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蒋中正先生所说:“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何人在成为抗日军人之前,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但是“爱国不分先后,抗日不讲出身”,当他们义无反顾地把枪口对准侵略者,就是抗日英雄,就没必要特意点出他们此前的经历
老高按:“八一五”前夕,收到万维读者网编辑转来一位读者的来信,对我12年前的一篇深度报道,提出了严厉批评。 我立即查证、反思,写出答覆。感到对大家也有一点意义,于是除了发给来信者本人,还想赶在“日本投降日”在我的博客刊出,但没来得及。 很巧,文中所叙述的1941年中条山战役(国民政府称为“晋南会战”)的几位将军,都姓高:国军17军军长兼84师师长高桂滋,84师副师长高建白,新2师师长高增级。但他们彼此没有亲属关系。先做这个说明,以免误解。 抗议信作者收到我的答覆后回了信,说考虑种种因素,公开发表时他用笔名“复天”。其抗议信,文字和标点符号,都有若干不规范之处,我尽量保持原貌。 复天的抗议信涉及对国军新2师的评价,我将新2师的中条山战役战斗详报影印件附后。
复天给万维的抗议信 2022年8月12日
Subject: 他们是失败的英雄 - 记中条山战役抗日军人——部队(疑为“部分”之误)内容涉及贬损国军抗日部队!——严重抗议!
编辑朋友 你好!
注意到贵网在2010年发表的一片文章《高伐林:他们是失败的英雄 - 记中条山战役抗日军人”一文》有一段话,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 https://bbs.creaders.net/history/bbsviewer.php?trd_id=481561
对此,望贵刊立即的纠正错误!新二师(金宪章部)是抗战前安插到伪蒙,1936年大庙战役,击毙小斌大佐以下23名日本军官,后归到傅作义部(阎锡山为司令长官),阎锡山从中华民国军政部申请并得到番号,既:陆军新编第二师,直至1940年以前,新二师参加对日作战达23次。战斗减员达三分之二!新二师作为主力师(4个团)参加平型关战役,以及忻口战役,太原会战等主要战役! 中条山战役中,新二师被日军包围数次,且数次成功反包围,这些都是足以证明新二师骁勇善战,且抗日坚决! 高伐林引述的文字是中共的论调,只因新二师在1939前后,卷入晋西事件,被共军所袭,故在共军一方故意贬损新二师;该事件在林语堂《枕戈待旦》“The Vigil of a Nation”1946年英国出版,有详细对于晋西事件的描述。且国史馆有大量的档案资料可以佐证新二师抗战事迹!即使是在共军的党史研究文章中,也能看出共军对于新二师抗战英勇之事实!就连中共都不否认新二师抗战英勇之事实,他高伐林凭什么信口雌黄!!!! 贵刊发布高伐林如此不负责任之语句,严重缺乏历史依据,故意抹黑国军抗日部队,我本人正式提出严重的抗议! 抗日国军不容诋毁!为民族牺牲之国军将士不容污蔑!!! 烦请收到该邮件后,立即更正该错误!并要求高伐林向在新二师为民族牺牲之将士道歉!!!
复天
我给复天的答覆 2022年8月16日
复天先生/女士:您好! 万维读者网的编辑转来了您对拙作《他们是失败的英雄——记中条山战役抗日军人》的批评。非常感谢您热忱关注抗日将士命运和名誉,感谢您的监督和鞭策,务求准确真实记述历史!这也正是12年前我写作该文的初衷:当时为了澄清一位前国军连长冒充“代军长”“团长”,绘声绘色自述“英勇事迹”并混淆视听,才在访问知情人子女并查找包括当年战报在内的史料基础上写出这篇深度报导(文末我列出了24条注释,另有主要参考史料清单和鸣谢),希望用铁的史实证明,抗日军人虽败犹荣,无论是倒下的,还是健在的,其在中条山浴血拼杀的精神都值得后人永远崇敬。 您的抗议信是写给万维的,我看您弄错了抗议的对象。万维读者网只是提供了一个各种观点百家争鸣的开放式平台,任何文章都是文责自负,万维读者网没有义务查证。您抗议的对象应该是我。 您批评我“信口雌黄”,更斥为“中共的论调”,认为文中您画了红线的“新2师却是一支伪军反正部队,编制不足,武器低劣,战斗力差”这一段话,“与历史事实严重不符”。 我的文章一开始就说明:中方防线“从西向东摆开16个师。军队编制复杂,头绪繁多,我们将焦距集中在其中由高桂滋中将指挥的17军84师”。中条山战役时划归17军指挥的新2师不是我叙述的重点。即便如此,我在文中也多处写到新2师,尤其是下面这一段,描述了该师将士的英勇事迹:
(1941年5月)9日晨到10日拂晓,17军向西转移的新2师三次被日寇包围,又三次突围,损失一千余人,师长高增级负伤,副师长赵奎阁被俘……这个师的第四团一营在殷家庄被围,拒绝投降,10日21时拼死突围,11日8时再次被围于柴家圪垛。至6月10日中条山战役结束后,营长胡成铎仍率领收集的残兵三、四百人,在山中袭扰日寇,伺机渡河归队……
说新2师“编制不足,武器低劣”,想必您不会否认吧?连年征战,人员和武器都受到很大损失,得不到及时补充。您自己也说:“直至1940年以前,新二师参加对日作战达23次。战斗减员达三分之二”。 我感觉,您主要对“新2师却是一支伪军反正部队”和“战斗力差”说法不认同。 我想您是误解了我的意思。这样说只是叙述客观事实,并不含褒贬。伪军反正部队,同样能建立抗日功勋,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能做出别人做不到的特殊贡献;而战斗力差,绝不意味着斗志差、勇气差、牺牲精神差,抗日战史上有那么多以弱胜强的事例! 我这样写,是有根据的: 其一,当时担任17军84师副师长的高建白,1976年病故前著有回忆录,其中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鉴于)高先生(高桂滋军长)一再陈述军内的情况和人事的困难,他将金宪章的新二师拨归十七军指挥,该师系属游击部队,不唯武器人数太少……” 其二,新2师之所以被17军用作预备队放在垣曲后防,正是因为其连年征战,尚未恢复元气,会战发生时,新二师正增补不少新兵,正在训练; 其三,日寇发动大规模进攻前,新2师临阵换将,正如高建白在回忆录中说:“卫立煌派其亲信独立第五旅旅长高增级为新二师师长,将金宪章调为长官部高参。”说明上级长官担心该师战斗力,急换新人; 其四,高桂滋的儿子高斌撰写的《“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记中条山战役》文中所述:“新二师是伪军反正部队,编制不足,武器低劣,战斗力差。” 读到您的批评信后,我进一步向高斌先生求证其说法的来源。高斌先生告诉我,他是有所本的。1941年中条山战役时他9岁,已经初懂世事。后来几年多次到驻守豫北的军中,与父亲及其手下参谋、警卫和勤务人员相熟,时常听他们谈论。他也看到过有关书面材料。但12年前他写下那句话和接受我采访时,是78岁,尚有精力也有条件在中国大陆、台湾和美国查询资料,现在由于疫情,这位90岁的老人困居在美国,无法取阅和复核。 新2师是“反正部队”这一说法,不仅兄弟部队官兵难免会议论,也屡见于历来的民间演义,例如在歌颂新2师前师长金宪章的网络连载纪实《浩气长存》中,傅作义等高级将领这么说,就是金本人也这么自称,可作旁证。前此金宪章率领少量部下,受委派打入伪蒙,被编入所谓“大汉义军”,他率领部队在百灵庙战役和后来的大庙战役中与抗日的晋绥军里应外合,最终反正,挫败日寇的图谋。青史铭记他们的这一功勋!但我的文章重点是叙述中条山战役本身,各支抗日队伍多有光荣历史,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
如上所述,“新2师是一支伪军反正部队,编制不足,武器低劣,战斗力差”,这个说法,并未违反史实。不过今天反省,这样说不够全面、妥当,新世纪的年轻读者因为历史知识和社会经验不够,可能有人会对这样的说法产生歧义,甚至与您一样产生负面感受。 高桂滋军长的女儿高士洁女士读到您的信后表示:“1941年5月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刻,不管他们(新2师)战斗力强还是弱,能坚守在中条山就是英雄。不用‘反正部队’这个词更妥当”。 高士洁女士还嘱我转告您,新2师师长高增级的长孙,就在17军后人微信群里。新2师胡成铎烈士事迹已在17军烈士名册中,若您了解更多壮士、更多事迹的线索,也希望提供。她与新2师参谋长夏余三的儿、孙曾经也都有联系。 高士洁女士的意见促使我反复推敲。蒋中正先生说:“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何人在成为抗日军人之前,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但是“爱国不分先后,抗日不讲出身”,当他们把枪口对准侵略者,就是抗日英雄,我们就没必要特意点出他们此前的经历。 因此,我对这一段的文字做如下修改:
1940年4、5月间,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将晋军新编第2师划归高桂滋的17军,并接受高桂滋的建议,将独立第5旅旅长高增级调任新2师师长。独5旅已经在中条山长期坚守,口碑不错;而新2师官兵自百灵庙战役对日寇卵翼下的伪蒙反戈一击之后,迭经多次对日苦战,人员武器损失很大,元气尚未恢复。从此,17军辖84师四个团及新2师三个团。高桂滋命84师担任横岭关西侧主阵地防守,新2师为预备队,集结于青廉村抓紧训练新兵,军部则驻在紧靠青廉村的柴家圪垛。
现在我已对我的博客上的此文做了修改。请看: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201005/62287.html
您看到的那个链接的文字,我无法修改,已经请求万维读者网的编辑协助,删掉该文。您给我的信,和我的这封回信,我感觉对还原抗日现场、促使更多读者关注和缅怀英雄前辈大有裨益,我将会将您的来信和我这封回信都放上我的博客,并附上新2师1941年5月7日至12日战斗详报影印件。 不知以上意见,您的看法如何? 顺便说一句,如果您觉得有话要说(例如您要弘扬新2师的抗日战绩),尽可在万维读者网创建自己的账户,撰写文稿刊出。我会非常乐意拜读!
顺致夏安!
高伐林 8/15
附:新2师战斗详报(共5页)
相关文章:
他们是失败的英雄——记中条山战役中的抗日军人 我注定实现不了的网红梦 枪杆子里“出”历史:中共为什么根本性改写五四运动史 国家能力过于强大,就只能靠“死机”来实现“重启” 漫谈家族叙事(一):从“名流写名流”到“凡人写凡人” 漫谈家族叙事(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传记 漫谈家族叙事(三):为什么进入本世纪骤然红火兴盛 漫谈家族叙事(四):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平型关炮火回声(上):七旬老人寻访真相为父辩诬 平型关炮火回声(下):亲历者未必道出了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