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年前关于岁月甘泉的对话: 白熊: 很理解你对组歌岁月甘泉的感情。毫无疑问,这个作品是包括你在内众多知青心血汗水的结晶。耗费不薄,影响不小。没有任何功利目标的推动而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庞大工程,力图为一个风起云涌时代的青年集体塑造一座音乐的丰碑,这种尝试和努力值得所有当过知青的人的称赞和钦佩。这里,当过知青的我希望与你交换一下看法。 客观的说,我认为这个作品的主题把握有较大偏差,对上山下乡这个历史事件定位不准,从而偏离客观现实。具体说,把悲情当激情、把哀歌当颂歌、把苦难当辉煌、把酸楚当豪情。组歌听到最后,仿佛觉得是在听一组灿烂辉煌、气势磅礴的伟大颂歌,充满正能量和主旋律的味道,好像知青们为这段历史骄傲自豪的不得了,而这正是它偏离客观事实的地方。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回忆一下,上山下乡时的知青除了最初的一点幼稚的豪情,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热情消失后产生的困惑压抑中挣扎。从大部分知青挖空心思八仙过海地回城,直至最后数万云南知青跪地向中央代表团痛哭陈情,数百万知青越狱似地集体逃离农村,十年上山下乡烟消灰灭,整个上山下乡运动就是毛泽东一个人主导的一部荒诞不经、完全失败的社会大试验。它是给亿万国人、尤其是给青年人带来痛苦的疯狂文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整整十届高中毕业生失去了上大学深造失去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失去了最有创造性最具活力的宝贵青春光阴。 连绵十余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需要真实准确全面的描绘。只有得到几千万知青中大部分人的内心认可,才是一个客观公允定位准确的作品。甘泉岁月显然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这个组歌也许可以被你我这种能够混到北美的知青们,用来在功成名就后玩味自己跌宕起伏的人生,炫耀自己如何“从奴隶到将军”的发迹史,从而获得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肯定。但须知还有更多的知青一生都在咀嚼下乡给他们带来的巨大苦果:无学历、早下岗、穷困潦倒、灰头土脸的活着。他们占了知青的绝大多数,他们是不会认可岁月甘泉那些铿锵有力、豪情万丈的伟大而虚假的情怀的。 另外,从作曲的角度看,甘泉岁月的作曲者似乎没有真正掌握作曲的原理和相关技术,没有表现出多少音乐的才气,整个组歌的旋律比较平庸,没有什么亮点,难以传播,易被遗忘。 王佑贵最近出了一首新曲“我们这一代”,由他自己演唱。这首有关知青的歌不仅被唱得苍劲有力、回肠荡气,更重要的是他对上山下乡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定位把握得比较准确。我个人认为知青历史的基本色彩应该是悲壮、艰辛、压抑、渴望,再参杂些野性和浪漫。我相信未来总会有人写一组真正的知青之歌。它应该是一组发自知青心灵深处、能够触动大部分知青心弦、能够引起大部分知青共鸣、充满人性的自然流露和表达、有青春萌动、有小资品味、有压抑艰辛、有渴望期盼、旋律舒展、朗朗上口、余味隽永、流传久远的歌曲。 我几乎二十年前就开始了这种期盼,让我们继续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