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
|
留言时间:2015-09-11 13:11:10 |
|
|
卢作孚并未提供中国实业工商发展新模式,看《盛宣怀档案》八卷,盛倒是提供了一种新模式,甚至中国三十多年前邓小平改开,承包制、责任制、包干制,都缘自于他。但他提出最彻底的理念是:废除官办,大兴民办。局董(董事长)公选、局事公议、帐目公开、三联单、帐扎针孔。这种办法将招商局由四十七万两扩张至两千万两(给现今841亿),这对当时一个八百多人的局是了不起的。其间,还吞并了美国在华最大船行——旗昌公司,逼太古、怡和签齐价合同。其中,唐廷枢、徐润虽是盛拉入的创始人,却不能守局制,一个向开平煤矿挪款八十万两;一个贪污十六万两,造成六百万两三倍于局本的亏损,开除。盛的理念是,“坚持商道,持久不弊”,要杜绝贪腐,第一步公司必须民有,自己投资、自己负责,不能资产是国家,管理人却是官员,那样会贪之一尽。只有财产私有,才能杜绝官僚决策、贪污腐败、巨额亏损。其中所有制是关键,只有投资为私有,众人才会接受局董公选、帐目透明。但这个一百四十年前的模式,到辛亥年后袁世凯派政务大臣杨士琦攘局后废弛,一直未能实行,中国的工商现代化就此中断。所以,盛档洋洋八卷,诸公多讳之,不过在阻挡不便贪腐专权的进程。其实中国化的道路一百四十年前早有了。因毛泽东是看了郑观应写的反映轮、电、路三局的《盛世危言》于十六岁走出韶山,毛对其颇有好感,六十年代出其《愚斋笔记》、75年请其孙从日本归国参观。但他对其体制却是不懂的。其实,中国的出路,全在于私有化,私有化人们才愿帐目透明、公平公正、法制社会。否则,啥都建立不起来。只能七荤八素,乱七八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