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对逝去亲人的追忆,让他们在自己心中活着,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全球各地保有的“刚需”,只不过“隆重祭拜”的时间有所差别
老高按:今日清明。 不由得想起杜牧那首名诗改编成的电影短片剧本,对原诗一字没改,只改断句,加些标点: 清明时节。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清明节之所以值得重视,不是饮酒,是因为这是一年一度祭奠故去的先人和亲人,扫墓追思的日子。 我和妻子背井离乡数十年,双方老人陆续仙逝,分别在京汉两地安葬。但我们考虑到关山迢遥,沧海阻隔,将来祭扫不易,于是将每位老人的骨灰,我们都带回美国一部分,就放在我的电脑旁边,让我感到他们就在我身旁,长年陪伴着我,或者应该说,我陪伴着他们。 我从来没有在清明时节回国,也就从来没有在这个日子扫墓。但中国著名作家胡发云,是我近五十年的好友(1970年我们都还在湖北天门县当插队知青时就相识),每逢清明,他一般都在武汉,必去武昌逸园公墓祭扫他父母的墓,同时必会祭扫也葬在这里的我的父母的墓,焚香献花,并将照片发给我,以释远念。年年如此,昨天又收到他在我父母墓前的照片,让我铭感五内!
这两天我在微信上收到不少朋友发来与清明有关的文章或信息。有人回忆了胡耀邦——再过10天,就是胡耀邦30年忌日(4月15日),他的去世,引发了那一场惊天动地的“六四”大变局;有朋友在这一天回忆起原四川大学毕业后进藏,不幸殉职的女作家龚巧明;另有一位讲述了1995年不堪多年虐待和非法监禁,愤而砍死恶霸而被处决的山西20岁陆金凤…… 还有一位朋友转发来林昭的亲戚昨天(4月4日)去寻访林昭墓的经历和见闻,我应该详细转述如下。 网友介绍这对夫妇,妻子范又,退休前任《光明日报》高级记者,系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范用之女(我记得《读书》杂志、《新华文摘》都是他创办的);丈夫许超,退休前任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版权司司长,为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前所长、《文学评论》杂志前主编许觉民之子。林昭是许觉民的外甥女,葬在苏州市木渎镇灵岩山公墓。 范又写道: 去年从网上看到,木渎镇农林局发布公告,要求这个墓区的所有墓主必须在2018年“五一”前把自家亲属的墓迁出,否则将作为无主墓处理掉。今天在墓区看到当地发的另一则公告,说不需迁了。 走到临近灵岩山顶处,找到林昭墓,那里有两名保安值守,嘱我们不要多逗留,并且说不允许在此拍照。我们鞠躬,献花,按照他们的要求,没有拍照,只停留5分钟就离开了。 刚离开不远,两名身着警服的人骑着电动车从山下赶来,把我们拦下,要求报身份证号、手机号,我们均配合。但还要给我们拍脸部照,范又配合,许超拒绝。原来山顶只有林昭一座墓,现在她的墓周边增加了不少别人的墓,可见人多地少。她的墓周围有探头,下方有专人把守,林昭墓附近有不少来为亲人上坟的村民,都不得往上走。我们因为言明是林昭的亲戚,才被破例允许上去短暂停留。 她的丈夫许超叙述: 我们到了山下,找不到原来的路,问了当地人,勉强找到一条小道,但没走多远,就被面前的铁网拦住。光是满山的铁网,就是不小的工程。偶然发现有个被人拉开的漏洞,这才钻进去,走了不远,又被网拦住,又发现破洞…… 探头、铁网、警力,都是伺候林昭一人的。林昭果然厉害!
除了自家的先辈亲属,中国还有多少亡灵,我们应该缅怀、祭拜!记得旅居美国的女作家、社会调查工作者依娃曾经对我说过:大饥荒中成千上万的农民无声无息地被饿死,许多人连名姓都没有留下。如果我们忘了他们,等于让他们遭受第二次死亡。他们第一次死亡,罪责应该归于毛泽东及其部下;但如果他们遭受第二次死亡,我们就有一份责任。 今天还读到一篇文章《各国“清明节”怎么过》,恰巧其中的一段话,与依娃的观点有相通之处:“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 这篇文章讲的不是中国的清明,而是各国怎么祭拜亡灵,我们不妨参考。其中讲到墨西哥的亡灵节,恰好去年我也看过《Coco》(中文译名:寻梦环游记),对这部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的作品印象甚深,也由此了解了墨西哥欢天喜地的死亡观。文中还谈到欧洲的万灵节,我有一年的万灵节就在德国,前往当地的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墓,观看各家各户怎么纪念他们过世的亲人,拍了若干照片,放上了老高的博客。 如果长年累月一天到晚想着亡魂,无疑活人的人生会分外沉重,谁也不堪其负。但是一年之中至少应该有一天——今天,清明节,让我们想一想他们吧,对他们说说话吧,也听一听他们对自己说什么吧。 愿他们安息。呜呼哀哉,尚飨!
各国“清明节”怎么过
作者:带你去海外掘金,来源:海外掘金
又到清明。 对祖先、逝去亲人的追忆是全球各地保有的“刚需”,只是“隆重”的时间有所差别。 大部分祭奠活动都与宗教或者文化有关,在这方面,美国是个例外。素来同属一个文化圈的东亚几国:韩国、朝鲜、日本,在缅怀祖先的习俗上非常相近。而以天主基督教为主的欧洲,也有怀念亡灵的特殊节日。 2017年在全球豪扫8亿美元票房的皮克斯动画片《寻梦环游记》(Coco),讲述的就是墨西哥的清明节。 中国文化中,死者为大。清明时节一家族的人聚在一起,来到祖先的牌位/坟前,扫一扫堆积了一年的尘土、拔杂草,用新墨勾勒坟上已经不清晰的字,再叩头行礼,向祖先们报备一年来家中,以及自己生活的变化。 当然,中国不同地区清明节的过法也不同:踏青、赏花,一些地方兴吃粽子,另一些地方则吃艾草团子。清明节又正好是植树节,植树也是节日出行的选择。 那么,外国人怎么过他们的“清明节”?
日本盂兰盆节,韩国清明节
在日本,最接近清明节的是“盂兰盆节”,也叫中元节,为每年的8月15日。这是日本人一年中重大的节日。虽然并不是国家法定假期,但公司企业在这个时节会约定俗成地给员工放一周左右的长假,让日本人回家与家人团聚、祭祖。 盂兰盆节来自佛教,是为了救济在地狱挣扎的恶鬼。其实了解传统习俗的读者看到这会感到熟悉,因为这个节日通常也在中国农历七月——俗称“鬼月”。原本中国祭祖存在春秋两祭,春天就是清明节,秋天也就差不多日本的盂兰盆节时段。但是民国过后,秋天的祭祀已不复存在。日本却“又一次”传承了秋季祭祖的这一传统。 如今,只有日本的神社寺院还保留了春秋两祭。大多数日本人没有了春祭的传统。在日本民间,4月初刚好是樱花盛开的时候,许多学校、还有各公司的财政年度,4月初正好是交替时段,是日本一年之中最繁忙时期——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与中国相反,日本没有春季祭祖的习俗。 除了祭祖,我们看日本动漫经常看到的夏日烟火大会,也是在这一时间举办。 为什么选择在夏季放烟火?有种说法是,当时的日本人多数认为恶鬼们多数集中在河川边上,为了避免饿鬼侵害死去的亲人,放烟火就可以驱散他们,让死去的亲人获得平安。 日本历史上最悠久的烟火大会要属隅田川烟火大会,每年8月举行,延续至今已经有200多年。 如果你正好这个时间段去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可能会发现大街上人烟稀少,不用惊讶,大部分东漂阪漂的日本人都回老家跟家人团聚了。 韩国跟中国一样,在4月5日过清明节。虽然没有假期,但也是当地非常重要的节日。 清明节前,各地的大小花店里都摆有素色的鲜花,供人们在清明节祭祀时使用。与中国一样,这一天也有许多韩国人会去植树。 韩国人喜欢用鲜花祭祖,在扫墓时放上鲜花以示对故人的怀念。因为担心引发山火,所以祭祖时不会烧纸钱。 按照韩国的风俗,清明节为自己的祖先或逝去的亲人重新整修坟墓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所谓整修坟墓,大多是家人一起去墓地清除杂草,并在墓前严格按顺序摆上各种祭祀的贡品: 枣栗柿梨(从左往右摆)、红东白西(红色的食品放东边,白色的食品放西边)、生东熟西(生的在东边,熟的在西边)、左脯右醢(脯放左边,醢放右边)、鱼东肉西(鱼摆东边,肉摆西边)、头东尾西(鱼头朝东,鱼尾朝西)、左干右湿(干的在左边,有汤的在右边)、碟东盏西(用盘装的在东边,用碗装的在西边)、左羹右饭(羹放左边,饭放右边)。
美国“清明节”是国殇日,欧洲9世纪就开始“祭祖”
美国祭奠往生的亲人常常是在亲人的忌日,所以严格意义上,并没有统一的日子。但是,美国却有一个全国统一缅怀过世人的日子——“阵亡将士纪念日”(Memorial Day)。这大概是全世界最爱国的一个“清明节”了。 1971年,美国联邦政府将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定为国家节日,今年是在5月27日。在这一天,大部分学校都会放一天假。 这一天,政府部门将会升半旗,一些小镇将会组织游行队伍,人们会穿上南北战争时期的军人服装。美国总统或副总统会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主持纪念活动并发表演说。有些家庭也利用这天,祭奠去逝的亲人的日子。 美国在祭奠亲人时,不会像东方文化这般扫墓、上香,放各种各样的吃的在坟前,更多的人会送上一束花,以表哀思。 对美国人而言,阵亡将士纪念日也代表夏季正式开始。不少海滩、游乐场、小岛的夏日渡轮等等,都会由该星期的周末开始营运。由于连续3日假期,令不少美国民众到郊外烧烤野餐、到海边玩乐或者参观博物馆等等,导致交通挤塞颇严重。 这也导致一项问卷调查的结果让人颇为唏嘘。盖洛普调查公司日前发布的问卷结果显示,只有28%的美国人知道阵亡将士纪念日的真正含义,这表明强行爱国真不怎么管用。但因此,美国国会下属的白宫纪念委员会将这一天下午三点定为国家追忆时刻(National Moment of Remembrance),号召人民停止一切活动一分钟,向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的人们致意。 在欧洲,专门悼念亡魂的节日是由天主教在9世纪从爱尔兰传导欧洲大陆,而且经过漫长地演变,如今有两个节日——“万圣节”和“万灵节”。 一开始,万圣节是为纪念基督教的圣人,也就是殉难者而设的。而万灵节也叫“追思节”或“追思已亡节”。按其教义,在世信徒的代祷行为可以帮助那些在炼狱中涤罪的信徒亡灵,使之尽早涤尽罪恶、升入天堂,见到上帝。后来,这两个节日就慢慢变成民间祭奠去世亲人的节日。 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万圣节在11月1日,万灵节则在11月2日。这一天,德国有的州会放假,有的州则不会。在万圣节下午,人们用绿色植物与花来装点墓地(比如菊花),点上“长明灯”。 在祈祷时,人们会把“圣水”撒在墓上,不单是为逝者祝福,也是为了减轻他们在炎热的地狱中的痛苦。同时,人们还会把食物放在墓前(比如面包,葡萄酒,豆),点燃蜡烛。但不允许在自杀死亡者墓上点蜡烛,因为那将使他们的子女后代也成为自杀者。 不过这个节日也有一些迷信的禁忌,这段时间去欧洲的朋友可要好好看看: 空的炒菜锅不能放在炉子上,否则某个灵魂可能会不当心坐在上面; 炉叉不能倒转着放,否则可能会刺伤可怜的灵魂; 刀不能颠倒着乱放在桌上,否则灵魂可能会误坐在上面; 通宵点着的灯不能烧油,而要烧动物脂肪或者黄油,这样可以使灵魂得以冷却他们的灼伤; 万圣节到万灵节之间那个夜里最好不要出门,因为那外面到处是鬼魂和魔鬼; 白天则不能播种和打猎。
墨西哥的“清明节”被列入非遗
一个迪士尼的动画片,让许多中国人知道了墨西哥这一传统节日:原来墨西哥除了有鸡肉卷,还有很多和中国相似的传统。 这就是墨西哥的“亡灵节”。 巧合的是,这个节日与欧洲的万灵节是同一天,11月2日。“亡灵节”起源于古老的墨西哥土著印地安文化,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新大陆后,西方天主教“万圣节”与印第安人祭祀亡灵的古老传统相结合,从而逐渐形成了今日的“亡灵节”。 人们会在自家设置“灵位”——也就是去世亲人的照片。墨西哥人往往家中人丁兴旺,灵位也就非常拥挤。 而在坟前,亲人们会点上蜡烛,摆放有糖骷髅、万寿菊和逝者生前喜爱的食物,并携带这些物品前往墓地祭奠逝者。 在《寻梦环游记》中,亡灵们生活在叫做“亡灵之地”的地方,而每当一年中的亡灵节,他们就可以通过确认现世中的照片“安检”,走过铺满万寿菊花瓣的生死桥,到现实世界与亲人“团聚”。但是,如果现实世界中没有人摆放这个亡灵的照片,他就没法通过安检回去看亲人。 这也意味着,如果现实世界中,最后一个记得他的人离开了人世,他也将接受“终极死亡”,也就是在“亡灵之地”都没有他的栖身之地了。 电影中,一个叫猪皮的弹琴老人,独自一人生活在破旧的船上。当男主赶到时,他就正经历着被最后一个记得自己的在世人遗忘的痛苦…… 当他听完男主的爸爸为他弹奏的最后一首歌时,他满意地咂吧咂吧嘴,说了一声“谢谢”,就消失了。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墨西哥亡灵节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亡灵节表现出印第安文化特征,以及他们对生与死特有的幽默和理念。在他们看来,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亡魂会去往另一个幸福的世界,享受新生命的开始。 不过,就像动画中反复表达的主旨那样,遗忘是现世和往生世界中最可怕的事情。如果没有人再缅怀自己,或者像现在现代社会的节奏,人们没有时间专门找出来去缅怀先人,那么或许,在你看不到的角落,一个灵魂就可能陨落。 “人有三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物学的死亡;第二次是社会宣布你死亡;第三次是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离开这个世界。” 清明节到了,为了你在乎的去世了的亲人,亦或者为了使你能你存在在这世上生活的先祖们,去他们的墓前跪拜,或者遥遥地烧一炷香,告诉他们你最近的近况。说不定,他们正在碑前听你述说呢。
近期图文:
中国开始学习西方的时机非常不幸 今天有多少人对自由主义仍满怀信心 剥去“社会主义”这层皮看毛泽东时代 美国记者津津乐道在中国跟当局斗心眼 中国农民是怎样一步步陷入人身奴役的? 中美合作,双方得利,中美对抗,双方更得利? 中美合作双方得利,中美对抗双方更得利? 白桦回忆中国军人与文人的另一类嘴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