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米寿来临。我的老友、诗人写了长诗来怀念壮志未酬的“永远的校长”:拓荒者,你看见一颗颗石子在身边落泪……/捧起的,是未来/放下的,是过去/你坐在山色中/你是不染灰尘的一面镜子/照树便是青色如黛/照云即是蓝天似洗
老高按:前天(11月24日)是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米寿——所谓“米寿”,是88岁寿辰。过去中国人竖写“八十八”三个字,就是个“米”字。 其实刘校长生于1933年11月24日,前天只是满了87岁。但中国人按照传统习惯,提前一年祝贺。在微信上有热心人发起了全球校友祝贺刘校长米寿,我看到便加入,电脑显示我是“第535名祝贺者”,我的同学们看到了也纷纷加入,24小时过后,祝贺者已经激增到一万多。现在三天过去,不知道已经增长到了几万? 在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高潮中,刘道无疑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率先在武汉大学推行种种改革举措。数年后这位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被无端免职,震动海内外。他壮志未酬的悲剧命运,正对应着中国教育的坎坷轨迹,三十多年来,引起一届又一届武大学子的感叹唏嘘,尽管后来许多届毕业生其实与他的改革无缘。 他上任担任校长之际,已经是我即将毕业的那半年,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体验他提出实施的一系列举措。但因为种种原因,在校期间和离校之后与他有了更多交往,对他有了更多了解。 这么多学子怀念老校长,值得当今为政者、为教者深思!无论祝贺寿辰者本人是否意识到,这样的祝贺,都意味着对中国政治和教育现状的某种不满。 八十年代初就结识的好友、中国诗人陈松叶,后来进了武汉大学作家班(刘道玉主政武大时首创作家班,后来被各高校包括北大跟进),宝刀不老,最近写了一首长达1200多行的长诗《永远的校长》,既是叙事,又是抒情,真情毕现,发自肺腑,让我感动! 值此感恩节,刘校长是我首先要感恩的对象之一。1977年,他在担任教育部党组成员、高教司长时,鼓励武汉大学化学系查全性教授,在邓小平参与的教育座谈会上提出恢复高考制度的建议,得到邓小平首肯并下令马上实施,我才有机会跨入大学,彻底改变了人生。 下面我节录老友陈松叶的长诗,以表我对刘道玉校长的怀念。
“永远的校长”刘道玉
永远的校长(节录)
陈松叶
代序 致敬刘道玉 第一章 枣阳之阳 第二章 难忘的学生年代 第三章 初上珞珈山 第四章 莫斯科之恋 第五章 铁铸的史书 第六章 “临时工” 第七章 最年轻的校长 第八章 放鹰台沉思 第九章 晶核之魅(以上均删略)
第十章 拓荒者
你从一个最年轻的校长 变成一个无职无权无名无利无任何光环的老者 让人只看见你那瘦弱的背影
你两眼朦胧,伸开 那只雕刻的手 那只握过笔杆的手 风过来抚摸 吹去尘埃,手掌手心保持静默
一丝涟漪从樱花小道滑向东湖 你手掌上的地平线上的山脊是挺拔的 像一只折翼的鸟,再也经不住 风吹雨打,冬冷秋凉,树高草低
你一只手触摸着太阳的缕缕光辉 另一只手扶着树干,皱裂的树皮包裹着 你的手臂,上面的血快要干了 凝固成记忆。所有的记忆都有尊严
在那寂静的湖边停步吧,拓荒者 那碧波荡漾的东湖和历尽风浪的帆船 那珞珈山上挂满星星的枝头 还有镶嵌在岩石里所有关于教育的文字 拓荒者徘徊着,看着 那些石头,拷问自已:
是不是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 刺痛了保守者的神经 是不是让学生在“快乐学院”成长 推倒了禁锢的围墙,就是叛逆 是不是为贫困学生设立贷学金 与奖学金形同姊妹,就瘦了库银 是不是为有才华的教师排忧解难 就是离经叛道,收买人心 是不是视学生为主体,是大学之本 就是本末倒置,乱了纲伦 是不是你多次辞官,恳请收回成命 让那些跑官买官要官者,颜面何存 是不是那次“官贵民贱”让铺风波 揭示了官场潜规则,留下了祸根
有理变成无理 本份变成非份 拓荒者,你看见一颗颗石子在身边落泪 俯下身去,捧起又放下,放下又捧起 你本路石,这些流泪的石子是兄弟姐妹 是患难之交,是为教育铺路的血肉之躯
捧起的,是未来 放下的,是过去 你坐在山色中 你是不染灰尘的一面镜子 照树便是青色如黛 照云即是蓝天似洗
叫你一声 永远的校长 你笑得像孩子一样羞涩 再叫你一声 永远的校长 你报以一把银发 一个瘦弱的背影
银发被风吹拂 教育梦舒展双翅 飞进太阳的轨道 汇入星光灿烂的天际
2020年10月4日于北京
近期图文:
“潜规则的破坏者”孙大午的结局将如何 美国面临更深层问题:还信守社会契约吗 美国大选副产品:中国自由主义群体大分裂 现代民主美国,是否还经得起折腾? 美国面临的真问题,大选能解决吗? 苏联坍塌之后,回想墙上那一道道裂缝 若国不知有民,则民不知有国 公共空间退化与优秀学者闭嘴的恶性循环 清华北大真该为了什么而捶胸顿足 美国与中国的右派、左派、极左和白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