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国旗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的变迁,代表了建国精英思想的变化:前者代表了光复汉地十八省江山的蓝图,而后者则意味着全面继承大清帝国版图。天下没有免费午餐,民国将领土扩张一倍以上,代价很快显现,一直到现在,汉人仍为此买单
高伐林按:前两天在博客上介绍的广西文革大屠杀和性暴力史实,实在沉重血腥,我自己都不忍卒读。 实践证明:若长久地、专业性地接触暴力事实和史料,人的精神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美国越战老兵往往留下各种长久难愈、甚至伴随终生的心理后遗症;而南京大屠杀中全力救助中国妇孺、被称为“悲悯女神”的明妮·魏特琳女士,最终因严重忧郁症而自杀;六十多年后,张纯如女士发掘史料、向世界重新披露南京大屠杀真相,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惨剧最终也压垮了她,她饮弹自尽。13年前,我受美国柯捷出版社、华光文化协会和张纯如父母亲人之托,编辑纪念图文集《永远的张纯如》,从那些图片和文字中,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这是一个两难问题:中外暴君犯下反人类、反文明的大规模种族灭绝、阶级灭绝的滔天罪行,必须得到彻底揭露,使之暴露到光天化日之下、将之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以儆效尤;但是揭露这些血淋淋的真相,对揭露者本身和观众、读者的心智,又往往会产生始料未及的负面效应,甚至为许多关于媒体的法令和规章所禁止。 相比起来,用不那么直观的文字记录(以及口头讲述)披露,有一定的“间离效果”,要稍好一点;而像维特琳那样天天眼前都是成百上千惨死的尸体、像张纯如那样面对无数惨不忍睹的照片,必将受到极大的精神刺激。几个月前,我在《历史明镜》访谈节目中采访美国德州的华人学者乔晞华博士,他讲述文革初期南京外国语学校的红卫兵打死工人王金这一著名事件,提供了几张照片,那些黑白照片翻拍于文革中印刷的报刊,模糊不清、并无细节,只是大体上显示躯干和四肢部分伤痕;但明镜电视节目的年轻导播们看后,纷纷告诉我“看了会做恶梦”“绝对不能在屏幕上播出”,还有一位说:YouTube对这类画面管制甚严,很可能因为有这样的照片而封杀这期访谈节目。我只好与乔博士通气,放弃使用——他在他的专著《既非一个文革,也非两个文革》中其实已经刊出这些照片,但印在发行量不大的书上,与在观众遍及全球的电视节目中放映,产生的效果不一样,后者管制得更为严苛,也是有道理的。当然,我希望能有基于科研基础上的更明确规定,做到兼顾两方面的平衡:既要彻底揭露暴行,又要保护民众心智、尤其是保护青少年成长。 今天改谈一个不那么残酷的话题,换换气氛——但这个跳到上个世纪初的话题,同样充满争议性。例如,作者冯学荣在《溥仪为什么恨民国》这篇文章中说:“孙文当年根本就不是‘卖国’,因为那时在孙文的眼中,满洲根本就不是中国的。既然不是中国的,也就无所谓卖国”;而对于人们称溥仪是“卖国贼”,作者也认为“值得商榷”:“国”的概念不同,你的国是中华民国,溥仪的国是大清帝国,“说他‘汉奸’就更有疑问了,他是满族人,并不是汉人”。作者阐述从“孙文的眼中”、“溥仪对于‘国’的概念”出发,他们的主张和行为“有他自己的合理性”。研究历史,当然需要知晓这一点;但我们也需要、更需要从更高、更普遍的原则来衡量其主张和行为的是非功罪。而这一方面,作者语焉不详。
溥仪为什么恨民国
冯学荣,博客
问:孙文在其早期的革命蓝图里,是否并不想要满洲(东三省)? 答:革命党(同盟会)最初的理想是:恢复长城关内十八省的汉人江山,一开始并没有想过要将满洲(东北)并入中华民国的版图。 问:哪十八省? 答:江苏、甘肃、浙江、陕西、安徽、山西、江西、山东、湖北、湖南、河南、河北、贵州、四川、福建、云南、广东、广西。史称“汉地十八省”。 问:革命党最初的口号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答:革命党的理想是将满洲统治者驱逐出十八省的地盘、恢复明朝时候的汉人地理版图。革命党并没有打算要满洲、内外蒙古(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以及新疆和西藏。他们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他们认为这些地方原本都不是汉人的地方,因此都可以不要。 问:所以武昌起义的时候,革命军打出的是“十八星旗”,寓意就是恢复汉人的十八省江山,只想要恢复长城关内的十八个省,什么满洲、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都是不要的。 答:是,所以1911年12月在南京举行的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选举人就是来自于十七个省的代表,其实有十六个是关内的省,只有吴景濂是来自奉天省(今辽宁)的。 问:后来还集体去拜了朱元璋的陵墓? 答:是的。辛亥革命时期,孙文到了南京,带队到明孝陵,去干嘛?去告慰朱元璋,说现在我们汉人已经光复关内十八省的江山了,祖宗你可以安息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孙中山逝世于北京,但中山陵却建在南京紫金山,毗邻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的明孝陵,是有原因的。——老高注)
问:章太炎、冯自由这些革命党人早年在东京留学时,曾经召开过诸如“支那亡国二百四十二年纪念会”一类的活动,他们认为“大清国”不是“中国”、真正的“中国”早在满清入关的时候,就已经亡国了。 答:是,当年的革命党人普遍认为:“中国”其实早就亡国了,所谓的“大清国”,其实并不是中国。大清国是大清国。中国是中国。当年他们是这样想的。 问:据说许多革命党人当年都主张不要满洲。 答:然。例如章太炎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认为:满洲不是我们汉人的地方,我们不能贪人家的,不是我们的,我们可以不要。 问:就是孙文也多次提出过:满洲可以委托给日本治理。 答:看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当年的满洲和今天的东北不是一回事。许多人揪住孙文这一点说他“卖国”。其实这种批评对孙文是不公道的。孙文当年根本就不是“卖国”,因为那时在孙文的眼中,满洲根本就不是中国的。既然不是中国的,也就无所谓卖国。
问:既然革命党志在关内十八省,那么为什么在民国成立的时候,中华民国的版图又包含了满洲、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 答:那是因为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革命党和清政府议和,在议和的过程中,谈到了这个问题:新的中华民国,是只要关内十八省呢、还是应该包含满洲、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 问:革命党人这时候才“起了贪念”? 答:不能简单理解为贪念,当时东北有一些历史条约,存在不得不继承的因素,再者这个时候革命党确实也发现:原来我们的胃口太小,我们不但应该要光复长城关内十八省,而且我们还可以将满洲、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统统收进来,将我们汉族先人的版图扩张一倍以上,而且革命党人很聪明,他们很敏感地意识到:“十八星旗”、“汉地十八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些口号对民国不利,怎么办?于是废除了这些口号,提出了一个新口号:“五族共和”。 问:就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答:是的。而且革命党人也发现:之前我们不承认大清国是中国,其实也不明智,所以他们也开始承认大清国就是中国。为什么要承认呢?因为革命党人发现:原来承认大清国是中国的话,可以从大清国的手中名正言顺地继承到这些新的领土:满洲、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 问:而且还开始宣扬一个新的概念,叫做“中华民族”。 答:是,民国精英们从满清手中“继承”了满洲、内外蒙古、新疆和西藏这些新领土之后,开始琢磨要完善合法性的问题。为了营造合法性,革命党人开始淡化此前的“大汉民族”主义口号,而开始宣扬“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问:“中华民族”这个概念就囊括了满族、蒙古族等,它使民国的版图合法性,得到了初步的确立。 答:至少在表面上是确立了。民国成立之后,民国的精英们就废除了“十八星旗”、而换上了“五色旗”。五色旗就是“五族共和”的意思。 问:所以民国立国之初的这些精英们,也是很“实用主义”。 答:确实是这样。民国成立之后,孙文到处演讲,说要将满族、回族、蒙古族、藏族等逐步汉化。这个在他的演讲录里面是有多处提到的。现在我们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民族政策欠妥。值得一提的是:民国乍立,蒙古人不干了,他们闹事了,说要分家,要单干。 问:蒙古独立运动。 答:就是。民国成立之后,蒙古的王爷们有意见了,他们说:我们蒙古在明朝乃至以前,并不是你们汉人的地方,我们蒙古臣服于满清两百多年,是慑于满清的淫威。现在满清倒台了,满清将我们蒙古让渡给你们民国,可是你没征得我同意啊!我们不服。我们蒙古人要恢复自己的国家。 问:北洋政府听不进去? 答:北洋政府当然听不进去。要知道那袁世凯也是个强硬派。他哪里听得懂这种话?哗哗地就派军队到外蒙古去镇压。 问:据说当时蒙古王公的独立运动后面有沙俄支持。 答:对,是有沙俄支持,但蒙古王公确实也有独立的想法,二者同时存在,互不矛盾。 (民国的旗帜从十八星旗到五色旗的变迁,代表了民国建国精英思想的变化,十八星旗代表了光复汉地十八省江山的蓝图,而五色旗则意味着全面继承大清帝国的版图,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民国将汉人的领土扩张一倍以上,代价在后头很快就显现出来,一直到现在,汉人仍然在为此买单,此中得失,发人深省)
问:而且不但蒙古人不干,甚至满清贵族本身也是不服的。 答:不服。其中肃亲王善耆回到了满洲,在那里搞了个“宗社党”,立志要恢复满洲江山。善耆这帮人的逻辑是这样的:《退位诏书》是革命党和袁世凯勾结起来、逼迫隆裕太后签的,我们这些王爷不服,关内十八省原先是我们抢你们汉人的,现在还给你,我无话可说,可是满洲是我们满清世世代代祖传的地盘,我回满洲复国去。 问:好像在1916年在东北还闹过一起武装运动。 答:闹了。是1916年。立志“复国”的满清“宗社党”在东北闹了一起武装运动,意图独立,但是被北洋政府果断镇压了。 问:日本人似乎插手策划了这次武装运动? 答:主要是日本的一些军阀和浪人提供了支持。在这些日本军阀和浪人的眼中,满洲独立出去,符合当时日本的利益,所以他们愿意给“宗社党”提供援助。这并不奇怪,符合逻辑。
问:溥仪这个人有没有“光复满清”的志气? 答:有许多遗臣在他的耳边灌输“勿忘复国”的思想,溥仪毫无疑问具有复国思想,但同时他也有不得已时出国当寓公的方案,溥仪在青少年时期,找了一个英国人庄士敦教他英语,动机是很明确的,准备日后出国。你可以参考庄士敦所著《紫禁城的黄昏》等资料。 问:1917年的复辟不就是溥仪搞的吗? 答:不是。1917年的复辟是张勋搞的。当年溥仪年仅11岁,他其实并不懂事。将复辟这种事的责任归到一个年仅11岁、不谙世事的孩子头上,我认为是不公道的,就算溥仪参与了复辟,他也不能承担责任,因为他才11岁,一个孩子是不能承担责任的,这个稍微懂一点法律、稍微明白事理的人都应该懂得,不必多说了。 问:后来溥仪又是怎样被驱逐出的紫禁城? 答: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则是1924年冬发生的事情。其决策人是国民党人控制的“摄政内阁”,而执行人则是冯玉祥手下的鹿钟麟等。 问:这个行为算不算是违反了1912年颁布的《优待清室条件》? 答:我觉得是违反了。《优待清室条件》第三条是这样约定的——“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这里有两点要留意的:1、溥仪何时搬出紫禁城迁往颐和园?约定不明,宜用协商。2、即便被赶出紫禁城,溥仪仍然有权居住在颐和园。但是溥仪被告知的是:择住民居。 问:换而言之,“摄政内阁”将溥仪赶出紫禁城、另择民居,是一种背信弃义的行为? 答:我认为是这样。事后一帮满清遗臣给孙文写信,说摄政内阁这样蛮干是背信弃义,希望孙文主持公道、恢复《优待清室条件》。 问:孙文是怎样答复的? 答:孙文说,你们的小皇帝在1917年搞复辟,是你们违反《优待清室条件》在先。这次溥仪被赶出紫禁城,活该,我才不救你。其实这还不算,而且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国民党北伐胜利之后,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竟然将“清东陵”洗劫一空,其中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陵墓被盗掘、被砸烂、遗体被捣毁。 问:国民革命军这个行为,已经不只是“失信”那么简单,而是已经沦为“盗匪”级别了。 答:祖坟被挖这件事对溥仪的打击很大。他得知消息之后,发誓“此仇必报”。日后溥仪铁了心投奔日本人,与他的复仇心理有关。 问:孙殿英的盗墓丑行,没有被蒋介石追究吗? 答:没有。国民政府其实一直没有意识到孙殿英掘人家的祖坟有什么不对。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国民政府才猛然意识到不妥,所以国民政府派了高友唐去了天津,找了溥仪,说:国民政府愿意恢复1912年的《优待清室条件》、劝说溥仪千万不要跟日本人跑。 问:溥仪怎么说? 答:溥仪断然拒绝了。溥仪说:现在离你们当初赶我出宫,多少年了?七年了,七年来,你们有想过我么?我的祖坟(乾隆、慈禧)都被你们刨了,你们不闻不问,你们对得起你们的信用吗?现在才想起找我?晚啦。大概是这个意思。 问:然后呢? 答:然后国民政府并不死心,宋子文去见了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想请他帮忙劝说溥仪回心转意,然而庄士敦对国民政府根本就不信任,所以庄士敦也是直截了当地拒绝。 问:所以溥仪后来投奔日本人,他的行为有他自己的合理性。 答:去东北复国是溥仪一直以来的梦想,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溥仪就写信给日本军阀南次郎,说希望日本帮助他复国,日本投降后溥仪说他去东北是被迫的,其实是为保命撒谎,去东北他是自愿的。 问:我们可不可以说,溥仪是一个卖国贼? 答:关键是“国”的概念不同,你的国是中华民国,溥仪的国是大清帝国,你的国是你的国,他的国是他的国,所以溥仪是卖国贼一说值得商榷,说他“汉奸”就更有疑问了,他是满族人,并不是汉人。
高看(每日一图,与文无关。九月图片主题:古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