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来美留学,我在美国的第一站是夏威夷,那里华人不少,电视台都有中文的,我曾经看过一些台湾的电视剧,知道了一位叫廖辉英的台湾作家。那时年轻,读书谈恋爱都忙不过来,读中文书那是绝对的没有时间的。
后来去了内华达州读书,那是八十年代末,内华达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数得过来,那里的图书馆清一色是英文的,那几年我几乎忘了用中文去阅读。
毕业以后去了加州硅谷,住在一个叫山景城的小城市里,工作了业余时间也多了出来,到那个小城的图书馆一看,哇!有一个角落,全是中文的书籍,那里我把廖辉英的所有小说书都读完了,包括金庸和古龙的所有武侠小说,有的时候甚至读通宵,那段时间算是我这辈子的武侠年月,呵呵,金庸的书不一口气读完还真难受!
也是那段时期,我读到一位台湾作家白先勇的《孽子》,那本小说写得的父子亲情深深地打动了我,那种冲突和挣扎,我们为人子女者大多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那本书作描写的同性的恋情尤其是那种暗夜下的情欲,是二十多岁的我非常不熟悉的,甚至很震惊。九十年代初,中国已经很开放了,但是我们这些八十年代就出国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经历开放后中国混乱的年月,反而比较单纯。那会儿,李安的《喜宴》还没影子呢,中国的所有同性恋大概都是藏在地下。
这本《孽子》为我揭开了同性恋在国人中一直存在的神秘面纱。 也许在这方面我没有太多的共鸣,除了震撼便也没有太多的感触,看完这本书,我记住了白先勇的名字不是因为书的内容,主要还是因为书的扉页上白先勇那张俊美的脸。
知道他竟然是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儿子,又读了好几篇他以“我”第一人称写的短篇小说,很有代入感,那篇《玉卿嫂》里的小少爷有着非常重的作者本人的影子,用一个童年的孩子口气写出来成人世界里的艰辛和悲惨,让我看得欲罢不能。读完合上书本,我的眼前和脑中都是玉卿嫂和她的小情人至死缠在一起的那一幕……
还有一篇也是以孩子的口吻写的《金大奶奶》,把一个被骗、命运凄惨的女人刻画得入木三分,也是以悲剧收场的结局,看到后来总是让我毛骨悚然,仿佛看得见他笔下的场景,栩栩如生就在眼前,可见他文字的功力。
读了些有关他的家庭和生平,就特别能品得出他文字中的白先勇特有的韵味,比如《玉卿嫂》里的桂林风味,《金大奶奶》中的虹桥乡情……白先勇的童年在重庆战乱中度过,然后又去了南京上海广东香港到台湾,早年的他跟家庭在动荡的整个大社会里的颠沛流离,走南闯北,造就了他笔下世界的多样风格。他少时染上肺病,被隔离,孤单的童年却给了他想象的翅膀,读着他那段被隔离的岁月,我想起小的时候我父亲上手术台把我一个人关在家里的情景……虽然我和他毫无任何相似之处,但是童年的那份孤独却让我为之轻叹和共鸣。
也许孤单的童年是放飞想象力的最好的天空,加上他又是一个与大多数男人不同的男人,所以一个男性作家可以写出那样细腻的文字,能把女人的心态揣摩得那么到位甚至比女人还要入骨三分。
读他的《台北人》是后来的事,其中《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和《永远的尹雪艳》,无论是对话还是心理描写,都让我一个女人自叹不如,那样的精准犀利到位。
每次听蔡琴唱那首著名的《最后一夜》,我都要感慨,很好听,但是,不是白先勇写的味道,蔡琴唱不出白先勇笔下的金大班最后一夜的感觉。前两年,听说刘晓庆主演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我倒是觉得好像选对了人,感觉上刘晓庆的沧桑和风情应该跟金大班的韵味相匹配,可惜我没能看到舞台上真正的演绎,不知道刘晓庆是否能演出白先勇笔下的精彩。《永远的尹雪艳》,让我想起曹禺的那部《日出》,曾经生活在中国的我们对此并不陌生,当年方舒的陈白露我也是觉得也没能展现曹禺笔尖的韵味。白先勇的这个《永远的尹雪艳》让我读出旧上海的最后一抹辉煌,也读出新台北的最初一丝无奈。那篇《孤恋花》凄惨的女主人的命运竟然让我读完之后泪流满面,我也曾疑惑他作为一名男性作家,如何把这些女人为主的悲剧刻画得如此生动如此又令读者沉陷其中不能自拔?!
白先勇的代表作《游园惊梦》我反而开始都没读完,一直到后来了解到他去中国研究昆曲和他的终身挚爱,我才回过头去读,更读了他的散文集,那篇《树犹如此》让我感动甚至心痛不已。于是我明白了他的细腻的来处,我明白了一个多情重情的作家的感情由来,我对他和他的文字更加敬重和喜爱。
每次去南加州的圣塔巴巴拉,我就会想白先勇选择了一个多么诗情画意的地方居住啊,走在那里的面海的沙滩上,我似乎能够看见不远处的白先勇在他的家里,闻着他的爱人曾经亲手种植的桂花树的芳香,从那如今只剩下两棵的意大利柏树的空档中,看着湛湛青空,悠悠白云,感叹那“一道女娲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
开始创建海外文轩文学写作圈时,有很多人对我说:海云,你这样下去会没有时间自己写作的。可我始终相信文学艺术需要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奋斗,那样不仅让你更加享受这个过程,也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流派。因为我曾读到当年的白先勇和与他的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的陈年往事,而他早期的很有影响的作品就是在那本杂志上发表的。从这点上来说,我要多谢白先勇给了我灵感和勇气。
和他同一时期的作家陈若曦,也是个值得一谈的蛮有意思的台湾作家,但是我对她的感觉和对白先勇不大一样,等我有空,也会写一篇有关她和她的文字的介绍。
白先勇作品链接:http://book.kanunu.org/files/writer/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