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政治宣传和历史真相,从来就不是一回事。在战争时期,为了打击敌人,什么手段都无可厚非,然而后世人把战争时期用来抹黑敌人的政治宣传当作历史的真相,那就真要贻笑大方了。许多网民不读书,不查证,不知内情,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历史遂得以长期遭受扭曲
老高按:我曾经介绍过中国独立历史研究者冯学荣的一些文章。最近看到他在自己的博客上的一些杂文、随笔,一针见血,锐利辛辣,其中很多是毫不客气地直捣国人知识结构的盲区、挑开在历届统治者(尤其是中共,但不止是中共)刻意掩盖、压制和扭曲下形成的病态思维逻辑的疮疤。在我上一篇博客文章背后,读者的跟帖,就是这种知识结构盲区、病态思维逻辑的集中展示——这些朋友是思想禁锢的受害者,却还要为精神禁锢大唱赞歌!匪夷所思吗?我一点都不奇怪。 最近与回国调查返回美国的口述历史工作者依娃交谈,她所讲的中国底层民众和官吏的生存状态和心态,才更是让我叹为观止。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国人精神世界的现实。这个现实,是我们必须正视的。 从冯学荣的博客中选了三篇短文,转载于下。这几篇侧重讲的是,国人所掌握的历史事实是不完整的,“往往只有事实的一半”;另外他还有一些文章侧重讲的是,国人所秉持的所谓“爱国主义”等等的观念、逻辑如何自相矛盾、双重标准,今后有机会当再来推荐。 任何人所了解的历史,大概都只是历史真实的一部分(连一半都谈不上),就连学富五车的历史学家,也是如此。但问题是,许多人自以为了解了全貌!所以最该扪心自问:我是否全面了解了这一事件、这一人物?回答必然永远是否定的,那么,这就提醒我:要去了解自己还不知道的另一个侧面、另一个层面、另一些关联、另一些后果。
当然,我要补充一句:对于装睡的人,是别想把他叫醒的。
世人知道的历史,只有事实的一半
冯学荣,博客
世人所知道的历史,往往只有事实的一半。 例如,世人只知道匈奴是侵略者,汉武帝是抵抗匈奴侵略的英雄,然而世人却不知道,汉武帝派兵攻打南越国、出兵征服卫氏朝鲜,穷兵黩武,四处扩张,在别人的眼中,他同样也是侵略者。你的中学历史老师为什么只告诉你匈奴是侵略者,而对汉武帝灭南越国、灭卫氏朝鲜的凶残往事闭口不提?下次校庆聚会时,你可以问问他。 例如,世人只知道《本草纲目》是文化瑰宝,据说明代以来中国人治病,往往要依靠它,然而世人并不知道,《本草纲目》说:孝子的衣帽、寡妇的床头灰、男女阴毛、甘草泡人屎、屋梁上的尘土、甚至女同胞的经血,都可以治病,你的中学语文老师为什么不敢对你说这些?好好想一想。 例如,世人只知道李自成是农民起义领袖,“闯王来了不纳粮”,然而世人并不知道,李自成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在逃的杀人犯,他身负多条人命,流窜多地,李自成为什么揭竿而起?是为了给穷人打天下吗?不是,李自成揭竿而起,是因为他杀人太多,官府通缉他,横竖也是死,不如造反。 例如,世人只知道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是侵略者,然而世人并不知道,努尔哈赤的爷爷、父亲,都是被明朝的官兵杀死,读者请您换个位置想想,如果你的爸爸和爷爷都被日本人杀死,这口气你是否咽得下?我不是说努尔哈赤侵略有理,但很显然,世事远远不只是老百姓所知道的那样简单。 例如,世人只知道满清入关之后,在扬州杀人如麻,然而世人并不知道,在满清入关之前,明朝的官军在关外一个名叫“古勒寨”的地方,将女真人(满人)两千多名,不分男女老幼,全部杀光,血流成河,尸臭三月不散,革命党在东京印刷《扬州十日记》的时候,显然不会把这段也写进去,他们深深明白,要控制你的思想,就必须对历史叙事,有所挑选。 例如,世人只知道慈禧太后叫人将珍妃推下井里淹死,众多戏剧传唱这段,已属老生常谈,然而世人并不知道,珍妃在紫禁城,早已触犯家法,她卖官鬻爵,贪污受贿,无论依照清朝法律还是满清家法,珍妃早已触犯死罪,孰料不但如此,珍妃还死不认错,而且还顶撞慈禧。顶撞慈禧并非不行,然而自古伴君如伴虎,顶撞极峰之时,你理应知道它的后果,自古情商低者,鲜有长寿之人,人各有命,求仁得仁,各得其所,愿赌服输。 例如,世人只知道戊戌六君子谭嗣同为国为民,血洒菜市口,然而世人并不知道,谭嗣同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策划刺杀慈禧太后在先,慈禧该不该死?谭嗣同该不该杀?在此我不讨论。我讨论的是:写史要全面,不要阉割前因、只留后果,骗的了一时,骗不了永世,诚实一点,总是好的。 例如,世人只知道武昌新军起义,推翻满清政府,功在千秋,然而世人并不知道,武昌新军起义时,在武昌见到满人,不分男女老少,见到就杀,对此,《李品仙回忆录》、《徐启明先生访问纪录》等大量史料,有清楚的目击证言,在选择性遗忘的历史叙事中,这些往事,消失得无影无踪。 例如,世人只知道民国初年,上海外滩公园打出华人(与犬?)不得入内的牌子,英国人如此霸道,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世人并不知道,当年工部局曾经在清末时期尝试过对华人开放外滩公园,然而华人入园之后,随地吐痰、折损花木,各种不守公德,于是工部局恢复禁令,这段隐情为何消失?据说是因为救亡压倒了启蒙。这种往事不允许讨论,不允许总结和更正,后果就是我们的国民陋习一代传一代,每出国门,皆为天下笑柄。 例如,世人只知道蔡锷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是个英雄,然而世人并不知道,在北洋集团的眼中,蔡锷其实是个小人,因为当初袁世凯称帝之前,是蔡锷带头在《劝进表》上签字、公开拥戴袁世凯称帝,所以在北洋集团眼里,蔡锷其实是一个出尔反尔的小丑。(北洋说他小丑,不等于我说) 例如,越南人说美国人打越南是为了亡越南的国、化越南为美国殖民地,当年胡志明的兵前赴后继奔赴反美战场,就是不愿当亡国奴,然而世人并不知道,所谓美国要亡越南,只是胡志明集团的政治宣传,并非事实。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你是受害者,你就拥有了撒谎的权利。 世人所知道的历史,往往只有事实的一半。 怎样破解这个困局?唯一的办法就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有眼界开放的人,才能跳出那口井,世间毒舌之人,往往是忠直之士;而你那正襟危坐的历史老师,永远只会告诉你一半的真相。
第三只眼睛看汪精卫
冯学荣,博客
问:汪兆铭(精卫)到底是广东人还是浙江人? 答:都是。汪兆铭(精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绍兴师爷”,所谓“绍兴师爷”,是清代浙江绍兴的特产,那个地方在那个时代,专门出产“师爷”,就是给各地衙门的一把手当顾问、当幕僚的这么一类人。汪兆铭(精卫)是“绍兴师爷”的后代、是跟随父亲在广东生活的浙江人。 问:汪兆铭(精卫)这个人的才华,与他的家庭环境有关? 答:是。汪兆铭(精卫)的祖父、父亲,都是“师爷”,都是在衙门里面当秘书长这号角色的,这一类人通常不但有文化,而且足智多谋。也可以说汪兆铭(精卫)实际上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无论文化还是教养,都是不错的。 问:从历史的角度说,你怎么看汪兆铭(精卫)这个人? 答:我觉得谈汪兆铭(精卫)这个人,至少要将他的《艳电》、他在汪伪时期的一系列公开演讲文字、他的遗书、他和日本鬼子屡次的和谈条款都细细读一遍,才有资格谈这个人,否则就没有发言权。不但要熟悉史料,而且还要眼界开阔,要有横向(世界)、纵向(历史)的眼光,才可以将历史看准,否则就只能在狭隘史观的周遭打转、跳不出来。 问:你觉得汪兆铭(精卫)是不是一个“汉奸”呢? 答:普罗大众将汪兆铭(精卫)定义为“汉奸”,我并无异议,但我是写历史的,我需要对我的读者负责任,而且我也要对我自己负责任,我没有义务给汪兆铭(精卫)扣上任何的帽子,我只需要将他的想法、他的所为搞清楚,而至于怎样定义这个人,则悉随尊便,那不是我的份内事。史家只是调查员,评判是非则是法官的职责。 问:现在有一些声音认为汪兆铭(精卫)这个人很难评价、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答:所以我认为不要给他下定义。在所有的问题都能公开讨论之前、在所有的事情全部弄清楚之前,作为一个严谨的学问人,最好不要急着给任何历史人物下定义、戴帽子。在我看来,没有必要给汪兆铭(精卫)戴什么“汉奸”、“烈士”、“卖国贼”、“侠客”、“英雄”一类的帽子,汪兆铭(精卫)就是汪兆铭(精卫),汪兆铭(精卫)就是一个人,这个人一生中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而具体每一件事如何评价,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必要对整个人下一个脸谱化的定义。就像我们的法官撰写判决书一样,你只需要在“本院查明”一段写明白你所查明的事实、然后在“本院认为”一段写明白犯人所应受的刑罚就够了,没有必要在判决书的最后一段还要绞尽脑汁给犯人下一个什么“杀人狂”、“无耻之徒”、“人渣”之类的定义,没有必要,实际上在司法实践中也没有这种做法。 问:汪兆铭(精卫)从重庆出走之前,他主要的意识形态是怎样的? 答:人的想法本身是无法探知的,但好就好在汪兆铭(精卫)死后留下了大量的演讲文字实录、还有遗书等,这为后世人探究他的思想,还是留下了可靠的依据。总的来说,汪兆铭(精卫)从重庆出走之前,他有三点重要的思想:1、中国打不过日本;2、即使打赢了,中国也会赤化;3、日本摆出的条件是可以谈的。这三条,在汪兆铭(精卫)的公开演讲资料、《李时雨回忆录》、汪兆铭(精卫)遗书《最后的心情》等诸多史料,都能看出来。 问:我们逐个来谈。首先第1条(中国打不过日本),蒋介石又是怎样想的? 答:蒋介石早就知道中国打不过日本,他自始至终都知道。蒋介石在重庆陪都时期的心态是“苦撑待变”、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家的援助或者卷入战争。 问:蒋介石的最坏打算是什么? 答:蒋介石在重庆年代的最坏打算,是一旦重庆沦陷,则进一步向西撤退,为此,戴笠已经在四川西昌建了楼房,准备到万一之际,国民政府将西迁到西昌办公、继续坚持抗战。再进一步就是退到苏联去,当流亡政府。 问:第2条呢?“即使打赢了,中国也会赤化”。汪兆铭(精卫)为什么会这样看?他这样看的依据是什么? 答:汪兆铭(精卫)已经看到了赤军在抗战中壮大,而且也看到了赤潮在未来五十年很有可能席卷亚洲的景象,他认为赤潮在当时是个潮流,赤俄输出革命的能量太大,国民政府是没有力量单独抵御赤潮的。 问:也就是说,汪兆铭(精卫)在抗战中期,就已经预见到,国民党用尽全力将日本势力赶出中国之后,中国必然会走向赤化? 答:是的。汪兆铭(精卫)在抗战中期,已经很准确地预见到,国民党尽管侥幸抗战胜利、将日本势力赶出中国之后,精疲力尽的国民党将独立对抗赤俄,但是赤俄更是一个强敌,所以届时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中国的全面赤化。 问:看来汪兆铭(精卫)的预言还真的灵验了? 答:的确是真的灵验了。战后历史的走向,正如汪兆铭(精卫)所预言的,一模一样。非常准。 问: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蒋介石未能预见这一点,蒋介石的眼光很差? 答:不能这么说。蒋介石预见了美国参战,而且也灵验了。所以说,蒋介石也有其高明之处。相反,汪兆铭(精卫)没有能准确预见美国参战,所以汪兆铭(精卫)也有眼界狭窄的时候。其实大家都是凡人,没有必要跳大神。政治家看问题是有远见,但却并不见得一定准确。有灵验的时候,也有失灵的时候。不必神化。对任何人都不必神化。 问:我们说第3点吧。汪兆铭(精卫)认为“日本摆出的条件是可以谈的”,那么日本在1938年末,提出了什么谈和条件? 答:梅思平和日方代表于1938年夏秋之际在香港谈判,日方初步确定了“不要领土、不要赔款、两年内撤军”的和平条件。梅思平转告了汪兆铭(精卫)。汪兆铭(精卫)考虑之后,决定出国、呼吁中日和谈。汪兆铭(精卫)去了越南河内之后,1938年12月12日,日本首相近卫文麿发表了《第三次近卫声明》,内容为:1、日中亲善;2、共同防赤;3、经济合作。 问:紧接着汪兆铭(精卫)就发表了《艳电》? 答:是的。《第三次近卫声明》发表仅仅17天之后(12月29日),汪兆铭(精卫)发表了《艳电》,呼吁中日和谈。 问:为什么叫“艳电”? 答:所谓“艳电”,不是汪兆铭(精卫)向日本鬼子“搔首争艳”的意思,“艳”字只是“29日”的电报代码,仅此而已,没有任何特别的意思。当时的电报员,如果打“二十九日”,需要打四个字,而打一个“艳”字,只需要一个字,就代表了“二十九日”的意思。当时电报费用贵,从简效率高。 问:据说《艳电》并不是组织伪政府的宣言? 答:这是世人最误解汪兆铭(精卫)的地方之一。事实上大多数历史爱好者都没有读过《艳电》的原文。其实汪兆铭(精卫)在《艳电》里仅仅是说了一个意思:呼吁中日和谈。汪兆铭(精卫)在《艳电》里,既没有主张向日本投降、也没有主张建立傀儡政府。 问:那么,当时的日本人有没有诚意? 答:有没有诚意这是心理活动,很难断定。但是要了解近卫文麿这个人,也不是没有资料,大家可以读他所著的《日本政界二十年:近卫手记》。但问题是:近卫文麿有没有诚意并不重要,因为《第三次近卫声明》发表之后不到一个月,1939年1月5日,近卫内阁就倒台了。 问:当时的汪兆铭(精卫)在哪里? 答:当时汪兆铭(精卫)人在河内。近卫文麿倒台的消息对汪兆铭(精卫)打击很大。这个时候,汪兆铭(精卫)和他的幕僚们就在河内产生了犹豫。 问:犹豫什么? 答:犹豫的就是,近卫文麿倒台了,之前的《第三次近卫声明》,继任的日本内阁还认不认账呢?很犹豫。整个团队都很犹豫。汪兆铭(精卫)在这一段日子里,曾经打算去法国、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撒手不管了。 问:汪兆铭(精卫)有法国关系,倘若他纯粹是为了自己,其实他在法国可以过一个安稳的后半生。 答:正是。所以说:汪兆铭(精卫)投敌不是出于名利动机。这一点应该是很清楚的。 问:那么后来为什么又断然决定投敌呢? 答:关键就在于“河内刺汪”一案的爆发。1939年3月底,戴笠派出陈恭澍远赴越南河内,刺杀汪兆铭(精卫),将汪兆铭(精卫)的心腹兼亲戚曾仲鸣杀死。从此之后,汪兆铭(精卫)停止了犹豫、开始了和日本鬼子合作的历程。 问:也就是说,汪兆铭(精卫)在河内的时候,仍然没有决定要当汉奸,而只是在犹豫当中,其实是蒋介石的刺杀行为,使汪兆铭(精卫)大受打击、并果断走上了汉奸之路? 答:正确。河内刺汪案件发生之后,汪兆铭(精卫)就没有退路可走了。自己已经在蒋介石的刺杀黑名单上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他是伤透了心。关于汪兆铭(精卫)在这一段日子的思想和行为举止,大家可以读高宗武的《深入虎穴》、陈公博的《苦笑录》、陶恒生的《高陶事件始末》等资料。 问:汪兆铭(精卫)最后是不是被日本人毒死的? 答:这种说法早就已经被汪兆铭(精卫)的女儿汪文惺、女婿何文杰所断然否认,不值得采信。汪文惺与何文杰在汪兆铭(精卫)最后的日子里,一直陪伴在汪兆铭(精卫)的身边,他们最有发言权。事实上,日本方面给汪兆铭(精卫)治病的,都是当年日本国内的名医、是教授级的专家。诸位可以读一读高伐林采访汪文惺、何文杰的文字记录。 问:抗战胜利之后,中国的历史,被汪兆铭(精卫)言中了。 答:是的。赤化是当时亚洲和东欧的大潮。汪兆铭(精卫)当年和日本合作,相信并希望扭转这个历史大趋势,是他的重要动机之一。 问:投敌之后,汪兆铭(精卫)承认了“满洲国”,他的心态是怎样的? 答:没有办法。他的心态是“壮士断臂”——与其全国赤化,不如放弃满洲。蒋介石的心态就与其不同,蒋介石是——既不要全国赤化,也不能放弃满洲。结果汪兆铭(精卫)和蒋介石,一个是清誉扫地、一个是败退台湾。 问:所以我们现在回头看历史,我们发现在1920-1930年代,无论是谁当中国的领袖,似乎都搞不好? 答:是。恐怕是谁都搞不好。当年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凶险,既要对抗殖民主义,又要抵御赤色大潮。很难办。我们中国走到今天,它的历史脉络是很清晰的。历史总有其合理性所在,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哲人说得对——存在就是合理。
还有多少真相未能大白天下
冯学荣,博客
世人所了解的历史,往往是些十分表面的信息,我举几个例子:
1
1917年,忠于满清皇室的北洋军阀张勋,带辫子兵入京、扶持废帝溥仪复辟。故事简单粗暴,直截了当,是不是?然而,这其实只是台面上的信息。 实际上这件事的背后,是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被总统开除,于是段祺瑞的幕僚怂恿张勋入京、打倒总统黎元洪、顺便扶持溥仪复辟。段祺瑞集团达到打倒黎元洪的目的之后,出兵将张勋打败,随后段祺瑞重新执掌北洋政府的大权。 换句话说,在张勋复辟的事件当中,张勋其实是一个被耍、被当枪来使、被当厕纸来使的角色,而这幕大戏的总导演,是位居幕后的段祺瑞集团。历史的水,有时就是这样深。
2
许多孩子从各种读物中读到过这么一个故事:民国初立,孙中山的大哥孙眉,千里迢迢来到南京,向弟弟孙中山索要官职,孙中山大公无私,不徇私情,拒绝给自己的大哥一官半职。然而,事实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 历史资料里显示出来的历史真相是这样的: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中,革命党在广东组织了许多民军,什么叫民军?所谓民军,就是当时广东乡间各种绿林、团练、商团、地主武装等各种力量,大家一起来反对清帝。然而,清帝既然退位了,革命党自然要裁掉这些民军,为什么?因为临时政府没有钱,发不出饷。 这些民军好不容易混到了“革命功臣”的身份,突然间要被裁撤,不甘心,所以民军里有些人跟孙眉交情好的,去做孙眉的工作,他们怂恿孙眉去找孙中山要“广东都督”的官位,孙眉一旦当了广东都督,那些民军就不用被裁撤了,为什么不用被撤呢?因为孙眉和他们关系好,都是哥们,你总要关照一下嘛。 说的更清楚一些,这个时候的孙眉,已经不是孙眉,而是广东民军的一枚棋子,是被人利用、给孙中山捣乱的,你说孙中山这么聪明的人,能被这种人情牵绊吗?能进这个圈套吗?肯定不能进。然而,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时候,其实孙中山仍然是一个广食人间烟火的人。你看看孙科就知道了。这里解释,纯属多余。
3
关于张作霖到底是被谁炸死的?最近几年人们看了一本书,采用了苏联一个历史小说家(注意:是历史小说家)的说法,因而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张作霖是被苏联人炸死的。是不是很新奇?张作霖原来是被老毛子炸死的?原来日本人很冤呢? 而事实上,炸死张作霖的凶手(日本人)东宫铁男的日记已经从日本乡间被挖掘出来:张作霖就是被日本人杀的,这个案件已经很难再有争议,中国网民以一个苏联历史小说家的文字作为论史的依据,令人可笑可叹。 什么叫做“历史小说家”?写《水浒传》那种就是。读了《水浒传》,自然相信潘金莲是被武松杀的。
4
那么吴佩孚呢?是不是被日本人杀死的?事实上,日本医生去帮吴佩孚动手术之前,吴佩孚因为患败血病,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什么叫做“弥留状态”?还用解释吗?只有一个神经病患者,才会去杀一个已经处在弥留之际的人。 而事实上,国民党中统高层朱家骅和北平特工的联络电报早已解密面世,目前可查到的中统档案显示了惊人的真相:想杀吴佩孚的,不是日本人,而正是国民党,国民党为什么要杀吴佩孚?因为吴佩孚仍然有声望,万一吴佩孚出来组织伪政府,对国民党方面的民心、士气、威望、乃至面子等等,都是一种破坏。 当时中统的计划是:劝吴佩孚不要跟日本人走,并争取吴佩孚倒向重庆,如果吴佩孚不听话,那么中统特工将果断对吴佩孚进行“制裁”,在国民党特工界,“制裁”是什么意思?所谓“制裁”,就是秘密杀死的意思。 然而,不待中统特工下手,吴佩孚自己患了急病、突然死亡,国民党这才长舒一口气,于是开始造谣传谣,说吴佩孚是被日本人杀死的,并大办国葬,将吴佩孚吹捧为爱国烈士,国民党为什么这样做?两个目的,第一:抹黑日本人,第二:阻遏其他的投敌者。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我不是说抹黑日本人不对,在战争时期,为了打击敌人,什么手段都无可厚非,然而后世人把战争时期用来抹黑敌人的政治宣传当作历史的真相,那就真要贻笑大方了,自古政治宣传和历史真相,从来就不是一回事。 我们有许多的网民不读书,不查证,不知内情,人云亦云,以讹传讹,历史遂得以长期遭受扭曲,所幸史料档案犹在,有心人并未死绝,真相总有大白于天下之日。 (冯学荣著《中国历史的侧面Ⅱ》电子书内容节选)
近期图文:
从一次校园采访看中共思想专制确有成效 必须承认:推动中国政改,缺乏足够动力 金一南介绍美军如何拒小人、防腐败 运用定量分析,历史研究翻开了新页 鼓动造反是毛泽东,镇压造反也是毛泽东 历史话题具有同样很强的敏感性 伟大理想造成伟大悲剧是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