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家有青少年的妈妈对我说她的儿子从小到大都是个非常懂事听话的孩子,想说点不同寻常的事例还真是一时无从说起,不过,有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件在孩子初中快毕业时发生的孩子被bully以及孩子奋起反抗不当造成的后果。 那天,孩子的学校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说他们的乖儿子在学校里把另一位同学痛殴了一顿。这位孩子不仅从小品学兼优,而且性格非常文静是个很Mellow的男生,几乎从不会和同年龄的孩子产生冲突。所以,孩子的父母几乎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匆匆忙忙赶到学校,孩子见到父母立刻委屈地流下了眼泪,不停地对父母说他很抱歉这样令父母难堪,心情复杂的母亲询问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孩子解释:原来有一个白人孩子和这个亚裔男孩一路从小学同学到初中,却总是看不惯他,常常以言语相欺。这位亚裔的男孩一直隐忍,直到这天走在学校的走道上,又一次听到身后传来讥笑的言语,他一回头就看到两个挤眉弄眼的白人孩子其中一个就是那个长期对他言语讥讽的白孩子,旧仇新恨使得这个亚裔男孩一下子冲了过去,其实这个白孩子长得比亚裔男孩子矮小得多,亚裔男生一把扳过白孩子的身体再来个扫堂腿就把那个白孩子撂倒在地上,也恰巧在这时,副校长从办公室出来,亲眼目睹了这个亚裔男孩子摔倒白孩子的这一幕,于是,再多的理由也说不清这些时日积累下来的被羞辱, 更何况最后弄清楚并不是那位白孩子发出的讥讽而是他旁边的孩子。学校招来孩子的父母,并告知要给孩子停学三天的处分! 做母亲的虽然了解儿子的个性也明白儿子所受到的委屈,可现实之下不得不低头,还有一个星期就要初中毕业了,停学三天势必影响最后的考试和作息。千不该万不该儿子不该动手,更不该在校长面前动手!让委屈的儿子认错,还要真诚地认错,最后使得学校减轻了处罚,停学三天改成了停学一天。孩子的学业没有受到影响。 私低下,这位母亲对我说其实不觉得儿子有什么大错,人的忍耐总是有限度的。没有父母亲乐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被别人欺负,尤其是那些性格温和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受到这样的对待,父母心中更加会觉得不平。虽说我们不提倡“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似的以牙还牙,但是,也不希望孩子被别人打了左脸再让孩子伸出右脸来让别人打!也许我们自己有点委屈没关系,为人父母者却大多数心疼自己的孩子在外面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是不是这样? 青少年中的挑衅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统计,造成青少年自杀(Teen Suicide)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的被同学欺负(Bully)难以承受。尤其是言语方面的嘲弄比鼻子被人打到出血造成的损伤大得多!作为家长,如果忽视这样的事情,总以为“孩子就是孩子”,不仅于事无补, 而且可能使得事情一点点积累到孩子无法承受的程度。 (Bullying)挑衅在任何学校几乎都可见。据统计,每周十个孩子中至少有一个遭到同学的挑衅。孩子最常见被挑衅和欺负发生在五、六年级的时候, 而且通常男生比女生更容易遭遇这种情形, 而亚裔的男孩子也是最易受到挑衅的学生种族之一。 美国把学生间的挑衅分成三种:肢体攻击包括拳打脚踢,破坏被攻击者的所属东西和言语情绪方面的骚扰(近年来出现的网路骚扰也属这类)。这是一种故意的具有伤害力的行为。通常会在一段时间里不断地重复。被欺负者几乎总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比较老实的角色(至少相对于挑衅者来讲)。 对于这种不断重复的肢体或精神上的折磨的惧怕,往往导致孩子把上学当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他们可能逃学, 成绩可能下降。被欺负的孩子通常感到孤单、不开心和没有安全感。他们甚至可能因而产生肚子痛、做恶梦和精神紧张等症状。 当我们的孩子被同年龄的孩子挑衅,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下面是专家的建议: 明确地表明你接受你的孩子告诉你所发生的一切并且让孩子知道你很认真和严肃地对待此事。孩子需要有人站在他这边,乐意给他支持和帮助。今天,让你自己成为孩子的英雄!告诉孩子事情一定会解决的。同时让孩子知道你不认为这不是他的错,虽然他的自信心受到打击, 他会感到是自己是一个牺牲品。 虽然有时我们会自然而然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甚至出于保护而包办了全部解决的过程,其实为了孩子的将来,最好是教导他能自己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教会他解决问题之道,并且不断让他知道你是和他站在一起的。 常常询问孩子是如何处理这种被挑衅的事件的,和他讨论应对之策和解决之道,同时让孩子知道在行动前和大人商讨。教导孩子如何积极主动不退缩地应对被挑衅,和他一起练习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 帮助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教会孩子用另一种方式来说“走开,别打扰我!”(Leave me alone)。 建议你的孩子在诸如学校的操场、校车站可能遇到挑衅者的场合多和其他同学在一起,至少有一个同伴以上。让孩子知道必要时呼求帮助,并和他一起练习这种呼求,不要让别人觉得只是在轻微的抱怨和无目的的讲话。 同时,多观察自己的孩子,看他是否和同伴有一种健康的关系,如果观察的结果是否定的话,帮助孩子发展一种社交的能力能大大的帮助孩子和同伴的交往。 做家长的不仅要多参与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活动,而且鼓励孩子把同学好友带回家和你认识。必要的话,家长可以亲临学校和学校的老师和辅导员谈谈你的顾虑和想法。 记住:挑衅和被挑衅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道很快就会掠过的风景,帮助孩子拥有和建立保护自己和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 将会使得孩子受益终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