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0分钟一挥而就的杰作 2016-11-03 09:08:17

  鲍勃•迪伦说,我对《在风中飘荡》这首歌没什么多说的。答案不在书中,不在电影或电视节目中,也不在讨论之中。伙计,它在风中,它在风中飘荡。瑞典文学院称他“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在风中飘荡或是这样的诗性吧


  老高按:鲍勃•迪伦(Bob Dylan)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我熟悉的朋友中,引起一片错愕。评委会剑走偏锋,在美国暌违诺贝尔文学奖23年、甚至传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们对美国文学的水平相当不以为然之际,将这个世界文坛的最高荣誉,别出心裁地颁给一个著名老歌手,不知对美国文坛是褒扬还是讥讽。
  这个消息在全球轰传开来,75岁的鲍勃•迪伦却保持缄默。而在中国网站和微信群中,我看到至少两个版本的鲍勃•迪伦拒绝此奖的信,信中夹枪弄棒、嬉笑怒骂地将评委、将美国和世界文苑、乃至知识精英们都挖苦了一通。真的是鲍勃•迪伦的拒绝信?我半信半疑。直到2016年10月27日,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表亚当·柯什的文章《鲍勃·迪伦对诺贝尔奖的沉默是一种宣言》,我才知道,鲍勃·迪伦一直没有发表声明,甚至没有给瑞典学院回电话。既没有感谢,也没有拒绝,而是压根不承认它的存在。鲍勃·迪伦官方网站上曾短暂出现过他获奖的信息,但接着就被删除了——是否是他的授意?没人知道。瑞典人习惯了获奖者感激涕零,对鲍勃•迪伦的沉默感到难以接受:瑞典学院的一位成员称他的行为“无礼且傲慢”。
  亚当·柯什的文章中提到,52年前(1964年)的秋天,哲学家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在一份公开声明中,解释了虽然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自己为什么不打算接受。他坚称,作家必须“拒绝让自己被塑造为一个功成名就的大师,哪怕是在最光荣的情况之下”。而就在那一年夏天,鲍勃·迪伦推出了他的第四张专辑《鲍勃·迪伦的另一面》(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里面有一首歌唱道:“从我的窗边离开,是快是慢都由你,我不是你要找的人,宝贝儿。你需要的不是我。”
  鲍勃·迪伦是否注意到了萨特的举动?现在他是不是打算步萨特的后尘?我们且拭目以待。

  不管鲍勃·迪伦该不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得的音乐和娱乐界奖项,已经拿得手软——包括12次格莱美奖、1次金球奖及1次奥斯卡奖,并进入摇滚名人堂及作曲家名人堂。2008年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授予他一特别奖……),这里我想介绍的是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在风中飘荡》(Blowin' in the Wind,中文歌名又译作“答案在风中飘”)。
  我听到这首歌相当晚,是先得知这首歌的中文歌词,二十年前,一个国内的小伙子在电子邮件中要我帮他买这首歌的音碟,他只给了我中文歌名和歌词,没有告诉我是谁创作的。我无从打听,但是中文歌词一下子就紧紧地抓住了我。
  后来我无数次地听过这首歌——甚至还包括我老婆,原来她早就会唱——但印象最深的,还不是鲍勃•迪伦本人所唱,而是美国著名民歌手和抗议歌手彼得、保罗和玛丽 (Peter, Paul & Mary)三人组的演唱。一个纪念他们的专题片介绍,1963年8月28日,在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的前几个小时,彼得、保罗和玛丽这个三人组,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演唱《在风中飘荡》,三人之帅,尤其是年轻女孩玛丽倾情投入,那种真率沉痛的激情,感人至深。此歌一夜传遍全美,成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歌、反战运动之歌,一举攀上美国音乐流行榜第2名,鲍勃•迪伦也随之一举成名天下知。
  但是,这首今天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激励着数代人反战,追求和平、正义和自由,但它本身,到底是写什么的?鲍勃•迪伦要通过这首歌,倾诉什么?似乎言人人殊。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李岩写了一篇文章《鲍勃•迪伦名作:在风中飘荡》,理出了一些理解这首歌的脉络,并亲自重新翻译了这首歌的歌词。转载如下,供读者诸君参考。
  一首好歌具有恒久的生命力,它拨动的,是亿万人肺腑深处的那根心弦。


01.JPG

  2011年,鲍勃·迪伦在伦敦举行的一场演唱会上。(Samir Hussein/Getty Images)


  在风中飘荡(译文)

  作词:鲍勃•迪伦,译者:李岩,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为一个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海,才能在沙滩安眠?是啊,加农炮弹要发射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座山要屹立多少年,才能被冲进大海?是啊,一些人要活上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是啊,一个人要扭头多少次,还装作什么也没看见?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是啊,一个人要抬头多少次,才能看见天空?是啊,一个人要有多少双耳,才能听见人们哭泣?是啊,还要死去多少人,直到他明白死亡太多?
  答案啊,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鲍勃•迪伦的名作:在风中飘荡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李岩


02.jpg



  《在风中飘荡》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成名作,也是一首广为传唱的抗议歌曲,激励着数代人反战,追求和平、正义和自由。
  《在风中飘荡》的英文是Blowin' in the Wind,歌词共三段,提出关于战争、和平、自由和死亡等人生大问题。
  在每段歌词的副歌中,迪伦再三吟唱:
  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是什么意思?迪伦想对听众说什么呢?

  一挥而就的传世之作

  《在风中飘荡》是迪伦第一首重要歌曲,他声称:写这首歌只用了10分钟。
  1962年4月初一个夜晚,迪伦在纽约格林威治村的格德民歌城(Gerde's Folk City),听到民歌组合《新世界歌手》(New World Singers)演唱一首关于美国内战时期的自由之歌,因此受到启发。
  1962年4月16日,也就是迪伦听《新世界歌手》演唱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迪伦坐在格德民歌城附近一家咖啡馆,一挥而就,写下《在风中飘荡》一歌两段歌词。
  然后,迪伦找到《新世界歌手》,把他们拽到格德民歌城脏乱的地下室,抱着吉他,给他们弹唱《在风中飘荡》。
  当晚,迪伦就在格德民歌城首次演唱《在风中飘荡》。
  格德民歌城,当时是纽约最重要的一个音乐场所。1960年代,许多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人物在此聚会、演唱。
  迪伦回忆道:“我写这首歌,只用了10分钟,用一首老的圣歌曲调,填了词,调子大概是我从卡特家庭组合(Carter Family)的唱片中听来的。”
  迪伦后来确认,《在风中飘荡》的曲调,取自黑奴民歌《不想再上拍卖台》(No More Auction Block)。此歌源于北美,讲述黑人奴隶站在拍卖台上、被奴隶主拍卖的悲惨。
  日后,迪伦又写了《在风中飘荡》第三段歌词。1962年5月,迪伦在美国抗议歌曲杂志《大路边》(Broadside)上首次发表了《在风中飘荡》。1962年7月9日,迪伦为他第2部唱碟Freewheelin’录制了《在风中飘荡》。
  迪伦自己演唱的《在风中飘荡》,并未马上风行,但赢得了许多美国民歌复兴运动歌手的喜爱。
  最先翻唱《在风中飘荡》的人,是《新世界歌手》民歌组合中的吉尔•特纳(Gil Turner)。特纳是美国民歌歌手,也是音乐杂志《大路边》主编,他还和《新世界歌手》另外两位友人最先录制了《在风中飘荡》。
  以演唱抗议歌曲著称的民歌乐队谢德•米歇尔三重唱(The Chad Mitchell Trio),则率先发行了他们录制的《在风中飘荡》一歌。
  1963年,美国著名民歌手和抗议歌手彼得、保罗和玛丽 (Peter, Paul & Mary)演唱《在风中飘荡》后,为此歌赢得了许多歌迷。
  同年8月28日,在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发表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前几个小时,彼得、保罗和玛丽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演唱《在风中飘荡》,使此歌成为美国民权运动之歌,也使此歌一举攀上美国音乐流行榜第2名,并使迪伦广为人知。
  半个多世纪过后,在《滚石》音乐杂志500首英语热歌中,《在风中飘荡》排名第14位。

  迪伦与美国民歌复兴运动

  美国民歌复兴运动,于1940年代始于纽约。迪伦生于1941年,几乎是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同龄人。迪伦少年时,喜欢摇滚音乐;18岁时,迷上民歌。
  1961年1月,不到20岁的迪伦去纽约演唱,正值美国民歌复兴运动进入鼎盛时期。演唱之余,迪伦专门拜访美国民歌复兴运动的先驱伍迪•格思里(Woody Guthrie)。
  格思里创作了上千首歌曲,题材广泛,包括政治、文化。格思里注重方言,推崇乡音,启迪了美国数代民歌手。
  格思里对迪伦早期音乐创作影响至深。迪伦将格思里视为自己在民歌创作中的精神领袖。迪伦在回忆录中写道:格思里“是美国精神的声音。我对自己说:‘我要成为格思里最了不起的弟子。’”
  从1962年2月起,迪伦开始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各种民歌俱乐部演唱。
  在纽约期间,迪伦还与美国民歌复兴运动许多其他主要人物结为好友。这些人包括彼得•斯格尔(Pete Seeger)、彼得、保罗和玛丽,他们都以创作并演唱抗议歌曲著称,用民歌唤醒民众,抨击时政,推动社会变革。
  除此之外,爱尔兰著名民歌乐队《克兰西兄弟》(Clancy Brothers)也是美国民歌复兴运动中的重要歌手,他们以演唱爱尔兰民歌和反歌著称。
  爱尔兰反歌(Rebel Song),多以反抗大英帝国对爱尔兰的压迫为题材,歌咏追求爱尔兰独立与自由的英雄,曲目包括《晨雾朝露》(The Foggy Dew)、《罗迪·麦柯里》(Roddy McCorley)、《欢迎你回家》(Óró sé do bheatha abhaile)等。
  迪伦在纽约格林威治村时,常听《克兰西兄弟》演唱爱尔兰反歌,其中《罗迪•麦柯里》一歌对迪伦影响尤深。罗迪•麦柯里是1798年爱尔兰起义的英雄,在爱尔兰民间传说中,他被英军捕获后被吊死。
  1984年,迪伦在接受爱尔兰乐队《U2》主音歌手波诺(Bono)采访时表示:“爱尔兰音乐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我常和可兰西兄弟在一起,他们对我有巨大的影响。”

  《在风中飘荡》是抗议歌曲吗?

  《在风中飘荡》是迪伦第一首重要歌曲,备受世人喜爱,尤其是被反战人士和示威民众广为传唱,被誉为“最著名的抗议歌曲”。
  然而,迪伦的说法不同。在格德民歌城首次演唱《在风中飘荡》之前,迪伦对听众说:“这不是抗议歌曲,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我不写抗议歌曲。”
  日后,对为什么写《在风中飘荡》一歌,迪伦表示:“我仍然要说,一些最大的恶人,是那些看见不义却扭头视而不见的人。”
  在《在风中飘荡》歌词中,迪伦写道:“一个人要扭头多少次,装作什么也没看见?”
  由此看来,迪伦《在风中飘荡》写的是世人的冷漠,是一首关于社会不公平的歌曲,而非抗议歌曲。
  抗议歌曲(Protest Song),通常是指反映或倡导社会变革的歌曲,这些歌曲的内容涉及民权、反战、反歧视、女权、同性恋权益等。
  在现实中,抗议歌曲鼓舞追求自由、正义与和平的人们,激励他们对世上不公呐喊。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认为,“这些自由之歌,可以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让一场运动团结起来,为一场运动注入活力。”
  无论迪伦初衷如何,《在风中飘荡》的歌声飘进听众耳中后,生出抗议歌曲之音,被数代反战、示威和追求自由的人们传唱——
  歌词“一些人要活上多少年,才能获得自由”,鼓舞激励民权运动人士反对种族隔离,反对歧视黑人。
  “加农炮要发射多少次,才能被人们永远禁止”,令反战、爱好和平的人们反复吟唱。
  “一个人要有多少双耳,才能听见人们哭泣”,让善良、关心人间疾苦的人们扪心自问。
  在19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越战期间,许多美国年青人围着吉他歌手,唱着“答案在风中飘荡”,反对美国军队对越南人民的杀戮。
  在2003年美国和英国政府派军入侵伊拉克之后,许多美英年青人围着吉他歌手,唱着“答案在风中飘荡”,抗议美英政府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灾难。
  2011年10月,许多美英年青人分别发起“占领华尔街”和“占领金融城”运动,他们也围着吉他歌手,唱着“答案在风中飘荡”,抗议西方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的不公。
  美国文化评论家格雷尔•马柯斯(Greil Marcus)认为,《在风中飘荡》是时代的产物。他指出:“有些歌曲是时代所写,与其说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人所写,不如说是那个时代所写,好像是那个时代在呼唤一首歌……必须有人来写这首歌。”

  答案在听众的眼前飘荡

  那么,“答案在风中飘荡”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如此受到人们喜爱?
  对迪伦“答案在风中飘荡”这句歌词,大约有五种解释:
  一. 无法理解的模糊,看不懂。
  二. 答案如此明白,就在你的眼前。
  三. 答案如风一样无形。
  四. 我们能在风中找到答案。
  五. 迪伦1962年6月在美国民歌季刊《歌唱吧(Sing Out!)》再次发表此歌时写道:
  “除了答案在风中飘荡之外,我对这首歌没什么多说的。答案不在书中,不在电影或电视节目中,也不在讨论之中。伙计,它在风中,它在风中飘荡。好多嬉皮士告诉我答案在这在那,我才不信呢。我仍然说:答案在风中,它像一张飘移不定的纸,终究会在一处落下……但唯一的问题是,当答案落下时,无人拾起,所以,没有多少人看见或知道,然后,答案又飞走了。”
  答案在风中飘荡,这种飘逸的歌词,正是迪伦歌词与西方传统民歌的不同之处。
  瑞典文学院10月13日宣布迪伦获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时称,表彰迪伦“在美国歌曲的伟大传统中,开创了新的诗性表达”。
  在风中飘荡,也许就是这样的诗性吧,迪伦以风一样无形的意境,把答案留给听众,让听众去风中寻找答案。


  近期与相关图文:

  国家的兴盛与衰亡是否确有轮回周期?  
  
为何输出自由市场和民主,却收获种族仇恨?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一位真正的诗人拷问这场所谓革命的性质  
  
《黄河大合唱》是这样写出来的  
  
愤怒出诗人:抗议打压《炎黄春秋》诗一束  
  
在民主面临严重危机之际重温专制岁月  
  
精英脱离大众必受惩罚,大众也跟着倒楣  


浏览(2615) (6) 评论(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笑哈哈 回复 马甲 留言时间:2016-11-03 14:31:26

完全同意您的说法.

您可能对我的跟贴稍有误解.

回复 | 0
作者:马甲 回复 笑哈哈 留言时间:2016-11-03 14:17:20

别误会,我的跟帖没有说鲍勃的歌不好,也没有说十分钟就一定写不出好的作品,更没有说社会影响不重要。只是要指出人类文明的一个目前主流社会还没有找到救治的软肋及这种软肋对于象诺贝尔这种被认为是人类文明最高品牌的无可避免的影响。

另外,社会影响与作品自身的水平之间也确实有着区别。

回复 | 0
作者:笑哈哈 留言时间:2016-11-03 11:25:31

社会不公平,抗议到今天,已发展成逆向抗议了.

但是,文明的发展,不是逆向得来的.想要文明堕落得快点,那就加速抗议的步伐吧.

回复 | 0
作者:马甲 留言时间:2016-11-03 10:31:44

诺贝尔的这种沦丧不奇怪。人类文明其实正向着机器人化发展。而机器人与人的根本区别是无法产生哲学,无法欣赏艺术。人类这一发展过程中的主题曲是实证主义,不是狭义的实证主义,而是一个广义的实证主义,这种广义的实证主义的基本述求是硬性标准,而哲学与艺术的基本特点是缺乏硬性标准,因此,诺贝尔奖在这两个方面只有借助政治与商业的判断,因为政治与商业的判断具有硬性的标准。这种趋势其实从上世纪就开始了,给萨特尔与罗素的颁奖都强调的是他们的社会影响,还特别强调有社会争议性这一点,而不是他们的作品的实际价值,因为作品的实际价值很难评判,尤其是罗素的作品,那些评审委员们自己是否读得懂还要打问号,但是社会影响,尤其是有争议的社会影响是比较硬性的标准。

人类如果不能克服这一社会逻辑的弱点,那么不但诺贝尔文学奖将越来越政治化和商业化,就连人类文明的整体都难以逃避霍金所预言的进化的下一环节是机器取代人这个不归路!

回复 | 0
作者:gugeren 回复 gugeren 留言时间:2016-11-03 09:28:28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Ld6fAO4idaI"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回复 | 0
作者:gugeren 留言时间:2016-11-03 09:27:22

歌名也有翻译成《随风而逝》的。

已经贴过一次这首歌的视频。冲着这篇博文是专门介绍这首歌的,再贴一次。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Ld6fAO4idaI"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回复 | 0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736,75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两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 一位美国学者兼智者的40句名言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党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 大选倒计时第八天:川普现象背后
· 大选倒计时第九天:“零元购”事件
· 大选倒计时第十天:转载一位老作
存档目录
2024-11-01 - 2024-11-21
2024-10-07 - 2024-10-31
2024-09-03 - 2024-09-30
2024-08-05 - 2024-08-29
2024-07-08 - 2024-07-29
2024-06-03 - 2024-06-27
2024-05-06 - 2024-05-30
2024-04-29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