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像深圳这一类新建造、居民绝大部分是外来移民的城市,其它国际国内的大都市,哪个不能用“传统与现代并存”“昨天与明天融合”“古老与崭新交错”之类说法来形容呢?——但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给我这种感觉尤为鲜明。究其原因,大概是这座连接欧亚两块大陆的千年古都,历史实在悠久;而我对当代伊斯坦布尔居民的开放程度又感到出乎意外之故?
下面贴出对伊斯坦布尔的第三组扫描。
清真寺内正在祈祷的穆斯林。
清真寺内男女有别,女穆斯林有单独的祈祷室。
每个清真寺门口都有对男女着装要求的告示。对女性要求更加严格:必须戴头巾。许多观光者没有想到这样的要求,没有戴头巾。清真寺早想到了:门口安排人专门提供头巾,进去戴上,出来归还。至於男士,脱鞋是起码的要求。
每个清真寺外都有成排的水龙头,供穆斯林和访客进入清真寺之前清洁自身。
但伊斯坦布尔又是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
女穆斯林们并不腼腆,看我端起照相机,她们下意识地露出笑靥,摆个姿势。
这天傍晚,我正在海滨拍落霞,这个正和三四个孩子在街上追逐的男孩跑过来,要我给他照一张。
还是同一个傍晚,一对在街上散步的情侣见我拿着相机,也要我给他们留一张亲亲热热地搂抱的合影。让我百思莫解的是,他们并不索要照片,好像留在我的相机里,就“余愿已足”!
在马路边榨石榴汁的小贩。
烤肉夹饼,是我最爱的土耳其食品。师傅见我拍照,就干得格外起劲——颇有“镜头意识”。
转去转来,没走几条街,就转到比较贫穷的街区了。
房子虽破旧,但与美国许多旧楼不同,这显然是有住户的。
更让我纳罕的是,虽然房子破旧,但门口停满了车,而且显然品牌还不太差。
我们迷了路,来到这座清真寺,却只发现只有这一位祈祷者在此。我们等他祷告完毕出来,穿上皮鞋和西服外套,俨然就是一个白领。他用相当流利的英语,亲切地给我们指点了路径。
到博斯普鲁斯海峡观光的游船上,绝大部分是穆斯林。
我们的游船与军舰插肩而过。看上去军官和水兵们都颇为悠闲。
市容一瞥。
近期图文:
伊斯坦布尔信手拍(组图一)
伊斯坦布尔街头即景(组图二)
索菲亚大教堂:见证宗教冲突与容忍(组图)
走马观花逛琉森(组图)
历史短更尊重历史:美国腹地掠影之一(组图)
世界上最高的教堂——乌尔姆大教堂(组图)
“欧洲之巅”——瑞士少女峰(组图)
趣闻最多的第三届奥运会(组图)
也为改革开放先行者許家屯回国权利呼吁
“爱国主义”这把双刃剑
捅刀子、下毒和洗脑词:爱国面面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