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在这个人们的处境和观念尖锐对立的世界,在弄清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寻求人与人的沟通,探索走出困境的共识——后面三句话,恐怕会遭到所有人的嘲弄。但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人是分成两类的,一类,非常聪明,知其不可而不为;一类,非常执着,知其不可而为之
高按:一年前的今天,我在万维网开设博客。转眼一年,刊出了274篇(组)稿件和图片。得到这么多读者、网友的关注和鼓励,让我出乎意外,也非常感动!我当然知道,这並不是我的文章写得多么好,而是得到包括万维网管在内的朋友的支持的结果,被选上“导读”,才可能进入更多读者的视野。
我在题辞中写道:“随着岁月流逝,我从一个文学爱好者变成了一个历史爱好者,从想象的云天落到了史实的丛林。” 关注的领域虽然转移,但初衷却没有改变,这就是:在这个人们的处境和观念尖锐对立的世界,在弄清历史真相的基础上,寻求人与人的沟通,探索走出困境的共识。 第一句话,是严酷的现实,后面三句话,都是美好的愿望。对第一句话,否认的人不多;后三句话,恐怕会遭到所有人的嘲弄:每一句话,都像是痴人说梦——“弄清历史真相”?“寻求人与人的沟通”?“探索走出困境的共识”? 这让我想起我去年在追述“多维新闻网”创办十年历程的系列长文中(已经在香港《外参》杂志上选刊了三篇,还将继续连载)中的一句感慨:“在我看来,世界上的人是分成两类的,一类,非常聪明,知其不可而不为;一类,非常执着,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大概也是属于第二类,固执地相信一些被讥讽为梦呓的目标。 下面,我刊出12年前为《中国人看中国人》一书所写的“编者后记”。这么多年来,在国内和在海外,参与编辑的书不少,但是挂上“主编”头衔的寥寥可数,这本书就是其中之一。这是那年一次“中国人看中国人”全球征文的获奖作品集。征文的要求,是请中国人中的四个群体:中国大陆、台湾、港澳和海外华人,谈谈对除自己所属群体之外的其他群体的看法——例如,中国大陆的华人,写下对台湾人、或者对港澳人、或者对海外华人的看法,依此类推。 征来的文章,除了在参与征文的媒体上刊出之外,并参与评选,最后结集出版,出版社委托我编选,并以“中国人看中国人全球征文比赛办公室”的名义写了这篇“编者后记”。所有征文的总体水平,在我看来,並不是很高,但是可能这个题目触动了大家的心弦?据出版社告诉我,销售情况很不错,在出版之后的几年内再版了好几次呢。或许,大家的心底,也都或多或少埋藏着“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吧。
“中国人看中国人”征文获奖作品集终于在二十世纪最后一个春天(1999年)与作者、读者见面了。在新的一千年来临前夕,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比较全面、比较集中的机会,让各地华人互相观察也互相评议、互相吸取也互相沟通,反省与展望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子孙的使命与前景。 由明镜出版社、《中国时代》杂志社等全球多家中文媒体联合主办的“中国人看中国人”征文比赛的初衷是:开掘华夏文明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各地华人以人为鉴,认识自身,既言无不尽,又与人为善,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超越历史鸿沟,促进相互合作,成为建构人类新文明规范的主体力量。 征文影响面之广出乎主办者意料之外。应征稿件不仅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还来自加拿大、英国、巴西、泰国、新加坡、瑞士、瑞典、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芬兰等许多国家。应征者以中老年居多。其中有教授、作家、资深编辑记者、访问学者,也有餐馆老板、执业专业人士、侨团领袖;有工人小贩、美国军人,也有家庭主妇、退休出国探亲的老人,甚至还有犯重罪判死刑后改判终身监禁的囚徒。 有评委说,捧读来稿,就像听见不同方言口音的同胞在滔滔不绝倾吐自己心中多年积愫。有的写出同胞相逢由猜忌,到了解,到亲近;有的是对过去未曾有机会认识的一块地域华人社区风土人情的描绘;有的娓娓而叙关山飘蓬,筚路蓝缕的创业历程;有的则侃侃而谈对中国人千年辉煌与沉重、百年颠踬与奋起的感慨…… 评委们感到遗憾的是没有发现震聋发聩、出类拔萃之作。正如一位评委所说:“真挚有余,深刻不足。”更值得重视的是,从不少稿件看,“中国人看中国人”仅仅是刚开始。偏见固然正在清除,但浮光掠影、以偏概全乃至“想当然耳”仍然难免。而对于我们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中阻碍中华民族崛起的东西的剖析,尚欠缺新的独到发现。 居住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相隔万里的评委经过通讯讨论,最后评选出获奖者。从本次征文比赛实际出发,因没有大家一致认同的杰作,决定:特等奖与一等奖各一名名额空缺。 “中国人看中国人”征文比赛圆满结束了,“中国人看中国人”则刚刚开始。我们热烈祝贺来自全球各地的获奖者,我们诚挚感谢来自全球各地的应征参赛者。获奖作品都编入本书,同时还收入未获奖作品段落选萃,为便于各地华人都能够尽可能顺利地阅读,本书编者作了必要的文字处理。本书赠送给所有应征者,以此表达我们深切的期望: ——全球华人继续增进了解,消除隔阂,促成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奋起! (写于1999年春)
相关文章: 诗歌,在一个杀气腾腾的年代里
让世界充满爱 如果能选择,你愿不愿生活在当代?
断想:毛泽东的“大同书”
历史不是筐不是镜,是一团乱麻!
对独裁者的新透视:《真假毛泽东》得失谈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2-01-02 12:45:03 |
|
|
谢谢阿妞!我这里没有茅台,只有二锅头——二锅头虽然身价低廉,但身价低廉也有好处:没有造假。 |
|
|
|
作者:阿妞不牛 |
|
留言时间:2011-11-04 21:05:54 |
|
|
补一句,皇城根儿老兄俺好久找不着他了,没想叛逃到老高那里去也。 看来老高的茅台还是比俺的大碗茶能够蒙汗啊。 |
|
|
|
作者:阿妞不牛 |
|
留言时间:2011-11-04 21:03:14 |
|
|
啊呀,老高,你来万维才一年吗?俺觉得你已经是“万维”了呢。 可能因为俺一直在前多维与明镜跟你打照面,没想到俺比你还先叛逃到万维呢。 虽然有人把你插上过“共产党叛逆”的标签,可是在万维这个左中右海外华人云集之处,你这个专业文字工作者与业余史学家提供的文字与史料,受到这样的关注与欢迎,看来不是你太有才,而是共产党在文字与史料上的功夫太绝,绝到无论你露出一鳞半爪,还是系统专述,都振聋发聩啊。 你应该感谢党,大家也感谢你啊。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1-05-25 18:17:34 |
|
|
|
作者:皇城根儿 |
|
留言时间:2011-05-25 12:47:37 |
|
|
祝贺作者开博一年!
能享受到的作者的文字是读者的荣幸。
永远的老高!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1-05-25 08:40:04 |
|
|
谢谢谷语草鸣的勉励!也要谢谢你在自己博客上提供的许多精美图片和乐曲,赏心悦目还悦耳! |
|
|
|
作者:谷语草鸣 |
|
留言时间:2011-05-23 23:23:53 |
|
|
谢谢你的优质文章!了不起啊,1年内达到百万点击率。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1-05-23 09:26:44 |
|
|
多思,多谢!我这一年来发的稿子,许多并不是这一年写的,许多是存货,感觉尚不大过时,就又炒炒冷饭。 希望去年以来写的文稿,能更及时贴上我自己的博客(有时要等媒体先发)。 我读到你给我发的留言(但我不知如何才能回覆,呵呵),只好在这里感谢、致意了! 八十年代的诗歌大潮,有时代背景和民气人心的因素。那时的诗歌多有急就章的痕迹,但是最可贵的就是能抒发社会和人性的双重呼唤。如今人们怀念那时的诗歌,或许更多的是怀念那个充满朝气和憧憬的时代的气氛。可惜啊,后来……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1-05-23 09:21:57 |
|
|
山哥,谢谢你!惭愧啊,我是少而缺才,老而未成。借你吉言,也祝愿你未来多出佳作!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1-05-23 09:21:11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1-05-23 09:20:41 |
|
|
|
作者:多思 |
|
留言时间:2011-05-23 06:59:45 |
|
|
一年之内发表274篇博文,数量之多,实在惊人。尤其喜欢介绍80年代青春诗会的文章,那时候的好多诗章都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谢分享! |
|
|
|
作者:山哥 |
|
留言时间:2011-05-23 06:21:22 |
|
|
恭喜老高开博周年吉庆!
高兄昔乃少年才子,如今愈加持重老成。
期待新的一年好作不断。。。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1-05-23 06:05:28 |
|
|
祝贺高老师!才一年啊?感觉里在您这里享受文学和历史的盛餐已经很久很久了。。。 |
|
|
|
作者:庄一锐 |
|
留言时间:2011-05-22 17:48:44 |
|
|
恭喜高先生在万维开博一年! 高先生是名人,我老早就听说到你的名字。只是我作为一个非文类专业人士,加上多年为求一席之地忙忙碌碌,没有时间多读你的文章。我只在万维读的多一点,只是最近才闲暇偶尔写几句。以后还要试着多看点你的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