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历史是否也应来一次颠覆性清理? 2019-06-13 10:42:26

  要不要“改写历史”?已经成为美国各界几乎无法回避的话题。尽管有人说,需要清除的,只是那些旨在纪念捍卫奴隶制的雕像或命名,但显然已经涉及对美国建国有正面贡献的华盛顿、杰斐逊等“国父”,甚至有媒体刊文:“炸毁总统山!”


  老高按:近年来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日渐高涨的拆除某些历史人物雕像的运动,引起了社会的激烈动荡,其最高峰,就是2017年8月12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爆发了造成1人死亡、19人受伤的群体性冲突。川普总统随后对此的表态,被认为偏袒白人种族主义者,导致更硝烟弥漫的争论。
  这样的社会风潮,情况复杂,原因深远,波及广泛,不仅涉及对某些具体历史人物的褒贬臧否(是否种族主义者、是否犯下种族罪行等等),而且涉及美国“国父”们作为指引和激励美国乃至人类的“样板效应”是否失效,还涉及整个社会应该遵循何种普遍原则来对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当然,对我们中国人正在忙于澄清政治谎言、回复历史真相的艰难工程而言,冲击更是深刻,肯定会有各方人士援引美国实例,做出不同解读来为其所用。
  一年多来,我请教和征询过多人的意见(多为中国人,偶有美国人),看法非常分歧,有人支持拆毁,有人力主保留。最近读到杨奎松教授全面梳理这一问题的长文,喜出望外,转载于此。因为太长(足有三四万字),分成两段,今天先刊登上半部分。
  杨教授所说当然也是一家之言,但他梳理出三个层次的历史叙事:“一是强调国家意识形态且主要着眼于爱国主义的主流叙事;二是着眼于学术标准的专业叙事;三是传播于报刊网络、反映着社会不同声音的大众叙事。此三者虽然相互影响,互有交叉,同时也各有各的目的、作用及存在的空间”;以及看待历史的两大派观点及其源流,等等,都能给人启发。希望各方高手发表看法,为我解惑!


  如何认识历史人物的“历史问题”(上)

  ——以美国夏洛茨维尔事件和美国“改写历史”风波为中心

  杨奎松,《史学月刊》2018年10月



  有学者概括200年来西方史学发展态势,称19世纪是史家的黄金时代,独占鳌头,曾不可一世;进至20世纪不仅自身阵脚大乱,群雄纷争,而且倍受社会科学侵入、排挤,一度还被后现代主义鸠占鹊巢,连生存都成了问题。但严格地说,西方史学除了在中世纪一度成了“神学的一个卑贱的女侍”外,早先从来就是大众史学的天下。18世纪以来,随着民族国家陆续形成,一方面史学研究开始专业化、学术化,另一方面反映着民族国家精英阶层意志的正统史学(主要体现在教科书中,亦可称为主流史学)也开始大行其道。进至20世纪中后期,各国国民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信息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公众对国家民族及其社会政治关注度迅速提升,对历史问题的敏感度也水涨船高,许多非历史学者亦因不满足于主流史学和专业学者之说而撰述发声。因此,不少国家大体上都开始出现三个层次的历史叙事。一是强调国家意识形态且主要着眼于爱国主义的主流叙事;二是着眼于学术标准的专业叙事;三是传播于报刊网络、反映着社会不同声音的大众叙事。此三者虽然相互影响,互有交叉,同时也各有各的目的、作用及存在的空间。如果说当下存在“史学危机”的话,至少进至20世纪末以来,恐怕最重要的还不是什么后现代史学,而是大众史学叙事的兴起,以及它们对主流叙事的颠覆和专业史学自身的分化。
  自20世纪末冷战结束以来,许多国家及地区频频发生制度变革,这种变革所造成的政治波动与族群分裂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新旧历史观念的更迭和对立。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诸如推倒雕像、改换公共建筑物及道路名称、重修教科书之类的改写历史的情况。即使在并未发生制度变革的欧美民主国家,也因“政治正确”观念日渐普及,再加上网络信息的迅速发达,导致挑战主流史学和专业史学的大众史学有了广大的生长、作用空间。在这方面近来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发生在美国的一场所谓“改写历史”的风波所造成社会心理激荡和观念冲突的情况。此一事件所以引起笔者兴趣,与事发时恰在美国查档,因而收到各种信息较多有关,但更多地还是缘于对四分五裂的美国专业史学界处境尴尬的一种感触。
  笔者并非美国史研究专家,亦不谙现实政治研究,唯此现象极具普遍性,不仅是当今美国存在的问题,在中国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能看到类似乱象。由于此事之发生很大程度上关乎专业史家理当思索的史观和方法问题,凡治史者实无可回避,故此不揣浅陋,勉力爬梳,尝试结合史实梳理做一专题之讨论,仅在抛砖引玉,引发思考。

  一  夏洛茨维尔事件与“改写历史”风波

  2017年8月12日,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Charlottesville)市爆发了一场造成1人死亡、19人受伤的群体性冲突。紧接着,被人认为代表白人保守势力的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看似不偏不倚的表态,又进一步在美国引爆了一场自由派与保守派的激烈论辩。因为特朗普实际上把板子打在了夏洛茨维尔市议会身上。他批评议会关于拆除罗伯特·李(Robert Lee)等南北战争期间反联邦的南方邦联代表人物雕像的决定,无论如何都是轻率且错误的。他强硬地提出,这个星期是李将军,下个星期是谁?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什么时候才算完?”你们要改变美国的历史和文化吗?
  拆除南北战争时期李将军雕像的问题,为什么会扯到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和托马斯·杰斐逊身上来呢?这是因为,近年来几乎所有美国人都已经了解到,长期被誉为创建了以人权自由平等为政治基础的现代美国的国父们,许多人当年不仅蓄奴,而且还是种族主义者。特朗普显然认为,对李将军的清算不过是以清除历史上白人种族主义文化符号为目的的自由主义新左派运动的一部分,其必然会导向否定美国国父正统形象的结果,届时将没有人能够阻止这一危险的“滑坡”。
  面对特朗普的表态,纽约布鲁克林著名自由派媒体Vice的高级主编Wilbert L. Cooper随即报之以激烈的回应。他在该网站上发出一篇文章,标题就十分耸人听闻:《让我们炸毁总统山》。文称:站在拉什莫尔总统山跟前,我们不能不感到“震撼和厌恶”。从美国建国史的角度,华盛顿及杰斐逊无疑是伟大人物,但是,他们同时也不人道地奴役自己的同胞。而总统山及其他类似的纪念碑显然“掩盖了这些人的多面性,把他们从具有伟大和邪恶的能力的个人,变成了纯粹的美国之神”。如果真的有一天人们打算破除这一神话,“我觉得我会参加支持这一努力”。
  很明显,要不要“改写历史”已经成了接下来数月里美国各界几乎已经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话题了。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全国至少有718座南方邦联纪念碑和雕像,有120余所公立的学校和建筑,有1500条以上的街道、村镇等以邦联代表人物的名字命名。尽管有教授争辩说,人们需要清除的只是那些旨在纪念为捍卫奴隶制进行反对联邦战争的人物雕像或命名,不会涉及对美国建国有正面贡献的华盛顿、杰斐逊等开国元勋,但情况看起来并非如此。
  2015年秋冬,普林斯顿大学黑人学生社团就已经把矛头指向了用美国第28届总统“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的名字命名的“公共和国际关系学院”等名称,理由是威尔逊历史上曾经是一个种族主义者。2016年,全球最大儿童读物出版商,美国的Scholastic公司,因接获了上百读者投诉,批评它发行的一本描写华盛顿总统与黑奴主厨的故事书歪曲了奴隶生活的真相,被迫决定停止了该书的发行。夏洛茨维尔事件发生后,美国更到处都响起了要求改写历史,以还原历史真实的呼声。“各地大小示威游行随处可见”,“每天都有历史雕像被移除”“被破坏”。从南方邦联领袖人物和士兵,到历史上阻挠黑人获得选举权的大法官,直至意大利法西斯将领和美国到处都是的据说是最先发现北美新大陆,却又把奴隶制带入北美的航海家哥仑布,他们的所有雕像和命名,几乎都无一幸免。就连好莱坞老影片《飘》,因为完全是白人视角,写奴隶制时代的美国南部,却没有反映南部黑人的悲惨遭遇,也开始受到黑人观众的批评,田纳西州一家影院因此不得不宣布停映了该片。
  很显然,由于在美国,尤其在南部各州,触目皆是白人的历史文化象征。其中被塑像、被命名的历史人物,当年不少还是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者,今人一旦以“政治正确”的观点加以审视,所有这些曾经用于纪念和表彰的历史文化符号,就都成了种族主义、身份歧视和黑人耻辱的象征,非得彻底清除不可了。
  支持改写历史的人许多都相信,此举不仅不会带来特朗普声称的危险“滑坡”,反而会使美国人在“政治正确”的观念下真正统一起来。他们声称:“奴隶制度,不仅以今天的道德标准看是邪恶,以19世纪的道德标准看同样是邪恶,甚至以18世纪的道德标准看都是邪恶。”无论是南北战争中南方邦联的代表人物,还是美国历任总统,包括《独立宣言》《美国宪法》的签署者,凡是当年蓄奴或拥护奴隶制者,就是选择了邪恶,就应该受到谴责、批判,恶劣者就应该被钉上耻辱柱。比如像李将军,已知他不仅不人道地对待过黑奴,而且还领导了颠覆联邦的战争,造成了数十万美国人死亡。如果不是林肯之前美国历届总统都是白人至上主义者,按照国际惯例李将军“理应被绞死”了。时至今日,难道还要继续听任少数白人至上主义者通过命名、雕像等方式来美化并纪念这些奴隶主吗?这样做对历史上的受害者公平吗?它会有助于美国摆脱白人至上主义这一纠缠不清的噩梦吗?
  反对“改写历史”者则相信,不能“用当代的价值标准来评判历史人物”。他们不同意简单地把历史上的李将军及其美国建国的先驱们与“种族主义者”和“奴隶制的拥护者”等同起来。在他们看来,多数美国国父,包括像李将军等南部邦联的代表人物,当年坚持种族主义的作法固然错误,但今天的美国也正是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创建起来的。他们既有功,也有过,不能用一顶帽子来盖棺论定。在这些人看来,美国“最重要的传统”,“是宪政制度中的宽容”,是长久以来像葛底斯堡公墓所展现的那样,给予历史上曾经对立的胜败双方将士以同等尊重和纪念的和解精神。如果因为历史人物中相当多数当年相信过种族主义,拥护过奴隶制,今天就彻底否定他们并将他们从文化上清洗干净,那么,由一半以上的种族主义者,甚至是奴隶主们拟定、通过并成为国家基本法的《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及其《权利法案》,是否也要推翻重来呢?是否首都华盛顿也要改名,华盛顿纪念碑、托马斯·杰斐逊纪念堂,以及美元上的人头像,也都要移除或换成别人呢?那样,“美国还能有历史吗”?
  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和必须依赖选票与民意来运作的民主国家,特别是少数族裔人口从1980年20%左右猛增到如今的接近40%,“改写历史”的声浪会日渐升高,自有其十分复杂的背景。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在这场冲突发生前或发生后,理应具有历史研究解释功能的美国专业史学界,却很少作为。像高举人权平等旗帜的国父们当年多数都是奴隶主这一史实,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美国史研究者就已经了解,且公开揭露过杰斐逊言行不一的情况,但由于主流意志和正统思想的作用,只有很少的历史教科书会利用到他们的发现。詹姆斯·洛温(James W. Loewen)考察了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21世纪头十年美国中学用得较多的十几种历史教科书,他注意到,美国的历史学者多数对此一发现颇感困惑,要么对发现的史实遮遮掩掩,要么轻描淡写一语带过,要么公开表示难以理解。直到2004年,当伊利诺斯州的一位历史教师告诉自己六年级的学生们说,林肯之前的大部分总统都是奴隶主时,学生们还十分愤怒,认为老师“说谎”。因为他们的“教科书中有大量关于华盛顿、杰斐逊、麦迪逊、杰克逊及其他早期总统的介绍,却从未提到他们曾经拥有奴隶”。
  美国多数专业史家在这一问题上会有所忌讳,除了上百年来举国一致的历史说辞和主流叙事的压力以外,一定程度上也与这一现象不易解释,更难评说有关。洛温是力主要将国父们言行矛盾、虚伪的历史表现公之于众的,而他的出发点也只是基于今人的道德标准和社会正义的责任感,主张历史学家必须要让国人了解历史真相。但是,他的书从1995年初版到2007年修订再版,都没有对国父们当年为什么言行不一,为什么长期坚持种族主义观念,包括领导了解放黑奴战争的林肯总统,和公开倡导民族自决的威尔逊总统,为什么也都“有种族主义倾向”等问题,给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同样的情况,时至今日,即使那些激烈批评杰斐逊言行不一的专业史家,多半也还会为杰斐逊是否“虚伪”而倍感纠结。
  由上述可知,美国的专业史家虽然早就一步步揭示了开国元勋们多数是奴隶主,亦或具有种族主义倾向的历史事实,但他们对国父们何以一面主张人权平等,一面继续奴役或歧视非白人族群的情况始终拿不出一致的,特别是有说服力的解释来。以至于他们虽然不希望,却也未能料到这样的事实揭露最终会导致今天这样一种后果。

  二  以什么来划分开国元勋们的历史功过?

  8月28日,作为美国专业史学最具权威性的代表团体——美国历史学会,不得不就夏洛茨维尔事件及其“改写历史”风波发表了一个公开声明。令人遗憾的是,它在声明中除了提醒各方在移除或改名某个纪念碑、雕像和重新界定公共空间时,应考虑到它们可能具有的文物性质,表示学会愿意为此给各方“提供咨询”外,再没给出任何专业性的意见。恰恰相反,它一方面表态赞同清除一切“南部邦联的”及其那些“在其他方面没有重大成就的”邦联领袖人物的文化符号,另一方面则反对把运动扩大到“美国的建国者、前总统或其他重要人物”身上去。而声明给出的理由仅仅是,前者所以必要,是因为南部邦联及其领袖们当年“力图以奴隶制的名义分裂这个国家”;后者所以不应该,是因为当年这些开国元勋固然拥有奴隶或具有种族主义倾向,但比较他们为创建美国所做的“贡献”,那些都只是他们还“不完美”的“缺点”而已。
  不难想象,这样一种表态对于站在对立立场两端的美国人来说,恐怕都很难接受。不用说那些南方将士的遗族了,就是信奉人权平等自由和对种族主义压迫深恶痛绝的人们,也绝难认为国父们杀害、征服、奴役有色人种的行为,仅仅是“不完美”的和应该被原谅的“缺点”。更何况,美国历史学会的这个声明,等于公开宣告,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功过,人权不是主要考量标准,是否有利于国家,才是问题的关键。凡有利于国家者,人权记录不佳,并不特别重要;凡有不利于国家之作为者,哪怕人权记录好,也不能认为有功。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这种看法和历史上美国开国即确立的立国之基,亦即1776年北美13个殖民地发布的宣言所宣告的原则,显然是有矛盾的。宣言明确提出,没有任何一种力量,不论是政府,还是国家,有权伤害它的人民。凡有政府企图剥夺人民的权利,人民就有义务推翻这个政府。正因为此,他们才决心为“人人生而平等”这一“不可剥夺的权利”而脱离专制的英国;亦决心“为了保障这些权利”和“获得人民的安全与幸福”而另立政府,另组国家。1863年,正式发布了《解放奴隶宣言》,规定所有叛乱州内被役为奴者均将“永获自由”的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的演讲中也特别强调说明,要使人人得到平等自由,是美国建国的基本理念。我们今天所以要进行这场战争,就是要实现我们先辈的这一理念,实现人权平等。这是87年前我们的先辈创建这个国家时的目的所在,即坚持自由的理想,“以求实现人人生而平等的信念”。如果美国历史学会选择把美国国家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而将美国的人权问题放到第二位或做更后的排位,这是否意味着他们其实并不认同美国国父们当初立国的初衷呢?
  第二,这种看法也和在美国当今社会上占据主流的“政治正确”的观点主张,亦即此次风波中居于上风的自由派群体要求“改写历史”的思想依据,不相一致。以Wilbert L. Cooper的言论为例,他所以会对国父们大不敬,不是因为他否认国父们有功于美国的建国,而是他基于“政治正确”的理念,接受不了国父们“奴役同胞”,“贬低有色人种”。他深感“震撼和厌恶”的是,国父们以“人人生而平等”为由抗议英国专制暴政,必欲另立国家,同时却又用与英国专制暴政不相上下的非人道的办法,来压迫、奴役和剥夺黑人等有色人种的自由权。这就是他所以会一方面肯定国父们在建国史上起过“伟大”作用,一方面鉴于他们对同胞所作所为的“邪恶”性,必欲要把他们请下神坛的原因所在。而美国各地爆发的那些要求摧毁雕像,改变学校、街道及建筑物名称等行动,发动者的理由也都是宣称这些雕像、命名实际上是在纪念,甚至是在表彰历史上歧视甚或压迫有色人种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因而与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及其当今的社会道德严重不合。
  在美国专业史家中间,有不少人也比较强调人权的评判标准。他们一方面认为,不能把坚持奴隶制的南方领袖人物与对美国建国功勋卓著的国父们相提并论;一方面主张即使对国父们也应该要讲人权标准。即应该比较他们历史上对奴隶及奴隶制态度上的差别,以决定哪些人应该继续尊为国父或受到称颂,哪些人在肯定其对国家的功劳时必须加以批评,哪些人则完全没有资格也绝不应该在公众中得到正面的评价与纪念。
  比如,相当多的学者在谈到作为美国最重要的开国元勋,同时也是大奴隶主的华盛顿和杰斐逊时,就都肯定他们在美国开国期间所做的贡献巨大且不可替代,并且都强调两人在理智上是批评奴隶制的。但是,他们也都同意,两人相比,华盛顿比杰斐逊在道德上要更高尚,因为华盛顿对奴隶制不仅有批评的言论,而且有实际的行动。一个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他在去世时立下遗嘱,要求他名下的奴隶在其妻子去世后都应获得自由。而杰斐逊最遭诟病的,就是他批评奴隶制的话讲得比华盛顿多得多,也深刻得多,然而他从未尝试过解放他的奴隶。生前他名下的奴隶数量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他临死前所立遗嘱也仅仅同意释放几百名奴隶中的区区四五名奴隶而已。就连他的情人,为他育有孩子的黑人女仆萨丽·赫明斯(Sally Hemings),他也没有还她以自由。正因为如此,几十年来,在美国史学界,“杰斐逊在学术上所受到攻击,远比其他开国元勋更为严重”。不少学者都同意“很难把杰斐逊看成是伟大的人”,尽管他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大家甚至怀疑,杰斐逊是否真的相信他自己所提出的“人人生而平等”的政治原则。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尽管其他开国元勋,像华盛顿和麦迪逊也都拥有奴隶,但杰斐逊特别令人失望”。

  不过,历史人物留下来的所谓人权记录有可能被具体量化来衡量他们的道德优劣吗?专业史家对历史研究的一个最基本共识就是,无论如何努力,史家对历史史实的还原都只能是部分的,即不完整的。尤其是涉及到历史人物的动机和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实际上,数十年来,无论是围绕着华盛顿对奴隶制态度的研究,还是围绕着杰斐逊对奴隶制态度的研究,包括围绕着两人对奴隶的态度问题和两人种族主义的程度问题,在美国史家中间从来都是存在争议的。至于动机问题,就更是意见分歧了。
  美国史家史蒂芬·E·安布洛斯(Stephen E. Ambrose)就指出,华盛顿在这方面的特殊性,主要就表现在他是美国早期9个奴隶主总统里面第一个,也是唯一死后解放了他名下奴隶的总统。但是,为什么其他8个总统都做不到,唯有华盛顿做到了呢?迄今也没有人能解释清楚,由此也就无法判断,到底是华盛顿比其他总统更多人权观念或人性情感,还是其他总统都像杰斐逊一样言行不一,思想境界比华盛顿差得太多?至少,以今人研究华盛顿思想生平所达到的程度,无论如何也得不出此种结论来。何况,就像不少美国史家都遗憾且不解的,如果华盛顿真心同情奴隶的遭遇,他为什么不在他活着的时候解放他的奴隶呢?尤其说不通的是,如果华盛顿真的是人权观念较其他总统更强,对奴隶更人性的话,为什么在总统任上他竟会拒绝执行总统府所在地宾夕法尼亚州实行的渐次废除奴隶制法案,坚持要在总统府役使奴隶?不仅如此,华盛顿在总统任期上还对抗性地签署了《逃奴法》,从国家立法的角度进一步确立了奴隶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的法律规定。他本人就据此坚持公开悬赏追缉自己名下的逃奴。至于华盛顿死前释奴问题,大多数研究者也都很清楚,华盛顿所以到临死前才立遗嘱解放他名下的奴隶,也和与他和妻子没有子嗣的情况有关。注意到其妻子死后坚持把她名下的奴隶交归其前夫,也可以看出,华盛顿和妻子在废奴问题上态度并不一致。在无子嗣继承,而妻子要把奴隶交归前夫的情况下,华盛顿立遗嘱把他名下的奴隶全部解放,恐怕也是一种不得已。而这反过来也容易让人怀疑,如果华盛顿有子嗣需要继承这些奴隶,或妻子死后不会把奴隶交给其前夫,他是否还会解放他名下的奴隶,而不是像其他总统那样将奴隶作为财产留给后代呢?
  如此比较起来,杰斐逊似乎就没有那么“虚伪”了。毕竟,多数研究者都注意到,杰斐逊有5个女儿和沉重的债务负担,其死后不是解放奴隶,而是卖掉奴隶,和他需要偿还债务等情况有关。另外,如果注意到杰斐逊1783年丧妻后一直坚持独身,他与女仆莎丽·赫明斯之间长期同居并生子,死前立遗嘱解放了与他有血缘关系的年轻奴隶,但出于名份及继承问题考虑,他因坚持不再娶而没有承认自己与赫明斯的关系,最终没有解放赫明斯,情理上也并非完全解释不通。何况,他虽然没有主动解放过自己名下的大批奴隶,但他也没有推动或批准过强化奴隶制的法令。不仅如此,他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止一次地尝试过推动立法来解放奴隶。如1776年他曾向弗吉尼亚革命大会提交了一份《宪法草案》,其中明确规定:禁止实行奴隶制。1783年,他再度敦促弗吉尼亚州立法机构实施这一条款。作为邦联国会委员会主席的他,还曾为西北地区起草过相关法令。他并提出过计划,想要在1800年以后,在这一地区禁止奴隶制的存在和非自愿的奴役行为。他的这些努力虽然未能实现,但能否简单地认为他在废除奴隶制问题上就一定不如华盛顿和其他奴隶主总统真诚呢?
  同样的情况,即使是后来站到南部邦联一边去的罗伯特·李,有关他个人对奴隶问题的所谓人权记录至今也是众所说纷纭。没有人能够否认他同样也是奴隶制的批评者,但人们也同样可以找到他极端歧视黑人的言论;有研究者认为他早就解放过奴隶,有研究者则认为他不仅一直是奴隶主,而且对奴隶的态度还相当严厉。当然,更多的研究者会从李不该为坚持奴隶制的南部邦联而与联邦作战这一点上来否定李。在他们看来,在美国历史上是否能称之为英雄,关键不在其人权记录如何,而在他对国家的贡献如何。如安布洛斯就直截了当地讲,杰斐逊即使在人权记录是不能被视为一位英雄,然而对于美国建国,他在思想言论上的贡献,在当年无人可以取代。如果说,“华盛顿用他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可能。林肯把他的勇气变成了现实”,那么,杰斐逊就是“用他的言论,给了我们以理想”。问题是,假如我们不是从后来者的理念来看历史,而是着眼于特定时空下的历史事实的话,能否很断然地说杰斐逊就是一个坚定的联邦主义者呢?如果杰斐逊任弗吉尼亚州州长的时候,与北方发生了1860年代那样的争执,他是否也会做出与李将军一样的选择呢?这恐怕还是个疑问。
  众所周知,《独立宣言》并不是美国作为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独立”的宣言。在1776年杰斐逊笔下,它只是13块殖民地宣告它们有独立权的一个宣言。1781年《邦联条例》通过后,美国作为一个国家才初步成形,各殖民地仍旧基本上是独立的。1787年再召开制宪会议并通过《美国宪法》,继而推举华盛顿为总统,今天的联邦美国才正式建立起来。而在此一过程中,包括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弗吉尼亚州始终都还是在坚持邦联主义原则,不是联邦国家的坚定拥护者。杰斐逊开始尤其反感新宪法,因为他怀疑这个新国家有过度集权,使各州人民丧失其独立性的危险。即使在他最终接受了新宪法之后,他也仍旧是强化人民权利的鼓吹者,和在事实上大力维护弗吉尼亚州的相对独立性的一位政治家。
  如果上述史实不错的话,那么爱尔兰政治家、作家兼史家的康纳·克鲁斯(Conor Cruise O'Brien)的看法就可能更客观一些。他写道:从一般意义上讲,杰斐逊无疑是一个优秀的美国人,他甚至认为美国和美国人在道德和社会上比欧洲和欧洲人优越得多。但从政治角度讲,他却不是美国民族主义者。他不是“美国第一”,他是“弗吉尼亚第一”。他坚持说“弗吉尼亚是我的祖国”,甚至当他代表美国驻外时也是如此。美国不是一个他诉诸感情的对象,弗吉尼亚是。《独立宣言》对他来说是一份神圣的文件,是自由的公民宗教的一部分。美国宪法不是,那只是一份政治文件,是可以接受的,并没有更多的意义。联邦机构,包括总统,在他都只是平凡的事情,不具有公民宗教的精神光环。弗吉尼亚仍然是他认为的自由的圣地。因此,他甚至在他自拟的墓志铭里也没有提到他曾两度担任美国总统的事,他只提到了他是《独立宣言》的作者,并创立了弗吉尼亚大学的基金会。“理论上来说,杰斐逊是一个守护神,但相对于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来说,他更适合于被看作是白人至上主义者。

  三  “政治正确”与民间史学的作用

  由上或可看出,美国这一波所谓“改写历史”风潮,除了少数别有目的者外,就大众层面形式上至少有两种诉求。其一,是指向白人种族主义的,它必欲清除美国各地,尤其是南方广泛存在的纪念甚至颂扬那些曾经为保护奴隶制而反抗联邦政府的历史人物的各种历史文化符号,以剥夺当今白人至上主义者的优越感和话语权。其二,是要把被主流史学,也包括被部分专业史家在教科书、历史读物、公共建筑以及文学作品、电影戏剧中长期掩盖了的美国白人歧视、奴役黑人的虚假历史,彻底清除,甚至不惜把曾经是奴隶主的美国开国元勋们的纪念物也一并摧毁掉,以便根本改写美国200年来基于白人中心主义的历史文化书写。
  这样一种情况,当然不可能是突然发生的。但是,如果说2004年前后美国中小学生大都还不了解开国时期的美国总统多半是奴隶主的情况,何以只过了十二三年时间,整个公众舆论就一下子翻转过来了呢?据报,新近的调查甚至显示,当今不少“高中生对于杰斐逊与女奴不能证实的关系的了解,比他对美国独立和建国的贡献的知识还多”。换言之,只不过经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美国主流史学的权威性就基本上崩塌了。而这十几年时间里,又发生了怎样的历史变故,会造成如此急剧的转变呢?
  造成这种崩塌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与专业史学长期以来的研究努力是有密切关系的。因为多少了解一点美国奴隶制研究的成果,就不难知道,还在差不多100年前,美国的专业史家们就已经开始着手在做这方面的发掘和研究了。尤其是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他们就不断地推出极具批判性的研究成果了。也就是说,詹姆斯·洛温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所以能够发现美国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种种不实甚至是虚假的言说,其实就是借助了大量专业史家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只不过,从事专题性研究的专业史家们从事的是学术研究,他们无意将他们的发现拿到媒体上去炒作,而且几十年前他们多数也不希望把这些复杂的、注定会损害到美国国父们形象的历史问题,交由意见分歧的美国普通民众去争论。他们自然没有预料到,随着新千年,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一切的一切都大不相同了。
  以华盛顿总统蓄奴一事为例,在专业史家那里,这件事可以说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包括对官方机构和公众社会来说,华盛顿夫妇在其弗农山庄(Mount Vernon)役使奴隶,也理应不算什么新闻。还在1962年,山庄的奴隶屋即已重建并对外开放参观,多少年来参观者总是络绎不绝,鲜有报纸会去炒作。而学界涉及华盛顿蓄奴的研究成果,一直以来发表出版都不少,也未见记者跟踪报道。不难看出,距今半个世纪前,无论是专业史家,还是普罗大众,大家对这种问题的政治敏感度还都相对较低。这里面既有信息传播渠道不如今天畅通的原因,更有当下这种“政治正确”的观念尚未真正形成,国民大多还缺乏此种意识的问题。而最为关键的一点恐怕还是当时的现实使然,即弗农山庄奴隶屋开放的时候,美国黑人的人权状况还十分恶劣,南方黑人还在为争取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和争取选举权而斗争。当黑人连基本人权都还缺乏保障,争取政治上平等权利还是最主要目标的时候,100多年前华盛顿,亦或杰斐逊,他们是否蓄过奴,或有没有过种族歧视的言论,包括南方白人为南北战争期间邦联领导人塑像立碑,等等,显然都很难引起当时社会舆论和普罗大众的关注,更不必说反感了。
  在美国,当下的“政治正确”观念,亦即以人权平等,特别是着重于种族、性别与弱势群体平权的政治观念及其社会意识,可以说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前后黑人平权运动、女权运动等一系列民权运动先后兴起,才随之逐渐生长并渐进式地开始对大众发生影响的。
  美国民权运动的声势,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日渐浩大的。自1960年初开始,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控制的国会及其政府已经不能不做出一系列政策性的改变了。1961年年初,肯尼迪总统公开发布了反对歧视的行政令;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公民权利法》;1965年,国会进一步通过了《民权法案》;同年,约翰逊总统颁布政策,开始力推少数民族和女性弱势群体在就业、升学、晋升、信贷等各方面必须优先的“肯定性行动”。这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上的改变,直接导致了黑人及女性选民的大量增多,以及黑人及女性当选官员人数的迅速增长。

  以黑人为例,1962年,美国全国还只有62名黑人当选为地方官员。10年之后,即1973年,已经有2621名黑人成为民选官员,其中在洛杉矶、底特律、印第安纳州的加里、亚特兰大、纽瓦克,包括首都华盛顿,共有82名黑人当选为市长,43名黑人当选为副市长。包括在南方各州,也有198名黑人当选为执法官员。另外,这一年黑人当选众议员的人数也达到15名,另有一名黑人当选为参议员。美国国会并成立有黑人核心小组,通过听证会的方式,来听取和研究解决全国较突出的黑人权利问题。又过10年,到1984年时,已经有5654名黑人成为民选官员,其中3259名黑人为市县级官员,636名黑人为执法官员,1363名黑人为各级教育官员,同时有396名黑人成为了国会议员或州议员。这一情况也清楚地说明了黑人选民人数和受教育人数都在相应地大量增加中,并且在美国部分城市和地区,其选民已经占到了适龄选民的50%以上。这也正是为什么1983年接连有两位黑人,通过竞选赢得了美国第三、第四大城市芝加哥和费城市市长的职位。连同此前已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市市长的黑人,美国四个最大城市的市长,三个都是黑人市长了。受此鼓舞,并得到大多数黑人领袖支持,牧师杰西·杰克逊 (Jesse Jackson) 此后还连续两度参加了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尽管杰克逊最后没有如愿,但是,黑人选民的影响力和黑人政治家的能力,均已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黑人政治地位的提升,不可避免地推动了“政治正确”观念的形成、发展和普及。不仅影视中、舆论中的黑人形象开始变得越来越正面,各级政府及其学校、企业对黑人族群也纷纷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同情和关照。更有甚者,进入90年代后,许多美国人已开始感到不习惯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言行受到某种限制,他们“必须害怕自己说什么、写什么和想什么,他们必须担心使用了某个被公开指责为令人反感的、迟钝的或是种族主义的、性别歧视的和染有同性恋恐惧症的错误的词汇”。
  2000年,美国保守主义专栏作家威廉姆斯S.·林德(Williams S.Lind)明显地忍无可忍了。他公开撰文抨击“政治正确”是一种“意识形态疾病”,并断言美国“正在经历它历史上最大和最可怕的阵痛”。两三年后,著名政治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Samuel P.Huntington)也吃惊地注意到,“政治正确”的观念已极大地左右了美国政界、商界、新闻界和教育界的白人精英人士,特别是那些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思想。越是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如上过研究生院的,以及在大学文科得过学位的人,受其影响越大。亨廷顿对大批精英人士要求在教育、招生、就业乃至于议员选举方面给黑人以照顾十分不解。他批评说,这样做等于告诉世人:“白人和黑人是不同的,种族属性真正起作用。这种种族区分意味着对个人起决定作用的是血统,而不是性格、阶级、宗教信仰、年龄或教育。”这无异于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抛弃了”一种种族歧视,却又支持了另一种种族歧视。
  但是,抱怨归抱怨,这种新的观念意识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美国公众的认知。随着21世纪网络时代的全面到来,200多年来始终被尊为“国父”的诸多开国元勋的形象,很快便由被人崇敬的高位上跌落下来了。在这方面,2007年前费城国家公园管理处被迫公开总统府遗址华盛顿蓄奴证据一事,就再典型不过地反映出这一观念冲击的不可抗拒性。
  最初发现美国国父、首任总统华盛顿总统府旧址藏有蓄奴小屋的,是在费城美国独立纪念馆协会做建筑史研究工作的爱德华·劳勒(Edward Lawler,Jr.)。他在2002年1月首度发表了一篇考据文章,详细介绍了他长期研究旧总统府建筑之所得,其中谈到他发现总统府有一奴隶小屋,总统夫妇当时曾在这个不承认奴隶制的州,秘密役使黑奴为其服务。
  3月13日,注意到此一信息的史学家加里·纳什(Gary B.Nash)接受了宾夕法尼亚调频广播电台记者的采访,他特别向听众强调了劳勒这一发现的意义。宾夕法尼亚是一个黑人选民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州,其州长和州议会议长都是黑人。这一消息让州政府及议会都很震惊。州众议院很快于26日召开第490次会议,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负责前总统府旧址管理工作的国家公园管理处,在奴隶住处遗址上树立显著的永久性标志。
  在费城土生土长的黑人年轻律师迈克尔·考德(Michael Coard),从小到大的历史课里就没有告诉过他美国开国总统多是奴隶主,而他尤其料想不到的是他最为熟悉的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竟然也是奴隶主,而且在担任世界上首位宣告人权平等的国家元首时,竟会在这个废奴州中坚持秘密役使奴隶。得知这一消息后,他自然倍受刺激,认为自己被政府欺骗了,而且他强烈怀疑作为联邦政府机构的国家公园管理处不会轻易改写历史,必须要有人出来诉诸于行动。他很快找到劳勒,两人从此开始了长达几年的请愿活动。劳勒主要负责与国家公园管理处做文字上的交涉和沟通,考德则负责社会活动,将整个事件公开化。
  7月3日,考德第一次组织街头请愿活动,当时即召集有数百人参加。他们还充分利用了网络,在网上发起了请愿活动,最初虽效果欠佳,一年间也还是征集到了上千人的签名。两年后,劳勒通过进一步研究,确认了当年在总统府被华盛顿总统夫妇役使的黑奴名单,并于次年发表了经过补充的论文。他们发动的给政府写信的运动,2005年已经成功地动员到了1.5万封要求政府必须公开并纪念被华盛顿夫妇役使的9名黑奴的信件。这之后,由于受到从街头到网络等各种形式的请愿活动和抗议活动越来越大的压力,国家公园管理处不得不同意举行公众论坛,表示愿意听取民众的意见。其后两度论坛,都有数百当地居民,甚至有其他州的人赶来参加或旁听。
  此事一直迁延到2007年,管理处才最终同意对总统府旧址进行考古性发掘,以证实劳勒关于华盛顿夫妇有秘密役使奴隶的研究推测。而此一发掘,成功地挖出了当年奴隶们秘密进出总统府的地下通道等物证,彻底坐实了劳勒的研究。随着蜂拥而至的各大媒体迅速跟进报道,华盛顿任总统期间秘密役使黑奴一事,不仅一举变成了全国性新闻,而且也极大地动摇了美国国父们的整体政治形象。
  如果说这之前杰斐逊与女奴赫明斯有无同居关系,是否育有子女,以及真有此事应该如何评价的问题,人们还意见分歧的话,那么,华盛顿奴隶小屋的发现与证实,很容易让更多的人开始认定,国父们不仅当年政治严重不正确,而且他们多半道德上也都极端虚伪。
  事实上,差不多从10年前开始,报纸、小说、影视作品,包括部分历史教科书,就陆续开始出现揭露、批评,甚至是丑化华盛顿、杰斐逊等开国元勋的情况了。首任美国总统华盛顿任职期间秘密役使黑奴一事的揭露,连同近年来几度因警察枪杀黑人而激起种族冲突的事件,更是将这一波历史揭批运动推向了高潮。这也正是为什么,夏洛茨维尔事件发生后,美国上至特朗普,下至各地激进的黑人青年,连同自由派网媒主编等,几乎马上就围绕着要不要承认“国父”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激烈争论。可以肯定的是,许多积极推动全面“改写历史”的,就是自信“政治正确”,并必欲依照“政治正确”原则行事的众多相对年轻的民间历史关注者,也包括一些日渐重视社会平等的中青年专业史家。他们多年来在美国潜移默化的“政治正确”的思想熏陶下成长起来,当然无法想象,怎么有人会残忍地奴役和伤害其他人,还会被尊为“国父”?!

  四  美国专业史家面对“改写历史”的分化

  美国多数专业史家并不反对“改写”具有正统色彩的主流历史叙述,而且他们也一直在致力于这种“改写”的工作。
  20世纪以前美国史家的美国史写作,基本上都带有“辉格史”学派色彩,着眼于美国革命建国的正义性和进步性,强调国父们如何奠定了人权自由的政治原则,并领导白人移民成功地抗击了英王的暴政。进入20世纪后,受到进步主义思潮的影响,史家们开始注意到美国革命和建国过程中大众与精英,特别是各种不同利益集团相互间的矛盾及其影响,但依然把目光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且贯穿以美国建国元勋和政治家们的历史贡献和历史作用。用曾任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卡尔·N·戴格勒(Carl N.Degler)的说法,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美国史实质上都是“特权白人所强加的,并以特权白人为中心”的历史叙事。二战结束时在美国高校中劳工史的研究才刚刚兴起,但主要关注的也不是劳工本身,而是工会组织之类的问题。“黑人史几乎是个没有得到承认的领域”,只有个别白人在做研究,甚至当时大学里的美国史教科书谈及黑奴问题时还“颇多冒犯性内容”,如公然声称奴隶制时代“黑人比南方任何一个阶级都少受苦,大多数奴隶吃得饱,备受关怀,显然很幸福”。至于妇女史、少数民族史,包括印第安人的历史,等等,更是“几乎没有一本教科书或一门历史课程愿自找麻烦把她们包括在内”。受此影响,在很长时间里,美国历史学几大全国性组织中的黑人会员和女性会员寥寥无几。
  但是,民权运动兴起后,一切都改变了。梅里尔·詹森(Merrill Jensen)写道:“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种种事件似乎摧毁了一致论美国史观。从黑豹党人、总统非暴力委员会成员,到所谓‘新左派’历史学家,各方人士都赞同这个说法……(过去)绝大部分著作谈的都是‘精英人物’,人民的作用或被藐视,或被置之不理。因此,(今天)应该‘由下而上观察美国革命’”了。
  这样的转变当然历经曲折,也颇多争议。就较权威的专业史家的反映来说,笔者所见最早的文字发表于1964年,即时任美国历史学家组织主席艾弗里·O·克雷文(Avery O.Craven)的主席讲演。他首度提出白人史家应当改变过去忽视奴隶制问题的情况,并尝试着借助一二百年前南方白人绅士的书信资料和相关文献,来回应社会上正汹涌而来的对美国奴隶制历史的质疑。但那个年代的他仍然对传统叙事及其逻辑是充分信任的。他的重要突破就是告诉我们,奴隶制“既可以是残酷的,充满剥削的,也可以是父子般的,体贴入微的”。“奴隶的待遇一般反映了主人的个人品质和时代准则。”他承认奴隶制时代白人对奴隶确有很残酷的情况,但他认为这多半是当时的社会风气造成的,因为他从史料上发现,多数犯有这类罪行的人“一贯诚实、正直,在社会上很受尊敬———是名门望族的成员”。
  一年后,约翰·W·考伊(John W.Caughey)再做主席演讲时,态度与克雷文已明显有别了。他不否认美国的国父们当年提出了并曾致力于实现那些对人类社会具有普适性的人权自由的原则,但他尖锐地指出,从1776年到1965年,不论对外对内,美国“却一次又一次脱离了正道”,“屡屡出尔反尔”。除了无休止地对外侵略扩张外,“在文明世界各地几乎早已摈弃了奴隶制之后,美国的奴隶制仍然继续存在”。即使林肯领导了解放黑奴的南北战争,战后黑人指望得到平等权利的梦想也未能实现,整个国家权力机构,特别是最高法院在强化和推行种族歧视方面都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100多年来,“我们所做的一切足以让邻国嘲笑诘问,足以使公民愤世嫉俗”。
  考伊批判性的言论也并没有能一举改变诸多专业史家的疑虑。1968年是美国社会因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剧烈动荡之年,政府开始出资在许多大学建立专门研究非裔美国人历史的研究室,耶鲁大学更破天荒召开了全国性的关于黑人史研究的学术会议。颇具影响的老一辈史家托马斯·A·贝利(Thomas A.Baiey)在当年历史学家组织的年会演讲中,就此种情势公开发出了警告。他声称,他并不否认传统的美国史撰述中存在着许多违反历史真实的“神话”和“迷信”,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者,特别是出版商,在这方面甚至可以说罪孽沉重。但是,如果因此大家各有各的价值判断,各有各的伦理标准,“作为国家历史的托管者”和“负有特殊的义务”的美国史家不是“力求 (保持) 档案记录的正确可靠”,而是“借爱国之名,行利己之实”,对历史人物“要么绝对赞成,要么完全反对”。那么,改写出来的历史是否就会导向正确的结果呢?他对此深表怀疑。他甚至直言不讳地批评“非裔美国人”“吵吵嚷嚷地要求得到历史的承认”,“要求在教科书里也占有一席之地”,是试图迫使专业史家“为了求得社会和谐”在美国史的写作中“排挤重要的白人以让位给不重要的黑人”。在他看来,对美国黑人地位和作用“这种姗姗来迟的承认,虽然有许多方面值得赞扬,却也充满危险”。因为,“过分强调黑人领头组织反抗,挣脱束缚,获得解放的作用”,根本是错误的。“这种一意颠倒美国历史的做法正是少数民族群体的特征,黑人的自豪感也许会因此而激发起来,但是真正的学者是不会支持的。”
  但是,自1961年3月美国政府宣布“平权运动计划”之后,接下来的10年里美国政府和国会已经接连通过了《民权法案》《投票权利法案》《平等权利修正案》以及《平等就业机会法案》等一系列平权法案,为黑人、妇女和少数民族伸张权利,加强黑人史的研究并在在美国史的研究中强调非裔美国史问题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仅仅过了一年时间,1969年C·范恩·伍德沃德(C.Vann Woodward)在历史学家组织年会的主席演讲词中就明白宣告说,白人占据高校历史教席,包括把黑人史看成是白人史的一块飞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如今,每一个学术机构都不能不“使出浑身解数”,或在聘用新人上设法做出改变,或在开设课程、编写教材、准备讲稿上增加对美国历史上受压迫、受奴役的人群,特别是黑人史的研究,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尽管他对如此改变的后果也不无疑虑,担心“矫枉”会不会“过正”。但面对渐成“政治正确”的以人权及社会平等为核心价值的道德观的压力,他公开承认,纯粹靠白人史家为黑人撰史,无论出于何种用心,都是不可延续的了。美国专业史家对美国奴隶制的历史非得要“在道德上表明立场,直到在总体上承担责任”不可,也非得要正视并回答那个最让美国白人史家感到头疼的问题:何以“最响亮的争取自由的呼声竟来自黑人的监工”?
  1972年,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年会主席埃德蒙·S·摩根(Edmund S.Morgan)勇敢地试图来回答这一令人尴尬的问题。其演讲的标题就叫《奴役与自由:美国的悖论》。他告诉我们说,美国多数学者也是通过不久前才了解到美国史的这一颇为吊诡的情况的。因为“有人颇为详尽而又令人痛苦地向我们证实”,“乔治·华盛顿、詹姆斯·麦迪逊,特别是托马斯·杰斐逊……都是奴隶拥有者,而且终身如此”。由于奴隶制问题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大家已经不能不承认,“在我国,自由和平等是伴随着奴隶制的兴起而兴起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这两种彼此矛盾的发展过程并驾齐驱,从17世纪一直延续到19世纪,成了美国历史上的主要悖论”。但是,他不同意有些人的解释,即“认为杰斐逊、麦迪逊或者华盛顿怀有骗人意图”,甚至“把美国历史中自由平等的兴起斥为彻头彻尾的骗局”。他的解释是:“英国殖民者及其革命的后裔都是些种族主义者……种族主义肯定是导致这种矛盾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以华盛顿、杰斐逊等人为代表的种植园主的生存境遇。大批种植园主过去靠雇佣由英国输入的白人契约工进行生产,然而这些在英国穷困潦倒,却拥有自由民身份的“粗野的单身汉”,来到北美后不仅不服管教,而且还拥有了武器,因而变得极其危险。17世纪末“弗吉尼亚人买到了能够买到的最廉价的劳动力时,奴隶制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随着白人契约工输入减少,而经济生产迅速发展,留下来的原本贫困的自由民也比较容易取得土地和拥有奴隶了。随着弗吉尼亚有土地和奴隶的自由民数量不断增加,税收、代表、财产及其权利观念等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并制度化了,议会与自由民选民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密切了。摩根并且得出一种结论称,促成弗吉尼亚民主共和观念及其制度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奴隶制——是奴隶制使弗吉尼亚能在一个种植园社会中产生出代议制政府,是奴隶制将伯克利总督的弗吉尼亚转变成了杰斐逊的弗吉尼亚,是奴隶制使弗吉尼亚人敢于喊出扩大自由民权利的政治口号”。“奴役与自由的美国悖论就是这样开始了。”
  实际上,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只着眼于为“杰斐逊这样崇高的人”去做解释已经远远不够了。不少自由派的美国史家已经开始转去研究过去被忽视或无视的群体了。美国人民史、美国劳工史、美国黑人史、美国印第安人史、拉丁裔美国人史,以及美国妇女史等新的研究领域都陆续开始出现了。进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的美国通史已“不只是讲述战争、领袖和机构的历史”,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妇女和劳动阶级都开始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变成了美国历史的主角。美国历史研究的专业刊物,如《美国历史研究》《南方历史杂志》等,都开始积极刊登涉及非裔美国人话题的研究论文。
  在此背景下,随着信奉平等原则的自由主义左派史家迅速成长起来,美国专业史家的组织也开始倾向于批判传统的主流叙事了。1987、1988、1989年,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年会连续三年的主席演讲都对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者的真实意图及宪法对美国社会人权自由平等的作用,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并予以了严厉的批判。在他们看来,美国宪法的制定人、立法者和法官们,从来都没有真正赞成过人人平等这一社会的和政治的主张。美国宪法自制定以来,很长时间“始终是一部维护种族奴役和种族歧视的文献”。因为,“美国革命的领袖们并不认为人生来具有同等的才干和天资,也不认为政府应当取之于富人而用之于穷人。他们甚至不认为所有的成年男子都应享有选举或担任公职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100多年来,“这个标榜自己奉行‘人人生来平等’原则的国家,同时却建立在人类最邪恶的不平等基础之上”。
  受此潮流影响,众多美国史新著不可避免地会使人得出这样的印象:“从过去以‘建国之父’为主角的革命,变成了以普通民众和边缘群体为主角的革命”;“国父”们代表的政治精英多半不仅不再被看成是革命的,而且往往被批评为说一套,做一套,在一些重要的历史关头还背叛了革命原本诉求的自私自利者。一些史家们更得出结论说:“精英领导人对《独立宣言》中的平等理念做了狭隘的理解,没有做出‘更人道、更民主’的选择,因为他们不希望发生社会革命。那些起草和签署《独立宣言》与联邦宪法这两个立国文献的人,大多‘反对人民民主和社会平等’。他们中的许多人拥有奴隶,不少人对民众的政治诉求和行动再加抨击;他们虽然在《独立宣言》中承认‘人民’有权利‘改变或废除’政府形式,但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政府之后,却不再允许‘人民’‘改变或废除’他们创建的政治结构和秩序,毫不留情地镇压民众的‘政治反叛’。”
  由于长期以来美国正统的历史叙事和阐释被盎格鲁-撒克逊新教白人文化支配着,这种强调阶级、种族、性别、人民反抗史,轻视白人精英文化的改写历史的趋向,不能不引起诸多习惯了传统思维的人们的不安。有学者惊呼美国历史学“已经四分五裂”了;有学者公开号召专业史家,包括中小学历史教师,坚持传统的自由主义的“人类价值观念”,并据以影响大众。到1989年,就连里根总统也注意到了这种改变的危险,他利用离职演说的机会专门就此发出过警告。但就在里根总统离职的几乎同时,美国“从幼儿园到中学,一场教育改革正在全国开展起来”。此前,为扩大史学研究生就业渠道,美国诸多高校已经发展起一系列推动史学为公众事业服务的“公共史学”的教学实践活动。此举进一步促进了专业学者对社会及公众事务的关注与介入。注意到少数中小学历史教科书中谈到奴隶制及其种族歧视对黑人的种种伤害问题,还会遭遇到种种杯葛,美国历史学会、美国历史学家组织和全国社会课程联合会等,随即展开了广泛的针对中小学历史教学情况的调查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将“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的革命”的“新观点”贯彻到学校教科书和教案中去。
  1994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国中小学历史教学中心于邀集哈佛、哥伦比亚、耶鲁、密歇根等大学一些著名教授,共同编成并公布了一套《全国(中小学)历史教学标准》,大量吸收了美国专业史学研究的许多新观念和新成果。它首度提出,应该从小让学生了解,今天的美国,其实就是白人移民、黑人移民和土著印第安人三者结合而成的一个共同体,也是欧洲文明、非洲文明和土著印第安文明由冲突到融合的产物。它并一改过去教科书着重介绍美国国父们的历史贡献以及美国立宪经过的做法,反复提及反映美国黑暗面的问题,如麦卡锡主义、三K党等,并较多着眼于社会下层而非上层的人群和问题。此一《标准》出版后几乎马上就受到了美国众多精英人士的激烈抨击,就连美国参议院都破天荒地通过决议来批评《标准》的做法。在此压力下,两年后修订再版的《标准》发行,编者们固然坚持了初版在多元化和社会史方面所做的努力,但也不得不增加了正面提到华盛顿和杰斐逊等政治伟人的次数,以及殖民时期欧洲文明影响的分量等方面的内容。
  十分明显,即使在以社会平等为核心的“政治正确”渐渐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背景下,主张平等的自由主义左派史家对美国史叙事的影响这时还是有限的。多数史家还是无法接受全盘推翻传统叙事,把代表着“美国梦”的美国式民主自由观念及其美国开国元勋为之奋斗的历史一笔抹杀的做法。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其后美国会出现越来越多相互抵触的历史叙事。2014年,美国学者泰德·麦卡利斯特(Ted McAllister)将差异明显的美国历史教科书及其著述做了一个分类,将这些不同的叙事大体上分成了三类:(1)传统的自由主义叙事,即相信美国的国父们构建了具有普世主义的并构成了“美国梦”基本内涵的道德原则;(2)激进的自由主义叙事,即认定美国的历史是人民争取平等权利的历史,国父们只是些高唱理想道德却斤斤于少数人利益的假圣人;(3)强调义务和秩序的保守主义叙事,即相信美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美国国父们不仅不以平等为目标,而且也不承认抽象的自由,美国宪法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能够维持住自由与秩序之间的微妙平衡。在他看来,这三类叙事“好”“坏”差异很大。“好”的叙事可以塑造一个民族的善良天性,“坏”的叙事会将我们变成野兽。麻烦的是,“美国的过去所遗留下来的事实证据足以支持多种相互竞争的叙事”,除了保守主义的叙事因为必须要挖掘历史证据的深层次信息,目前的说服力有限外,传统的主流叙事和信奉平等原则的新左派自由主义叙事,“每一种叙事都是真实的”,因而均拥趸甚众。这也就不能不让麦卡利斯特等人深感忧虑。因为在他看来,着眼于下层民众权益,仇恨种种不平等,客观上起着挑动民众敌视权势阶层作用的激进的自由主义叙事“正在学校里传授”,很可能会变成美国的主流叙事。为此,身为保守主义叙事支持者的他,却不能不公开主张支持传统的主流叙事,继续维持其主流史观的地位。他对自己反对改写历史的理由讲得很清楚,让信奉平等原则的新左派自由主义叙事成为主流叙事的危险在于,美国很可能会在一夜之间变成一个和过去截然不同的——充满“野兽”的——国家。
  (未完待续)

  五  美国史是“每一种叙事都是真实的”吗?
  六  如何看待历史人物的“历史问题”?
  七  几点讨论



  近期图文:

  哪个朝代最让人郁闷得无法忍受?  
  
中国人也有一首心灵自由之歌  
  
好民主与坏民主:周舵新著从头区分  
  
在加勒比海谈古巴的文化、革命和改革  
  
光脚与穿鞋:两个阶段应有两种文化思维  
  
还五四真相,也应还北洋外交真相  
  
个人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博弈:重温哈耶克  
  
自由主义从“套餐”变为“自助餐”  


浏览(1399) (9) 评论(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gmuoruo 留言时间:2019-06-14 09:30:18

呵,呵,老高在中国终于发现无法自贱当共产党,到了美国也快发现无法当政治正确的左派。

回复 | 0
作者:我叫小龙鱼 回复 西岸 留言时间:2019-06-13 14:45:10

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失败者无权书写历史。

回复 | 0
作者:liucarl 留言时间:2019-06-13 14:03:51

左派那么装逼,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历史的背景。

回复 | 3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9-06-13 13:57:41

人们研究历史是为了现在,从做事情的方法论来讲,一个成功是基本不可复制的,因为需要满足全部边界条件。而一个失败却是不难避免的,因为只需要让一个边界条件不满足就行了,研究历史就是为了这个,认识什么是某件坏事发生的边界条件。

而如何解释历史,与如何解释历史发生的边界条件,是根本不同的两件事。

本来类似内战南方领袖雕像这件事上百年了都没成为个事情,但川普当选后导致的白人主义至上运动使得这些雕像成为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就如至今德国也禁止纳粹礼,但这个所谓的纳粹礼是源于古罗马军礼,也曾经是奥运会正式致礼方式的东西,只不过被纳粹借用而具有了恶名,被禁止。

因为人们关注的是这类事情的象征意义和对今天的影响,而这种内容就是边界条件的内容。比如要是社会接受了纳粹礼,意味什么?社会是更走近纳粹,还是远离?大概不需要解释。

回复 | 1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736,64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两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 一位美国学者兼智者的40句名言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党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 大选倒计时第八天:川普现象背后
· 大选倒计时第九天:“零元购”事件
· 大选倒计时第十天:转载一位老作
存档目录
2024-11-01 - 2024-11-21
2024-10-07 - 2024-10-31
2024-09-03 - 2024-09-30
2024-08-05 - 2024-08-29
2024-07-08 - 2024-07-29
2024-06-03 - 2024-06-27
2024-05-06 - 2024-05-30
2024-04-29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