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由于“文革”中造反派头头的特殊经历,比我们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与中央领导人直接接触。虽然他们仍然是“局外人”,并不了解中央复杂的路线交锋、人事纠葛,但是他们的回忆录中还是记录下对这些领导人的许多生动直观印象,像吴焱 |
|
|
|
|
人们很难想象,结下这样的血海深仇之后, “文革”中不共戴天的造反派和保守派群众组织负责人,40年后居然能走到一起。当我接到这些领袖聚会恳谈,解开历史恩怨,共话人间沧桑的照片,很受震动。据悉,这是“文革”40年来,中国唯一 |
|
|
|
|
与前面介绍过的造反派曹承义相比,吴焱金虽仅仅是初中毕业就当工人了,但显然文化素养更高:他在《代自序》开篇就引用狄更斯《双城记》的那段著名的话:“这是美好的日子,也是苦难的日子……”介绍他们的书,並非因为我赞成他们的看 |
|
|
|
|
武汉1967年爆发“7·20”事件,号称拥有数百万成员的保守派组织“百万雄师”土崩瓦解之后,终于翻身的造反派的成百上千个大小群众组织,很快分裂成比较激进的“钢派”和相对稳健的“新派”,抢枪,武斗……而武汉军区负责人在1971年 |
|
|
|
|
我的老朋友钟逸(用北京话说,就是“发小”),一位投入大量业余时间搜集“文革”史料、记录“文革”口述历史的有心人,不仅采访写出了关于几位武汉“文革”风云人物的长篇特写,而且还用几年时间,帮助武汉两位重量级造反派领袖吴焱 |
|
|
|
|
今年元月到台湾旅游,虽说是走马观花,却留下了深刻印象。见到的男女老少,都十分淳朴、亲切、平和与敬业——可能因为我接触的都是老百姓、文化人,不须跟蓝绿两党那些特别能闹腾的政客打交道吧。在台湾十多天,没有遇到一件不愉快的事
|
|
|
|
|
十几年前写了一篇稿,回忆“文革”中两件小事。“敌台”这个词儿似乎很遥远了,现在中国的“80后”“90后”或许不会知道其含义吧?不过,他们一定知道“境外敌对网站”、“网上有害信息”这些新词儿——虽然也未必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
◆高伐林
这 |
|
|
|
|
才思敏捷的陈小雅指出:“武装左派”是毛泽东说的,“要文斗不要武斗”也是他说的。对于他老人家来说,这只是一转念,但在这一念之转间,人间已血流成河!而当他以后一句话轻飘地拂去自身的罪责时,人间的罪孽已经铸成不堪回首的历史
|
|
|
|
|
师大女附中副校长卞仲耘被打死44年来,对罪责和凶手的追究一直没有罢休,让我欣慰——尽管说法不一,真相仍未明朗。最近我又看到师大女附中校友敏一鸿的一篇文章,转贴于此,供关心此案、关心“文革”者比照、参考。
卞仲耘之死案钩沉与省 |
|
|
|
|
“朋友! 你听说过‘文革’吗?你经历过‘文革’吗?你还记得‘文革’中的红卫兵,‘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大破四旧、大立四新,向封资修造反、向帝修反宣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这是某网站上模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