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沦丧和思维能力的退化,将会是一个民族最深的内伤。前者,会形成一种互害的社会,后者,会导致一种集体的愚蠢。思维的孩童化的结果是导致集体思维能力的下降,会使得一个民族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老高按:我相信我们这里很多人最近都看过一个有趣的视频:记者问一些美国小男孩小女孩对川普执政一年的感受,问题很简单,但孩子的回答百花齐放,让人捧腹。尤其是最后问他们川普什么话让他们印象最深,他们学川普的手势和口气说:“……Great!”“China!China!China!”“You're fired!” 童言无忌,童心可掬,我被这个视频引得大笑几场,调剂、放松身心。但社会学家孙立平写随笔时,顺手拈来作为例证,就有了更广泛的联想。 一个人在精神上返老还童、返璞归真,很难得,当人们说某人“童心未泯”“老顽童”,应该算是正面评价。然而说“思维幼稚”,就不一样了,就是值得我们注意、警惕的了。思维幼稚在江泽民那里的说法,是“图样图森破”;在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和中国学者余世存那里的说法,是“类人孩”;而在孙立平这里,称之为“孩童化思维方式”。想想也是:这种思维方式,可不就是跟孩童一样吗,看到电影中出来一个人,首先就要问:“好人”还是“坏人”?好人做的都是好事,坏人做的都是坏事。 孙立平的这篇《思维孩童化将是最深的内伤之一》,点出了当前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不限于国内,也不限于中国人,已经是一个国际性的现象。孙立平写的是随笔,只是点出了这是“最深的内伤之一”,对病灶何来,只是简单地提到“孩童化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历史积淀的因素,有现实引导的因素。但从最直接的角度说,思维能力的下降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结果。”我看后不很满足:“缺乏独立思考”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过,读一下他这篇文章,我相信对大家是有益的,大家来“会诊”找到病根并探索治疗方案吧。
思维孩童化将是最深的内伤之一
孙立平,孙立平社会观察
昨天看到一篇鸡汤文,溜了几眼随手就删了。早晨醒来,又想起这篇文章,觉得很应该说几句。 那篇文章的原文找不到了,记得大体是教女孩子如何从第一次和男朋友吃饭中判断能不能嫁给他。文章的意思是说,第一次吃饭很重要,如果第一次吃饭的时候,男孩子就不能体贴入微,比如说,没征求女孩吃什么啊,没主动给递餐巾纸啊等等,这样的男孩子就不值得托付终身。文章的逻辑是,第一次就不能体贴入微递照顾你,怎么能照顾你一辈子呢? 文章还举了个例子。男孩子第一次请女朋友吃饭,吃的是火锅。男方让女方点餐。女方说,“我不挑食,你随便点就行”。结果男方也没问女方能不能吃辣,就点了个全辣的锅底。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男方也没给女方夹菜、倒水。文章说,这样的男孩子千万不能嫁。他的道理是,你是不是爱这个女孩子,从这样的小事中就可以看得出来。而且,吃饭都不能照顾你,将来生活中的大事小情又怎么能指望他呢? 提到这篇文章,我要说的不是在男女朋友交往中要不要注意这些细节。情商高一点,礼数周全一点,事情想得细一点,总不是坏事。像那位不征求对方意见就点辣锅底的男孩,实在是不应该。但我现在要说的不是这个,我要说的是,仅仅根据这样的事情,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可以托付终生?如果是这样,也太简单化了吧。 我们知道,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智商、情商、道德、人品、价值观等往往都不是完全一致的。比如,有的人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人,很负责任的一个人,但情商却不高,接人待物的时候,礼数不周,粗心大意。相反,有的人情商很高,接人待物礼数周到,倒也可能是巧言令色,遇到事情很不负责任的人。你说哪个人可以托付终生? 当然,如果仅仅是讲这个道理,我也不至于写这篇文章。关键是这种人生导师之类鸡汤文章教给人们的,或潜移默化给人们的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方式我称之为孩童化思维方式,他们像儿童一样想问题,判断事情;世界就是黑白两色,一切都是简单因果关系。这种孩童化的思维,在儿童那里是天真,在成人那里实际上就是愚蠢。 不要小看这种孩童化的思维方式,从目前来看,这种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广泛地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当中。 比如说爱国。这是最近这几年人们经常谈论甚至争吵不休的话题。按照道理说,人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总是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感情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我不愿意听人说这个国家的坏话,这是一种。我为使这个国家更美好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这又是一种。还有的就是,我见不得这个国家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我要批评这个社会,从而使这个社会变好,也是其中的一种。甚至,热爱自己这个国家的山山水水,文化饮食,也是这种情感的表现。 但在孩童化思维当中,这个问题就变得极其简单化,赞扬祖国的就是爱国,批评这个国家某些现象的就是卖国。久而久之,就在社会中形成了一种简单化的政治正确标准。推而广之,骂(国家的)对手的就是爱国,肯定对手长处的就是卖国。这种思维方式与孩童的思维有什么区别呢? 再比如,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是目前中国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而贫富差距的扩大,有着复杂的原因,这当中既有正常的贫富分化的因素,也有利用权力或其他不正当手段聚敛财富的因素。而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考虑社会的公平正义,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相关措施对经济发展可能造成的影响。 但在孩童化思维中,无法进行细致的区别,无法面对复杂的因果关系,要么嫌贫,要么仇富。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人利用人们的这种简单化思维,鼓吹民粹主义,将人们对贫富差距的不满演化为对财富的仇恨,对富人的仇恨,甚至滋生出一种打土豪分田地的情绪。结果是弄得有点财产的人人心惶惶,影响到正常的经商环境和社会生活。 再比如,在这种孩童化思维中,追求痛快,追求过瘾,只要对竞争对手不利的,哪怕是对自己有害的,也作为追求的目标。一些人在对待朝鲜问题上的怪异态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我一直以为,道德的沦丧和思维能力的退化,将会是一个民族最深的内伤。前者会形成一种互害的社会,后者会导致一种集体的愚蠢。思维的孩童化,造成的就是后面的结果。 思维的孩童化的结果是导致集体思维能力的下降,而思维能力的下降则会使得一个民族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没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童化思维方式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历史积淀的因素,有现实引导的因素。但从最直接的角度说,思维能力的下降是缺乏独立思考的结果。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记者请一些还完全不懂成人世界事情的儿童来谈对特朗普执政一年的印象。下面是我择出的几段:
第一段: 问:你觉得特朗普执政第一年做得好吗? 答:不好。 问:为什么? 答:他想在墨西哥建一堵墙,但我喜欢去墨西哥。
第二段: 问:你觉得他做得最糟糕的事是什么? 答:我觉得他应该停止威胁朝鲜。 问:为什么? 答:因为我不想被炸。
第三段: 问:说一件关于特朗普的好事。 答:他头发有点酷。 问:谁的头发酷?你的还是他的? 答:我的。
儿童的看法是幼稚的,但思考是自己的。正因为思考是自己的,因而,每一个回答都是独特的。孩童的话,当然不足以评论成人的世界,但孩童时期形成的独立思考能力则是为他们成年做的必需的准备。与之相反的是,有的人成年了,仍然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而是像孩童一样思考和说话。
高看(每日一图,与文无关。2018年元月图片主题:阅读)
巴黎书亭。
近期文章:
独立学者、窃国大盗和“公道自在人心” 不能把这世界让给你鄙视的人——二大爷说的 有的革命是逼出来,有的革命是造出来 非逻辑的逻辑课,反价值的价值观 文革解决不了中国的问题,却造成更大问题 今天对文革的认知还有哪些重大误区 当代儒家如何看待“圣诞”“毛诞”之争 盘点美国2017年的十场文化激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