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中日之间有可能真正实现历史和解吗 2017-02-08 09:27:27

  二战至今70余年,许多政治利害关系仍在延续当中,所以出现将历史记录封档保密的现象。但从长远眼光看,当过去成为历史,许多政治利害会随之消失。随着时间流逝,历史认识也会改变。百年后人们看待中日战争,肯定和现在不一样
  

  老高按:写下这个标题,我的头脑中就浮现了这样的景象:
  “中日历史和解?这难道不是‘汉奸言论’?!小日本不向大中华跪地求饶的话,甭跟我说什么‘中日和解’!”许多人,其中主要是年轻人,会义正辞严地这么说。他们不会知道,他们重覆了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的那句名言:“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学者怎么看“中日和解”呢?众说纷纭,比较多的,不是从世仇角度,而是从中日国家利益冲突的角度认为,中日很难“和解”。但问题是,国家利益彼此冲突的情况过去有,今天有,将来也有啊,哪个国家之间,利益没有冲突?
  中日之间这个死结如何解?我怀念八十年代,就包括怀念八十年代的中日关系。那时中国的胡耀邦和日本的中曾根的许多互动(包括当时政府资助和支持的民间互动),使两国关系出现了很好的和解势头,有了厘清侵略罪行、化解历史恩怨的契机,日本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给予巨额援助(许多就是不折不扣的援助)。但到九十年代之后至今,这个死结就越结越死。这对中华民族的前景,未必就是福音。所以今天我“冒天下之大不韪”,转载著名学者姜克实的答问,希望读者也能理性思考这一历史难题。


  姜克实:我如何看中日之间的历史和解

  姜克实、周俊,爱思想网


  访谈学者:姜克实,爱思想网专栏学者,日本冈山大学日本近代史教授。1991年获得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石桥湛山的思想史研究》获得日本第14届石桥湛山奖。主要著作有《石桥湛山的思想史研究》、《石桥湛山—自由主义的背骨》、《看待现代中国之眼—民众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浮田和民的思想史研究—伦理帝国主义的形成》、《近代日本的社会事业思想—国家的公益与宗教的爱》等。
  访谈人:周俊,爱思想网学术观察员,现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科攻读博士学位,专攻中国政治史,中日关系史。

  访谈简记:2016年12月23、24日,日本早稻田大学东亚国际关系研究所在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协助下,举办了一次以和解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美国、中国大陆、台湾地区的学者们齐聚一堂。在会场上,我与姜克实先生第一次见面。极富个性并且锐利,是我对姜先生的第一印象。似乎是学会的讨论意犹未尽,访谈主题很自然地就敲定为历史和解,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姜先生说他对中日历史和解几乎不抱希望,但事实上他却一直在不懈地思考。我想,办法总比困难多,时代总在进步。

  和解的矛盾不在于学界

  周:姜老师,您好!很高兴今天与您进行对话,想请您谈一谈历史和解这个话题。关于历史和解的问题,最近美日有新的动向,双方首脑互访了广岛与珍珠港。另一方面,2006年,中日两国启动了共同历史研究,2010年出版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其中包括了中日战争的内容。中国大陆与台湾方面也从2010年启动了共同历史研究,2016年出版了《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涵盖了中日战争的问题。整体上看,各种意义上的历史和解正形成一个潮流。但是,就中日两国的现状来看,和解依旧任重道远。您如何看待这种基本动向呢?
  姜:从学问的角度来看,和解问题的核心并不在学界。因为对于研究者来说,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目的是正确记录史实,而事实也只会有一个。各国的学者可以坐到一起对此进行探讨,把历史事实真相研究清楚。就我参加的各种国际历史学会议的经验来看,只要能以科学的态度探讨史实问题,各国学者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对立,大家可以心平气和地对史实进行探讨,这当然有助于摸索和解之路。

04a.jpg


  《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步平 / 北冈伸一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0月


  和解的关键是历史教育

  周:是的。在理性、科学的态度下,各国历史学者是能够寻找到基本共识的。那么,您认为东亚地区历史和解的焦点问题在于哪里?
  姜: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战后已经过了70余年,战争的直接经验者已不复存在,为什么和解之路还存在问题呢?这里有一个历史经验继承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尊重史实并且试图摸索和解之路的研究者毕竟只是少数。我认为实际上影响和解的群体主要是普通国民,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缺乏正确历史知识的年轻人。直接的战争经历者过世之后,年轻人继承了什么呢?并不是正确的历史事实,主要继承的是民族间的怨恨。在领土问题、历史认识问题出现对立的时候,站在最前列的总是一些感情激昂的年轻人。行动比较激烈的也多是这个群体。也就是说,历史认识对立的主力主要是战后的第三代人或第四代人。互相怨恨的社会氛围,也出现在普通的国民之中。这些年轻人并没有直接的经历战争,他们的历史认识和怨恨的感情从何而来?可以说主要是经过教育的产物。是一种经过教育第二次再生型的历史感情,也可以说是人为制造的历史感情。

  周:您谈到了教育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历史教育直接影响着年轻人历史观的形成,而历史观则影响着年轻人对待和解的态度。对于东亚各国的历史教育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姜:我谈一谈日本的情况。我在日本的冈山大学专门从事日本近代的研究和教育,在基础教育课中负责教近代史,类似中国大学里的近代史大课。所以,总能和大学生直接打交道,包括刚进大学的一年级新生,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日本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如何接受历史教育,形成了怎样的历史认识等问题。在日本,大学的学问非常自由,是没有什么历史教科书的。教员按照自己的观点与研究自行讲课。可大学之前的教育(日本称学校教育)就有历史教科书,并且需要通过国家检定才能使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表面上看起来很公平,没有煽动爱憎的形容词,也不灌输历史观点。罗列的总是平淡的历史过程和重要名词,甚至不忌讳对南京大屠杀(一般称南京事件)的介绍。但是,我认为日本历史教科书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日本历史教科书不教历史的构造。近代以来,日本为什么走上侵略之路?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和满洲事变后的十五年战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对此并没有任何的解释。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看不见历史观。日本的国家基本立场是,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并不是一以贯之的,因此不具有连续性。这种难以声张的立场通过无历史观的教科书,被隐晦地继承下来。经国家检定的日本历史教育教授的是一种碎片化的事实以及名词的罗列,学生并不清楚历史的构造。第二,日本的“和平教育”的问题。“爱好和平,绝对不进行第二次战争”可以说是日本学校教育的骨髓,是历史教科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唯一可以看到的历史观。但是,教科书的描述总是从被害者的立场出发,向学生传递一种从感情上厌恶战争的价值观。例如描述“先次大战”(主要指太平洋战争)中出现的自己国家的310万战死者,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被害情况,东京空袭、冲绳战斗中的被害等。日本学生憎恨战争的感情也由此而来。日本学生从被害者的角度出发,虽然会产生憎恶战争的感情,但是由于不清楚历史构造,所以不知道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近代日本为什么会侵略,当然也无法认识到自身国家的战争责任。这就是日本历史教育的结果,也是国家通过教科书检定所期待的教育效果。他们会说,“战争中是不会存在正义的,包括反侵略的自卫战争”,“用武器争斗不论是什么理由,都是一种罪恶”。

04b.jpg

  日本部分历史教科书。

  周:您指出了日本历史教育的问题,这让我想起了日本社会中“和平痴呆”这样一种有名的说法,就是说战后日本年轻人在和平时代成长,过着平静富足的生活,对战争问题近乎于痴呆。可以说,日本年轻人并不清楚战争的构造。这是日本历史教育的结果。相反,对于中国的历史教育,您是如何观察的呢?
  姜:如果说日本传递的是一种被害者的情绪,那么中国的教育传递的主要是对侵略者的怨恨。正如我们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上所看到的那样,一方面是在描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决定性作用——伟大、光荣,一方面是描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狰狞、残酷。我是不否定这些的,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是历史事实,这是不可能忘记的。有直接经验的当事人,想忘也忘不了。所以历史的怨恨可以继续到第3代人,祖辈讲,孙辈听。但是,现在已经进入战后第4代,直接播种的爷爷已不存在。我认为此时已经没有经过教育第二次“再生”历史怨恨的任何必要,此时的教育重心应该是要学生学习正确的历史事实,忘记感情上的怨恨。而现在的教育方针正好相反,不仅不努力纠正事实记录的偏颇,反而继续再生一种政治层面、国家层面的爱憎感情。年轻人并没有直接地经历战争,现在战后的第4代人,没有任何理由再进行相互怨恨。如果代代不忘历史怨恨的话,我们的后代怎能在一个世界、一个地球上共同生活?年轻人需要牢记的并不是历史感情的怨恨,而是正确的历史事实。

  各国的历史叙事反映国家意志

  周:是的。这让我想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个主题。我认为这是一种“向前看”的思维,体现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胸怀与自信。但是,这种胸怀与自信如何反映在历史教科书当中,我想是将来中国教科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版的历史教科书似乎已经先走一步。您认为应该记住历史事实,而没有必要记住怨恨。但是,有一种情况是,年轻人了解了残酷的历史事实后,可能会自然的产生怨恨之情。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姜:这要看所谓的历史事实是怎样的一种事实,在整个历史中又占怎样一种现实地位。怨恨的感情一般是怎么产生的呢?可以说主要是由一种有选择性的、人为的宣传造成的。例如说,国内电视台每年都制作大量低质量的“抗战神剧”,这对一般年轻人的历史观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对于此类缺乏水准的电视剧,国内已有许多批评的声音,此处我不多谈。另外,被称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各种战争纪念馆,或大量革命回忆录、口述历史所传播的内容,也和基于史料的实证性历史研究有不少差距。另外,最近国际上信息公开、史料公开的速度非常之快。中国的历史研究如何与国际接轨?抗战史研究如何应对这种局面?近年,中国的抗战史研究在史料实证性方面有所提高,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的抗战研究与当时日本军队内部的档案资料存在许多无法吻合的地方。这如何解释?所以,如果不进一步推进与国际接轨的实证研究,进行双方向性的史料确认,而只是一味地坚守政治宣传的陈词滥调,只会让中国的历史研究、历史教育在国际社会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研究的国际化,促进自由的历史研究的风气,减少过于粗糙的宣传,我认为是很重要的。历史学是追求事实真相的,绝不能和宣传混为一谈。

  周:您认为历史事实的真实性才是关键,其中包括历史教育。但是,这就衍生出一个新的问题。也就是世界各国的历史教育以及历史抒写往往都是以民族国家作为单位,而很少以跨国的形式进行抒写,所以各国的历史抒写在某种程度上都会体现了国家意志。至少官方的历史抒写者很难跨过民族国家这一个框架与界限,这在目前来看是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姜:这确实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国家里的每一个个人都不希望发生战争,从个人角度都是倾向和解的。但是,国家与政治有其自身的逻辑,存在复杂的利害关系。这种利害关系对于历史教育有非常大的影响。例如,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各国都会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宣传自己国家在历史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以此来教育学生。但是,如果国家意志干扰了历史抒写,历史教科书就会出现问题。我并不是说历史教科书在说谎,历史教科书上所描述都肯定都是事实。但是,这是一种选择性的事实,依照政治意图选择的事实。例如,之前谈的日本“和平教育”,就是在有意识地选择受害者的史料,来维护国家的立场。并且,细心的人都会注意到,日本的政府媒体(NHK)绝不会使用“十五年战争”这个单词,因为日本政府不承认当时战争的连续性。日本政府的这种政治立场,在无构造、无历史观的历史教科书中是怎样表现的呢?一种方法就是关键词的链接技术。描述太平洋战争之前的历史时,日本的教科书总是使用三个关键词的链接。一个是“赫尔备忘书”(在日本一般被解释为战争的最后通牒),一个是“ABCD包围圈”,一个是“对日经济封锁”。这3个关键词之后,紧接着出现的就是“珍珠港奇袭”。也就是说,日本教科书虽没有明确地告诉学生这些关键词之间的联系,但是在对学生进行诱导,即日美战争是在这种形势下不得已被迫发生的,因此日本的行为有自卫的一面。此点正是日本国家历史认识的基本立场。

  人性与国民性的相生相克影响和解

  周:我对日本这方面的情况也有所了解。日本关于二战的纪录片与电影非常多,对于史实的描写很细致,但总体而言,基本上都认为二战中日本的行为是一种防御性的进攻。防御与进攻本是矛盾的词语,但却被拼凑在一起。也就是说,为了保卫日本的安全,不得不先发制人,所以战争的动机是被动的。但是事实上日本的势力范围却在不断的扩大。显然,日本的历史解释存在不合理之处。这或许就是您所说的国家意志的干扰。回到现代社会中历史和解的问题,您认为能够影响和解的要素有哪些?
  姜:我想最重要的还是人。我认为人是存在两面性的。一个是人性。一个是国民性。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人们是希望和解的。比如说,中日两国的年轻人一起参加某项活动,马上就可以成为朋友,不会有怨恨的感情,也不会为国家利益去争斗,甚至还会结交推心置腹的朋友。人性中有许多美德,这些美德在国际间也可以体现出来。但是,每个人在人性的一面之外,还存在国民性。个人在交谈、和解的过程中,如果突然发生了领土问题等政治对立,经教育播种,潜在的国民性会突然觉醒。此时和解、友谊的双方都会放下人性的美德进入国民性这种亢奋的对抗状态。此时,每个人都会意识到国境区分、国家利益,会想起两国之间历史上的战争、怨恨、对立,并毫不犹豫地站到自己国家的立场,成为一名穿着思想军装的战士。这就是人性转变位国民性的瞬间。可以说,人性是自然发生的,而国民性是经教育产生的。人生落地,经家庭、社会环境培养会产生一种通俗道德,如敬老爱幼、礼貌谦让、对邻人的友善等。战前的日本军人,如果不进学校,不受皇国主义的忠君爱国教育,是不会自己变成残忍的杀人工具的。国内的教育也存在这个问题,在我的记忆中,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接受阶级教育,告诉你要爱憎分明。知道要爱谁,要恨谁,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特别是政治层面的爱、忠诚,阶级与民族的恨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受过这种教育,自然的人性会附加上一种新的国民性,产生为国家利益献身,对敌国、敌人怨恨的价值观。“爱憎教育”,可以说是国民性教育的特征。意在强调,你不仅是一个普通的个人,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体制里的“国民”,有为国家献身效力的义务。我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知道当时非常悲惨的状况。但是,现在的中国年轻人对自己国家的这一段悲惨的历史却没有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学校教育没有涉及这个方面。相反,由于教科书和各种宣传中不断地在强调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所以年轻人都能够记住中日战争中的惨状和历史怨恨。这就是国民性教育而人为持续的怨恨。

  周:在我的理解当中,您所说的人性似乎是指自然人,国民性则是指政治人。每个人既是一个自然人,同时也是一个政治人。自然人的人格与政治人的人格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历史教育影响。对于历史教育的种种问题,您个人是什么态度?
  姜:这个问题,我一边教育一边思考,已经过了20多年。以前,我是抱有希望的。希望通过大学教育使后一代人得到和解。现在,我比较悲观,几乎已经不抱有希望了(苦笑)。因为大学的历史教育不能普及(日本每所大学从事近代史研究教育的教员定员最多只有一人),而经日本学校教育每年被送到社会上的高中生有100余万(2015年106万)。历史教育无法普及,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历史认识对立的温床。我认为学校教育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各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每个国家肯定都会以爱国主义为题材进行历史教育,并监督、管理所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这种爱国主义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教科书也会失去公正性,蜕变为维护自己国家立场的工具。战后已经过了70余年,但亚洲各国的这种情况并没有本质性的变化。各国之间的政治矛盾、利害关系与历史问题缠绕在一起,使和解之路也变得更加艰难。历史的怨恨经过70余年的时间不仅没有被冲淡,反而通过历史教育传承下来。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各国有政治倾向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中,但是,只要存在国境,各国又不可能取消爱国主义教育。这就是和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现实政治的变化影响和解

  周:确实如此。从民族国家的立场上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这直接关系到国家认同与合法性的问题,也是统合民族国家的一个过程。我想,是否存在一种更为柔和性的,或者说更加客观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呢?既让年轻人形成爱国的意识,同时又不让年轻人产生排外的情绪或者说对历史的怨恨。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呢?
  姜:我想这可能取决于现实中的国家关系。当两国政治关系缓和时,虽然国家立场不会改变,但相关的宣传,刺激怨恨感情爆发的政治要素可能会有所克制。当两国政治关系对立激化时则情况相反,政治家、媒体可能会煽动战斗性的爱国主义以利用于政治,使国家间的问题扩展至国民层面,对立也因此变得更加深刻和复杂。这里要指出的是,历史教育播种的国民性只是一种潜在意识,平常会隐藏在人性的背后,如果不受某种政治上的刺激,是不会表现出来的。正如之前讲的,人皆为友的人性。但是一旦受到某种外部影响的刺激,例如政治层面的领土问题对立时,排外或者怨恨的情绪就会被媒体的渲染所唤醒。近代战争中,日本国内的“举国一致”的现象就是这种例子。我认为,历史教育的现状可能很难得到改变,但是政治上的对立却可以预防,例如对于领土争端没有必要激进地宣传,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如果是外交问题,就放在政治圈里进行解决,万不要操纵媒体去刺激国民的情感。这需要政治家与媒体保持谨慎的态度,意识到国民感情爆发的严重后果。不理性的感情一旦在大多数国民中蔓延,将会产生一种使政治家骑虎难下的僵局。

  周:激进的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使用民族主义武器很可能会伤害到自己。我想各国理性、冷静的政治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有充分的认识。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也会阻碍双方的和解,其实从长远上有损本国利益。那么,您认为能够促进和解的要素主要有哪些?
  姜:我觉得是政治家的谨慎。例如,我们可以看日本的情况。小泉与安倍的一些不谨慎的言行,事实上激发了两国感情的恶化。政治家不谨慎的言行还可以引爆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年轻人的情绪,年轻人们的感情爆发甚至有可能超出政治家们的预判。

  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需要反思

  周:除了高层政治的要素之外,还有什么是能够促进和解的要素呢?
  姜:那可能就是要重新审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我之前谈到,人有两面性。一种是人性,一种是国民性。从人性出发,比较容易交朋友。从国民性出发,就得考虑国家利益,这就会产生许多对立。不是每个人都清楚人性与国民性的区别,相反,经常把人性与国民性混为一谈。所以,理性的年轻人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什么是自己的人性。什么是自己受到教育形成的国民性。如果没有这种基本的辨别能力,则很可能成为时代的牺牲品。这需要一种对政治的自觉,独立的理性的思考。如果年轻人能有这种认识,国家关系才会有好转的基础。

  经济文化的要素有助于和解

  周:听您这么说,我感觉您对年轻人的要求可是非常高(笑)。没有达到足够的知性,一个年轻人很难清晰的区分何为自身之物,何为被灌输之物。大部分年轻人可能对于自我内在的思想构造并没有那么清楚的认识。这么来看,教育还是任重道远。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要素有可能促进和解呢?
  姜:我认为是注重经济与文化的要素。以经济文化层面的共同利益来取代、削弱政治层面的对立关系。经济要素可以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形成互惠的关系。文化要素是指中日两国之间历史上长期的文化交流,以及形成的文化相似性。从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两国的关系是肯定会变好的。相反,政治的利害关系(比如领土、国家利益的对立)会破坏经济、文化带来的融洽。若仔细观察一下历史,可发现两国间的关系总是被政治层面的对立所破坏,又被经济、文化层面的努力所修复。政治紧张时,国家派出的讲和使者总是民间的文化代表团。1955年12月,战后中国大陆首次访问日本的就是郭沫若率领的中国科学院代表团。也就是说文化、经济总是在为政治对立打圆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可惜的是,包括学者,大多人并不明白。总天真烂漫地列举历史文化、经济交流的实绩,来证明两国政治利害的一致,为国家的政治行为辩解。例如,日本有一种思想叫亚洲主义,强调一种同文同种、唇齿相依的“连带”的思想。战前以共同对抗西方的侵蚀为借口,宣传文化、历史、命运的连带,结果被日本帝国主义利用为亚洲侵略的武器。其连带之结果,是对朝鲜半岛的吞并和大东亚共荣圈的实现。战后70年的安倍讲话中还能看到这个影子,称日俄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非国家反抗西方列强的勇气。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亚洲解放战争。这种亚洲主义的连带思想,在战后的1960年代日本对战争反省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再生,其基本方法就是利用考证历史上文化、经济、个人友谊层面的连带事实,从思想层面为战前日本的政治行为辩解。认为日本的近代并不都是侵略,侵略的事实中亦存在一种平等连带的思想。此思想也是今后改善国家政治关系的工具。

  周:您的意思是说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可能破坏经济与文化要素带来的积极影响?
  姜:不是。我想说明的是,战后日本知识分子为亚洲主义辩护的方法特征,探讨政治与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这与和解问题是有关系的。作为国家而言,政治利害层面上是不可能退让的,比如领土问题,谁能退一步?而经济、文化、人情面的连带,却是互惠的,也可以改善险恶的政治环境。战后日本知识分子做了大量实证,强调的不是侵略,而是历史上的连带关系。国内的亲日派,在此方面也有不少研究成果。其研究的特征在于强调形成平等连带感的人的要素、文化要素、经济要素,而避开政治层面的问题。例如强调孙中山与头山满、犬养毅的个人友情,中日近代文化交流的具体事实等。但是,这些不能取代国家间的政治关系。

  周:您的意思是说在和解的过程中,国家间的政治利害无法让步,但经济、文化要素能起到缓和的作用。战后日本的学者用经济、文化的要素来修饰亚洲主义,应认清这种方法特征,不要以文化、经济层面的连带感来解释政治层面侵略的历史。这样才能使亚洲主义脱离政治利用,从“辩解”变为“和解”的要素。谈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最近日本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反日情绪并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受到了1990年代开始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刺激。您怎么看这种观点?
  姜:刚才讲过,爱国有两层含义,一是自然的爱乡土,爱自然,爱和平,尊崇民族文化的自然感情,一是被政治诱导的爱政党,爱体制,爱领袖,捍卫国家利益的国民性面的表现。这种观点指出的是后者。可以说是受政治操纵后形成的一种“爱国主义”。即后天性、人为性的、有政治含义的爱国。经教育而产生,是一种潜在意识,平常隐藏在人性之后,即前者的自然爱国感情之后。我认为并不一定是越来越强烈,而是由于改革开放下的经济来往和国家政治关系缓和,这种激进的情绪一直没有浮出水面的机会。一旦政治关系不稳定时,政治家会通过各种手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管制,人为地刺激爱国主义情绪的爆发,以利用在政治上。从1990年代到现在越来越强烈了,可以看作是晴雨表,说明国家政治关系趋向恶化。但我认为不会是持续性恶化,而是随着政治背景的变化时好时坏,时紧时松。只要政治缓和,没有人为刺激,被绑架的国民性总是愿意回归自然的。

  日美关系无法等同中日关

  周:您讲到政治性的刺激,这让我想起日美之间的问题。您也知道,日美在太平洋战场上战斗的激烈程度可以说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是数一数二,甚至使用了禁忌武器原子弹,而且是两枚。但是,从现状来看,日美两国的国民似乎对于太平洋战争都抱有放下的态度。为什么日美的民众没有受到政治性的刺激呢?另外,在您看来,对于历史问题,日美之间放下的态度是真正的放下吗?还是具有政治操作的要素?
  姜:日美关系是非常复杂的。日美关系的基本背景是日美同盟,双方具有非常紧密的利害、利益关系。所以,双方可以一时和解。这是一种政治性的和解。奥巴马可以去广岛,安倍可以去珍珠港。因为在将来,双方政治层面上是一致的。从文化上、经济上来看,两国之间、两国民间的利益也始终是一致的。战后日本接受的基本是美国文化。经济上来看,日本经济的成长与美国有非常大的关系。也就是说,日美关系不仅在文化、经济层面上,而且有日美同盟的背景,在政治层面很容易得到一致。我想这些都不能与中日关系相等同。

  东亚共同体的推进与和解的意义

  周:确实如此。日美关系是多层面、多角度的。以日美同盟作为外交出发点的日本到底如何定位自己在亚洲位置呢?大约十年前,东亚共同体一度是热门的话题,日本也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依旧错综复杂,东亚共同体的论调似乎销声匿迹,几乎没有学者再去积极地触摸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东亚共同体与历史和解的关系实际上非常紧密。在您看来,东亚共同体的问题是否仍然具有意义?
  姜:东亚共同体的问题我非常关注,也是我现在专门在研究的一个问题。亚洲主义研究的出发点也在这里。我的基本论点是,从战前亚洲主义的历史来看,政治上不可能形成长久的共同体。这是一个原则。所谓东亚共同体构想,实际上的是政治性的共同体。还没有出发,已经发生了争夺霸主地位的暗斗。中国与日本都想做梦幻中的东亚共同体的领袖。两国都有自己的指导思想。中国是中华思想(儒教)、人民币经济圈,汉字文化圈。而日本则捡起了战前的亚洲主义。从历史经验看,政治共同体中的国家关系不可能平等。地位随政治势力的消长而变化。若不需要政治面的连带时,小国自然也没有存在意义了。东亚共同体的问题主要是中日两个强国的对立。一时的和解,也建筑在利害关系相对稳定之时,基础非常脆弱,由于蕞尔一小岛,共同体构想突然消声匿迹的现实,也证实了这种政治共同体的虚妄性。若只是经济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肯定能顺利做好。像欧盟一样,从经济角度出发促进融合,就会比较顺利。但从东亚共同体的构想看,带有政治层面融合的倾向,这样矛盾就很难调合,并因政治对立而失败。即使一时成立,也不会对等,尤其是没有地位的小国。

  周:在您看来,中日各有自己的指导思想。我想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思想的不一致或许是造成对立的一个根源性问题。不仅影响东亚共同体的进程,也影响着和解的进程。那么,在您看来,中日两国的思想有找到共识的可能性吗?
  姜:我认为有。主要就是放下政治层面的对抗,推进人、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并不需要什么指导者、霸主的存在,所以没有必要强调国际政治组织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共同体本身就不是一个和解、和平的名词,而是带有对抗性。需要拟定假想敌。在国际化的和平时代,建设东亚共同体,就等于需要在东亚修筑起一堵围墙,选择确认共同体内部的成员。那么,其目的到底是要把谁挡在墙外呢?要和谁进行对抗呢?这种共同体难道是和平时代的组织形式?所以,绝对不能搞什么政治共同体,若需要合作体制,可以促进一种开放性性的人、经济、文化层面的交流合作。也没必要使用什么指导思想和地域名词。

  周:您对于共同体的分析很独到。全球主义与地域主义确实存在一定的冲突性,这是一个悖论。您也谈到,过于强调政治性的共同体可能会走向失败,我想欧盟的问题也与这个相关。人、经济、文化的开放性网络确实非常重要。同时,也有观点认为,在人、经济、文化等要素之外,也应该建立知识共同体,也就是一种跨国共享的知识网络。例如,知识分子的跨国交流、各国历史资料的共享、各国联合培养大学生、中学生的交换留学等这样一种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网络。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姜:对,我觉得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要。但是,应该注意不要让国家政治介入。因为国家间的利益一致是一时的,是在不断变化的。而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共同网络建设应是一个半永久的、长期的构想,一时的国家政治利益的对立,很可能会影响这种长期的历史进程。而所谓的亚洲共同体主要是出于政治企图,不是经济、文化层面的需要。我认为,当人、经济、文化、知识的交流达成某种成熟的状态,也不需要去强调什么所谓的共同体了,因为实际上的交流网络已经形成。

  国际间的史料公开与共享打开和解之路

  周:在跨国知识网络的建设中,已经开始着手、或者说可行性比较大的就是各国历史资料的共享。史料的公开与国际共享显然有助于推进历史和解的进程。如果能在东亚各国之间形成一个共享的历史资料电子数据库,让东亚各国的每一个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查阅相关史料进行事实确认,我想那时东亚的氛围与社会思想一定会是另一番风景。您是思想史的专家,对于史料共享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

  姜:在史料公开的这个问题上,日本已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我并不赞同日本政府的政治立场,但是我对日本政府建设的亚洲历史资料中心是举双手赞同的。此计划从村山富市内阁时开始,建设费还赶不上半艘神盾型军舰(约500亿日元),却统合了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外务省外交史料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的几乎全部档案文献,将这些档案文献(约2800万张)的网络电子版免费地向全世界各国公开。包括对日本立场不利的历史文件。其中大部分是二战时日本政府以及军队系统的内部机密文件,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我想这就是促进历史和解最好的一个方法。先抖出自己的老底,不隐藏任何东西。相反,中国的史料公开情况还比较滞后。许多档案的保密性非常强,通过各种方式阻碍学者的研究。退一步讲,这样可能导致历史事实的研究迟迟不前,形成历史和解的一种主观性障碍。如果双方都能够将战争时代的政府档案资料全部公开,会解决不少历史事实层面的对立,使历史和解向前迈出一大步。这个问题上,日本已经走在了前列。

04c.jpg

  亚洲历史资料中心 中文版网站(https://www.jacar.go.jp/chinese/)

  周:是的。您谈到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的情况,所以我补充一下。亚洲历史资料中心的史料数据非常庞大,但没有百分之百涵括所有的日方史料。部分涉及个人立场的史料,例如日军高级将领的回忆录与日记,以及作战地图、兵力布置等资料并没有公开在网络上,而是要到各个史料馆进行调阅。但是,仅需要简单的手续,世界各国的人们都可以轻松调阅。我最近也在写一篇文章,就是史料公开与历史叙述霸权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史料公开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不知道中国方面意识到这个问题没有。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姜:这个问题就非常复杂,而且敏感了(笑)。信息公开的程度,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有直接关系。平时政治宣传越多,思想教育越严,就越不敢如实公布档案,比如北朝鲜,怎么能公开国家的历史档案?在此只谈日本的情况。日本是民主与法治国家,国民有纳税义务,对此国家也负有对纳税者公开国家信息的义务。这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日本称为“知”的权利,特别是过去的历史资料,并不受国家利益的制约。即使在史料公开后政府被揭短,也不会是什么大问题。例如说,关于领土争端的问题,对日本自身非常不利的史料也都是公开的。我们可以见到1877年当时日本政府(太政官)放弃竹岛(独岛)的布告,对钓鱼岛等五岛企图占岛的经纬。日本政府并不害怕,也没有理由以此来封锁国民的“知”的权利。因为,日本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并不依靠历史文件。相反,专制国家肯定会封锁可能动摇自己执政基础的历史文件。

  史料公开的时代潮流无法阻挡

  周:但是,在史料公开的问题上,近几年东亚地区似乎开始倾向保守化。例如,原本可以自由查阅档案的台湾国史馆就开始拒绝大陆籍的人士进行资料调阅,而且在内部也将蒋介石的大溪档案提升至保密级,这给历史研究增加了障碍。您认为保守化会持续下去吗?或者只是暂时性的回潮?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势?
  姜:史料的公开确实会受到现实政治的利害关系的影响。战后70余年,现实政治的许多利害关系仍然在延续当中,所以出现将历史记录封档保密的现象。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史料最终还是要公开。当过去成为历史的时候,许多政治利害也会随之消失。随着时间的流逝,历史认识也会改变。我想,100年后的人们看待中日战争的态度,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总之,我认为总的趋势还是会越来越开放。如果政府能认识到这个趋势,早公开反而更有益。

  希望年轻人成为国际

  周:对于这个问题,看来您是乐观的。希望史料的公开情况能够有所改善。最后,回到和解的问题上来,您开头就讲到,和解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年轻人身上。那么,对东亚各国、各地区的年轻人,您最想向他们说的是什么?
  姜:我想说的是,年轻人应该要成为一个国际人。跳出国家、国民这个狭隘的圈子,以更开阔的视野与胸怀去接触与了解世界。

  周:这让我想起之前中国网络上流行的一个段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笑)。希望年轻人能够以更开阔的视野与胸怀“向前看”。很高兴能与您展开此次内容丰富的对话,谢谢!
  姜:谢谢!


  近期图文:

  啃洋面包的命,操中南海的心  
  
历史研究就像一桩陈年旧案交给你来重审  
  
文革:秦始皇的一面和马克思的一面  
  
王鼎钧回忆录提出两难问题和解套思路  
  
她要让大饥荒幸存者自己发出声音  
  
2016年中国许多事仿佛卡夫卡小说  
  
百名中国精英写新年寄语,自己并无把握  
  

  
  


浏览(2640) (16) 评论(1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金城 留言时间:2017-02-09 12:56:35

Pearl的观点言简意赅,完全赞同!当年邓小平曾一言以蔽之: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日本伤害中国最深、欠中国最多。这是刻骨铭心的心灵创伤!再回头看看近些年日本的所做所为,怎么会有和解?假如有的话,那也一定是在中国把日本彻底打趴下、甚至灭亡它之后。这当然是很悲哀的事情,但是,世间万物,无非因果相报而已。

金城 欢迎评论 重新登录发

回复 | 0
作者:无云夜空 回复 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7-02-09 09:42:41

分析很有道理。看未来,如果中国继续进步,日本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就危险了,日本脱美就会逐步显现。在这发生之前,中国有必要不断分化美日同盟,对美国做工作:不要放弃对日本的控制;对日本做工作:支持挣脱美国的控制。

回复 | 0
作者:赛昆 留言时间:2017-02-09 07:03:38

其实中日两国都是苏俄的受害者。这是苏俄在1920年的远东政策:“我们在远东的总政策是立足于日美中三国利益发生冲突, 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加剧这种冲突”(转引自《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第4期,131页)。

苏俄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一直在挑动中日冲突,甚至在卢沟桥放鞭炮,激发“通州事变”(南京屠杀的缩小版)。中国是二次大战以后,丧失固有领土最多的国家,从中日领土中得益的是中共的亲爹斯大林,黄皮走狗毛泽东割地有功,被扶上儿皇宝座。

所以中日和解,是中国人驱除黄俄恢复中华之后的必然结果。在此之前不大可能。

回复 | 0
作者:水库水库 留言时间:2017-02-09 01:53:52

喜欢博主的这个题目,因为中日和解能够使得人民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

不同意评论中的-美日和解只是因为美国强大(冷战肯定是一个原因),其实里面有文化的因素,可以看看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迅速和解。另外就是历史的教训,一战后对德国的处理导致德国复仇心态膨胀,可能对希特勒上台以及二战爆发有关联。也是美英领导人的反省。

几位学者通过学术的理性的研究报告或书籍如果能够影响一些年轻人甚至两国的政治层面人物,这正是学者的本分,值得赞赏。是否能够影响日本国家主义或中共的集权思维又另当别论。

反正在日的华人作家中大力批评中共的也有不少。

回复 | 1
作者:阿妞不牛 回复 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7-02-09 00:21:31

而台湾,更是夹在美国日本中国之间的死疙瘩。这个死疙瘩的解开,就是另一番国际格局大变革大格局重组说不定是要动用核武按钮才能启动的。在这样的现实格局下,一切所谓正确的历史客观认知教育和解之类,都很玄妙暗淡无力,不管多么有理。中日政治家只有在国际大格局大变动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认真看待和操弄这样的“和平和解梦幻曲”。同时,也必须不狂躁到大张旗鼓鸣奏战争狂想曲。而这还没有包括中共内部的权力争夺以及维持中国国内统治的需要这一重要因素:没有日本这个死不悔改的仇敌,就无从生产寻找维系中共合法性的抗日神剧神话。没有中共对日本的敌意, 日本就无从扩军备战,强化美日军事同盟,直到整体突破战后宪法,成为完全独立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大国。一句话,中国日本都是最积极最热切的要突破战后格局的先锋,但是中日绝不甘心对方走在最前面,却都骂对方就是这样走在了最前面。 川普用第三只眼看这一切:你们谁要跟美国单挑, 只管来。首先是经济金融贸易,川大爷决不让你们日本鬼子中国佬继续占便宜。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回复 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7-02-09 00:20:47

这就是我旧文《中日龙虎斗与龙虎盘山》所说的意思:中日互相合作到互相争斗,都是战后东亚与世界整体格局所决定的。无论合作与争斗,都是互相需要,甚至互相提携,最基本的是中日两国在战后实际的最基本欲望要求:两国的追求“正常大国化”。日本要争的是自己的“国家正常化”, 但是他不能像德国那样正常化。美国在东亚没有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北约欧盟那样的区域政治经济军事组织,把中国日本包括一起。中国更是要大国强国化,中国也不能象法英同德国那样接受一个完全平等友好价值观与利益基本一致的日本,美国更不希望不需要出现一个这样的日本。中日注定是这样一对怒目圆睁的朋友邻居,一对互相咬牙切齿离不开的仇敌。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回复 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7-02-09 00:19:56

后来胡耀邦时期(严格讲是邓小平改开时期),日本是中国实际开放改革的跳板与“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近水楼台。而日本抢占中国市场,同时抗住苏联,促进中美联手抗苏,并引导中国进入美国世界体系的第一推手。而最重要的是,日本依靠自己经济地位与实力,随着同中国的密切关系,大幅度历史性地提升了日本自己的国际地位:不但敢于抗苏,强硬要求苏联归还北方四岛,并获得中国公开大力支持,同时增强了自己对于美国的独立性,日本的右翼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兴盛的,他们找到了出头的好时机。靖国神社就是这个时候把东条英机的甲级战犯亡灵请进去的中国美国苏联对日本的实质性压力都大大减低。日本开始挣脱战后紧箍咒。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回复 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7-02-08 23:57:24

而日本完全不同。战后立即开始的冷战格局,日本就是美国的直辖州。日本不需要获得苏联中国大陆的和解接纳,美国也不需要他们被中国大陆以及苏联象法英苏联接纳德国那样接纳。美国甚至不需要日本的所谓道歉以及“和解”日本没资格也没必要跟美国谈和解。东德必须清算纳粹才能获得苏联接纳,西德更要彻底反思纳粹才能获得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整个西方阵营的接纳支持。东西德双方敌对,但是在反思清算纳粹上是国际社会国际格局的严酷要求,以及东西德被东西方交换承认的条件。日本不需要满足这个条件。日本再怎么样反思道歉,苏联也不会归还占领的日本领土,美国也不会去帮日本要回这些领土。而尼克松访华后国际格局大改观,毛中国与日本立即有紧迫的相互需要。日本怕被美国当棋子扔掉,美国不在乎日本跟中国的“友好”赶超美国同大陆的关系,而毛中国与美国都需要日本跟苏联保持矛盾甚至敌对。

回复 | 0
作者:阿妞不牛 留言时间:2017-02-08 23:18:27

很赞同pearl的看法。说实话, 姜克实、周俊两位讨论带着个问题,是文人学者高雅清谈,跟谈论世界大同美好理想差不多。老高按语提到胡耀邦时代的中日蜜月期。那个时代包括老高都是在中日友好的樱花林中醉卧的吧。可是,从国际政治的角度,那个时期,甚至包括整个毛泽东时代都几乎不提及南京惨案,到后来江泽民起南京惨案以及抗日神剧不断,包括日本右翼的兴起以及他们的言行在中国的放大,这并非只是所谓中日历史纠结甚至所谓国民心态与教育的问题,而是战后国际地缘政治基本格局所决定的。关于这点,我有过好几篇系列专门论述。日本政府不能像德国那样对二战做最深刻的自我反思,就是因为日本不是战后德国(包括东西德)的处境。西德跟法国英国的彻底和解,是西德唯一的生存发展之道。而这种彻底和解的前提,必须是战败国德国对希特勒纳粹进行彻底自我反思与清算,否则戴高乐的法国以及英国不可能接受德国成为平等合作伙伴,东西两个德国都不可能得到苏联的尊重。

回复 | 0
作者:pearl 留言时间:2017-02-08 20:47:13

还有几句话想加上。非常赞赏老高的这篇文章。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和解不要积怨,是人类历史的最终潮流。对于中国而言,承受着日本当年侵略,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的民族心灵创伤,这种和解是苦涩的,但是最终这个和解是两个民族要着手解决的问题,如邓小平的一句名言,如果这一代不行,就依靠下一代的智慧去解决。

回复 | 0
作者:pearl 留言时间:2017-02-08 20:36:21

老高,以历史而言,两个民族的和解,不能让当时的受害方提出来,而是当年的加害方。

在这点上,日本和德国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不会反省。即使有了口头上的道歉(即便是这点都做得不到家),也没有内心真正的反省,不仅是政府,也是民间。所以中日和解道路漫长。

真正和解的那一天,是中国强大到了日本不得不低头的那一天。非常悲哀。美国在日本扔了原子弹,惨绝人寰,但是日美为什么那么快就和解了?因为美国的实力。把你打翻在地,不和解都不行。世界上不变的丛林法则。

供参考。

回复 | 0
作者:单程票 留言时间:2017-02-08 18:48:08

中国自许为东亚老大,总想把其它邻邦踩在脚下,官方与民间都不会允许和解的。

回复 | 2
作者:swgr 留言时间:2017-02-08 18:11:41

论述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看待历史与现实政治的关系仍未讲透,可能是不想过于卷入当前政治的原因吧。

中日关系的恶化,一是久已搁置的钓鱼岛之争重启,日本政府购岛、否认主权争议,是直接导致关系恶化的导火线。二是官员参拜靖国神社所代表的史观,反映日本政界的右翼化。也就是说,恶化中日关系是日本政府有意为之的战略举措,视为日本扩武、修宪、走向“正常国家”的一个机会。中国方面本没有树敌日本的动机,但日本既然跳出来,中国需要应对,其中就包括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中日关系不可避免受到美国的影响,美国支持日本扩武来遏制中国,正与日本右翼目标阶段性重合。不过日本要彻底走向“正常国家”,最大障碍还是美国。

回复 | 0
作者:dolame 留言时间:2017-02-08 17:36:38

As long as the Jap dogs keep denying the truth of what happened and changing their history books to serve their interests, on top of refusing to fully apologize to the Chinese people officially at the state level, no reconciliation would be possible.

回复 | 0
作者:高伐林 留言时间:2017-02-08 12:53:16

老贫农好。大作我刚才已经在万维和明镜博客上都看到。

大前年“八一”我就注意到并介绍过习近平写于二十多年前的一首“七律”:“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云云。在他的这一代中共政治领袖中,他的诗(如果真是他自己写出来的话)算是出类拔萃,李克强、王岐山以降,恐怕都难以望其项背。但扩大眼界来看,在中共政治人物中,他这些诗恐怕只能是“附庸风雅”级别;就更不用再放眼当代诗坛了(尽管当代中国诗坛已经是极大的垃圾场)。

“习总诗词,超越圣人。经典语言,博大精深。合三洋之水,纳五州之韵”----谢谢你逗得我狂笑!

回复 | 1
作者:老贫农 留言时间:2017-02-08 12:24:10

老高:我刚写了一段文字,转给你看看。建议你也看看今天的新华网,以了解国内政治动向。

请何频先生和齐之丰先生看看今天的新华网

今天新华网头条刊登了重要的颂圣文章《天地诗心,习近平的诗词情缘》

(http://www.xinhuanet.com/ )全国各大网站都在首页转载,这肯定是中宣部的指令。文章吹捧说习近平精通古典诗词,在演说中信手拈来。更有评论说:“习总诗词,超越圣人.经典语言,博大精深.合三洋之水,纳五州之韵”(是吹捧还是讽刺我们暂且不管)。请齐之丰先生和何频先生认真看看,这到底说明什么?能说明习近平不喜欢搞个人崇拜吗?能说明中共回避“习核心”宣传吗?小齐作为美国之音记者,应该具备起码的政治敏感性,看待中国的事情应该从实际出发,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不能以谷歌搜索结果为依据。以后做采访不应该先设框框,先拿出自己的错误观点再让对方解释为什么。

回复 | 1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916,50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川普再次进白宫,与八年前首次进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别听我们
·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
· 写回忆录尽量让被追忆的人物和事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没想到这部俄罗斯小说竟成为习近
· 美国的名校为什么左翼思潮占绝对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两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党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川普再次进白宫,与八年前首次进
· 下一代人若想有出息,就别听我们
· 写回忆录尽量让被追忆的人物和事
· 特朗普看到了美国真的病状,但他
· 人工智能:民主追求者的噩梦,独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存档目录
2024-12-02 - 2024-12-23
2024-11-01 - 2024-11-25
2024-10-07 - 2024-10-31
2024-09-03 - 2024-09-30
2024-08-05 - 2024-08-29
2024-07-08 - 2024-07-29
2024-06-03 - 2024-06-27
2024-05-06 - 2024-05-30
2024-04-29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