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阎淮半开玩笑地说,瞧你考察甄选的这些人,都不怎么样啊!阎淮辩解说,这些干部在我考察时都很好啊,都很有改革思想!那么这就很值得深思:为什么好苗子被栽培、受重用,职务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却越变越平庸、越保守、越世故,甚至变成权钱勾结的贪官?
胡锦涛王兆国政治前途被元老拦阻
《伐林追问》第17期 2019年11月06日首播
◆高伐林
这一期《伐林追问》我们继续追问中共如何挑选接班人。但這个话题,牵扯广泛,很可能一说又扯到十万八千里之外了。 中组部前官员阎淮,写了一本回忆录《进出中组部》,电子版在网上到处流传,朋友们发给我的就不下十几二十次。我总是在回覆感谢时,又按捺不住虚荣心说,你们没注意到吗?这本书由明镜出版社出版,责任编辑就是我,你们还发给我干嘛?
阎淮回忆录《进出中组部》披露了大量中共遴选、提拔干部的黑箱作业秘辛。
这本书三十多万字,有很多内容非常有含金量,但是读者恐怕最关注第五章:作者在中组部工作的经历和见闻。这确实是全书的重头戏,全书590页,这一章就占了107页。书中讲述了当年他参与挑选、考察省一级“第三梯队”后备干部的故事。 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兼青年干部局局长李锐,是被陈云点名启用到中组部的,陈云办公室给李锐写了个名单,向他推荐一些干部,阎淮排在第一位,说这个人你一定得用。李锐只好收下阎淮,但心里不痛快,弄得很长一段时间,李锐对阎淮很有疑虑,觉得他就是陈云派来看住自己的,对阎淮重用是重用,一直不肯提拔。 这件事告诉我们:人很容易看错人、很容易给人贴标签。李锐开始对阎淮就可以说是看错了。直到亲自接触一段时间,才发现阎淮虽然与陈云的孩子们,像陈元、陈伟兰关系非常好,但他是有自己独立思考、独立见解的。
李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身居选拔中共接班人的关键岗位。
阎淮告诉过我:当年他所在的青年干部局地方干部处,只有三个人,每人负责两个大区的后备干部的考察。阎淮说,“李锐把他认为最重要的华北和东北交给了我。”这个工作量我们可想而知!东北三省,华北的内蒙、河北、天津、山东、山西五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考察任务真够繁重的!中共一大批后来的正国级、副国级官员,像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张德江、习近平,政治局委员李铁映、吴仪、张立昌……都得过他这一关,尽管他到后来到1986年离开中组部时,只是一个副处。这部回忆录披露中共选人用人那些猫腻,那些黑箱作业,让人大开眼界,我曾经对阎淮做过十次视频访谈节目,每次一个小时,就是整整十个小时,各位在YouTube上用“历史明镜”“阎淮”查找,都能找到,信息含金量很高。但远远没有讲完,后来不得不中止,多么可惜啊! 我对阎淮半开玩笑地说,瞧你挑的这些人!都不怎么样啊!阎淮辩解说,这些干部在我考察时都很好啊,都很有改革思想,在他们主管一个企业、一个市的时候,很有章法,很有魄力,也很有成效! 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值得深思:为什么好苗子被栽培,好干部受重用,职务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却越变越平庸、越保守、或者越世故,甚至更糟糕,变成权钱勾结的贪官,利用职务之便敛财? 我想,当年的、我认识的王兆国,撇开政治理念、价值取向,按照一般通用的标准,应该说也还算一个好官员。但是2015年,《纽约时报》记者傅才德发表了长篇报道,披露关于中国万达集团与高官千丝万缕的关系,就涉及王兆国的儿子。傅才德说:2007年,时任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的儿子王新宇的北京铭豪控股公司,获得了万达集团2.5%股份,成为最大的外部股东。傅才德说,贾庆林和王兆国家族两家公司拥有的万达股权市值“已经涨了1000倍”。“他们买的股权价格非常便宜。王兆国儿子王新宇的公司花了300万人民币,八年后,到2015年拥有万达股份市值超过6.4亿美元”。 可惜阎淮当年只是主管東北、华北,而当时胡锦涛在甘肃,属于西北;王兆国在湖北,属于中南,都不属于阎淮的分管地域,所以我们没法得知更有趣的细节。
阎淮这本书中,提到胡锦涛和王兆国有多次。提到胡锦涛,是这么说的:
1985年10月我们去了西南,在贵州补充第三梯队六人……在贵阳必然见了省委书记胡锦涛,我们在北京就熟悉,现在校友兼朋友,异地相见分外亲切,他送我两瓶茅台酒。
当时胡锦涛刚从团中央调到贵州主政,不到三个月。那时的茅台酒,不像今天被炒成天价,但胡锦涛一下送给阎两瓶,确实可见“校友兼朋友”情谊非同一般——或者说,重视程度非同一般:阎淮是中组部下来考察第三梯队的“钦差”啊,胡锦涛不可能对每个中央下来考察的干部都这么送礼吧。
贵州省委书记胡锦涛(左二)、中办副主任温家宝(左一)陪同胡耀邦参加一个乡的春节民族团结联欢会。
阎淮书中提到王兆国,是在一个相当特别的场合: 1987年元月,胡耀邦被保守派元老逼宫辞职下台。1月30日,是中国春节初二,薄一波和王震召集陈元、刘泽彭、秦晓、薄熙成、王岐山、张延忠和阎淮共七人开个小会,都是“太子党”——王岐山不算太子,算驸马,他是姚依林的女婿;张延忠是中共元老张鼎丞的长女,算公主。这些人中有些还当过元老的秘书,像刘泽彭和秦晓是老中组部长宋任穷的前后两任秘书;而阎淮也当过副部长的秘书。这个小会,是在中南海的中顾委常委的小会议室召开的。
薄一波拿王兆国开刀:“中央办公厅主任坐直升飞机上来的,没有地方党政工作经历,怎么能当好全党的大管家?应该下放到地方锻炼锻炼!”刘泽彭跟着说:“当年耀邦推荐王兆国当中组部长,被陈云和宋任穷拦下了。”我(阎淮)已听说王兆国在“帮助耀邦”的生活会上揭发胡之事,对王不满,也跟着敲边锣:“胡提倡穿西服,王说不穿西服不许进团中央大楼;‘清污’时又嫌女士的西服裙太短。他忽左忽右,政治上不成熟稳重。”会后,王从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列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兼中办主任位置,调到福建省任二把手。
王兆国被贬,当然不全是这几个太子党进谗言就拉下来的。但是他们的话,肯定給薄一波和王震提供了连珠炮彈。这里阎淮所说的“西服裙太短”,显然就是张炜所说的超短裙问题。
说起来,八十年代初,挑选什么人到团中央当青年的领头人,中央是撒了大网的。我的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1981年也在网中。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一度名列团中央书记的候选名单。
刘道玉1933年生,到1981年,是48岁。他在他的回忆录《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中写道:
1981年8月3日,我被通知到了中央组织部,一位负责人对我说:“根据中央批示,最近在着手筹备共青团中央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经初步研究,准备要你担任团中央书记,请你来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我表示:“我是绝对不适宜担任这个职务的,请组织上另选高明。” 大约8月底,我又接到过中组部一次电话:“关于团中央书记一事,你考虑得怎么样?你是否愿意放弃你原来的意见?”我说:“我认真考虑过了,我不能担任这一职务!”
中组部当时酝酿让刘道玉当“团中央书记”,这个话比较含糊,团中央书记有很多位,是让他当一把手吗?我们不得而知。只是看到过了一年多之后,团中央的一二三把手全换了,换成王兆国、胡锦涛和刘延东,我推测,让刘道玉去,也至少也是前三位吧。 另外一位,是比较明确地打算为安排团中央主要领头人的,这就是罗征启。 罗征启1934年生,比王兆国大7岁,比胡锦涛大8岁。他也是清华帮,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才生,很受蒋南翔校长器重;毕业后留在校团委,文革前他是清华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蒋南翔不少所谓重要讲话,都由他执笔,被称为“第一笔杆”。
罗征启深受胡耀邦重视。
文革爆发,罗征启支持温和造反派“四一四”,和蒯大富的激进造反派“井冈山”对立。蒯大富得到中央文革支持,把罗征启等人打成“反革命集团”抓起来,关押在远郊区的黑据点,酷刑折磨。罗征启逃出来,在校友协助下东躲西藏,躲到广东。蒯大富抓不回罗征启,便把他弟弟罗征敷抓来做“人质”,竟活活整死。蒯大富失势、“工宣队”进驻清华以后,罗征启才回来。“四人帮”的干将迟群、谢静宜,想利用罗征启在师生中的声望,极力拉拢,而他却不为所动。1976年毛泽东去世,“四人帮”垮台后,时年42岁的他,被委任为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 胡耀邦很欣赏罗征启,为培养接班梯队挑选一些年富力强的干部,调他上中央党校集训。第一期干部班共10人,有田纪云、尉健行等,后来都当了正国级、副国级大官,当时是任命罗征启当他们的班长和支部书记,所以他被戏称为接班人中头号“种子选手”。胡耀邦那时确实有意安排他到团中央当第一书记。 没想到,由于他勇于对歪风邪气提出批评,得罪了党内大佬。他在清华时,学校得到一个去美国留学的名额,在清华读研的陈元,想走后门拿到手,在校内引起公愤。罗征启了解后出于善意地给陈云写信,大意是文革后人心思定,对老干部非常关注,希望他们严格要求子女,不负众望。不料陈云看信后很不高兴,指责罗征启“有自由化的倾向”,“不可重用”,这一下便让他靠边站了。冷藏好一段时间后,他才获准到深圳办学,成立深圳大学,任党委书记兼校长。
“东方不亮西方亮”,陈元走后门出国留学,在清华被拦住,自有其它途径。最后也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
到了1989年北京爆发学潮,罗征启仗义执言写信给邓小平,要求邓结束垂帘听政。“六四”以后,罗征启立即被下令“双开”逐出深圳大学。正如他自我调侃说的:“四无”,无党籍、无公职、无户口、无工资。幸得他夫人也是建筑系同期毕业的建筑师,能够负担他的生活。这桩冤案至今未被平反。 有多位清华老校友找过胡锦涛,问他还记不记得罗征启?他说当然记得。但他们希望他协助解决他受到的不公待遇,胡锦涛面露难色。 关于罗征启,我从三个方面得到交叉印证,一个就是阎淮,他是清华人,八十年代初在中组部任职;一个是陈楚三,这位中共创始人陈潭秋的小儿子,也是清华人,文革中与罗征启同在“四一四”组织,也因罗征启问题而遭到陈云批示了很重的话;还有一位是阮铭,五十年代当过清华团委书记,后来在中宣部和中央党校工作过,对罗征启事件相当了解。他们分别应我之邀,当嘉宾上《历史明镜》访谈节目时,都曾经提到罗征启。将来有机会,我会再来讲一讲其中不太为人熟知的故事。 刘道玉、罗征启,都是有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的人,他们的名字,与王兆国、胡锦涛、刘延东等人的名字都在中央人事安排小组的名单上、被中共元老放在选拔接班人的天平,掂量来掂量去。最后,是王兆国和胡锦涛他们几位胜出,来到团中央书记处,当然是因为他们更听党的话,更少独立思考;也因为胡耀邦作为总书记,还有一定力量,能够拉他们一把。而陈云、宋任穷、薄一波、王震这些人,对王兆国、胡锦涛是看不上眼的。刚才我念了阎淮书中那一段,王兆国的仕途,据刘泽彭透露,确实是陈云和宋任穷拦下的。而胡锦涛的仕途,是被薄一波拦下的。 1985年春,邓小平、胡耀邦等人决定:让乔石接替陈丕显的中央政法委员会书记职务,升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又征得其他元老同意,让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尉健行接任乔石空出的中组部长职务。这就又空出了尉健行的中组部常务副部长职务,谁来接替? 胡耀邦和乔石想拉开后备干部的年龄差距、形成梯队,提议让42岁的胡锦涛接替尉健行。从团中央第一书记到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副部长,级别差不太多,但是中组部地位重要,常务副部长比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权力含金量大得多。这个提议传到“太子党”耳朵里,他们心里不是滋味,便到薄一波等老人处告状。 此时薄一波在中共“集体太上皇”——中央顾问委员会担任副主任,还担任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是有相当影响力的实权元老。他听了太子党的“小报告”之后发话,认为胡锦涛才到团中央还没两三年,到中组部担任这一要职“嫩了一些”。
尽管仕途之路一度被薄一波阻挠,但胡锦涛仍要对薄毕恭毕敬。
薄一波这么说了,中央其他人都没吭声,但此事就这么搁浅,再无人提起。 薄一波瞧不上胡锦涛,瞧得上的是谁呢?恰好阎淮的书中有一例。1983年,他代表中组部参加中央北京考察组,到北京市考察干部,考察对象名单上,就有阎淮多年的朋友薄熙成,他是薄一波第三子——大哥薄熙永、二哥薄熙来,老三薄熙成,四弟薄熙宁。 薄熙成当时不到32岁,在北京市旅游局下属的工艺品公司当总经理,表现据说不错。阎淮写道:
我们一致同意提拔薄为副局长。5月底,考察组与市委讨论局长人选。北京市委书记段君毅说:“我看小薄可以当旅游局正局长。”我说:“我和熙成算朋友,他才三十出头,副局长锻炼几年再转正,对他和薄老都有益无害、对改善老干部和干部子弟的形象也有利。”再次开会时,段书记对我说:“小阎,我问一波同志了,他说熙成当正局长好。”我哑口莫言。
近期文章:
这位政治新贵多次训过人,也意外地挨了训 王兆国与胡锦涛仕途悬殊,在团中央就埋下伏笔 政坛并无“甘肃帮”,但确刮过“西北风” 入土为安了,让我们放下激情,理性分析历史是非功过 赵紫阳对“六四”不松口,当局对赵紫阳就不松手 前领导人的噩耗让中南海诸公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赵紫阳子女的祭文展示了不一样的赵紫阳 以习近平时代为参照系,回望胡锦涛执政岁月 专制国家阅兵给专制者看,民主国家阅兵给老百姓看 习近平怎能理解俄罗斯人真正的血性? 读史多疑问,事事须追问;问了也白问?白问也要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