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贪官太多 |
|
留言时间:2014-07-13 03:55:25 |
|
|
嗯,这张鸣对这段历史的分析还不错,不过最后的结论过于含糊。啥叫“有耐心”,啥叫“逐步地做”?啥叫“一蹴而就”?多么耐心?怎么逐步?2030年,共贪党一定下台,没必要羞羞答答地不愿说。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
|
|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
|
留言时间:2014-07-12 02:31:07 |
|
|
中国人每每希望摧枯拉朽、立竿见影改变中国,怎么可能?保守主义并非一无是处,它更多着眼于社会变革中文化的延续,既要变革又要保住文化传统。百年来对文化摧残很厉害,现在有些人又重新用专制思路来重建,更是瞎扯淡。这么长时间极权统治,怎么能指望民主制度像魔棒一挥,什么都变好了? —————————————— 这一点,我觉得日本做得比较好。过去曾看盛宣怀和日本友人岗千仞的笔谈记录,岗千仞问:中国势若危船,为啥不象日本那样亟思变革?盛宣怀答: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中国重器不重道,只知祖制不能变,一心溃溃。因为一旦变革,就要丧失手中的既得权力,只知守其成。看到有一个敢于变革的人,便出来人人反对。 盛宣怀虽是光绪、康梁戊戌变法的红人。一夜被光绪任命为轮、电、路、通商银行等几大项全国实业总办,但对一夜挖一口井式的急风暴雨式的变革也不以为然,认为“求法太急,变法太锐,不清其源,不揣其本”。因为他看到满清不象日本明治天皇,上下一心,皆赞成变革,而是上下几层皮,光绪上面有太后,有各种势力的旧学大臣、保守大臣,如果采取“杀一两万守旧大臣、官僚”、“裁撤冗员”、甚至“活捉老太后”,再行变革,这场变革很有可能变为权争,而流产!当时变革力量太孱弱,太后垂帘势力太强大!这样,变革只能是先稳住已经让光绪亲政的慈禧,因她看时势危急,已不反对光绪维新;再稳住朝中守旧大臣,不剥夺他们原有待遇,再稳住一国守旧大臣,不卒然废弃旧官制,先把工商、教育、人才培养起来再说,再一步步休克掉旧有势力。这样在太后的支持下,维新也可能成功!但突然在光绪什么人事、军权底子都没有的情势下,突然向太后宣战,未免被老太太、荣禄一掌压下,尽为齑粉,将一场维新变成实力悬殊的权力斗争。 直到1899年,慈禧仍是不反对改良的,盛宣怀当时奏对,言俄国皆苦寒之地,势必南侵东北;日本甲午后非对我好,国土狭小,必觊觎中华;英国来华考察,见中国势力太孱弱,反弃中联日。慈禧问如何是好?盛答:必先在自强的“自”字上做文章。重视商务!士农工商,“商”为最后一个末了,历朝都受歧视,但商务之利为农业十倍,必兴新式工商,大开矿务,国家才有财政!再大举新学,培养数理化矿人才;这样蓄十年之势,财政状况势必改观,再练新军二十万,外患必消。当时戊戌失败没几年,他不敢提政治层面的变革。但太后当时听了极为赞成!但次年即为各公使馆力主软禁的光绪“亲政”,卒然向十一国宣战!宣战令让八督十八行省都觉匪夷所思,实际除甘、聂两协军队,无一督响应,太后军权旁落自此始。后因兹赔款十亿两,慈禧权威更是倒尽!此酝成了各督不服中央,军阀割据的祸根!最后,一切如曾国藩门下奇人赵文烈预料:晚清在四五十后1911年倾国灭亡!沦入军阀割据的状况,陷于兵燹! 所以,猝变,维新变权争;不变又破产亡国!我觉得最有效的变革方式还是明治维新,因一应权力,皆在明治之手,上下达成维新共识,当即抛弃中国传统政体与文化,派大臣赴英国、德国进行政体考察,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制订新法。同时,厘定全面工商政策,一夜派出留学生两千,为变革培养人才蓄势,大兴近代工商、实业、教育,并自己带头崇尚西方生活方式!建筑、服装、起居、饮食皆改变。这样社会几乎没经过什么急剧动荡、巨大成本猝然近代,一夜进化,脱亚入欧。而同时,因局势稳定,社会未沦入动荡,日本的文化传统又较好的保留下来。所以,只有和平理性变革,文化传统才能有所保留,“不变”或“教条式的激变”,都会使国家沦入极贫,政府与民众意识沦入极端,丧失文化传统。试看理性变革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英国,哪一个国家丧失自己的民族传统? 相反,是那些不变的国家,因过度压抑、沦入极贫,将一切肇因归咎于旧的文化传统,亟欲向旧时代告别,急于体现自己“新时代”的优越,对理性美好事物的恐惧,造成了对文化传统的彻底砸烂。 所以,欲保留文化传统,变革是第一位!不变产生恶果,恶果又产生极端意识,衍变为对文化传统的打砸抢烧!过去,因中国权力结构复杂,工商喑弱,士民不觉醒,变革起来自然困难。而今,整个国家系于现代经济发展上,而经济发展又提出民主、法制的要求,条件当比以前成熟得多。因不民主法制,各项建设没法搞,国家、企业还是有沦入破产的危险。因而,小政府、大社会、变权力机构为服务机构、社会监督、透明公开,新闻舆论自由,已成必然。服务型政府、社会监督、舆论自由,是管理现代社会的必要工具。如无此工具,在资本流量巨大、分工异常纷纭复杂、建设节奏极快的现代经济的国家,怎么保障这么庞大的体系正常建设、正常运行? 只能是所有的国家积累围绕着少数贪官利益转,由少数官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胡决乱策,肆意糟蹋,为贪一亿而糟掉八千亿(譬如澳洲铁矿石)。这样,群官人人起而贪之,不让便以维稳的名义打压,打压又造成官民对立、群体事件;贫富差距拉大,消费乏力,市场无市。社会秩序颠乱,黑白颠倒,运作无常、一切无序……这样,造成对生产力的破坏,财政的破坏,十个中国也破产了! 中国现在很脆弱,一切靠外来资本、外来订单支撑,如无自己独立的经济,美国十四万亿国债一垮,再来个什么欧元崩溃,那不就象南联盟那样息火了么?五千亿第纳尔买一张烧饼,国家自然也就解体了。 所以,中国必须循序渐进,走到一个文明、理性、现代、正常的建设道路上来。 |
|
|
|
作者:三合一 |
|
留言时间:2014-07-11 21:09:25 |
|
|
什么是恰当不恰当也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很多时候也是有共识的。比如人家穷得没饭吃,你却说为什么不吃肉呢。就是很不恰当的事。
在这里,中国已经穷的连民主自由都没有了,你还说为什么不让袁世凯君主立宪呢。那就是非常不恰当的。
你让我想起从前跟人辩论的日子。人家辩不过我了最常说的一句就是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是我为什么很少贴文的原因了。我已经非常厌倦跟脑子如浆糊的人说话。
恰不恰当,当然跟真理一样是可以有标准的。不是青菜萝卜。
最后研究历史没错。错的是你所举的这人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学问。要做学问必需要思虑的是 is it, what is it, how and why。这家伙连什么是袁世凯都没搞清楚,就糊蹦乱跳的总结中华文化也许还是要保守一点才好。这种读书人在美国研究所提交proposal的时候就会一棒子被老师打出去。可在中国这种人何其多。这种现象的背后是一个何其可怕的现实。
最后把历史拿来跟球赛麻将比,未免太贬低历史了吧。我攻击的其实不是历史。也不是研究历史,而是做历史学问的方法。 |
|
|
|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
|
留言时间:2014-07-11 19:40:53 |
|
|
历史应该记起,因现在人不顾历史覆亡的教训,一犯再犯,直奔死地,连累众生,从来缺乏一个免祸、释放众生的理性机制。所以,文化与历史的重要性也就开这里,民智、官智不开,始终孱弱、颠乱。 |
|
|
|
作者:老度 |
|
留言时间:2014-07-11 14:02:06 |
|
|
现在的中国人就崇拜混子, 混子就是机会主义者, 就是摘桃子的人, 就是混水摸鱼的人. 现在中国人中, 最缺乏的就是敢于当天下先, 敢于破局的人, 有铁肩敢于承担道义和责任的人. 这种观点就集中的体现在对孙中上和袁世凯的评价上. 老袁是个什么人, 是个三栖人物, 是个混世魔王. 在满清时他也混得很好, 在戊戌变法时, 他也能插上一脚, 摆出一付跟光绪干的模样, 一看光绪要糟糕, 他就狠狠的揣上一脚, 把光绪给卖了. 后来孙中山造反, 他又觉得机不可失, 乘机逼满清退位, 给自己当皇帝扫清障碍. 这个人是个人精, 干只占便宜不吃亏的勾当, 当得上老奸巨滑四个字. 如果没有光绪, 老袁是决不会自己搞戌戌变法的, 同理, 没有孙中山的辛亥革命, 老袁也是决不会逼清庭退位的. 做个满清的军机大臣, 他也活得满滋润的. 可以这么说, 没有孙中山, 就没有中华民国, 也就不会有蒋介石和毛泽东. 没有孙中山的破局, 现在的中国, 还是在满清的统治之下, 大清的江山, 万万年呀! 嘿嘿! 无论你怎么能掰, 无论你怎么能否定, 孙中山还是那个创造了另一个时代的伟人.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4-07-11 11:44:32 |
|
|
欢迎大厂、山雨欲来风满楼、三合一、澳拉、太山诸位各抒己见,摆事实讲道理。
三合一的令堂的哲学很有道理:“她自己说的‘恰当’学。一切只要恰当就好。” 麻烦的就是对什么叫“恰当”,见仁见智。三合一对“恰当”有自己的标准,张鸣和别的学者,也有自己的标准。甲认为自己“恰当”,乙可能正认为“不恰当”。这就需要众说纷纭,甲和乙都有指斥别人“不恰当”的权利。
有一个问题,我觉得百思莫解:为什么一直有人斥责研究和讨论历史是“无聊”“无用”“向后看”。历史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就是已经发生了的事,除非取消这门学科,否则必定有一批人专业从事这一研究,专门向后看,也必定有一批人会在别人着迷世界杯和打麻将、唱卡拉OK的时候,着迷琢磨过去的人物和事件。就像一盘围棋赛结束之后,赛者和观众要津津有味地复盘一样。能改变已经分出的输赢吗?不能;这种复盘就没有意义吗?不是。若斥责那些着迷世界杯和打麻将、唱卡拉OK的人,人们会觉得很可笑吧,斥责那些着迷历史的人呢?同理。
至于抨击张鸣教授想恢复帝制,我只能说,以这些读者的思想水平,还看不懂张鸣的思路。请看本篇博客文章的蓝字提要,那是我从张鸣教授讲的原话中拎出来的: 现在有些人又重新用专制思路来重建,更是瞎扯淡。
删除了重复的和出口成脏的帖子,敬请理解。 |
|
|
|
作者:澳拉 |
|
留言时间:2014-07-11 09:19:16 |
|
|
大多数的真理是可以辩论的。经过几百年的争辩,西方的共识是,平等自由,尤其是免于恐惧的自由,等等是普世的价值观。还用辩吗? === 911到底是怎么回事? 大多数的真理是可以辩论的??? 马克思的真理可以辩论吗?周期性。崩溃。 ==== 中国现在太西化,搞10个911 。。。宪法都不可以辩论。。。还是中国吗?什么是中国。搞西化的人没有好下场!!!袁就是如此。。。毛搞西化强调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结果他本人也很不幸运。。。挫折无数。。。最后连老婆都被打倒。。。 |
|
|
|
作者:三合一 |
|
留言时间:2014-07-11 08:57:58 |
|
|
不是我书生论政。其实我是最不书生的人。我学了几年的哲学,结果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我妈。我妈的哲学是她自己说的“恰当”学。一切只要恰当就好。
我最深恶痛绝的就是,很多时候,事实都已经摆在那里了。大家还在那里穷搅。穷搅就是不恰当。穷搅的结果就是蒙蔽真理,最后的结果就是固步自封。所以中国的治学方法之中,我最讨厌的就是训诂学。一个字都可以研究一生。偏偏这个学问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兴旺的学问。当然中国人会说因为环境的关系,强权的关系,所以只有训诂可做。其他都要掉脑袋的。
但是你也不能否认,中国政治一直走不出强权的阴影,训诂未尝不是因果循环中的一因。更不能否认,中国人性情里最喜好也最受欢迎的就是那些与训诂有观的说法与学问。比如这篇文章的作者,娓娓道来,不外正史与野史的八卦。然后我们又来一个比他更懂正史与野史的风雨网友。我相信,他们是大多数网友最欢迎的人。而不是我这种尖酸刻薄之人。
然而我尖酸刻薄了吗?我只是不耐烦无修无止的八卦。为历史翻案,再翻案,能改变历史吗?我们在这种澄清再澄清的训诂与考证之中学到了什么智慧吗?
事实摆在眼前:帝制已经是不可能的制度。君主立宪的前提也应该是君主是代表上天的完美之子。重点是在立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天子。我们既然已经打破了帝制,那就巩固好这块地盘,继续往如何共和的路上走。还想为帝制强权说话的人,一律不要相信。连这点共识都达不到的话,谈什么共和?
西方的民主可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对真理的共识。他们在十七八世纪以前信仰的真理是上帝以及与其衍生的真理。走到今天,已经把上帝分到信仰的范畴。真理有可以证实和不可以证实的。大多数的真理是可以辩论的。经过几百年的争辩,西方的共识是,平等自由,尤其是免于恐惧的自由,等等是普世的价值观。还用辩吗?但是中国的掌权者还要辩生存权。中国的知识分子还在辩证强权的历史性和适用性。连这点共识都达不成,谈什么共和,谈什么立宪?
我坚决反对任何有为强权说辞的言论。见一个打一个。即使你花了一生的功夫研究的训诂考证也只能然我觉得心酸。但不能不打。 |
|
|
|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
|
留言时间:2014-07-11 06:45:57 |
|
|
谢谢伐林兄,是不能过度漫画化,袁世凯善于研究人的心思,还是说了不少漂亮话的。譬如,修全国铁路他乱来,但京张铁路一段绝不马虎,启用詹天佑,没贪一文,但全国铁路线是毁个一干二净,银子进了奕匡的腰包。袁世凯一个倡导新军较早,甲午因他关押朝鲜国王,——据说对其是“呵之如奴,叱之如鼠”,引来日本攻打朝鲜、满清,发现旧军即使有洋枪洋炮不行,必须实行新军制,因上书盛宣怀,上达李鸿章与张之洞最早创办中国新军。而后他因朝鲜惹祸,倍遭冷落,只有依附翁同和、荣禄,都无起色,仅办新军任一协统而已。但最后他幸遇贪财好货的奕匡,贿其十万两,从此发达,跻身山东巡抚。晚清有“三屠”,屠官—岑春煊、屠民-袁世凯、屠财-张之洞,袁世凯在山东杀义和团起家;但他起家的原因,还是慈禧放心奕匡,因其人老实,每年贿其三四十万两麻将钱;奕匡又贪财好货,不管满清,每州每县任命,必贿钱数万两。山西一县令只肯贿其两万,奕匡对其县财收了如指掌,历历数出,他只得改贿六万两。袁世凯就是这样通过收买奕匡,获得一半督抚职位、或他们的拥戴。所以,不漫画化也难。再加上其首相内阁制,试图架空太后、光绪,对反对者厉行教训,甚至仗着北洋六镇,颐和园乘轿见太后,搞来八名虎皮斑服装护卫开路、打上朝大臣,更几近漫画色彩。因其通过奕匡架空清廷,谋害光绪,光绪御弟载沣载字辈儿、溥字辈的对其恨其,见报纸上袁世凯的名字就抠,也极漫画化;只是慈禧死,溥仪及位、载沣摄政,奕匡权力旁落,袁世凯也就完半拉了。到后来民国,全国痛恨帝制,他自然组台唱些高调,但泼皮性格仍是不改的,譬如让兵痞吓走宋教仁,最后暗杀宋教仁,抢民办招商局,非将民产化为官有,并强派师爷杨士琦任董事长,闹得盛宣怀、郑观应《大公报》宣称发动三四万股商退股,方才作罢。但局内盛党、袁党之争仍在继续,选举时刻,袁派打手抢票箱;至于他称帝前,作各种姿态,终究还是想当皇帝,只是把戏太拙劣,连门下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都不赞同,外面唐继尧、蔡锷来攻,是烽烟四起,内外交攻。我曾看过当时云南办的《国是报》,上贴油印号外:“袁贼又羞又愧,北京病殪”,可见,这人物的确不堪历史重任。但凡是漫画化人物,也有善举,譬如冯国璋,办船过渡不收船钱;段祺瑞屠杀后茹素(听说没坚持了),袁世凯也时常搞点捐赠,称帝条约也颇开明,与明治立宪相差无几,办理天津实业也有不错的,譬如天津大无缝、天津电灯,银元袁大头也足两足厘,但都掩饰不了人物低劣贪诈的内心。比起明治维新,这些人物目光短浅得多,明治维新不仅政治立宪,而且从上到下,举国工商,大举建设,这些人物仍不知自上而下推行全面国家建设的重要,落实民权、民生的重要,仍执意于内闱权争,一味用兵,整体国家结构未动,就不免被老毛一个土改分配农民土地、发动民众捋下台。但现在再发动民众,民众可能要的不是这种政体了,毕竟蒙昧时代过去。所以,历史人物是多面的,但在一些比较单面的人物,究其皮毛,称袁是“爱国青年”,段政府是好政府,蒋如何经猷远大,就比较可笑了。他们那个时代有些自由,是因为中国的自然经济社会造成的无组织化形成的,许多由社会自管,政府不干预,但恰恰是因为这些人一味权争、积贫积弱,引来了苏俄主义。如果他们真心宪政,放弃权争,不再扩军,不致使中国在继满清军队一百万后又扩军至五百万,使举国破产之后再沦入极贫(譬如江西财收致民国后仅十五万元),落实民权、改善民生,何况掀起那样大的一场民粹革命。 |
|
|
|
作者:大厂 |
|
留言时间:2014-07-11 05:44:45 |
|
|
无论袁世凯成功与否,最后都搞不过孙中山在苏俄支持的北伐。
中国的近代史其实就是苏俄影响的历史。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4-07-11 04:22:44 |
|
|
谢谢山雨欲来风满楼、Ethanhg、中国喜剧、吴言和皇帝没了发表看法!
有的朋友恐怕看东西不够仔细,宛如国人那种“吃什么就能补什么,写什么就是鼓吹什么”的直线思维,例如有人以为张鸣教授新著《共和中的帝制》是研究张勋复辟的,所以他就是迎合今上,呼唤皇帝。 对复辟帝制(包括袁世凯复辟),一般人简单地骂,情有可原;但吃历史这碗饭的学者就要深究:为什么他要复辟?什么样的政治、社会甚至心理原因导致?有哪些必然因素和偶然因素?此复辟与彼复辟,有什么共性和独特性?…… 这里我引用一段张鸣6月25日在中国政法大学的演讲,他针对记者提问“为什么要写张勋复辟”时说(以下均为原话):
民国历史其实挺短的,国民党和北洋时期两段加起来也不出半个世纪,不过这是中国历史最宝贵的几十年,是唯一一段没有皇帝的历史。以后我们还是争取在一个没有皇帝的历史下生活,所以,这个历史尤其应珍视。 为什么会有两次帝制复辟(张勋和袁世凯——老高注)?我们讲历史最大的问题,在我看来,就是进步史观或漫画式的历史描述。后面的一定会比前面的好,历史是进步的。君主立宪一定会比专制好,民主共和一定会比君主立宪好。我们一定会把某一个人定为一个身份或阶级,或者你是什么样的地位,定在格里就是什么样子了。所以,我们描述历史都会有强烈意味的,如现在的军阀就不叫“军阀”了,我们一定要说袁世凯是“窃国大盗”,(可是)当年孙中山是心甘情愿把政权交给他的;说张勋如小丑,“复辟丑史”,一定会用褒或贬的词来说。通过研究我发现,那个时代的人,包括掌权的军人没有那么坏,某些程度上,他们的个人品质比我们某些大人物还要好太多了。 两次帝制是怎么发生的呢?首先,民国制度,说是共和制本身的诞生,比较勉强。当年袁世凯和起义的各省在谈判的时候就商量过,说我们以后是什么体制?最好还是君主立宪,但双方在谁当君主这个问题上达不成协议,袁世凯说让清帝继续当,但南方各省都不同意,包括立宪派都不同意。清帝已经破产了。怎么办呢?找人找不到啊,找谁呢?说找姓朱的,回到明朝吧,姓朱的100多万人口都是朱元璋的后代,怎么当皇帝?没法当。说朱家不靠谱,找孔家吧,孔家说我们祖先就是庶王,我们不当皇帝。朱家人不当,孔家人不敢当,找不到皇帝,只好共和了。对中国最适合转型的方式是英国道路,2000年的历史传统,这样转型是最合适的。 |
|
|
|
作者:皇帝没了 |
|
留言时间:2014-07-11 00:42:43 |
|
|
如今朝廷需要为皇帝正名,所以各色5毛怪论就冒出来。赶快迎请习皇帝正式即位吧。 |
|
|
|
作者:吴言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9:06:10 |
|
|
张鸣的论断没有错! 袁世凯是当时日本人侵吞蚕食中国最大的阻力。日本人不希望中国出现一个像袁世凯这样强有力的领导人,而四处给他添麻烦,无论是资助孙文黄兴还是后来帮助蔡锷等,目的就是搞乱中国,使得中华群龙无首。这点袁世凯非常清楚,他死前的自挽:『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就讲出来这种无奈。当然,他有他的局限,正因为此,他死了,中国也就跟着输了。 |
|
|
|
作者:中国喜剧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8:59:04 |
|
|
太长了,没有看完。 没有袁世凯,中国人可能现在还在留辫子。 光绪变法不成,后面的能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现在中国需要的就是袁世凯这样的,推倒重来。 从化学的角度说,从一个平衡态(晚清)到另一个平衡态(共和)的过程,必然是混乱,能量交换,各种变化,旧的终结新的产生, 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Freedom Is Never Free。 袁世凯不象其他北洋军阀,有留洋历史,有机会亲身学习和感受先进文化和文明, 这就造成了他的短视。 但袁世凯和他的手下军阀们,比现在这帮孙子素质高多了,有底线有修养,虽然袁世凯和朱元璋一样是混混出身,但时事造英雄。 感觉袁世凯如果再晚10年稳住阵脚以后称帝,中国应该比现在好很多,可能走上日本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傻逼国家一切都有劫数。 |
|
|
|
作者:Ethanhg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8:31:43 |
|
|
"山雨欲来风满楼"老兄的评论是好文,与我观点看法相近;而那位“三合一”的观点,看完就知道是书生理论家的看法,将来历史会重新评价孙文同志的,历史地位必定要下降很多,现在他在国共的地位是政治的需要被捧出来的! |
|
|
|
作者:山雨欲来风满楼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8:18:57 |
|
|
不要寄希望于晚清解体后的任何大人物。当时满清中央解体,全国分裂为十几块,北洋也就一地方政府,影响极其有限,袁世凯晚清名声已臭,已成众矢之的,国人饱受帝制之苦,再行帝制,无论称帝也好,立宪也罢,都不足膺服人心。他文化不高,连个秀才没考上,本是项城一泼皮;唯一的优长就是懂得拳头就是真理,自他朝鲜惹祸,引来甲午战争,懂得建立新军重要,最早给盛宣怀去信,申明改体变制、建立新军在即。除此,就是慷慨散财,出手大方。政治、道德上,是一个没有见识没有品行的人。一、出卖光绪、二、贿赂奕匡,私蓄势力;致使十亿庚款之后,再加厘加捐,人心散尽,导致了瞿鸿矶、岑春煊掀起一场“反袁倒庆”运动。三、加之实行“首相内阁制”欲架空慈禧、光绪,独自揽政、颐和园殴打大臣;光绪御弟载沣一家对其恨极,其人望在晚清时代已经毁尽。他的最后功劳是:刮光十亿庚款后满清最后一点财政,尤其是粤汉、川汉,门下梁士诒蒸发四千万两路股,导致半个四川起义,引发武昌首义,不堪财政破产的十五省独立。他辛亥复出后不是没清剿武昌、南京、上海,隆裕没钱了,哪一省都打不动,只能将大清四百万两卖给民国。他更无募集各省财政之力,能有什么办法?世人大赞满清“和平逊位”,实在可笑。民国立国,基本无共和意义,和历史其他王朝解体崩溃别无二致,只是无一人足驭天下,裂为十八省,各自自号共和、拥兵分裂割据。当时国民昏聩,工商喑弱、士民毫无参政之力,一切听凭几个掌兵的督军折腾,算什么民国?这种情势下,他一个早已臭掉、仅据数省、无钱养兵的老袁、张勋何足驭天下?孙文在南京讨饭,十二万军队没粥喝随时哗变,也不能驭天下。何况,他也不认为满清是他拿下的,因武昌首义暴发,他还在檀香山讨钱。至于他安插在湖北的石英、李四光一干人,李四是考工科进士返鄂时半途听说起义。所以,当时无论袁也好、张也好,孙也好,根本不足以驭时势。何况袁太不聪明,推翻帝制、十八省分裂时宣布称帝,这不傻缺吗?现今人论袁,都不看其实际作为,而是看他手下班底为他策划说的一些好听话,譬如“为人民服务”就是袁最先提出,便以为他是好人,足驭时势。其实,连几岁的溥仪都瞧不起他。辛亥革命根本就不是一场民主革命,只是国家破产后的一次分裂。当时缺乏美国觉醒的工商势力,更乏华盛顿、杰佛逊一干开明无私有见识的政治团体。只能在新一轮封建分裂、军阀混战中继续恶梦。1924,蔡元培、胡适、甚至同盟军首届元老李四光致信广州孙文,劝其毋用兵,联省自治、使自省自安、以结束兵祸、结束分裂、进入建设,但不听。各省继续在满清破产的后遗症后震荡,为日人所乘,毛泽东“均贫富”所乘!在民众未觉醒形成积极的势力前,在新的生产力非要求改体变制前,对任何前朝某人某事的所谓指望,都极其可笑。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7:58:35 |
|
|
谢谢三合一、delphine、莉莉88光临、各抒己见,也谢谢太山多次发表高见。 三合一可能没看清楚:张鸣没有说,我这篇博客的标题也并没有说:“他输了,中国就输了”。张鸣说的是:“袁世凯死了,中国也跟着输了”。 |
|
|
|
作者:莉莉88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6:30:21 |
|
|
看张鸣教授谈民国历史,喜欢他的求实、求真,有细节。如果他能写出新的民国演义来,一定有读者群。 还不由得联想起蔡东藩。1937年1月,毛泽东曾致电李克农,要他购买蔡东藩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两部,作为推荐给党的高级干部的中国历史读物。 在延安时毛泽东曾两次寄书给正在苏联上中学的儿子岸英和岸青,其中就有蔡东藩的历史演义为必读书。 进城后,毛泽东中南海卧室床畔,长置此书。 垬 的历史教材不是“史”,而是“屎”,只有“五毛”爱“食”,然后还到处“遗矢”…… |
|
|
|
作者:delphine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4:40:27 |
|
|
|
作者:三合一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4:12:52 |
|
|
看这个标题,心理就不舒服。怎么袁世凯伟大到他输了,中国就输了?
这种翻案有什么意思吗?不外乎共和还是帝制。袁世凯再怎么高尚清廉,用意良好,也不可能脱离帝制权谋的野心。他再怎么好也不可能写出三民主义来。孙中山再怎么烂,他还是写了三民主义,还是讲了民主,民有,民治。事情已经很分明了,还搅什么搅。历史已经走到这一步了。谈君主立宪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难道(阴谋论的说)有人还想搞帝制?未免太让人笑话了吧。 |
|
|
|
作者:高伐林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2:19:29 |
|
|
多谢联合社区、巴黎老高、海哲和太山来访、跟帖。联合社区补充了文字后又发了一帖,我就删去了您的前一帖。
海哲出言不逊,欠缺对所讨论问题和讨论者的尊重,为避免毒化讨论气氛,删去您的跟帖。请理解。 |
|
|
|
作者:巴黎老高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1:16:13 |
|
|
同意,“袁世凯死了,中国也跟着输了”. 袁世凯当年是个正能量,毛习是可恶的负能量。今天,知识分子的责任是轰轰烈烈地抗争。你老人家也是冲在前列的先进分子之一。 |
|
|
|
作者:联合社区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0:57:45 |
|
|
知识分子不敢谈宪法,宪法精神,,,国家民族,软化崩溃。。。无产阶级宪法(精神),,包括无产阶级道德专制,,, |
|
|
|
作者:联合社区 |
|
留言时间:2014-07-10 10:55:24 |
|
|
袁世凯。错误不是搞专制,而是“神州道统”的误导,,搞专制的人需要很高的资历和政治能量。。。比如蒋就比袁强,,,毛更强,,,孙不可能。。。袁专制错误被“神州道统”的误导,,牺牲掉。。。。“神州道统”上千年的保守文化经历反对任何西化思想。。。谁西化谁倒霉。。。毛一生受到很大的打击。。政治斗争上的痛苦。。。 而华盛顿到中国只能,,,,,,,,,,,,,,他们没有旧文化约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