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老高的博客  
你未必能看到很喜欢的观点,但一定会进入挑战性的视野。  
https://blog.creaders.net/u/3843/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手机主导阅读加快国人精神世界萎缩 2017-05-15 09:22:25

  手机主导阅读,长文变得更有风险。文字、图片、视频、表情包的混合文本,在最大程度上逗乐受众。人们只愿转发具有“社交属性”的新闻,而颇费精力的严肃调查乏人问津。习惯手机阅读,将更懒于思考,我们距离赫胥黎的预言又进了一步


  老高按:六年前,2011年的8月份,我曾经在老高的博客上连发两篇长文,从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这本书(中文版,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谈到奥威尔《1984》和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对未来的两种预警,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两篇博客文章的题目是:
  《两个预警,一给中国,一给美国和世界
  《
中国有识之士也更警惕“赫胥黎预言”

  当时中国有识之士已经注意到波兹曼的《娱乐至死》这本书,以及奥威尔和赫胥黎,也开始在谈论:对未来的两种预警,在中国都成为现实,其中哪一种更值得警惕?但我没料到,这本书在中国继续走红,引起更多人关注和讨论,以致中信出版社又在2015年出版了此书。这本书的影响,已经从知识精英漫溢到大众媒体。
  近年来中国和世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证实了《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许多论断确实值得重视。《新京报·书评周刊》的一篇文章,就谈到这一问题。这篇文章标题挺长:“到处充斥性和暴力,写《娱乐至死》的波兹曼会不会悲观至死?”,我是在网上读到的,署名为“媒记”,但没有查到在原发媒体上署名为何。
  “波兹曼会不会悲观至死?”其实已经不成为问题:波兹曼已经在2003年,即这本著作中文版出版之前就去世。我想,波兹曼是不是“悲观至死”,不敢说,但临终前肯定不会是乐观的。
  《新京报》文章写道:手机主导的阅读,长文变得更有风险。人们不再以“页”来评判文章,而是以“屏”来衡量。第一屏的300字至关重要,没有人再会有耐心慢慢看到最后。过去那种在文章最后精巧转折的小小说,如今注定会消失。人们只愿意转发那些具有“社交属性”的新闻,那些颇费精力的严肃调查新闻,往往无人问津。
  我想起前一段时间,有位读者就再三提醒我“文章太长了”,鞭策我写短一点。这正与当下人们接受信息的趋势相吻合。
  我在2011年写道:
  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为什么后者更具威胁性?因为一个人能抵御痛苦,但能抵御幸福吗?人们憎恨铁窗、防火墙和绿坝,但能憎恨肥皂剧和脱口秀吗?

  中国与其它国家相比,让我觉得对前景更悲观。这是因为,在世界上其它大多数国家,奥威尔《1984》和赫胥黎《美丽新世界》对未来的两种预测(“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和“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是先后发生的,每一个时期只是其中之一;而在中国,这两种威胁却是“双管齐下”,思想文化领域呈现更为复杂的局面,两面夹击,一起压头,文化人和大众更招架不住,致使精神世界塌方更块更彻底更不可收拾。放眼寰中,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到处充斥性和暴力,写《娱乐至死》的波兹曼会不会悲观至死?

  媒记,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最近,法国新总统的高颜值已被刷屏。“颜值即正义”、“颜值就是生产力”,现年39岁的马克龙一跃成为法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连欧美股市、汇市、期市也全线飘红。
  毫无疑问,倒不是马克龙颜值高,法国民众才选了他。按照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的说法,政治合法性来源中确有一种叫克里斯玛(charisma)的权威,需要传说、相貌、经历和人格等个人魅力。但时过境迁,这种权威早已式微,让步于包括民主选举在内的法理型权威。
  问题是,这些铺天盖地的高颜值礼赞,到底是娱乐狂欢,还是言论的自由表达而无可厚非?到此时,你可能想到了一本书叫《娱乐至死》。作者是尼尔·波兹曼。
  娱乐节目和青春流行电影在市场上“得意”之时,大家常常习惯性地提到这本书,甚至可以说,近十几年来,它是中国公共讨论中流传最广的学术著作之一。一本学术著作能在大众阅读中畅销堪称神奇。波兹曼似乎在抵抗娱乐,或至少是批判娱乐狂热。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误读。
  人类从未离开过游戏和娱乐。波兹曼所警惕的,是“政治规则”和“公共讨论”的娱乐化,致使理性思维丧失,大脑渐渐变得不能思考继而更可能被操控。单是说新任总统颜值高,夸赞他的浪漫爱情,无可厚非——他也是人呀。但如果有证据表明娱乐化的颜值左右了法国大选和政治走向,那只可能是一种“娱乐至死”。《娱乐至死》的中译本面世已有十几年,就像在其它国家一样,它仍在讲诉着严肃政治需要严肃对待。
  但波兹曼看到,传播媒介在默默地改变着这一切。从印刷时代到电视时代,画面的转换变成核心。一个灾难现场过后,下一条新闻可能是凶杀案,再下一条,有可能是趣闻。对观众而言,他知道每一个场景都是短暂的、临时的,都是一种娱乐。波兹曼于2003年逝世,未能目睹一场同具革命性的新媒体时代:长文阅读变得有风险,写作者费尽脑汁在前两百字利用人性弱点(如性和暴力)抓住好奇心,情绪主导公共讨论,如果严肃政治被它降伏,他会不会悲观至死?

  因缘巧合:学术著作遇上娱乐节目

  尼尔·波兹曼2003年去世,他的代表作《娱乐至死》2004年被广西师大出版社引进大陆。
  2004年,湖南卫视举办了第一次“超级女声”选秀节目,酸酸甜甜的张含韵脱颖而出。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中国娱乐业到了一个新阶段,从此之后,各种选秀和真人秀节目脱颖而出。到了2005年,超女比赛达到真正的巅峰,李宇春和张靓颖的粉丝,用几乎疯狂的投票行动冲击了中国人的观感。这一年,我到成都工作,单位同事抢走了我的手机,强行投了张靓颖一票。
  中国媒体开始讨论娱乐革命性的力量。这样的娱乐节目是一种进步吧?粉丝和选秀明星的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尽管此前,中国的电视已经普及,但是却没有从中感受到娱乐能有如此大的动员力。
  在这种背景下,《娱乐至死》成为一本相当引人关注的著作。事实上,它几乎成为了一本像畅销书一样的学术著作。到2015年,这本书的中文出版社从广西师大换成了中信,在此之前,它多次重印,这似乎让它拥有了相当多的受众。
  或许,正是因为这本书的出版时间与中国娱乐业的繁荣太过吻合,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认为这本书是研究娱乐的。流行的看法,认为它是对娱乐业的批判,“娱乐至死”,这说明娱乐肯定不好;另类一点看法,认为它是“肯定娱乐”的,有一种“让我们娱乐到死方休”的意思。
  虽然不能说娱乐无关,但《娱乐至死》却并不是研究娱乐和娱乐业的。它是一本传播学经典之作,尼尔·波兹曼要处理的问题是,电视时代与印刷术时代到底有什么不同?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

1494864950524174.jpg

  《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兹曼,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中信出版社2015年5月


  从印刷到电视:相貌成了一桩生意

  在尼尔·波兹曼看来,美国曾经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文化的国家。当初托克维尔到美国考察时,注意到了美国人一个特点:美国人不会“交谈”,但是却很会“讲话”。他们在和你讲话的时候,往往像是在读文章,有浓厚的书面语气质。谈论几句,为了吸引你的主意,甚至来一句“尊敬的先生”。某种程度上,这像是在演讲,而把美国人的谈话整理了一下,很容易做出论文的样子。
  那些从英格兰移民而来的清教徒,对铅字有着非同一般的崇拜。1638年,刚成立两年的哈佛大学就有了印刷机,很快波士顿和宾夕法尼亚也有了自己的印刷机,在当时的英国本土,即使是利物浦这样重要的港口,印刷机仍然是被禁止的。到了19世纪初,美国所有地区都形成了以铅字为基础的文化。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波兹曼认为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是精英的、理性的,甚至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国家。美国开国元勋们,大多都非常爱阅读,非常有文化,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联邦党人文集》这样的著作中清楚地感受到。
  波兹曼还是一个学生的时候,就见过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他在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著名论断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得出“媒介即隐喻”“媒介即方法论”这样的看法。形式决定内容(而不是相反),印刷媒体这种形式,决定了美国人的思维习惯和处事风格。印刷媒体这种形式(句子与段落的排列,叙事风格),具备一种理性的本质,喜欢阅读的人,有着更深的思考力。
  波兹曼举的一个例子特别精彩,那就是林肯与道格拉斯的七场大辩论。当时,林肯还不是总统,人们并不是因为这两个人的政治身份才聚拢过来,而是辩论本身的魅力。两人的辩论,往往持续好几个小时,其中有一场,道格拉斯阐述自己的看法,就用了4个小时。轮到林肯发言时,他请求听众回家吃饭并休息一下,因为他的答辩,也需要4小时,而成百上千的听众也欣然同意,回家吃饭后继续来听。
  他们的辩论,引经据典,很多都是长句。他们并不担心听众听不懂,也不去讨好听众,听众鼓掌时,他们甚至会说:“不要用掌声,要动用你们的理性”。这种公众话语模式真是让波兹曼着迷不已,听众要有多高的知识和理性素养,才能享受这样的辩论啊。这种盛况,正是印刷术时代独有的,听众和林肯,都读过相似的书,拥有相近的理性。
  电报和照相机的发明,是改变的开端,最终电视机被发明出来了。尼克松竞选总统输给肯尼迪,那些“听辩论”的选民,大多认为尼克松会赢,而那些看了电视转播的,则认为他输定了,他在气质和颜值上输了,他的胡子也成为败笔,后来,尼克松专门聘请了形象团队。到了里根竞选时,他作为演员的技巧和幽默,成为他获胜的关键。正是这种变化,促使波兹曼写出了《娱乐至死》。

  赫胥黎式的警告:公共话语的娱乐化

  在波兹曼看来,电视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把一切严肃的公共话语,都变成娱乐。
  他用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点:这是一个躲猫猫的世界。美国人的“躲猫猫”,和中国人理解的捉迷藏不一样,它是父母“面孔一隐一现来逗小孩的游戏”。电视屏幕就像这个游戏中父母变幻的面孔一样,而观众则像孩子,被逗得乐不可支。如果“媒介即隐喻,媒介即方法论”,那么,电视时代的人们,就拥有新的思维方式。
  同样用讨论问题的场景来分析。电视中的典型的讨论问题是这样的:一段新闻后,主持人开始介绍4位嘉宾。由于每个嘉宾的时间有限,只有5分钟,他们就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评论别人的看法上,而是着重展示自己的看法。等到第四位嘉宾发言,观众不但感受不到他和第一位的观点有什么关系,甚至连第一位嘉宾说了什么也忘记了。
  画面的转换,是电视的核心。一个灾难现场过后,下一条新闻可能是凶杀案,再下一条,有可能是趣闻。对观众而言,他知道每一个场景都是短暂的、临时的,都是一种娱乐。最能代表电视这种话语系统和思维模式的,是“好……现在”这个句式。一个新闻播出后,主持人会说:“好,这段直播就到这里,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不管前面播出的是什么,都被“好……现在”给颠覆了。
  新闻已经是电视中最严肃的节目了。如果考虑到各种娱乐节目,各种广告的插入,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确实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对这种变化,80年代的波兹曼是持批判态度的,所以,他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他担忧的不是娱乐业或娱乐本身,而是电视这种媒介主导了人们的生活之后,会让整个社会丧失思考的能力和理性。

002.jpg

  《美丽新世界》
  作者:阿道司·赫胥黎,译者:陈超,版本: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7年1月


  最后,波兹曼用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的预言来警告这种现实。80年代,乔治·奥威尔《1984》中对“老大哥时时刻刻监视着我们”的预言,在美国并没有发生,但是,波兹曼却认为,赫胥黎的预言还是有可能发生的: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时代,造成精神毁灭的敌人,更可能是一个满面笑容的人,而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让人怀疑的人。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预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会在劫难逃。

  新媒体的到来:波兹曼可能悲观至死

  波兹曼的看法,在80年代以来“文化批评”潮流中相当有代表性。如何看待电视、电影兴起后的大众文化或消费社会,一直是知识界争论不休的问题。
  波兹曼是否正确?也许我们还很难给出答案。但是,他肯定没有想到的是,所谓“电视时代”,在今天已经让位给智能手机时代了。2003年波兹曼去世的时候,乔布斯还没有研制出来第一代苹果手机,而1984年才出生的扎克伯格,还不到20岁。但是到2017年再看,这确实已经不是电视时代了。
  社交媒体的兴起意味着什么?麦克卢汉和波兹曼都没有给出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尝试用他们的理论做出分析:手机阅读和看视频,这种形式会催生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来?会对公共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自媒体”,就其字面意思来说,就是与“公共”相对立的。相对于电视时代,自媒体时代的公共话语,肯定更支离破碎,更稍纵即逝。自媒体不但塑造了新的受众,甚至还塑造了新的写作方式。如果波兹曼还在世,他肯定会更加悲观,悲观至死。
  特朗普是第一位自媒体时代总统,他经常被讽刺为“推特治国”。很多国家大事,他都会第一时间发布到自己的推特上。他与传统媒体交恶,尤其看不起、看不惯报纸。这让美国那些常年跑白宫的记者们感到困惑,如何面对这位“新新人类”确实是一个问题。
  在中国,媒体的变革更为剧烈。波兹曼的着眼点是美国文化,但是作为一种媒体变革趋势,电视统治人类以及接下来手机统治人类,都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移动互联网时代,很有可能会让客厅的电视消失。
  手机主导的阅读,长文变得更有风险。人们不再以“页”来评判文章,而是以“屏”来衡量。第一屏的300字至关重要,没有人再会有耐心慢慢看到最后。过去那种在文章最后精巧转折的小小说,如今注定会消失。人们只愿意转发那些具有“社交属性”的新闻,那些颇费精力的严肃调查新闻,往往无人问津。
  文字、图片、视频以及表情包的混合文本,在最大程度上逗乐受众。习惯手机阅读的时代,更懒于思考。如果波兹曼是对的,我们将距离赫胥黎的预言又进了一步。
  但是,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自媒体时代的这种“去中心化”“反中心化”“自我表达化”趋势,在冲击公共话语的同时,会不会催生出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文化?最后会不会产生新的公共讨论模式?至少在中国,“自媒体”带来的效应,还有待评估。


  近期图文:

  两个预警,一给中国,一给美国和世界  
  
中国有识之士也更警惕“赫胥黎预言”  
  
纽约时报前主编:白宫也有了太子党  
  
扪心自问:我了解的历史事实完整吗?  
  
从一次校园采访看中共思想专制确有成效  
  
必须承认:推动中国政改,缺乏足够动力  
  
运用定量分析,历史研究翻开了新页  
  
鼓动造反是毛泽东,镇压造反也是毛泽东  
  
历史话题具有同样很强的敏感性

浏览(2220) (10) 评论(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7-05-16 12:56:20

其实这是现代社会的特点,并非没有益处,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角度解释就能理解了。

至少还是比日本人就看小人书好一些,那些是生活在个人的虚幻世界里。最近看了一部法国人拍的关于日本人的婚姻与性的纪录片,里面给了一些数字,印象最深的就是有50%的日本人对性生活不感兴趣,或者可能还感兴趣,但几年内没有性生活,不论什么样的性生活。预计在一代人左右日本人口将会下降30%。

而日本人,尤其是男人对性不感兴趣,很大程度是文化发展导致的,和素食化的饮食。

这种现象在其他发达国家里也同样存在。现代世界变化太快,不是像上个世纪那样一种社会形态或者习惯能延续两代人,人们的世界观形成过程很长。而在物质世界,变化太快太多了,寻求物质享受是本能,世界观的形成也就简单。

而看严肃的书不过就是因为有寻找更认可的世界观的方式的需求,已经不能与现代物质生活吻合了。

而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这种现象不会导致社会和人类的退化,因为需求层次的满足速率加快了,那种连基本衣食都不保的情况下还想明确世界观的方式不需要的。

也许从另一个方面解释更能形成对比,比如上个世纪初期人们严肃看书,看严肃书的水平和规模,能与十八世纪的人比吗?

肯定是比不了的,因为社会接触知识的能力不同了,不是十八世纪能比的,在选择少的时候,你就更慎重,更认真。

也就是当你的选择多了的时候,你就能加快选择的阶段,因为不怕失败。而从众多的选择里发现好的,这本身也是另一种“不容易”。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7-05-16 09:00:15

其实你说的两个威胁是相互关联的,至少在中国是。当严肃的思想和言论遭遇奥威尔的时候,人们除了赫胥黎还能怎样呢?其实在奥威尔的1984中就叙述过类似的情形:低俗的性题材的文化充斥着娱乐空间。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7-05-16 08:56:30

内容不错,但是有点标题党。靠手机阅读,娱乐重于思考都是全球性问题,不是中国特色。

回复 | 0
作者:慌兮兮 留言时间:2017-05-15 17:32:04

还有现在出版和写作很容易,弄得泥沙俱下,编辑也不把关。现在有种文字很卖座诸如女人四十一朵花,男人五十一朵花等等。我叫那是“口号文章”,就是一句一句地接着喊口号,口号喊完了,文章或书也完成了,不需要写作思维和技巧。口号间没有逻辑关系,前言不搭后语,不需要承上启下,就是口号罗列。我同学发表了一篇文章,要我帮她翻译成英文(那样牛皮会更大),我翻译了。她那篇文章猛一看还行,但我翻译需要落实句子时就发现问题了,就是一句话重复说,每段里都要说几次。一开始我还以为自己看错行了,但我没有看错行,确实是刚刚说过的话又来说了,编辑怎么没有看出来?她那篇文章归纳起来其实只有一句话,但吧啦吧啦地拉成了4页。我在翻译时,不得已替那篇文章作了小改写,等于是我自己写一篇文章。

回复 | 0
作者:慌兮兮 留言时间:2017-05-15 17:10:03

因素比较多。以前我是很看不起港台出版物的,花花绿绿的封面,装帧很考究,但书的内容很贫乏,不是武侠小说,就是三毛少女做白日梦。现在大陆的书也这样了,也搞花花绿绿的封面,就贵文里上译社出版的赫胥黎书,不得已也放了张作者本人的照片,以搏眼球(当然是另类的搏眼球)。

以前没有网络和google,知识的积累要靠自己平时的阅读和记忆。但现在一google,知识可以现买现卖,所以较少人会花工夫去阅读,只想即时扬名,即时满足,如吃快餐。

中国的抄袭和剽窃很严重,而且还是摆在新华书店里的严肃文字。严肃文字也抄袭,我不知道说什么好。我有次买了十几本文学评论的书,觉得很开心。但运回家后仔细读了,发觉竟然都是互相抄袭,抄得连段落和大意都一样。十几本书大约只合一本,你抄我,我抄你,谁抄谁,我不知道。

网络或电子阅读,让人不愿买书读,能有免费渠道的供应和获得,多数人不愿花钱买书。新华书店里人不少,但都是站那里白看书的,买书的人实在是寥寥无几。网络阅读,需要一次能读完,所以文章不能太长,太长了就吃不消读。一次读不完的,问津的人就会剧减。

回复 | 0
作者:qhr 留言时间:2017-05-15 16:11:58

这年头,就是一个看脸的时代。奥巴马竞选得到年轻一代的热捧,众口一词的评价就是‘帅’。从加拿大小土豆,到法国马奇芭,韩国文在淫,无一例外是小鲜肉取胜。美国大选,两块老腊肉对决。川普身边是一大群小鲜花,小鲜肉。希拉里旁边站一个白毛老汉,于是川普赢。电视和互联网,开启脑残时代。

回复 | 0
作者:噶瑪蘭 留言时间:2017-05-15 13:47:15

大前研一在《低智商社会》里也谈论了这个问题。现代日本社会,人们不再对经典,原著,和严肃的文史哲深入阅读,而广泛地代之以间接(简介)阅读,伪阅读,潜阅读,从而失去对问题的深入客观的思考习惯和能力,整个社会从而逐渐呈现低智商化。

不过如果你去看看大陆的图书出版销售,你会质疑大前君的结论是否反应中国社会的现状。耶鲁大学的图书馆长曾经考古统计18世纪欧洲书商的账册得出过一个结论,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前),法国人阅读最多的书籍和小册子不是孟德斯鸠伏尔泰卢瑟等启蒙家们的著作,而是粗俗的三流色情小说。现在大陆的出版业估计也类似,毫无疑问充斥大量的粗俗读物。然而另一方面,类似于18世纪的法国,大陆现在严肃读物的印刷量也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西方几乎所有经典严肃的文史哲书籍在中国都能找到中译本,而且往往有不止一个译本,不止一个出版商,不止一种包装,不止一个印刷次数,。。。。。

与之相反,海外华人群体却有明显低智商社会化的趋势。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外华人总体来说对文史哲原文书籍鲜少问津,又不稀于去阅读相应的中文译本。其结果是,海外华人知识阶层往往以为读报,看新闻,上推特,上中文BBS等等足够让他们了解西方社会,从而对西方经典和原著的阅读比例反而远远低于国内知识阶层。

50年代好莱坞有个二战片叫《THE ENEMY BELOW》。其中有一个情节。德国潜艇和美国反潜舰上各有一个普通水兵在读书。德国水兵读的是元首的《我的奋斗》,美国水兵在读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这多少代表了当年德美政治和知识界的状况。吉本的书译本在大陆买的不错。在美国,则估计很少有海外华人问津,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本。

回复 | 2
我的名片
高伐林
注册日期: 2010-05-22
访问总量: 16,735,24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章欢迎转载,请注作者出处
最新发布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友好链接
· 郭家院子:郭家院子
· 姜克实:姜克实的博客
· 旅泉:旅泉的博客
· 怀斯:怀斯的博客
· 云乡客:云乡客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 寡言:寡言的博客
· lone-shepherd:牧人的博客
· 艺萌:艺萌的博客
· 德孤:德孤的小岛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马黑:马黑的博客
· 暗夜寻灯:暗夜寻灯的博客
· 史语:史语的博客
· 王清和:《金瓶梅》揭密市井私生
· 晚秋心情:不繫之舟
· 阿妞不牛:阿妞不牛的博客
· 解滨:解滨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欧阳峰:欧阳峰的blog
分类目录
【诗】
· 她的文字,是可以交到婴儿面前的
· “虽九死其犹未悔”?十死呢,该不
· 一部童话引发图书界难得一见的翻
· 读书要读有趣的书:走这一条捷径
· 《长安三万里》藏着大国由盛转衰
·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不受瘟疫侵袭
· 推荐三部中国作家描写瘟疫的优秀
· 横跨美国之旅(后记):来,享受
· 母亲节回忆与母亲有关的若干小事
· 中国百姓的诗歌江山被他们这样一
【识】
· 为什么我们必须重新思考社交媒体
· 多数美国人愿意再给川普一次机会
· 大选倒计时第三天:美国近一半选
· 美国大选是个机会,让我们提高识
· 中美能避免爆发战争吗?——美国两
· 北师大女附中卞仲耘惨死一案,在
· 《巨变第二天》剖析世界最大难题
· 没有故事的苦难,要比有故事的苦
· 一位美国学者兼智者的40句名言
· 如果希特勒只有前半生……
【史】
· 关于对宋彬彬如何盖棺论定的大争
· 专访高伐林(下):他是好人,但
· 专访高伐林(上):胡锦涛二十大
· 阮铭详细披露中共“洗脑工程”指挥
·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悼念中共党
· 人类的宪政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
· 当革命从非常态变成常态,人类文
· 魔鬼藏在细节里:专制者为何总在
· 一文读懂以色列与哈马斯生死拼杀
· 清明时节雨纷纷,推荐一篇缅怀故
【事】
· 同窗说:民主党输了,我赢了一百
· 大选倒计时最后一天:假信息意在
· 大选倒计时第五天:一位华人计票
· 这垃圾剧本,怎么被拍成了电影史
· 一位中国医生娓娓讲述他职业生涯
· 阎淮新回忆录交待中国和新加坡两
· 要乐观,哪怕带点儿盲目:人类种
· 有中国特色的偶发事件,有中国特
· 美国红州与蓝州的谋杀率:一个颠
· 你以为互联网保存记忆?错!中文
【视】
· 好莱坞科幻题材电影大盘点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续):如何
· 横跨美国之旅(第17天):在“911
· 横跨美国之旅(第16天):见识了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续):地平
· 横跨美国之旅(第15天):第一位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续):一所
· 横跨美国之旅(第14天):不期而
· 横跨美国之旅(第13天):在造物
· 横跨美国之旅(第12天):把开胃
【拾】
· 俄乌那片地方确实麻烦,川普是不
· 投票截止日:说一说与大选看似无
· 大选倒计时第二天:美国梦还是美
· 大选倒计时第四天:有点同情特朗
· 大选倒计时第六天:谁当选总统能
· 大选倒计时第七天:全球第三波威
· 大选倒计时第八天:川普现象背后
· 大选倒计时第九天:“零元购”事件
· 大选倒计时第十天:转载一位老作
· 西方兴起的秘诀,是制度而不是掠
存档目录
2024-11-01 - 2024-11-18
2024-10-07 - 2024-10-31
2024-09-03 - 2024-09-30
2024-08-05 - 2024-08-29
2024-07-08 - 2024-07-29
2024-06-03 - 2024-06-27
2024-05-06 - 2024-05-30
2024-04-29 - 2024-04-29
2024-03-04 - 2024-03-31
2024-02-17 - 2024-02-28
2024-01-02 - 2024-01-02
2023-12-04 - 2023-12-26
2023-11-06 - 2023-11-27
2023-10-02 - 2023-10-30
2023-09-04 - 2023-09-25
2023-08-01 - 2023-08-28
2023-07-03 - 2023-07-28
2023-06-02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3 - 2023-04-28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7
2023-01-02 - 2023-01-30
2022-12-07 - 2022-12-30
2022-10-03 - 2022-10-17
2022-09-02 - 2022-09-30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29
2022-06-01 - 2022-06-29
2022-05-03 - 2022-05-30
2022-04-06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2 - 2022-01-27
2021-12-02 - 2021-12-31
2021-11-04 - 2021-11-23
2021-10-01 - 2021-10-30
2021-09-04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24
2021-07-01 - 2021-07-28
2021-06-02 - 2021-06-28
2021-05-06 - 2021-05-27
2021-04-02 - 2021-04-26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2 - 2021-02-25
2021-01-01 - 2021-01-30
2020-12-01 - 2020-12-30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7 - 2020-10-29
2020-09-02 - 2020-09-30
2020-08-03 - 2020-08-31
2020-07-04 - 2020-07-29
2020-06-02 - 2020-06-24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2 - 2020-04-30
2020-03-01 - 2020-03-30
2020-02-03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27
2019-12-05 - 2019-12-27
2019-11-08 - 2019-11-26
2019-10-01 - 2019-10-29
2019-09-02 - 2019-09-27
2019-08-01 - 2019-08-30
2019-07-17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29
2019-05-01 - 2019-05-31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29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1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5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18
2018-09-03 - 2018-09-28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2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29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2 - 2018-04-30
2018-03-01 - 2018-03-30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01 - 2018-01-31
2017-12-01 - 2017-12-29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2 - 2017-10-31
2017-09-01 - 2017-09-28
2017-08-01 - 2017-08-31
2017-07-03 - 2017-07-31
2017-06-01 - 2017-06-30
2017-05-01 - 2017-05-31
2017-04-03 - 2017-04-16
2017-03-01 - 2017-03-30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1
2016-11-01 - 2016-11-30
2016-10-03 - 2016-10-22
2016-09-01 - 2016-09-30
2016-08-01 - 2016-08-31
2016-07-14 - 2016-07-29
2016-06-01 - 2016-06-22
2016-05-02 - 2016-05-31
2016-04-04 - 2016-04-28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1 - 2016-02-29
2016-01-01 - 2016-01-31
2015-12-01 - 2015-12-31
2015-11-01 - 2015-11-30
2015-10-09 - 2015-10-31
2015-09-01 - 2015-09-28
2015-08-01 - 2015-08-28
2015-07-01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02 - 2015-04-30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7 - 2015-02-28
2015-01-01 - 2015-01-29
2014-12-01 - 2014-12-23
2014-11-03 - 2014-11-26
2014-10-01 - 2014-10-29
2014-09-01 - 2014-09-30
2014-08-01 - 2014-08-29
2014-07-01 - 2014-07-30
2014-06-03 - 2014-06-30
2014-05-03 - 2014-05-31
2014-04-02 - 2014-04-29
2014-03-02 - 2014-03-31
2014-02-02 - 2014-02-28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0
2013-11-01 - 2013-11-29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02 - 2013-09-30
2013-08-01 - 2013-08-28
2013-07-01 - 2013-07-29
2013-06-02 - 2013-06-28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2 - 2013-04-30
2013-03-04 - 2013-03-31
2013-02-04 - 2013-02-27
2013-01-02 - 2013-01-31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3 - 2012-11-30
2012-10-01 - 2012-10-28
2012-09-10 - 2012-09-27
2012-08-01 - 2012-08-27
2012-07-01 - 2012-07-31
2012-06-01 - 2012-06-29
2012-05-01 - 2012-05-31
2012-04-01 - 2012-04-30
2012-03-02 - 2012-03-29
2012-02-01 - 2012-02-27
2012-01-02 - 2012-01-31
2011-12-01 - 2011-12-3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1 - 2011-10-29
2011-09-01 - 2011-09-29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1 - 2011-07-31
2011-06-01 - 2011-06-30
2011-05-01 - 2011-05-31
2011-04-01 - 2011-04-29
2011-03-02 - 2011-03-31
2011-02-02 - 2011-02-28
2011-01-02 - 2011-01-31
2010-12-01 - 2010-12-30
2010-11-01 - 2010-11-30
2010-10-04 - 2010-10-31
2010-09-03 - 2010-09-30
2010-08-01 - 2010-08-31
2010-07-01 - 2010-07-30
2010-06-01 - 2010-06-30
2010-05-21 - 2010-05-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