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每每希望摧枯拉朽、立竿见影改变中国,怎么可能?保守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它更多着眼于社会变革中文化的延续,既要变革又要保住文化传统。百年来对文化摧残很厉害,现在有些人又重新用专制思路来重建,更是瞎扯淡。这么长时间极权统治,怎么能指望民主制度像魔棒一挥,什么都变好了?
老高按: 今天本来准备好了想发一篇我去年写的读书札记,临时读到共识网今天发表了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张鸣的专访《重读“共和中的帝制”》,便改了主意,转载此篇,与朋友们分享。
叫张鸣的人数不胜数,当教授的就有好几个,这里谈到的这位张鸣,当过人大政治系主任,是1957年出生,在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虽然是国际关系学院政治系教授,但其兴趣看来主要在中国近代政治的演变,著有:《共和中的帝制》、《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以及多种历史文化随笔集(我就买过他的《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等书)。
我很喜欢读张鸣的作品,虽然对他认为“(袁世凯)签了《二十一条》——虽然他没签完”(见这篇专访)不认同。在辛亥百年前后(2011年)一次接受采访中,他也表示过类似说法,这次还算退了一步,加了一句“虽然他没签完”。最近数年,有多位学者如袁伟时、端木賜香等都廓清关于袁世凯的这一历史“错案”,这一澄清也慢慢被历史学术界之外的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例如最近读到一本署名为李洁(不是现在美国的李劼,唉,叫李洁这个名字的,也有很多人,此人注为“青岛资深报人,著名人文学者”)的畅销书《文武北洋》,其中就用了很大的篇幅,专门为袁世凯这一罪名辩诬,指出说他与日本签订卖国“21条”完全不符史实。但是我也碰到还有些不了解真相的人,沿用旧说。最近我采访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学者(话题是谈他所研究的另外一位中国现代史著名人物),他顺便提到袁世凯时,就还是说他签订了“21条”。
但不管怎样,张鸣的这篇答问,信息量很大,很值得一读。对中国目前政治歧途和社会乱象,许多人在抬头开药方,也有很多人在埋头找病根。病根有社会根源、心理根源,也有历史根源,张鸣大概可归于找历史根源的一位,关注重点在晚清到民国初年这一段的历史教训。我曾经读到一位学者的博客文章中将他与雷颐、马勇,并提为研究晚清到民国初年这一段中国转型初期的“三剑客”。
“袁世凯死了,中国也跟着输了”这个标题,是张鸣的原话,也是共识网将这篇专访置顶放在第一条时所用的标题。这句话确实值得我们后人深思。
重读“共和中的帝制”
张鸣,袁训会、姬燮/采,共识网
嘉宾简介:张鸣,浙江上虞人,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该系主任。成长在北大荒的张鸣,曾做过农工、兽医。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近期出版有新著《共和中的帝制》。
“袁世凯死了,中国也跟着输了”
袁训会:在研究“共和中的帝制”这一议题时,按理说,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应当更具有代表性,为什么您却将张勋复辟作为研究对象?
张鸣:袁世凯是个大人物,写他的人很多,相对的,写张勋复辟的人很少,而且,张勋复辟更有代表性地说明了共和制度的问题。袁世凯这个大人物搞的复辟刚失败,张勋就跟着又搞了一次复辟,这说明什么?当时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复辟是中国的出路。不是说袁世凯喜欢当皇帝,这么解释,是把历史漫画化了。
而且,在当时老百姓的眼中,民国就是不如大清。这种情况也很容易理解,人一旦有了不满的情绪,就倾向于把当下跟过去做比较。
国人受进步史观的影响太重了,老认为晚清王朝一塌糊涂,其实晚清很不错,从秩序和社会繁荣度来讲,它都比民国好,民国时期,总统和总理闹翻了,国会也搞不好,国家一团糟。
有人庸俗地说,两次帝制复辟都失败了,说明民主共和已经深入人心,这是扯淡的,如果民主共和真得好,怎么会出现两次复辟?这种思路是把丧事当喜事办了,因为出事了,才证明民主共和的伟大,这是中国人分析历史的一贯思路。
第二次帝制比第一次帝制力更有意义,对它的研究,更能把问题说清楚,对民国时期的保守主义思潮有一个梳理。
袁训会:关于“共和中的帝制”的研究,听说是源于您收到一个写历史剧的邀请。
张鸣:对,这件事最早是这么挑起来的,诱惑挺大的,写张勋复辟的历史剧,听起来是挺好玩的。但我动笔之后,发现不行,掺假的事太多,其实这是一个好题材,但是没法由我写。
真正让我有兴趣去研究这个话题的原因,还是刚才我说的那些,要不然我就不用费这么大劲,很辛苦地把它写出来了。
我当时比较了两次复辟,发现袁世凯复辟不如张勋复辟典型,但研究张勋的人太少,台湾一位学者的书里有一些论述,还有一个台湾学者关于前清遗老的研究里也提过点,但他更多从思想上论述,剩下的,我就没找到像样的研究了。在大陆,多是像教科书这样的历史小读物,很扯,基本没有什么人碰张勋复辟,所以我想研究下它。
姬燮:袁世凯复辟,以及张勋复辟,国内多是以进化史观,将其定性为反动,您认为应该怎么评价两次复辟行为?
张鸣:应该抛开进步史观来看问题,不要上来就褒贬,过去的历史研究带有太多的道德评判,很多话语都有问题,比如“北洋军阀”、“封建军阀”、“83天皇帝梦”等,其实都是扯淡。先要抛开这种东西,然后再去看历史。
实际上,当时的共和制度明显有问题,运行得很勉强,虽然它推翻了帝制。革命党人跟袁世凯最早的谈判过程中,也讨论过,是不是实行君主立宪要更好,很多人对此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只是找不到一个当皇帝的人而已,各省都拒绝清朝皇帝再留任。现任皇帝不能干,其他人又没机会,找谁呢?袁世凯不可能说自己当,也没有人希望他当,找姓朱的?全国有上百万人,怎么分辨谁是明王室的后裔?后来还找过孔家人,也不行,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只能借着实行共和制度了。
问题在于,设计共和制度的革命党人,他们自己也不清楚应该怎么做,而且他们对共和制也没什么诚意,孙中山、黄兴、章士钊,这帮人的权力思维要大于程序思维,这是中国人共有的毛病,袁世凯也是这样。他们在制定规则的时候,做了很多违规的事情,有很强的功利心,结果就是,本来准备效仿美国体制,最后却把权力交给总理,又不说清总理是干嘛的,内阁制还是总统制,没人说得清。对西方制度,只有说章士钊略懂,但也就是道听途说的水平,其他人就更不行了。
革命党人就把这个夹生的制度送给了袁世凯,袁世凯对共和制不信任,他还是觉得君主立宪好,但是没办法,只有共和了,因此,对待共和制,他也不认真,开始的时候,国会的选举,他没有掺和,要说操纵选举,是国民党。
其实,在共和制运行的早期,贿选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操纵选举就严重了,袁世凯至少没干过操纵选举的事。当时的国会不如资政院,因为资政院和谘议局虽然有很高的选民资格限制,但它们确实是被选出来的,国会选举的选民资格虽然降低了,可是,它被操纵的可能性也就大了。
从一开始,民国就很糟,袁世凯和革命党人一直在争权夺利,比如宋教仁被刺,本来倾向于法律解决,案件也解决得很顺利,孙中山非要打。当时,孙中山的自我感觉很良好,他觉得,清朝都被自己推翻了,一个袁世凯算什么?再打嘛!就不肯用法律解决问题,结果一败涂地,而且, 孙中山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对于辛亥革命,革命党人不过是报晓公鸡而已。
孙中山发动战争,反而给了袁世凯很大的刺激,觉得自己的政权还是要靠武力和权力控制来维持,所以,打完革命党之后,他就操纵国会,把他选为总统,然后就把国会废掉,用旧的方式来解决新的问题。
什么样的“旧方式”呢?共和制不灵,就往回走。不是权威不足吗?不是说国务会议开不了,大家都打麻将吗?他就重塑权威,重新祭孔、祭天、改官名,给自己增加权力,最后变成终身大总统,终身大总统还能提名下任总统,基本上已经算是一个皇帝了。
用这种方式,他当然解决不了新问题。他也不满意,因为自己的权威还是不够,有人劝他称帝,虽然对此他很谨慎,做了很多试探,但最后大多数人都一边倒地同意了,他就心动了,毕竟,皇帝跟总统不一样,他亲眼见识过皇帝的权威,他权倾朝野的时候,摄政王一纸诏令就把他给开了,袁世凯自己则连一个总长、督军都开不了,于是,他决定称帝。
然而,问题是,按照传统政治的逻辑,王朝初建必须打一仗立威,天下都是打出来的,打赢了随便称帝,谁敢挡?如果,袁世凯当时跟日本人打一仗,打赢了,他称帝,谁能挡住?谁都挡不住!但是他没法打,反而签了《二十一条》——虽然他没签完——彻底把他名声搞臭了。按照共和政治中进化论的逻辑,他更没资格称帝了。
所以他称帝之后,人心瞬间散了,加上袁家的老病根,活不过六十岁,到五十九就会病死,袁静雪说,她爹吃补药都是按“把”吃的,鹿茸、老山参都被当成花生米在吃,一上火就病死了。
不过,就算袁世凯活着,面对西南各省的讨伐,他也没办法,他一死,没了权威。中国更乱了。我曾经写过,“袁世凯死了,中国也跟着输了”。其实倒袁正中日本的下怀,日本当时弄《二十一条》,就是要把袁世凯搞臭,现在看来就是一场得逞的阴谋。
袁训会:涉及到具体利益的时候,袁世凯跟日本打交道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强势的。
张鸣:袁世凯是个强人,日本人更喜欢孙中山,因为他光会吹牛,不干实事。袁世凯死了之后,尽管共和制又恢复了原样,国会恢复了,《临时约法》也恢复了,但问题都还在。
袁训会:袁世凯去世以后,黎元洪上台,但他完全掌控不了局面。
张鸣:黎元洪比较明智,也比较低调,他知道这个天下还是北洋系的。但是,鲁迅讲,中国是猛人包围术,猛人周围得有一帮人,很多事情都是被周围人推着在做。
中国既有内阁,也有总统,所以才有府院之争。黎元洪身边的人认为,当时的中国还是总统制,而总理段祺瑞身边的人则认为,中国是责任内阁制。所以两边打架,别的事还可以调停,但有的事就没法妥协。比如在参加一战的问题上,段祺瑞要参战,黎元洪则坚决反对。黎元洪认为,这是原则问题,自己不能让,这是段祺瑞的人在瞎闹,强人打仗,中国搀和什么劲儿?顶多是中立,或者偏向协约国一点。这边认为不参战,这是为国家负责;那边认为,参战才是为国家负责。所以两人没法妥协,才闹翻了。
闹翻以后,又出问题了,《临时约法》规定,总统任免国务员,要有总理附署,当时的内阁已经没有国务员了,只有一个总理,他要免段祺瑞,必须段祺瑞附署,这不是扯淡吗?黎元洪就免段祺瑞的职,段祺瑞说没有自己的附署,这就是非法的,发了一个声明之后,段祺瑞就走了,他要不走反而好办了。
民国的政治难以运作,它没有规则,完全说不清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样的。最后张勋让黎元洪解散国会,黎元洪说,这没有依据,只字未提说,国会是不是可以解散,国会解散以后要按什么规则重选。不管权力思维有多强,只要有一个宪法,将政治规则给落定,让大家有法可依,共和制就还能走下去。当时的情况确实,有人在草拟宪法,迟迟没出台。最后把起草宪法的人解散了,重新来过,然后又解散,又招人,反复折腾了很多次,曹锟时代才把宪法给弄出来。但曹锟已经臭大街了。
为何张勋敢于出头复辟?
袁训会:现在的说法是,段祺瑞负气出走引来张勋,但实际上张勋在众多军阀里边的实力很一般,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实力并不算强的张勋能那么快掌控局面,实行复辟呢?
张鸣:对,张勋占的那块地,算是冯国璋的地盘,他是安徽督军,安徽又是倪嗣冲的,所以他没法在安徽待,只能在江苏北部,徐州、海州和连云港,都不是很富裕的地方。
但是他有两个特点,第一,他是巡防营出身,从清末开始,一直打仗,战斗力一点不亚于新军,为此,大家都不敢惹他。第二,这个家伙比较有钱,他很善于经营,算是农民企业家素质,别看他“旧”,却很善于投资新产业,所以不缺钱。他属是最早在属地众鸦片的。晚清以来,禁烟都很厉害,民国期间虽有放松,但军阀里公开种大烟的,他还是第一个。加上这个人比较豪放,好请客,所以他的面子大,社会关系也比较广。
而张勋现在之所以被污名化,有两点,首先他手下是辫子军,当时的很多知识分子都不喜欢他,其次,他经常以守旧的姿态出现,又搞复辟。二次革命期间,他攻打南京,抢劫,但这里有夸张的成分,张勋不见得比其他军阀更坏,他的军队也不见得比其他军阀的军队更不守纪律,他就是一个军阀,并非一定要复辟不可。只是相较其他军阀,他喜欢跟遗老喝酒听曲,请他们当老师,给他们送钱,
那么张勋为什么搞复辟呢?有两个因素导致他出头:一是在袁世凯复辟末期,督军们都惴惴不安的,准备找个地方开会,发发声,张勋愿意提供场地,他这个人大方,所以就在徐州开。后来就成了机制,他俨然成了盟主。而且,在民国时代,军人干政从道理上是讲不通的,他们就把张勋推出来,其实张勋根本算不上北洋系的盟主,他顶多是个旁支,因为北洋系是正儿八经的新军,他属于巡防营,只是在袁世凯时期干过而已。
二是在参战问题上,他是不支持的,因为有明确的态度,所以他受到了德国的青睐,德国人也帮他。德国人不希望中国参战,中国参战,虽然不出兵,但是它提供劳力,这对德国人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大家都缺劳力,不止协约国一方缺,同盟国也缺。
所以,张勋便要调停黎元洪和段祺瑞在参展问题上的争执,黎元洪对此,当然愿意了,他们观点都一致,加上张勋又是盟主,便催他来,到了天津才发现他还带了五千人,觉得大事不好,但人都到门口了,也没法赶他走,结果张勋一到北京,根本就不理他了,直接复辟帝制。
这时候黎元洪才醒过味来,发觉自己是引狼入室,他逃跑之前,发了一个命令,重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率兵讨逆。
姬燮:所以张勋复辟之所以顺利,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黎元洪太傻?
张鸣:黎元洪太蠢,加上张勋平时在徐州会议,跟那帮督军商量的时候,得到他们的支持,毕竟这帮人对共和并没有很强的爱憎情绪。老百姓也很欢迎复辟,为什么要纸糊龙旗?因为需求大,而不是有些人说的,这是辫子兵催的,怎么可能挨家挨户催呢?那时候根本谈不上社会控制,老百姓都是自发的,特别拥护复辟。
这两个因素一结合,张勋觉得,自己当然可以干,也不伤害民众和其他军阀的利益,原来是督军的,重新封个巡抚也就完了。
但是,在两件事上,张勋办得有问题,第一,王占元的待遇问题,王占元是湖北督军,按道理来讲,复辟之后,应该封他一个湖广总督,但是张勋怕湖南督军不满意,怎么办呢?他就给王占元一个湖北巡抚的职位,为此,王占元不太高兴,新朝了,得给自己升一级才是,而且就是一个空名头,这都舍不得。
第二,对直隶督军曹锟的待遇处理上,曹锟是直隶督军,复辟后怎么也得给个直隶总督的位子,但张勋给了他一个直隶巡抚,直隶总督张勋做。清朝哪有直隶巡抚的官衔呀!曹锟自认为是李鸿章、袁世凯的继承者,他们都做过直隶总督,所以他也要做,就是过过瘾。
从这两点可以看出,张勋没有把北洋派系之间的关系理顺,复辟第三天,段祺瑞马上誓师,各派军阀,只要参加讨伐就发钱,前后花了两百多万,这是很大一笔钱,之所以能拿出来,完全得益于日本人愿意借钱给段祺瑞,毕竟日本当时是协约国成员,它支持段祺瑞。
段祺瑞一采取动作,张勋才明白,自己这个老大原来是假的,周围的支持者都被段祺瑞买走了,北京城里有两万多驻军,都叛变了。张勋只有五千人,还被买通了三千,剩两千人根本没法打。但张勋这个人真能撑,当时大家都不想打,希望张勋见好就收,赶紧跑了,事情也就完了,张勋就不溜,拖到最后,走不了了,他留在徐州的部队也被冯国璋和倪嗣冲接收了,倪嗣冲本来是他很铁的哥们,一下翻脸了,变成了讨逆军的南方总司令。
袁训会:众所周知,袁世凯称帝时,他的身边有像“筹安六君子”等影响力很大的读书人支持他,那么,张勋周围有没有类似这样的人支持他呢?
张鸣:张勋周围主要是一批遗老,比如沈曾植、康有为,这帮人学问是挺好,可实在太老,不懂外界的事。
这点上,梁启超看得比他们明白,对世界大势了解得很清楚,因而他主张参战要加入协约国。遗老还异想天开地认为民众怀念清朝,的确有怀念的人,但这些人说的不算,说的算的还是在媒体中能发声的人,这些人声音大,声音就是权力。
而且老百姓的想法都比较单线条,袁世凯陷入《二十一条》的漩涡,民众就觉得他不好,希望回到晚清,但事情哪里是这么简答呢?
夹生的“共和饭”要怎么煮熟?
姬燮:复辟之所以顺利,是否是因为共和制度属于早产儿,发育不良?
张鸣:当时的中国没有实行共和制的条件,英国的君主立宪道路是最合适的,问题是共和制已经实行了,不可能退回去,中国也不再是一个中国了。共和制度是个夹生饭,把它煮熟才有出路,不断的更换制度和更替政府是没有前景的。
当时也有人提出过不同的方案,希望把这锅饭煮熟,比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以及乡村改造,都属于这个思路,不在政治上翻烙饼,慢慢去改变社会,哪儿的火不够,就加点柴,再做一些技术性的工作,加点促熟剂,这个思路很可贵。
可是,当时的实际情况是,中国在不断翻盘,学习不同的国家,学日本,这还比较靠谱,比如阎锡山的乡村建设,但后来学日本的军人治国就有问题了,五四以后学苏俄,国民党就是学苏俄,它背后是用一种非常急躁的方式,换煮饭的锅,结果一锅不如一锅,根本没法煮熟饭。
袁训会:正因为如此,此后中国的变革也愈来愈激进。
张鸣:发展到最后,人们每每希望摧枯拉朽式的,妄图立竿见影地改变中国,怎么可能呢?保守主义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更多着眼于社会变革中文化的延续,既要变革又要保住文化传统,否则,一直激进地前行,最后就变成禽兽了。
过去,中国的发展对文化的摧残很厉害,现在重建,有些人又重新用专制的思路来重建,这更是瞎扯淡。
我们对历史总是抱着一种翻烙饼的态度,今天,很多人还是这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只要给了中国民众选票,中国马上就会变好,怎么可能呢?太天真了!这么长时间的极权统治,社会的重建,连个基础还都没有,怎么可能指望民主制度像魔棒一样,手一挥,什么都变好了。
“乱糟糟”的民国政坛
袁训会:刚才您提到民国“夹生”的共和制,我想最能说明这种“夹生”特性的应当是当时的政党。
张鸣:民初的确还有些像样子的政党,进步党和国民党是力量最大的,二者相抗衡,还有其它政党也在陆续成立,分裂组合。这时的政敌,它们至少有党部、党纲,一直在折腾。但袁世凯操纵议会选举之后,政党就逐渐消散了,等袁世凯死后,政治重回民元,政敌就没了,变成了吃饭团伙,谁也说不清自己属于哪个党。后来孙中山搞非常国会,八百人的国会,才去了一百多人,最后还宣布国会成立,这不是胡闹吗?
而且,当时的人也弄不清政党到底是什么,只有梁启超有点研究,政党政治基本上是乱的:因为临时约法没有规定好国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国会的讨论都是乱糟糟的。
开会、吵架、打仗、扔墨盒都不是大事,问题是操作,国家不能很好地处理不同政治机构之间的关系,议政的水平也不是很高,还不如资政院,而且议员的人品也不好,黎元洪就把他们解散了,解散之后,这帮人连集会抗议都没有,直接跑到上海,觉得安全了,才发几个不痛不痒的声明了。
当时,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人,也没有利用国会来向国家发声,他在利用体制外的影响力。另外,大家也不习惯政党政治,段祺瑞的皖系,搞了一个团体,人称安福俱乐部,这帮人一天到晚都在吃花酒。
姬燮:当时主要是政治派系在影响政坛,比如安福系之类的。
张鸣:安福系算是皖系的政客代表,如果按段祺瑞的说法,没什么皖系,段祺瑞就是北洋系的老大,也只有一个北洋系。袁世凯死后,北洋系就没了主心骨,段祺瑞又不能完全当家,虽然他还是老大,实际上很多人已经开始离心,比如冯国璋,他被称为直系。
不同的政治派系之间,很难分得那么清楚,所谓的安福俱乐部,就是皖系的徐树铮为了选举,拉一批人组成的,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也说不清楚,就是一帮人找个地方吃喝玩乐,分点钱,一块打麻将、吃花酒等,虽然西方政党也不见得那么严格,但是不至于像民国政治这么闹。
所以,安福系也不是一个特别严格的团体,后来的安福国会时期,经常会出格,一个提案,总理绝对支持,有人反对,就过来弹劾总理,只是相较于直系而言,他们要稍微好点,冯国璋始终没搞出自己的名堂,就一个挂名总统。
袁训会:民国政治这么糟糕,还是跟一群缺乏现代政治意识的军阀执政有关系吧?
张鸣:不仅是军阀,政客、媒体都是如此,大家的知识都不够。虽然他们对共和没什么热情,但也不是成心要把它搞糟,只是一群人都是按着自己的本能,追逐利益而已。
段祺瑞想干点事,但是他干不了,就算他以后统一了各大势力,树立起权威,成立第二届国会,安福系在其中占优势,他还是干不成事,孙中山一捣乱,派兵讨伐,这事还是要黄。
袁训会:这点上,美国比我们幸运不少,在独立战争时,他们出现了一批有现代政治观念的“国父”式人物。
张鸣:美国国父们的思路可能比中国的这些人要清楚点,但是,也不见得他们都是好人,比如杰斐逊就是个人品很差的人,他们的好处是,不给现实政治捣乱,该妥协就妥协,不像孙中山,跑到广州另立政府,给国家捣乱去。
要把共和的“夹生饭”煮熟,需要三个条件:一是知识;二是智慧;三是时间,首先我们要系统学习西方的知识体系,然后从哲学层面去梳理他们关于宪政的思想指挥,最后,这些学习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
问题是,上面三个条件,在当时的中国都没有。五四之后,刚刚成长起来的一批人开始留学,共和发展的脚步向前迈了,但刚开个头,就结束了,新中国在制定《宪法》的时候根本不用这些人,让他们的才能白费了,从晚清到民国,中国好不容易出几个宪法学家,又把他们都废掉了。
现在被拿出来再讨论的问题,在民国时期都是被提过的,目前的情况是重新炒冷饭,很可笑。
姬燮:说到民国期间军阀割据的情况,刚刚结束的高考,很喜欢提这段历史,主要是把它归责于外国列强瓜分中国,扶植各自的代理人所致。
张鸣:这个提法根本不成立,教科书说,直系是英美的代理人,皖系是日本的代理人,那么皖系倒台,日本为什么不帮它?那么,直系倒台的时候,英美为什么不帮它一把?段祺瑞以前反日的,后来日本人改变态度,主动帮助他,他干嘛接受,这之间有没有什么利益输送,比如出卖主权?没有!国内军阀接受外国支持很正常,因为中国是弱国,接受别国支持,不等于说就是它的走狗和提线木偶。
中国历史研究,受阶级斗争观念的影响,极易把问题的分析简单化,很难说明历史真相。根本就是概念在打架,奉系是日本走狗,皖系也是日本走狗,日本走狗之间打起来了,后台也不协调一下?
姬燮:您怎么评价民国初期,国外势力对于中国政治的影响?
张鸣:影响是很大的,从1860年开始,中国已经进入了西方的世界,很多问题已经不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了,有外国的因素在其中发生影响。
不能说军阀是外国的走狗,也不能把外国对中国军阀政治的影响抹掉,它肯定都是存在的。比如说张勋复辟,背后就是德国和日本、英国、法国的较劲,但这不是直接的,英、法没借过一分钱给段祺瑞,日本借钱也是因为段祺瑞想借,找曹汝霖搭线借的钱。、
结果,段祺瑞借得太多,国人就有些怀疑,所以他才被扣上卖国的帽子,转折点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最大的错误是把皖系给污名化了,说段祺瑞是卖国政府。
事实证明,段祺瑞拿日本人这么多钱,不仅惹麻烦,而且没效果,其实他借的钱,很大一部分都给了吴佩孚,他以为吴佩孚打得最远,于是放心让他远征,到衡阳了,再跨一步就是广东,打下韶关也不是问题,再攻下广州,孙中山又跑了,结果到这一步,吴佩孚就不打了,两面收钱,招兵买马,反而北上,把段祺瑞干掉了。
孙中山并非真的想救民于水火之中
袁训会:从您的谈话中听得出来,您对孙中山的评价似乎并不高?
张鸣:他搞革命就是为了自己,想由自己掌权罢了,并不是真地要救民众于水火之中,当时政治人物之间的冲突,就是在争夺权力,所以革命爆发之后,革命党自己反而打了起来,抢资源、地位,还老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民主斗士和共和捍卫者。
所谓的非常国会、非常总统,就是拿着德国人的钱,安心捣乱,这是毫无道理的行为。国会早就已经到期了,还恢复什么?而且它是自己破产的,解散也就解散了,连抗议都没有,他们自己都不想恢复了,孙中山还恢复个什么劲儿,还在广州重树大旗分裂国家,最后被西南军阀涮了,就抱怨这些军阀是一丘之貉,他自己也是一丘之貉,也是这德性。
姬燮:但他在后来的历史叙事中位置却很高,尽管他的人品可能还不如一些军阀。
张鸣:当时也没人捧孙中山,首先捧他的是蒋介石,蒋介石没成事的时候,他很注意自己的为人,一定要捧孙中山,因为孙中山在国民党中,毕竟是第一号的人物,而蒋介石则根本排不上辈,孙中山死了,汪精卫、胡汉民都是他早期的助手,是大人物,蒋介石至多是个后起之秀,他怎么压倒汪精卫、胡汉明等人?这就很麻烦,只好去拉孙中山的关系。
然后借“永丰舰事件”大做文章,让陈炯明就不得翻身。实际上,陈炯明只是名义上的意思一下,响了几个信炮,让孙中山等人快点走,没想为此被定性成十恶不赦之徒了,孙中山跑到广州批评陈炯明,陈炯明没有还击,否则早把孙中山的船打沉了。
袁训会:类似的脸谱化叙述,在段祺瑞等人的身上也有反映,其实他并没有教科书上写得那么不堪。
张鸣:就个人品质而言,大多数军阀都还可以,至少对当地老百姓,他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当然,其中也有品质恶劣的,比如张敬尧,但是吴佩孚就比较好,不花钱,阎锡山也是,他把山西当成国家来建,自己却不怎么用钱,把山西建得很棒。
这些人的道德品质参差不齐,有些人是流氓出身,品德差一点,段祺瑞就很好,不抽大烟,也不赌博、贪污,他也不需要钱,甚至不买房子、不置地、不搞产业。张勋还会置办些产业。
国人受进化史观的影响太重
袁训会:您刚才提到,现在的人受进化史观影响太重,导致了一系列问题,那么这套观念是怎么在中国流行起来的呢?
张鸣:进步史观受很多人的青睐,这是从严复译了《天演论》之后开始的,它很合中国人的胃口,可是按达尔文的进化论,中国人是垃圾,甲午战败,中国人什么都不算,就应该被淘汰,但中国人不这么认为,我们自认为是强者,只要学习了进化论就能翻身。但我们之前的优越感太强了,所以翻得太急,以至于都没有想好翻身的方向在哪。
另一个原因就是近代中国老受欺负,尤其是日本。有一天,我跟一个日本人说,你们当年确实是欺负人。这没什么可说的,当然,中国人的反抗也很无聊,整点小名堂,弄点小暴乱,把人家的妇女给轮奸一批,过过瘾,人家打击报复的时候,他又抱头鼠窜。
姬燮:现在也有一股民国热,您对这股热潮怎么看?
张鸣:第一,大家对现实不太满意,民国毕竟有点自由;第二,民国也是有成就的,比如教育成就、文化成就,这都是当年那些骂政府的人为我们留下的遗产。
怀念的过程中,我们固有的毛病实际也就又犯了,觉得民国都是好的,一提蒋公,眼泪汪汪的,其实蒋介石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蒋介石、民国要真有那么好,它们怎么会走到今天?成就的确是有的,比如蒋介石也曾经踏实地办过教育,可惜是战争年代,根本没有给民国以充分发展的时间。
除了教育以外,民国的实业也办得很好,最近王石说,他跟荣氏兄弟不能比,荣氏兄弟在民国都不算最好的,王石却是我们最好的企业家,而且民国时期的关税还不自主,那时的企业家都能做出成绩。
知识分子的责任是为统治者提供智慧
姬燮:现在民国很让我们怀念的是当时的知识分子,他们都对政府保有很强的批判精神,有很多人借此讽刺当下犬儒盛行的局面。
张鸣:有批判,也有联合,梁启超和段祺瑞、袁世凯都有过合作,只不过,后来都掰了。胡适、蒋廷黻也同蒋介石有比较密切的合作。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的沟通渠道还比较畅通,政府至少能听这些人的话,知识分子说话好使,张季鸾就是个主笔,算个在野人士,但他说的话,蒋介石绝对听,没办法,那时候知识分子的力量大,《大公报》一篇社论就是能左右国内舆论。
现在没了,永远发育不出来一个正常的媒体,只有喉舌,知识分子怎么能成长呢?
姬燮:那您怎么评价这批人对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张鸣:《旧制度与大革命》里说文人对法国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但那都是些小知识分子,真正的大知识分子不会这样。
王朝改革过程中,也必须要有人来掺和,不掺和就没有异见的声音,那改革也就没法往前走。
而知识分子在其中的作用,就是提供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来帮助统治者,也帮助老百姓,否则周边都是一些拍马屁的家伙,只会给国家的转型设置陷阱。
当然,民国的知识分子,他们的现代知识有限,严复懂点,顾维钧懂,但是他是年轻人,没人听他的,孙中山不懂,他就在美国上过中学,懂什么?后来跑香港进一个书院,几个江湖骗子开的,于是便敢自称博士了。
袁训会:我想,张老师在研究张勋复辟的历史议题时,应当还是有自己的现实关怀,在这里能不能跟我们简单说说?
张鸣:对中国的变革要有耐心,过去中国的大折腾太多了,中国的变化需要一点匀动力,比如实业的进步、教育的改良,逐步地做,否则改良没戏,想一蹴而就搞民主,是不可能的。
现在台湾问题大,我们的问题比台湾大太多了,我们会过公共生活吗?现在广场舞大妈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没人会在乎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事情真的很难做。
近期图文:
毛主席到底是奢侈还是节俭?
纽约街头舞蹈家(组图)
全球精神排行榜,中国排第几?
当今社会干嘛还需要讲良心
人权与主权孰高:北京四学者当堂激辩
两位中国著名学者吴思、刘瑜解读《独裁者手册》
中国要现代化——要多数人的现代化
瞻仰杰斐逊《独立宣言》珍贵手稿(组图)
“丧权辱国”倒逼中国司法进步
文章评论
作者:贪官太多
留言时间:2014-07-13 03:55:25
嗯,这张鸣对这段历史的分析还不错,不过最后的结论过于含糊。啥叫“有耐心”,啥叫“逐步地做”?啥叫“一蹴而就”?多么耐心?怎么逐步?2030年,共贪党一定下台,没必要羞羞答答地不愿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留言时间:2014-07-12 02:31:07
中国人每每希望摧枯拉朽、立竿见影改变中国,怎么可能?保守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它更多着眼于社会变革中文化的延续,既要变革又要保住文化传统。百年来对文化摧残很厉害,现在有些人又重新用专制思路来重建,更是瞎扯淡。这么长时间极权统治,怎么能指望民主制度像魔棒一挥,什么都变好了? —————————————— 这一点,我觉得日本做得比较好。过去曾看盛宣怀和日本友人岗千仞的笔谈记录,岗千仞问:中国势若危船,为啥不象日本那样亟思变革?盛宣怀答: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中国重器不重道,只知祖制不能变,一心溃溃。因为一旦变革,就要丧失手中的既得权力,只知守其成。看到有一个敢于变革的人,便出来人人反对。 盛宣怀虽是光绪、康梁戊戌变法的红人。一夜被光绪任命为轮、电、路、通商银行等几大项全国实业总办,但对一夜挖一口井式的急风暴雨式的变革也不以为然,认为“求法太急,变法太锐,不清其源,不揣其本”。因为他看到满清不象日本明治天皇,上下一心,皆赞成变革,而是上下几层皮,光绪上面有太后,有各种势力的旧学大臣、保守大臣,如果采取“杀一两万守旧大臣、官僚”、“裁撤冗员”、甚至“活捉老太后”,再行变革,这场变革很有可能变为权争,而流产!当时变革力量太孱弱,太后垂帘势力太强大!这样,变革只能是先稳住已经让光绪亲政的慈禧,因她看时势危急,已不反对光绪维新;再稳住朝中守旧大臣,不剥夺他们原有待遇,再稳住一国守旧大臣,不卒然废弃旧官制,先把工商、教育、人才培养起来再说,再一步步休克掉旧有势力。这样在太后的支持下,维新也可能成功!但突然在光绪什么人事、军权底子都没有的情势下,突然向太后宣战,未免被老太太、荣禄一掌压下,尽为齑粉,将一场维新变成实力悬殊的权力斗争。 直到1899年,慈禧仍是不反对改良的,盛宣怀当时奏对,言俄国皆苦寒之地,势必南侵东北;日本甲午后非对我好,国土狭小,必觊觎中华;英国来华考察,见中国势力太孱弱,反弃中联日。慈禧问如何是好?盛答:必先在自强的“自”字上做文章。重视商务!士农工商,“商”为最后一个末了,历朝都受歧视,但商务之利为农业十倍,必兴新式工商,大开矿务,国家才有财政!再大举新学,培养数理化矿人才;这样蓄十年之势,财政状况势必改观,再练新军二十万,外患必消。当时戊戌失败没几年,他不敢提政治层面的变革。但太后当时听了极为赞成!但次年即为各公使馆力主软禁的光绪“亲政”,卒然向十一国宣战!宣战令让八督十八行省都觉匪夷所思,实际除甘、聂两协军队,无一督响应,太后军权旁落自此始。后因兹赔款十亿两,慈禧权威更是倒尽!此酝成了各督不服中央,军阀割据的祸根!最后,一切如曾国藩门下奇人赵文烈预料:晚清在四五十后1911年倾国灭亡!沦入军阀割据的状况,陷于兵燹! 所以,猝变,维新变权争;不变又破产亡国!我觉得最有效的变革方式还是明治维新,因一应权力,皆在明治之手,上下达成维新共识,当即抛弃中国传统政体与文化,派大臣赴英国、德国进行政体考察,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制订新法。同时,厘定全面工商政策,一夜派出留学生两千,为变革培养人才蓄势,大兴近代工商、实业、教育,并自己带头崇尚西方生活方式!建筑、服装、起居、饮食皆改变。这样社会几乎没经过什么急剧动荡、巨大成本猝然近代,一夜进化,脱亚入欧。而同时,因局势稳定,社会未沦入动荡,日本的文化传统又较好的保留下来。所以,只有和平理性变革,文化传统才能有所保留,“不变”或“教条式的激变”,都会使国家沦入极贫,政府与民众意识沦入极端,丧失文化传统。试看理性变革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英国,哪一个国家丧失自己的民族传统? 相反,是那些不变的国家,因过度压抑、沦入极贫,将一切肇因归咎于旧的文化传统,亟欲向旧时代告别,急于体现自己“新时代”的优越,对理性美好事物的恐惧,造成了对文化传统的彻底砸烂。 所以,欲保留文化传统,变革是第一位!不变产生恶果,恶果又产生极端意识,衍变为对文化传统的打砸抢烧!过去,因中国权力结构复杂,工商喑弱,士民不觉醒,变革起来自然困难。而今,整个国家系于现代经济发展上,而经济发展又提出民主、法制的要求,条件当比以前成熟得多。因不民主法制,各项建设没法搞,国家、企业还是有沦入破产的危险。因而,小政府、大社会、变权力机构为服务机构、社会监督、透明公开,新闻舆论自由,已成必然。服务型政府、社会监督、舆论自由,是管理现代社会的必要工具。如无此工具,在资本流量巨大、分工异常纷纭复杂、建设节奏极快的现代经济的国家,怎么保障这么庞大的体系正常建设、正常运行? 只能是所有的国家积累围绕着少数贪官利益转,由少数官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胡决乱策,肆意糟蹋,为贪一亿而糟掉八千亿(譬如澳洲铁矿石)。这样,群官人人起而贪之,不让便以维稳的名义打压,打压又造成官民对立、群体事件;贫富差距拉大,消费乏力,市场无市。社会秩序颠乱,黑白颠倒,运作无常、一切无序……这样,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财政的破坏,十个中国也破产了! 中国现在很脆弱,一切靠外来资本、外来订单支撑,如无自己独立的经济,美国十四万亿国债一垮,再来个什么欧元崩溃,那不就象南联盟那样息火了么?五千亿第纳尔买一张烧饼,国家自然也就解体了。 所以,中国必须循序渐进,走到一个文明、理性、现代、正常的建设道路上来。
作者:三合一
留言时间:2014-07-11 21:09:25
什么是恰当不恰当也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很多时候也是有共识的。比如人家穷得没饭吃,你却说为什么不吃肉呢。就是很不恰当的事。 在这里,中国已经穷的连民主自由都没有了,你还说为什么不让袁世凯君主立宪呢。那就是非常不恰当的。 你让我想起从前跟人辩论的日子。人家辩不过我了最常说的一句就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是我为什么很少贴文的原因了。我已经非常厌倦跟脑子如浆糊的人说话。 恰不恰当,当然跟真理一样是可以有标准的。不是青菜萝卜。 最后研究历史没错。错的是你所举的这人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学问。要做学问必需要思虑的是 is it, what is it, how and why。这家伙连什么是袁世凯都没搞清楚,就糊蹦乱跳的总结中华文化也许还是要保守一点才好。这种读书人在美国研究所提交proposal的时候就会一棒子被老师打出去。可在中国这种人何其多。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个何其可怕的现实。 最后把历史拿来跟球赛麻将比,未免太贬低历史了吧。我攻击的其实不是历史。也不是研究历史,而是做历史学问的方法。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留言时间:2014-07-11 19:40:53
历史应该记起,因现在人不顾历史覆亡的教训,一犯再犯,直奔死地,连累众生,从来缺乏一个免祸、释放众生的理性机制。所以,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性也就开这里,民智、官智不开,始终孱弱、颠乱。
作者:老度
留言时间:2014-07-11 14:02:06
现在的中国人就崇拜混子, 混子就是机会主义者, 就是摘桃子的人, 就是混水摸鱼的人. 现在中国人中, 最缺乏的就是敢于当天下先, 敢于破局的人, 有铁肩敢于承担道义和责任的人. 这种观点就集中的体现在对孙中上和袁世凯的评价上. 老袁是个什么人, 是个三栖人物, 是个混世魔王. 在满清时他也混得很好, 在戊戌变法时, 他也能插上一脚, 摆出一付跟光绪干的模样, 一看光绪要糟糕, 他就狠狠的揣上一脚, 把光绪给卖了. 后来孙中山造反, 他又觉得机不可失, 乘机逼满清退位, 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障碍. 这个人是个人精, 干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勾当, 当得上老奸巨滑四个字. 如果没有光绪, 老袁是决不会自己搞戌戌变法的, 同理, 没有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老袁也是决不会逼清庭退位的. 做个满清的军机大臣, 他也活得满滋润的. 可以这么说, 没有孙中山, 就没有中华民国, 也就不会有蒋介石和毛泽东. 没有孙中山的破局, 现在的中国, 还是在满清的统治之下, 大清的江山, 万万年呀! 嘿嘿! 无论你怎么能掰, 无论你怎么能否定, 孙中山还是那个创造了另一个时代的伟人.
作者:高伐林
留言时间:2014-07-11 11:44:32
欢迎大厂、山雨欲来风满楼、三合一、澳拉、太山诸位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 三合一的令堂的哲学很有道理:“她自己说的‘恰当’学。一切只要恰当就好。” 麻烦的就是对什么叫“恰当”,见仁见智。三合一对“恰当”有自己的标准,张鸣和别的学者,也有自己的标准。甲认为自己“恰当”,乙可能正认为“不恰当”。这就需要众说纷纭,甲和乙都有指斥别人“不恰当”的权利。 有一个问题,我觉得百思莫解:为什么一直有人斥责研究和讨论历史是“无聊”“无用”“向后看”。历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已经发生了的事,除非取消这门学科,否则必定有一批人专业从事这一研究,专门向后看,也必定有一批人会在别人着迷世界杯和打麻将、唱卡拉OK的时候,着迷琢磨过去的人物和事件。就像一盘围棋赛结束之后,赛者和观众要津津有味地复盘一样。能改变已经分出的输赢吗?不能;这种复盘就没有意义吗?不是。若斥责那些着迷世界杯和打麻将、唱卡拉OK的人,人们会觉得很可笑吧,斥责那些着迷历史的人呢?同理。 至于抨击张鸣教授想恢复帝制,我只能说,以这些读者的思想水平,还看不懂张鸣的思路。请看本篇博客文章的蓝字提要,那是我从张鸣教授讲的原话中拎出来的: 现在有些人又重新用专制思路来重建,更是瞎扯淡。 删除了重复的和出口成脏的帖子,敬请理解。
作者:澳拉
留言时间:2014-07-11 09:19:16
大多数的真理是可以辩论的。经过几百年的争辩,西方的共识是,平等自由,尤其是免于恐惧的自由,等等是普世的价值观。还用辩吗? === 911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多数的真理是可以辩论的??? 马克思的真理可以辩论吗?周期性。崩溃。 ==== 中国现在太西化,搞10个911 。。。宪法都不可以辩论。。。还是中国吗?什么是中国。搞西化的人没有好下场!!!袁就是如此。。。毛搞西化强调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结果他本人也很不幸运。。。挫折无数。。。最后连老婆都被打倒。。。
作者:三合一
留言时间:2014-07-11 08:57:58
不是我书生论政。其实我是最不书生的人。我学了几年的哲学,结果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我妈。我妈的哲学是她自己说的“恰当”学。一切只要恰当就好。 我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很多时候,事实都已经摆在那里了。大家还在那里穷搅。穷搅就是不恰当。穷搅的结果就是蒙蔽真理,最后的结果就是固步自封。所以中国的治学方法之中,我最讨厌的就是训诂学。一个字都可以研究一生。偏偏这个学问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兴旺的学问。当然中国人会说因为环境的关系,强权的关系,所以只有训诂可做。其他都要掉脑袋的。 但是你也不能否认,中国政治一直走不出强权的阴影,训诂未尝不是因果循环中的一因。更不能否认,中国人性情里最喜好也最受欢迎的就是那些与训诂有观的说法与学问。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娓娓道来,不外正史与野史的八卦。然后我们又来一个比他更懂正史与野史的风雨网友。我相信,他们是大多数网友最欢迎的人。而不是我这种尖酸刻薄之人。 然而我尖酸刻薄了吗?我只是不耐烦无修无止的八卦。为历史翻案,再翻案,能改变历史吗?我们在这种澄清再澄清的训诂与考证之中学到了什么智慧吗? 事实摆在眼前:帝制已经是不可能的制度。君主立宪的前提也应该是君主是代表上天的完美之子。重点是在立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天子。我们既然已经打破了帝制,那就巩固好这块地盘,继续往如何共和的路上走。还想为帝制强权说话的人,一律不要相信。连这点共识都达不到的话,谈什么共和? 西方的民主可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对真理的共识。他们在十七八世纪以前信仰的真理是上帝以及与其衍生的真理。走到今天,已经把上帝分到信仰的范畴。真理有可以证实和不可以证实的。大多数的真理是可以辩论的。经过几百年的争辩,西方的共识是,平等自由,尤其是免于恐惧的自由,等等是普世的价值观。还用辩吗?但是中国的掌权者还要辩生存权。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在辩证强权的历史性和适用性。连这点共识都达不成,谈什么共和,谈什么立宪? 我坚决反对任何有为强权说辞的言论。见一个打一个。即使你花了一生的功夫研究的训诂考证也只能然我觉得心酸。但不能不打。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留言时间:2014-07-11 06:45:57
谢谢伐林兄,是不能过度漫画化,袁世凯善于研究人的心思,还是说了不少漂亮话的。譬如,修全国铁路他乱来,但京张铁路一段绝不马虎,启用詹天佑,没贪一文,但全国铁路线是毁个一干二净,银子进了奕匡的腰包。袁世凯一个倡导新军较早,甲午因他关押朝鲜国王,——据说对其是“呵之如奴,叱之如鼠”,引来日本攻打朝鲜、满清,发现旧军即使有洋枪洋炮不行,必须实行新军制,因上书盛宣怀,上达李鸿章与张之洞最早创办中国新军。而后他因朝鲜惹祸,倍遭冷落,只有依附翁同和、荣禄,都无起色,仅办新军任一协统而已。但最后他幸遇贪财好货的奕匡,贿其十万两,从此发达,跻身山东巡抚。晚清有“三屠”,屠官—岑春煊、屠民-袁世凯、屠财-张之洞,袁世凯在山东杀义和团起家;但他起家的原因,还是慈禧放心奕匡,因其人老实,每年贿其三四十万两麻将钱;奕匡又贪财好货,不管满清,每州每县任命,必贿钱数万两。山西一县令只肯贿其两万,奕匡对其县财收了如指掌,历历数出,他只得改贿六万两。袁世凯就是这样通过收买奕匡,获得一半督抚职位、或他们的拥戴。所以,不漫画化也难。再加上其首相内阁制,试图架空太后、光绪,对反对者厉行教训,甚至仗着北洋六镇,颐和园乘轿见太后,搞来八名虎皮斑服装护卫开路、打上朝大臣,更几近漫画色彩。因其通过奕匡架空清廷,谋害光绪,光绪御弟载沣载字辈儿、溥字辈的对其恨其,见报纸上袁世凯的名字就抠,也极漫画化;只是慈禧死,溥仪及位、载沣摄政,奕匡权力旁落,袁世凯也就完半拉了。到后来民国,全国痛恨帝制,他自然组台唱些高调,但泼皮性格仍是不改的,譬如让兵痞吓走宋教仁,最后暗杀宋教仁,抢民办招商局,非将民产化为官有,并强派师爷杨士琦任董事长,闹得盛宣怀、郑观应《大公报》宣称发动三四万股商退股,方才作罢。但局内盛党、袁党之争仍在继续,选举时刻,袁派打手抢票箱;至于他称帝前,作各种姿态,终究还是想当皇帝,只是把戏太拙劣,连门下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不赞同,外面唐继尧、蔡锷来攻,是烽烟四起,内外交攻。我曾看过当时云南办的《国是报》,上贴油印号外:“袁贼又羞又愧,北京病殪”,可见,这人物的确不堪历史重任。但凡是漫画化人物,也有善举,譬如冯国璋,办船过渡不收船钱;段祺瑞屠杀后茹素(听说没坚持了),袁世凯也时常搞点捐赠,称帝条约也颇开明,与明治立宪相差无几,办理天津实业也有不错的,譬如天津大无缝、天津电灯,银元袁大头也足两足厘,但都掩饰不了人物低劣贪诈的内心。比起明治维新,这些人物目光短浅得多,明治维新不仅政治立宪,而且从上到下,举国工商,大举建设,这些人物仍不知自上而下推行全面国家建设的重要,落实民权、民生的重要,仍执意于内闱权争,一味用兵,整体国家结构未动,就不免被老毛一个土改分配农民土地、发动民众捋下台。但现在再发动民众,民众可能要的不是这种政体了,毕竟蒙昧时代过去。所以,历史人物是多面的,但在一些比较单面的人物,究其皮毛,称袁是“爱国青年”,段政府是好政府,蒋如何经猷远大,就比较可笑了。他们那个时代有些自由,是因为中国的自然经济社会造成的无组织化形成的,许多由社会自管,政府不干预,但恰恰是因为这些人一味权争、积贫积弱,引来了苏俄主义。如果他们真心宪政,放弃权争,不再扩军,不致使中国在继满清军队一百万后又扩军至五百万,使举国破产之后再沦入极贫(譬如江西财收致民国后仅十五万元),落实民权、改善民生,何况掀起那样大的一场民粹革命。
作者:大厂
留言时间:2014-07-11 05:44:45
无论袁世凯成功与否,最后都搞不过孙中山在苏俄支持的北伐。 中国的近代史其实就是苏俄影响的历史。
作者:高伐林
留言时间:2014-07-11 04:22:44
谢谢山雨欲来风满楼、Ethanhg、中国喜剧、吴言和皇帝没了发表看法! 有的朋友恐怕看东西不够仔细,宛如国人那种“吃什么就能补什么,写什么就是鼓吹什么”的直线思维,例如有人以为张鸣教授新著《共和中的帝制》是研究张勋复辟的,所以他就是迎合今上,呼唤皇帝。 对复辟帝制(包括袁世凯复辟),一般人简单地骂,情有可原;但吃历史这碗饭的学者就要深究:为什么他要复辟?什么样的政治、社会甚至心理原因导致?有哪些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此复辟与彼复辟,有什么共性和独特性?…… 这里我引用一段张鸣6月25日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演讲,他针对记者提问“为什么要写张勋复辟”时说(以下均为原话): 民国历史其实挺短的,国民党和北洋时期两段加起来也不出半个世纪,不过这是中国历史最宝贵的几十年,是唯一一段没有皇帝的历史。以后我们还是争取在一个没有皇帝的历史下生活,所以,这个历史尤其应珍视。 为什么会有两次帝制复辟(张勋和袁世凯——老高注)?我们讲历史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就是进步史观或漫画式的历史描述。后面的一定会比前面的好,历史是进步的。君主立宪一定会比专制好,民主共和一定会比君主立宪好。我们一定会把某一个人定为一个身份或阶级,或者你是什么样的地位,定在格里就是什么样子了。所以,我们描述历史都会有强烈意味的,如现在的军阀就不叫“军阀”了,我们一定要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可是)当年孙中山是心甘情愿把政权交给他的;说张勋如小丑,“复辟丑史”,一定会用褒或贬的词来说。通过研究我发现,那个时代的人,包括掌权的军人没有那么坏,某些程度上,他们的个人品质比我们某些大人物还要好太多了。 两次帝制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民国制度,说是共和制本身的诞生,比较勉强。当年袁世凯和起义的各省在谈判的时候就商量过,说我们以后是什么体制?最好还是君主立宪,但双方在谁当君主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协议,袁世凯说让清帝继续当,但南方各省都不同意,包括立宪派都不同意。清帝已经破产了。怎么办呢?找人找不到啊,找谁呢?说找姓朱的,回到明朝吧,姓朱的100多万人口都是朱元璋的后代,怎么当皇帝?没法当。说朱家不靠谱,找孔家吧,孔家说我们祖先就是庶王,我们不当皇帝。朱家人不当,孔家人不敢当,找不到皇帝,只好共和了。对中国最适合转型的方式是英国道路,2000年的历史传统,这样转型是最合适的。
作者:皇帝没了
留言时间:2014-07-11 00:42:43
如今朝廷需要为皇帝正名,所以各色5毛怪论就冒出来。赶快迎请习皇帝正式即位吧。
作者:吴言
留言时间:2014-07-10 19:06:10
张鸣的论断没有错! 袁世凯是当时日本人侵吞蚕食中国最大的阻力。日本人不希望中国出现一个像袁世凯这样强有力的领导人,而四处给他添麻烦,无论是资助孙文黄兴还是后来帮助蔡锷等,目的就是搞乱中国,使得中华群龙无首。这点袁世凯非常清楚,他死前的自挽:『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就讲出来这种无奈。当然,他有他的局限,正因为此,他死了,中国也就跟着输了。
作者:中国喜剧
留言时间:2014-07-10 18:59:04
太长了,没有看完。 没有袁世凯,中国人可能现在还在留辫子。 光绪变法不成,后面的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中国需要的就是袁世凯这样的,推倒重来。 从化学的角度说,从一个平衡态(晚清)到另一个平衡态(共和)的过程,必然是混乱,能量交换,各种变化,旧的终结新的产生, 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Freedom Is Never Free。 袁世凯不象其他北洋军阀,有留洋历史,有机会亲身学习和感受先进文化和文明, 这就造成了他的短视。 但袁世凯和他的手下军阀们,比现在这帮孙子素质高多了,有底线有修养,虽然袁世凯和朱元璋一样是混混出身,但时事造英雄。 感觉袁世凯如果再晚10年稳住阵脚以后称帝,中国应该比现在好很多,可能走上日本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傻逼国家一切都有劫数。
作者:Ethanhg
留言时间:2014-07-10 18:31:43
"山雨欲来风满楼"老兄的评论是好文,与我观点看法相近;而那位“三合一”的观点,看完就知道是书生理论家的看法,将来历史会重新评价孙文同志的,历史地位必定要下降很多,现在他在国共的地位是政治的需要被捧出来的!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留言时间:2014-07-10 18:18:57
不要寄希望于晚清解体后的任何大人物。当时满清中央解体,全国分裂为十几块,北洋也就一地方政府,影响极其有限,袁世凯晚清名声已臭,已成众矢之的,国人饱受帝制之苦,再行帝制,无论称帝也好,立宪也罢,都不足膺服人心。他文化不高,连个秀才没考上,本是项城一泼皮;唯一的优长就是懂得拳头就是真理,自他朝鲜惹祸,引来甲午战争,懂得建立新军重要,最早给盛宣怀去信,申明改体变制、建立新军在即。除此,就是慷慨散财,出手大方。政治、道德上,是一个没有见识没有品行的人。一、出卖光绪、二、贿赂奕匡,私蓄势力;致使十亿庚款之后,再加厘加捐,人心散尽,导致了瞿鸿矶、岑春煊掀起一场“反袁倒庆”运动。三、加之实行“首相内阁制”欲架空慈禧、光绪,独自揽政、颐和园殴打大臣;光绪御弟载沣一家对其恨极,其人望在晚清时代已经毁尽。他的最后功劳是:刮光十亿庚款后满清最后一点财政,尤其是粤汉、川汉,门下梁士诒蒸发四千万两路股,导致半个四川起义,引发武昌首义,不堪财政破产的十五省独立。他辛亥复出后不是没清剿武昌、南京、上海,隆裕没钱了,哪一省都打不动,只能将大清四百万两卖给民国。他更无募集各省财政之力,能有什么办法?世人大赞满清“和平逊位”,实在可笑。民国立国,基本无共和意义,和历史其他王朝解体崩溃别无二致,只是无一人足驭天下,裂为十八省,各自自号共和、拥兵分裂割据。当时国民昏聩,工商喑弱、士民毫无参政之力,一切听凭几个掌兵的督军折腾,算什么民国?这种情势下,他一个早已臭掉、仅据数省、无钱养兵的老袁、张勋何足驭天下?孙文在南京讨饭,十二万军队没粥喝随时哗变,也不能驭天下。何况,他也不认为满清是他拿下的,因武昌首义暴发,他还在檀香山讨钱。至于他安插在湖北的石英、李四光一干人,李四是考工科进士返鄂时半途听说起义。所以,当时无论袁也好、张也好,孙也好,根本不足以驭时势。何况袁太不聪明,推翻帝制、十八省分裂时宣布称帝,这不傻缺吗?现今人论袁,都不看其实际作为,而是看他手下班底为他策划说的一些好听话,譬如“为人民服务”就是袁最先提出,便以为他是好人,足驭时势。其实,连几岁的溥仪都瞧不起他。辛亥革命根本就不是一场民主革命,只是国家破产后的一次分裂。当时缺乏美国觉醒的工商势力,更乏华盛顿、杰佛逊一干开明无私有见识的政治团体。只能在新一轮封建分裂、军阀混战中继续恶梦。1924,蔡元培、胡适、甚至同盟军首届元老李四光致信广州孙文,劝其毋用兵,联省自治、使自省自安、以结束兵祸、结束分裂、进入建设,但不听。各省继续在满清破产的后遗症后震荡,为日人所乘,毛泽东“均贫富”所乘!在民众未觉醒形成积极的势力前,在新的生产力非要求改体变制前,对任何前朝某人某事的所谓指望,都极其可笑。
作者:高伐林
留言时间:2014-07-10 17:58:35
谢谢三合一、delphine、莉莉88光临、各抒己见,也谢谢太山多次发表高见。 三合一可能没看清楚:张鸣没有说,我这篇博客的标题也并没有说:“他输了,中国就输了”。张鸣说的是:“袁世凯死了,中国也跟着输了”。
作者:莉莉88
留言时间:2014-07-10 16:30:21
看张鸣教授谈民国历史,喜欢他的求实、求真,有细节。如果他能写出新的民国演义来,一定有读者群。 还不由得联想起蔡东藩。1937年1月,毛泽东曾致电李克农,要他购买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部,作为推荐给党的高级干部的中国历史读物。 在延安时毛泽东曾两次寄书给正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其中就有蔡东藩的历史演义为必读书。 进城后,毛泽东中南海卧室床畔,长置此书。 垬 的历史教材不是“史”,而是“屎”,只有“五毛”爱“食”,然后还到处“遗矢”……
作者:delphine
留言时间:2014-07-10 14:40:27
作者:三合一
留言时间:2014-07-10 14:12:52
看这个标题,心理就不舒服。怎么袁世凯伟大到他输了,中国就输了? 这种翻案有什么意思吗?不外乎共和还是帝制。袁世凯再怎么高尚清廉,用意良好,也不可能脱离帝制权谋的野心。他再怎么好也不可能写出三民主义来。孙中山再怎么烂,他还是写了三民主义,还是讲了民主,民有,民治。事情已经很分明了,还搅什么搅。历史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谈君主立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难道(阴谋论的说)有人还想搞帝制?未免太让人笑话了吧。
作者:高伐林
留言时间:2014-07-10 12:19:29
多谢联合社区、巴黎老高、海哲和太山来访、跟帖。联合社区补充了文字后又发了一帖,我就删去了您的前一帖。 海哲出言不逊,欠缺对所讨论问题和讨论者的尊重,为避免毒化讨论气氛,删去您的跟帖。请理解。
作者:巴黎老高
留言时间:2014-07-10 11:16:13
同意,“袁世凯死了,中国也跟着输了”. 袁世凯当年是个正能量,毛习是可恶的负能量。今天,知识分子的责任是轰轰烈烈地抗争。你老人家也是冲在前列的先进分子之一。
作者:联合社区
留言时间:2014-07-10 10:57:45
知识分子不敢谈宪法,宪法精神,,,国家民族,软化崩溃。。。无产阶级宪法(精神),,包括无产阶级道德专制,,,
作者:联合社区
留言时间:2014-07-10 10:55:24
袁世凯。错误不是搞专制,而是“神州道统”的误导,,搞专制的人需要很高的资历和政治能量。。。比如蒋就比袁强,,,毛更强,,,孙不可能。。。袁专制错误被“神州道统”的误导,,牺牲掉。。。。“神州道统”上千年的保守文化经历反对任何西化思想。。。谁西化谁倒霉。。。毛一生受到很大的打击。。政治斗争上的痛苦。。。 而华盛顿到中国只能,,,,,,,,,,,,,,他们没有旧文化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