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杨继绳就不能出国领奖反驳《环球时报》 2016-02-24 09:15:45

  《环球时报》是党报《人民日报》的子报。当今社会思潮分裂,作为官方媒体,应当站在公正的立场,澄清谬误,促进共识,协调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遗憾的是,《环球时报》却坚定地站在极端的乌有之乡和孙经先一边,其言论渗透了极左偏见


  老高按:朋友发来杨继绳的一篇短文,看其內容,无关隐私,在网上也已开始流传,所以我在这里向网友、读者转发、推荐。
  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决定将2016年路易斯·里昂奖授予杨继绳,但杨的原任职单位——那应该就是指的新华社——不同意他出国领奖。这条消息,早已经海外媒体披露,不过我没有注意到《环球时报》居然还发了一篇评论——这倒是《环球时报》的一条优点:不太回避国内外的敏感话题(像前一段香港铜锣湾书店李波被越境绑架的问题,《环球时报》也居然敢于发表看法),虽然其观点我不同意,但是该报尽量“全覆盖”的勇气应该受到肯定。
  读杨继绳的短文,虽然是反驳《环球时报》“单仁平”的评论,但心平气和,摆事实讲道理,76岁的杨继绳,遭受过很多谩骂抹黑,使他久经洗礼,宠辱不惊。若我是《环球时报》总编辑,将之刊发出来,以示“雅量”,也体现提倡各方理性讨论,不亦乐乎?——许多问题,为什么就不能通过双方继续摆事实讲道理,来复原真相、找到共识呢?
  当然,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以及在江泽民和胡锦涛时代偶尔可能会发生的事,在习近平时代已经属于奢望。一叹!
  国内不可能,就在我这里来做一做吧。转发双方文章,供网友参考。


  杨继绳:读《环球时报》文章有感

02.jpg

  中国著名记者、学者杨继绳。(高伐林摄于2008年)

  2月17日,《环球时报》发表了单仁平的文章,题目是《对西方奖项多一些心眼不过分》,话题从我退休前的单位“不允许”我前往美国领奖引起。应该说,这篇文章语调总体是平和的,文章的题目我不仅同意,而且一直是这样做的。对来自国外的奖项,能不能接受,我一直是多了“一些心眼”的。不管授奖机构出于什么目的,出于中国人的礼貌,我必须以诚相待;但是,有个几个奖项我还是婉拒了,因为授奖者和中国现政府关系有点紧张,如果接受他们的奖项,可能会危及我的安全,会影响我的正常生活。我毕竟是一个普通人,要食人间烟火。
  单仁平是《环球时报》评论员的常用笔名,其言论代表这家报纸的立场。我不习惯对虚拟名字说话,还是直对《环球时报》更好些。感谢《环球时报》的提醒,但我有话要说。

  一,《环球时报》说,“西方主流媒体近日把《墓碑》一书的作者杨继绳作为谈论中国的新焦点之一。”
  这未免夸大其辞!当前世界媒体的焦点是朝鲜问题、叙利亚问题,有关中国的是南海问题,我一个76岁的文弱老翁,怎能是“焦点”?!《环球时报》将几家外国报纸夸大为“西方主流媒体”;将“不允许”我到美国领奖的些许报道,夸张成对我个人是“谈论焦点”!为什么要如此夸张?是不是通过渲染,企图把我变为权力打压的焦点?

  二,《环球时报》说,杨继绳“是一位广受争议的人士”。
  周围的人对我是友好的。我的朋友很多,不论从小学同学到大学的同学,还是我一生各个工作岗位上的同事,都和我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我同《环球时报》评论员素不相识,他这个结论是哪里来的?我不否认我的某一学术观点存在争议。由此把我说成是“广受争议的人士”,有伤我的人格。对《环球时报》评论员的措词,我表示遗憾。

  三,《环球时报》说,“该书认为,从1958年至1962年中国一共饿死3600万人,这一数字是对那场天灾人祸究竟饿死多少人各种推算版本中最高的之一。”
  错了。我在《墓碑》第23章中认为,要精准地查清到底饿死多少人,是不可能的。只能由人口学家用人口学的方法加以推算。我列举了中外学者对这个数据的推算结果,从1700万(蒋正华)、2200万(李成瑞)、3500万(王维志)、4000万(廖盖隆)、4300-4600万(陈一咨),前国务院副总理、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说:那三年“非正常死亡人口达数千万,比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死的人还要多”。还有人说5000万、6000万的。我采取的数字,既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低的。

  四,《环球时报》说, “如果他说死了3000万甚至4000万就是右的,如果他说没死人或死得很少,就是‘左’的。”司马南紧跟环评之后说:不能不佩服杨先生,偌大年纪不断创新,解放思想,已经达到研究到最高境界。用世俗语言概述他的研究成果:“想要饿死多少人便会饿死多少人”;换言之:“应该饿死多少人,自会饿死多少人”;再换言之:“饿死多少人能满足特定看客心愿,那一定会饿死多少人”……
  《环球时报》认为饿死人的数字是由政治立场决定的,不是历史上确实发生的。司马南认为饿死人的数字是随心所欲编造的。对他们的看法我不评论,我在《墓碑》第23章中展示了我的研究态度、方法和逻辑。他们不妨也看一看曾经担任国家统计局长的李成瑞先生、曾经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先生的研究成果,看一看曹树基教授和李若建教授的研究成果。也看一看外国人口学家的推算方法。看看这些学者提出的数字是不是随心所欲地编造,是不是与左派还是右派的立场相联系。

  五,《环球时报》说,“《墓碑》谈论的并非‘历史’,它带有强烈的现实政治情绪,因而一问世就在网上激起‘政治争论’。”
  不是“一问世就在网上激起‘政治争论’。”《墓碑》是2008年5月出版的。它问世后学界舆论如何呢?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曹树基当时说:“好评如潮”。
  《墓碑》获2008年度香港书奖;是《凤凰周刊》“年度盘点2008:值得记忆的10本人文书籍之一”;是《亚洲周刊》2008年“中文十大好书之一”。这些都是具有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的人士评选的。
  中国现代史学会通讯第13期(2009年3月)刊载学术信息四则:其中第三则信息介绍《墓碑》时说:“虽然中西方作者以前出版了多种有关大饥荒的书籍,但就资料的全面和翔实,内情披露的惊人,论证的理性和严密,以及结论的权威可信而言,这本书是前所未有的。这是迄今为止关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饥荒的最有价值、最有份量的著作。”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专家内部论坛评《墓碑》时写道:“这本书篇幅宏大,材料丰富,许多史料乃为首次披露,内容震撼,触目惊心,有令人不忍卒读之感。现在还活着的五十多岁以上的中国人对这场大饥荒应还记忆犹新,这是一本承载了许许多多老百姓的集体记忆之书,亦是为那三千六百多万受难者所立下的纪念‘墓碑’之墓志铭。”
  一大批严肃的学者发表近百篇肯定性评论。全国人大代表、著名香港左派人士吴康民发表文章说:“北京《炎黄春秋》杂志社副社长杨继绳,是一位治学严肃、搜集资料丰富,而又思想开放、大胆敢言的作家。……最近完成近百万字的,对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年大饥荒的实录专着《墓碑》,可说是对中国现代政治史的一大贡献。”(2008年7月6日《文汇报》)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在《你不能不看的墓碑》一文中对《墓碑》作出高度评价后写道:“我从来没有写过任何书评,因为没有时间。可今天,在回顾中国改革发起30年的时候,我却要破例写一次——因为《墓碑》太有价值、太有意义了……”(《金融时报》 2008-09-28)
  国内著名学者丁东、李大同、卢耀刚、刘放等都著文对《墓碑》作出了高度评价。
  我还收到了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大量的支持和鼓励信件、诗词(信件没有数字化)。曹树基教授说的“好评如潮”并不过分。
  《墓碑》出版后的头两年,“乌有之乡”发表了鹤龄、齐劲松等几位作者的批评文章。但是,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这几篇批评文章都不能与“好评如潮”抗衡,构不成“政治争论”。争论是2012年孙经先的文章发表之后。但这是《墓碑》出版四五年以后的事。《环球时报》把乌有之乡的几篇谩骂文章说成是“政治争论”。是高抬了“乌有之乡”。

  六,《环球时报》说,《墓碑》“被指出所用史料不实,逻辑也有问题。2014年孙经先教授曾与他在一个会上直接对话,提出其‘绝大多数关键性的饿死人数据都是虚假的’”。
  《环球时报》在这里重复和传播孙经先对《墓碑》的不实指摘。
  乌有之乡对《墓碑》的攻击我没有理睬,因为除了谩骂以外,没有学术含量,我只回应了一篇《为恶骂者感到可怜》(网上可以搜到)。
  孙经先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6期上发表了《关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人口变动问题的研究》的长文,又发表了《人口统计学中的虚拟人口理论及其应用》,声称“用科学分析”和“严密的数学方法”论证出“饿死三千万是谣言”。他的学术性的题目吸引了我。我细读了孙经先的两篇文章,发现孙的所谓“数学方法”是吓唬不懂数学的读者的。我用他的“严密的数学方法”驳倒了他的“死亡漏报不影响人口统计误差”的结论。他承认大饥荒三年人口减少数千万,但不是饿死的,是因为没有上户口和重复上户口所造成的人口统计差错。他的这个说法当然是站不住的,因为从1958年1月9日起,城乡居民迁入迁出都有严格的户籍手续。粮食和一切生活用品都有户籍所在地供应。不报户口吃什么?穿什么?这是很简单的事情。
  这个说法被众多的人驳倒后,他又从《墓碑》中挑毛病,他说:“我们反复阅读了《墓碑》,并对该书提供的每一个重要的‘饿死人数’都逐一进行了查证和分析。”他们“反复阅读”“逐一查证”的结论,就是《环球时报》引用的这个说法:“绝大多数关键性的饿死人数据都是虚假的”。他们从我的书中挑出十个“问题”证明这一结论。
  这十个“问题”中有九个没有问题,只有一处是我的疏忽,我将四川省政协主席廖伯康文章《历史长河里的一个漩涡》中的涪陵专区死了200万人,误写成350万人。对孙经先能指出这个错误我曾表示感谢,并在书稿中作了改正。在这之后他又五六次再提这个错误,可见我的错误对他是多么珍贵啊!“反复阅读”“逐一查证”,在上千个数据中只查出一处错误,可见《墓碑》经得起对立面的挑剔。
  对孙经先的多次攻击,我有几篇文章作了回应:《脱离实际必然走向谬误——就大饥荒年代的人口问题与孙经先商榷》(2012年)《驳“饿死三千万是谣言”——再答孙经先对《墓碑》的指责》(2013年)《关于大饥荒年代人口损失的讨论》(2014年)这几篇文章共有四五万字,在网上都可搜到,这里不再介绍。
  孙经先向我挑战以后,我收到了大量驳斥孙的来信,网上也有大量驳斥孙的文章。几袋来信没有数字化,现将部分网上驳孙的文章作为附件。请阅读。(略)

  《环球时报》提到我和孙的“直接对话”,这是来自孙经先虚构的报道《所谓‘饿死三千万’的弥天大谎被当场戳穿!——孙经先教授和杨继绳先生就‘饿死三千万’问题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直接对话》。2014年7月5日的武汉会议,是毛泽东左派主导的会议。上午我发言系统驳斥了孙经先对我的多次攻击,没有人反驳我的发言。下午轮到孙发言了,他说血压220,让一位年轻学者代他宣读文稿,这位年轻学者在宣读后表示:不同意孙的观点。由于会议的中心是讨论农村问题,只有几个人对我和孙两人的发言表态,其中有支持我的,也有支持孙的。会上没有得出支持谁的倾向性结论。但是,孙不顾刚刚在众目睽睽的情况下发生的事实,作出了这个歪曲报道。7月11日我发表了《关于武汉会议的声明》。“声明”说:“鉴于孙经先对会议情况如此歪曲,完全丧失了学者必须尊重事实的品格,这篇文章是我对孙经先最后一次驳斥,以后孙经先再挑战我,我不再理睬。”

 
  七,“杨继绳不是历史学家,他给人的印象并非对历史感兴趣,他后期的几乎全部作品都展示了强烈的政治倾向。西方社会喜欢他,用各种奖项推崇他,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这当中的逻辑关系几乎用不着论述了,属于‘地球人都知道’的那种。”
  我和《环球时报》素昧平生,不知道他用什么遥感技术得知我“给人的印象并非对历史感兴趣”。《墓碑》是学术著作,这是国内外学术界承认的。把学术问题置换为政治问题,再从政治上加以打压,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迫害知识分子的常用手法。我在《墓碑》中分析了产生大饥荒经济原因、制度原因和意识形态原因,难免涉及到政治因素。政治因素能不能成为学术研究的讨论对象?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呀!对大饥荒产生的原因进行经济分析、制度分析触犯了什么禁区?
  《环球时报》将世界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在他这篇文章里,“西方”似乎是敌对势力。还是阶级斗争的思维方式。在意识形态上划分敌我,“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西方”奖励的书当然是“毒草”。我们都知道,“东方”和“西方”是冷战时的划分,当时我党对时代的估计是“革命和战争的年代”,邓小平以后,我党对时代的估计是“和平与发展的年代”,《环球时报》说的逻辑关系是“革命和战争的年代” 的逻辑关系。现今中国和世界在经济上已连成一体,中国和世界利害相关。还沿几十年前的思维逻辑判断国内外的事情,会产行什么样的后果,只要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都会一清二楚。我就不多说了。

  八,“杨大概为他获得那么多奖项挺骄傲的,他用不着想西方这样捧他时,是不是在用这一招来跟我们国家较量。”
  “杨大概为他获得那么多奖项挺骄傲的”,这是《环球时报》评论员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出于安全的考虑,每来一次奖项,我都疑虑重重,思虑再三。我也深知“毁誉相随”的传统,来一次荣誉必然跟随相应或更强的诋毁。我怎骄傲得起来?我的份量何轻,国家的份量何重?“西方”怎么会把我这一介小民作为较量一个大国的筹码?《环球时报》有很强的“敌情观念”,他们提醒我不要被敌对势力利用。但我觉得他们这种“东方”、“西方”的划分,与中国政府的外交布局、经贸关系是不符的。他们也是多虑:瑞典史迪格-拉森奖授奖者是一个学术团体,据说对中国很友好。他们是敌对势力吗?哈佛大学是国际知名大学,是中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学习对象之一,中国在那里学习交流的学生、学者源源不断,把哈佛大学算作敌对势力也很荒唐。说这些学术团体给我授奖是为了“跟我们国家较量”更是荒诞不经。一些国外媒体关注“不允许”我去哈佛大学领奖的事,这些媒体也是敌对势力吗?如果认为自己周围都是敌对势力,那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了?怎能履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舆论工作者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使命?
 
  九,《环球时报》说“其实中国官方对三年大饥荒早有正式说法”“官方对‘人祸’因素并不回避。”“史学意义的研究和探讨都不是禁忌”。
  那场大饥荒是中华民族刻骨铭心之痛,也是全人类刻骨铭心之痛。让更多的人知道其中的教训,不仅是史学工作者的责任,也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由于多年的掩盖,今天的年轻人都不相信当年发生的惨剧。“中国官方有正式说法”,民间就不能再研究、再讨论吗?如果真是“官方对‘人祸’因素并不回避”,为什么《墓碑》、《人祸》、《麦苗青 菜花黄——大饥荒川西纪实》等历史著作不能在大陆出版?为什么这些书在香港出版后(在中国大陆)被列为禁书?为什么写这类书的作者受到攻击和打压?真的是“史学意义的研究和探讨都不是禁忌”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地球人都知道”。

  十,《环球时报》说,西方的奖项这几年雨点般落到中国“异见人士”身上。
  什么是异见人士?百度说:“主要指反对所在国家政权的政策、法律。相当于在野派或反对派,持不同政见者这一术语通常指他们的意见是当时政权不能容忍或主流观念不能容忍的,因而人身可能会受到威胁和作为政治犯遭到迫害。”
  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会记得,“异见人士”是苏联时代的说法。那时,如果苏联某人成为“异见人士”,不是坐牢,就是流放,至少会失去自由。《环球时报》没有明确说我是“异见人士”,但却把“西方奖项”“雨点”所砸到的中国人,都当成了“异见人士”。“雨点”能砸多少人?《环球时报》可能心中有数,这应当不是少数!
  我单位不让我去领奖,我当即同意不去。事后给关心我的众多朋友发出信息:“这把年纪了,对荣誉已看得淡了,不让去就不去,无所谓”。这事本应就此了结。《环球时报》又发出这篇评论,将已经了结的事又重新提起,是不是想挑起外媒更多的谈论?
  《环球时报》是党报《人民日报》的子报。当今社会思潮分裂,乌有之乡(包括孙经先)是社会思潮左的极端。我们承认这一客观存在。作为党报,应当站在公正的立场,澄清谬误,促进共识,协调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遗憾的是,《环球时报》却坚定地站在极端的乌有之乡和孙经先一边。这是不是有失党报的身份、损害党的形象?


  附录:对西方奖项多一些心眼不过分
  单仁平,环球网 2016-02-17 11:42

  西方主流媒体近日把《墓碑》一书作者杨继绳作为谈论中国的新焦点之一。报道说,哈佛大学尼曼基金会决定将2016年路易斯·里昂奖授予杨,而杨退休前供职的中国官方媒体“不允许”他前往美国领奖。路易斯·里昂奖在西方并不出名,美欧媒体把这件事突出出来,耐人寻味。
  杨继绳《墓碑》一书2008年在香港出版,是关于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交“大饥荒”所造成人员死亡的“调查性报道”。该书认为从1958年至1962年中国一共饿死约3600万人,这一数字是对那场天灾人祸中究竟饿死多少人各种推算版本中最高的之一。该书出版后,杨继绳获得西方组织和机构颁发的多个奖项,比如2013年美国曼哈顿研究所的海耶克图书奖和2015年的瑞典史迪格·拉森奖都颁给了他。
  杨退休前供职于新华社,后做过《炎黄春秋》副社长,是一位广受争议的人士。在受到西方奖项“包围”的同时,《墓碑》也受到国内部分研究者的批评,被指出所用史料不实,逻辑也有问题。2014年孙经先教授曾与他在一个有关中国土地制度演变的研讨会上直接对话,提出其“绝大多数关键性的饿死人数数据都是虚假的”。
  那场大饥荒成为一个时期以来中国舆论场的热题。一些人批评官方只提当年的“天灾”,不说“人祸”,他们支持“3000万”或者更多人饿死的推测。有人并非很严肃地总结道,看一个人在网上说那几年饿死多少人,常常可以判定他在网上的角色“左”还是“右”。如果他说死了3000甚至4000多万,大概就是“右”的。如果他说没死人或者死得很少,就是“左”的。
  其实中国官方对三年大饥荒早有正式说法,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这样写的:主要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的错误,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地撕毁合同,我国国民经济在1959到1961年发生严重困难,国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损失。不难看出,官方对“人祸”因素并不回避。
  中国这些年不断有人研究那场大饥荒,他们对死亡人数的推测公众能够听到,应当说史学意义的研究和探讨都不是禁忌。然而《墓碑》谈论的并非“历史”,它带有强烈的现实政治情绪,因而一问世就在网上激起“政治争论”。该书前言中公开称中国政治制度是“极权制度”,“奴役人类的制度”,大概是因为这些不寻常之处,西方组织颁给杨奖项时都称赞他的“勇气”。
  不扯什么“政治勇气”就事论事,中国政府承认大饥荒中饿死了人,中国地方上有的博物馆和史料中保存着具体的记载。在模范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村史展中,就有那几年该村饿死人的数字。然而学者们大多相信,获得一个精确的饿死人总数字是困难的,即使一个庞大的国家工程也未必能搞清楚。
  杨继绳不是史学家,他给人的印象是并非对历史感兴趣,他后期的几乎全部作品都展示了强烈的政治倾向。西方社会喜欢他,用各种奖项推崇他,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这当中的逻辑关系几乎用不着论述了,属于“地球人都知道”的那种。
  杨大概为他获得那么多奖项挺骄傲的,他用不着去想西方这样捧他时,是不是在用这一招来跟我们的国家较量。新中国坎坷走到今天极其不易,我们的过去有不少伤疤和辫子,国家并不否认它们,但却要带着全社会往前走。西方最关心的是如何阻止中国往前走,尽管受它们利用的一些中国人未必也希望祖国绊倒。
  西方的奖项这几年雨点般落到中国“异见人士”身上。我们对此多一些心眼,大概不过分。(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近期图文:

  刘少奇的话应验:“人相食”上了这本书  
  
一个斯坦福大学中国留学生的所历所思  
  
当代乡愁:比古人的乡愁更不可救药  
  
作家胡发云的父亲得到迟来的道歉与致敬  
  
“中国特色民族主义”不是什么双刃剑  
  
日军地图是否能证明侵华蓄谋已久?  
  
袁世凯之问:建成共和要几个世纪?  
  
  
  

浏览(3192) (20) 评论(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wtxwtx 留言时间:2016-03-11 15:13:02
顶!好文!

杨继绳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3千5百万的无名饿死幽灵在天上会感谢他的!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6-02-25 23:54:56
不得不说,老G这次指出的老高的错误是中肯的,老高的笔误是严重的。
“作为官方媒体,应当站在公正的立场,澄清谬误,促进共识,协调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
这句话,刘云山习近平胡锡进看了,轻可以说共产党对老高多年的教育白费了,重可以正式宣布老高为恶劣的反党反华分子。
作为俺这样的海外华人与老高粉丝朋友看来,觉得老高实在是千虑之一大失:任何官方媒体,都自然,也只能是站在官方的立场,而任何官方都会说自己就是公正与正确的化身,绝不会说它站的是不公正的立场,是专门散布谣言错误,制造社会混乱的元凶。而共产党的官方媒体,你要他“应当站在公正的立场”,等等云云,
晕啊。这简直等于说,
共产党应当是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徐才厚将军应当是没有理由和必要贪腐的,
江泽民应当是退休后享清福的,
党的喉舌应当是为老百姓说话的,就像屁眼应当是用来呼吸的一样。
回复 | 0
作者:老贫农 留言时间:2016-02-24 13:38:44
和孙经先、胡锡进等毛左分子辩论等于鸡同鸭对话,是说不到一起去的,他们无视历史事实,对理性的分析根本听不进去。他们认准毛泽东英明无比,没有错误,所有批评毛的言论他们都认为是敌对势力的造谣。所以不必费口舌和他们辩论。我们揭露毛时代的历史,主要是让中间群众了解真相。
回复 | 0
作者:AYA_ 留言时间:2016-02-24 11:18:27
既然批驳谎言,官方最有证力的批驳是拿出真实历史数据.可笑的是,必须习惯在表述"历史数据"前怀疑地加上一个限定词"真实".问题就在与人们对官方公布"真实"的可疑性.既然想(假定辩论双方)辩明是非,那么最基本寻找历史真像的方法就是无条件公布当时史料,开放研究.或许还有细节争论,但总体事实就会自然浮现在公众眼前.不是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吗?如何有如此顾虑而长久不敢公布史料呢?显然要隐藏什么.逻辑不会犯错误,但人会,团体会,党会,国家也会.只要是人操纵的,都会犯错,只是有意无意之间.
回复 | 0
作者:AYA_ 留言时间:2016-02-24 11:18:26
既然批驳谎言,官方最有证力的批驳是拿出真实历史数据.可笑的是,必须习惯在表述"历史数据"前怀疑地加上一个限定词"真实".问题就在与人们对官方公布"真实"的可疑性.既然想(假定辩论双方)辩明是非,那么最基本寻找历史真像的方法就是无条件公布当时史料,开放研究.或许还有细节争论,但总体事实就会自然浮现在公众眼前.不是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吗?如何有如此顾虑而长久不敢公布史料呢?显然要隐藏什么.逻辑不会犯错误,但人会,团体会,党会,国家也会.只要是人操纵的,都会犯错,只是有意无意之间.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902,27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别听我们
·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
· 写回忆录尽量让被追忆的人物和事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两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党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别听我们
· 写回忆录尽量让被追忆的人物和事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存档目录
2024-12-02 - 2024-12-19
2024-11-01 - 2024-11-25
2024-10-07 - 2024-10-31
2024-09-03 - 2024-09-30
2024-08-05 - 2024-08-29
2024-07-08 - 2024-07-29
2024-06-03 - 2024-06-27
2024-05-06 - 2024-05-30
2024-04-29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