一个评估,看到今天有施一公院士、专家在座,如果作为评估,我听到总体来说我们在各个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都跟美国、西方发达国家有巨大差距,不是小的差距,很多关键核心技术都存在差距。 众所周知中兴事件打到了我们的命门。有人说美国这次发起中美贸易摩擦是良药苦口,我也接受。我认为是很好的老师,很好的教员,没有他们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可能深刻。刚才说的四句话就是美国的老师教给我们的,他告诉我们的。 所以我的一个想法我也表达过了,就是我们要去催生建立新型的举国体制。怎么说呢?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把它分成三版。 举国体制在中国1.0版就是计划经济时期,年纪大一点的同志都知道,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两弹一星”给我们真正创造了今天稳定的“非对称性均衡”的环境,大家批评计划经济,有时候把它当作一种原罪来看待,其实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国家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40年,我认为是2.0体制,这个举国体制,大家其实是可以看到给我们带来的发展道路上起的重要作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用举国体制处理好了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家对四万亿是有一点概念,实际上我们中国率先用国家调整的能力处理好了那次危机。十年一次,现在是2018年,这是一个命数还是什么,我不清楚,十年一次,又发生了这样一个挑战,极其严重的挑战。在我看来可能是我们国家民族遇到的一个很关键的时期。 有一次我跟许善达同志议论,说看来没那么平顺、没那么好过的日子。就像习总书记说的,不可能敲锣打鼓,抬着轿子就进入了新时代,进入了复兴的大门。还有人说,这是对中国复兴大业的一次“半渡而击”,你走的差不多像个样子了,我给你来一下。(他们)认为如果现在不对我们进行遏制,中国的发展对他们就有威胁,所以他们攻击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的道路,我们这种方式和这种模式形成了对他们的严重威胁,本来我们是讲互利共赢的,没有想要替代他们全球霸主地位的动因,但是他们是这么看。所以对中美贸易摩擦任何的幻想都应该消除。 那要怎么样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改革开放2.0版基础上,催生出应对现在严重挑战的举国体制3.0版。说到举国体制,有些同志会有很大的问号,觉得是不是又想回到计划经济?是不是想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成果上倒退?我个人不以为然。 大家知道2.0版就是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为背景的、为基础的,而3.0版肯定不是简单的重复1.0版计划经济的事情和2.0版。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去总结经验,去进一步探索和建立。为什么要探索呢?我们可能已有一定的经验,一定的教训,我们可能还需要从体制、机制各个方面来建立新型的举国体制。 比如说2.0版时期,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不是由于我们后来进入了全球化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后,我们嵌入在里面就习惯了。当然,我今天很振奋的看到,就是兰溪光学膜的特色小镇,它是一个在开放引进基础上的创新,有一个说法叫开放创新。但是我们这40年,我们自主创新能力是不是得到了很好的加强并发挥出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不是?或者说零到1的创新,1到2我们引进了,在这个基础上再创新,开放式创新。但是我们自主创新能力怎么样?我是觉得探索建立新的举国体制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看来,初步有三个原则应该是以新的举国体制去探索。 第一,如何更好的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让市场机制和举国体制不断结合,而且融合起来。这其中也包括政府怎么去避免那些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努力为市场的主体、科研的主体创造条件,这是我们举国体制非常重要,(也是)应该做的事情,这样让我们的市场主体和科研主体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第二,我们还必须坚持开放的国策,我们对于开放创新的重视,我们对于国际规则的遵循应该进一步加强,而不是削弱。 第三,千万不能丢失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最近习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包括在企业,包括在会议上不断地提到,也举了1.0版的例子,比如我说的“两弹一星”,我们勒紧腰带,在全国人民(支持下)做出了“两弹一星”。他不断地强调这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只是,怎么集中的?怎么样来集中?怎么样具体来集中?所以本次会议的主题我认为非常有价值,如果我们能在这个方面做出一些探索,能够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我相信我们作为一个民间的论坛,能够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大业分担一些责任,我就说这么一点看法,简单的致辞。 另外,请大家用热烈掌声感谢兰溪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的支持。
近期图文:
在绝症死亡的阴影下,我体验温暖和勇气 美国历史是否也应来一次颠覆性清理? 哪个朝代最让人郁闷得无法忍受? 如何看待历史悖论:古人说与做大相径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