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我们家的上海人下班带回来一个USB, 上面是他的上海同事老乡推荐的“上海滑稽戏”。滑稽戏我知道,上海的一种地方方言类似北京的相声或小品。我并没特别注意。 晚上静下来,家里的上海人硬要拉着我这个非上海人一起看,说是非常好笑。我只好舍命陪君子!谁知道等看到一个西装笔挺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一出现,我们俩的笑声还真没怎么停过。那天我知道了一个人和他新创立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周立波和他的海派清口。那天我们看的是一出他自创的独幕Talk Show: 笑侃三十年。 我在上海呆过几年,加上嫁了个上海男人,所以一口上海话还算流利,“骗骗外地人”不成问题。基本上周立波说的上海“俚语”除了一个“打桩模子”以前没听说过,其它我都能明白个八九不离十。其实,听懂上海话,不是能体会“周立波”幽默的主要因素,(他表演的时候是上海话夹着普通话说的)最主要的是他提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的变迁,让我们这一代人感同身受!那笑出来的眼泪中有记忆中的苦涩更有回味后的甘甜。 比如,他提到当年贫穷的中国十亿人民只穿五种颜色的衣服,唯独上海人在那平乏的岁月里独领风骚,他们发明了“假领头”!记得大约十一、二岁时第一次去大上海,我作为孩童那时对上海人的印象就是他们总穿着很整齐。 回南京一说,隔壁阿姨听了生气, 说:“他们上海人出门穿一套,一回家就脱下换上睡衣!他们那叫假!我们家里家外都一个样儿!这叫实在!”那会儿听着觉得阿姨说得有理,上海人是虚得慌(南京话)!今天在美国,很多时候我们也是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回国在北京爬长城,看见很多漂亮小女生穿着三寸高跟鞋爬得汗流浃背,我早已见怪不怪,在美国出生的女儿看见“东洋景”不解地问:“妈咪,他们是不是等下要参加舞会没有时间换鞋子?”唉!想说他们实在,家里家外一个样,看着孩子天真的笑脸,苦笑两声没说!这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差异! 话说回来, 周立波幽默里所传达出来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地道的上海人的东西,他们自己认为非常精致,就像他用咖啡比喻他的“海派清口”用“大蒜”比喻北方人的幽默一样,所以,上海的男人也好女人也好,都自认为有那么一点“小资”,原因也很简单,上海在解放前的几十年租界地国际大都市的关系,就像上海的小市民都会讲几句“洋泾浜”英语。也因此让全国各地广大的以“龙的传人”自居的百姓们看着“出气”! 再说一个我第一次去上海时所遇到的事情。那时我还是个孩子,第一次跟着大人去一家亲戚家做客,亲戚家的女主人招待我们吃点心,端上来一盘白里透红的东西,那是七十年代末,四人帮刚倒台没几年,中国还没有完全开放。在南京,唯一的一家西餐馆就是华侨饭店里面的西餐厅,普通人也很少有那个雅兴进去品尝。我那天吃到的是什么?一盘土豆色拉。你可能不以为然,那么简单的东西!今天在海外,土豆色拉再普通不过了,可是,那个时候,别说色拉酱外面买不到,上海有名的“红肠”更是唯有上海才见得到。看我们大家吃得开心,亲戚家的女主人耐心地介绍怎么样用蛋黄和油打出色拉酱来, 再放入上海大红肠、土豆一系列佐料…… 等到有一天我嫁给了一个上海人,从我那上海婆婆身上我才真正体会出土豆色拉中上海人的味道!我婆婆其实并不大会做西餐,吃西餐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局限在上海“红房子”西餐馆的味道,到美国一试正宗西餐,反而皱眉头:“地个米道哪能……” 味道不对!还是中餐好吃!可是婆婆对土豆色拉情有独衷!她还喜欢自己做,美国的土豆两块钱一大袋,色拉酱Costco里一买两大罐,婆婆公公没来时, 我们在美国超市买一小罐色拉酱三个月也吃不完,他们老两口一来,不出两个星期,两大罐色拉酱就见底了!私底下我和婆婆的儿子讲笑:“感情你妈把色拉酱当水喝啊!我不是心疼那色拉酱,反正便宜得很!你爸高血压,那色拉酱都是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那意思你做儿子为他们健康着想,你的责任!知母莫如子,儿子回答:“以前上海色拉酱金贵,这是他们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西式美食!他们喜欢随便他们去。 ” 我婆婆还有一绝,上海人喜欢吃泡饭,她老人家不是用酱菜下泡饭,而是喜爱用花生酱“过”泡饭! 一直想写写我那“小资”的婆婆,被我父亲一顿“训斥”,收住了笔。今天被我的一位读者要求谈谈周立波,把我的婆婆大人也扯了出来! 其实, 上海人的“小资”已不完全是“资”了,而是有上海特色的略带“资”味的东西,所谓洋为中用吧!就像周立波的幽默,很含蓄,不直接,让你笑也是笑得“嘿嘿嘿”不是“哈哈哈”。就像我和我的婆婆, 我们相互之间再看不对眼,可我们十几年从没有红过脸,上海人很少直接或当面说别人的不是,不像韩国人(典型的北方汉子),两句话不顺耳,立马大打出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素质或涵养吧! 今天多说了一点上海人的优缺点,别砸我!我不是上海人,我只是个上海媳妇儿! 待续 从周立波“博克门”说起 二 上海人的生煎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