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翻天覆地的改变,是由刺杀访美的蒋经国开始的。蒋经国是一个有反省能力的人,问身边的人:“台湾人为什么要杀我?”他没有加强对反对势力的镇压,反而在政治上大量任用台湾年轻人。晚年更开放报禁党禁,开放到大陆探亲旅游
老高按:昨天傍晚,有位年长朋友发给我一个链接,是一部台湾政治纪录片电影《刺蒋》,并注明是纪念1970年4月24日“刺蒋”事件五十周年,将1997年完成却未能公映的纪录片,在YouTube上播放一天,将在午夜下架。当时忙于其它事没有及时去看,也不知这个“播放一天”的起止时间。不过刚才(30日美国时间12点20分)抱着碰运气的心理点击,居然能够看到!链接如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OYR7sorYf4&feature=youtu.be&fbclid=IwAR3QIyZjHDtkF11gYQvBGPZWcgGhLAkLkfA4qDhOC_3g6nnlUdzAmI2I-dY 今天恰又读到《七十年代》(后改名《九十年代》)创办人和主编李怡的文章,转载于下供大家参考。
刺蒋五十周年
李怡,《苹果日报》
4月24日,台湾政治纪录片电影《刺蒋》在YouTube频道开放一天。我当晚看了,次日又看了一遍。 1970年4月24日,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访美期间,两个台湾青年黄文雄和郑自财向蒋开枪刺杀未遂。影片以接近两个小时,细述前后过程。可能因为影片辑录的部份电视片段未得到版权许可,因此1997年完成后一直未能公开放映。上星期五,刺蒋五十周年,导演蔡崇隆在23日晚间于个人YouTube频道上传了《刺蒋》的全片连结,并宣称只传一天。 五十年前,似乎不是太远的事,但台湾就因这件事激发起翻天覆地的改变——从专权政治的戒严时期,转变为现在的民主政治。我经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但没有想到变化就是由这桩刺杀案带引出来的。 那时我主编的《七十年代》月刊创刊不久,刺蒋事件在香港并没有引起多大关注。我记忆中这是一桩台独策划的暴行。模糊印象中,刺蒋的是有暴力倾向的暴徒。看了影片,赫然知道,这二人都是有高学历、有理想、愿意为理想作出牺牲的文质彬彬的台湾留美学者,一个是康奈尔大学的博士生,一个是美国的执业建筑师。 1949年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败退迁往台湾,在中共威胁下为保政权,在台湾实施严密控制的高压统治。而当地台湾人的感受,就是一个外来政权强加给台湾人的军法统治,白色恐怖,而且在许多政策上存在对台湾人的歧视,许多台湾人自认为是二等公民。由于经济发展尚好,加上对大陆一面倒的抹黑宣传,台湾表面看来人民驯服,没有反抗行动。但到了1960年代,世界反体制运动风起云涌,美国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法国学生运动、捷克布拉格之春和随后的苏联镇压,导致西方年轻人产生强烈的反体制和社会主义思潮,中国的文革在国内固然是一场浩劫,但在西方泛起的反建制和反苏思潮中,却给不明真相的年轻人带来中国在真正实行社会主义平等的浪漫想象。 世界思潮自然波及台湾留学生。刺蒋的两个勇士,到了美国就钻进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在台湾看不到的禁书、禁刊,萌生了社会主义思想,他们并不反共,更不反中国,他们只是反对外来政权,求台湾的自主和民主。刺杀蒋经国,本来完全可以买凶执行,但他们要表现出台湾知识人对蒋政权的反抗,决定亲自动手。4月24日那天,博士生黄文雄,从人群中冲出来近距离向蒋经国喊着“清算血债”的口号一边拔枪,一位美国警员迅速上前将黄文雄持枪的手托高,子弹于蒋经国头上约20公分飞过,射向饭店旋转门。黄文雄当场被压倒在地,大喊:“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见状上前抢救的郑自财也被警棍击倒。 二人被捕后,各地台湾人在短期间筹款20万美元将他们保释。其后二人弃保潜逃,以后度过20多年劫难不停的苦日子。 而台湾呢?一般估计,刺蒋行动若成功,台湾一定实行更严厉的军法统治,即使失败也会激发蒋政权的强硬路线。但蒋经国在遇刺后心中盘踞着一个问题,他这样问身边的人:“台湾人为什么要杀我?”作家柏杨说,他个人反对暗杀行动,但把如此善良的台湾人逼上向掌权者开枪的道路,难道掌权者不该反省吗? 蒋经国是一个有反省能力的人。他没有加强对反对势力的镇压,反而在政治上大量任用台湾年轻人。晚年更开放报禁、党禁,开放到大陆探亲旅游。李登辉就是这样才得以平步青云,直至担任副总统,并在蒋经国去世后接任总统,一路开着民主化列车。台湾翻天覆地的改变,是由刺蒋开始的。 非常值得看的影片。它是历史,但有现实意义。
近期图文:
当声名狼藉的大数据控制用于抗疫…… 人类最需要什么样的疫苗? 福山:中国模式是民主模式的替代方案吗 民粹主义孕育强人,强人操弄民粹主义 在中国,暴力史有更深更长久的渊源 我们面对一个更复杂的“丛林” 人类若因疫情更彼此猜忌,病毒就赢了! 名人都替我们反思过了,干嘛还老生常谈 难道爱国主义不是一种美德吗? 中美两极格局是否就是新的冷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