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疫情失控给中国各地防疫——特别是经济不发达、财力不够、5G基站覆盖不够的城市敲响了警钟:当前流调(流行性疾病调查)模式不是万能的,一旦流调失利,是否有相应紧急预案?麻痹大意,以为靠着五道防线体系就可安心,西安破防的悲剧还会重演
老高按:我在美国,我许多亲友在中国。中美两国对抗新冠疫情的思路截然不同,让我们彼此很难理解。两条抗疫路线的长处和弊端,尤其是在各自国情民情的极大限制下的各种不得已(例如美国的“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中国的人口众多、居住密集……),以及两套政策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上的效应和局限,中美民众看到很多,谈到很多,想象更多,跨洋互相讥评、渲染更多。最近几天,美国新病例数量每天几十万上百万暴涨,死者逾千,让国内亲友咋舌,不可思议;而国内西安在“社会面清零”的严令下发生那么多人道、人性、人命的灾难(更别说人权了!),令我们无比骇异和愤慨。 中美乃至各国抗疫政策,用记者荣筱箐一篇文章的话说:“都是在用各自方式寻找一个平衡:政府保住他们眼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也付出他们认为能承担的代价”,说到底就是如何权衡的问题。将政权稳固置于人民生计、生命之上,我是坚决反对的,但仍应该实事求是地了解中国抗疫思路的成果和失误。今天读到一篇《西安疫情为什么会失控?》,文章理性、客观,有理有据,最后提出了若干条建议(当然还是在中国那套我并不以为然的总体思路之下),可信可行,让我很长知识,也很受鼓舞——中国毕竟还有这样可敬的反对情绪化、抗衡极端化的人!向各位推荐这篇文章,您对中国抗疫的现状一定会增进了解。 至于从未来长时段的战略角度上,比较两种方针政策的优劣——各自花了巨大的代价,是否能得到相应的收益?——我认为还看不清楚,负责任的人,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不能简单断言加以臧否。
西安疫情为什么会失控?
作者:花猫哥哥,出处:公众号“猫哥的视界”
最近关于西安疫情的话题成为了社交网络关注的焦点,我看了一下有关西安疫情的网络评论,说实话大部分都带有很强的个人情绪。 对于身处西安的市民因为封城后带来的种种不便,有情绪我能理解,但是情绪从来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今天,我们就从理性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西安疫情为什么会失控?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即使对于全国其他地方的普通人也是很有帮助的。
1,如何实现精准防控
在12月疫情失控之前,西安在老百姓印象里都是抗疫优等生的形象,今年陆续也出现了零散的确诊病例,但是西安都控制得很好,甚至10月份还成功组织了全运会,即使有零星的病例,西安也很好地做到了精准防控。 那么,为什么12月这次疫情就让西安这个优等生破防了呢? 这里必须要系统介绍一下中国各大城市针对境外输入性疫情的精准防疫模式。 我们以西安为例(其它城市大同小异)。 首先,境外人员入境必须提供48小时内核酸检测报告,落地之后再在规定酒店隔离14天,期间还要做2次以上的核酸检测。 这种1+1的防控模式基本就能将大部分潜在患者筛查出来,即使有个别漏网之鱼,理论上也不怕,因为我们各大城市已经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准防疫模式。 我们假设某城市突然出现了一例核酸阳性患者,那么,当地城市马上就会采取三大措施: ▲立刻组织专业流调(流行性疾病调查)人员,把确诊患者过去14天行动轨迹找出来,并且进一步找出密接人员(或者感染者)进行隔离; ▲对于确诊患者活动区域暂停服务型场所营业,并且启动大规模多次核酸检查,找出感染者; ▲最后就是健康码管理,对于确诊患者停留过的区域升级为中高风险区域,该区域所有常住人群健康码均为黄码或者红码,黄码与红码人员一般不允许进入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以上三管齐下能达到什么效果呢? 流调可从患者追溯到传染源,从而形成传染源—患者—密接人群闭环管理,这就能把防控主动权掌握在手中,不盲目扩大,实现精准防控。 流调有漏网之鱼也不怕,通过对确诊患者活动区启动大规模多次核酸检测,总能把漏网之鱼找出来; 如果漏网之鱼暂时没能找出来,我们的健康码就是最后一道防线,让潜在患者无法进入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从而切断了传播的链条。 以上就是中国各大城市的精准防疫模式,中国所有城市就是靠着这套模式在长达2年时间里抗住了境外各种变异病毒的轮番冲击。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西安又破防了呢? 再完美的模式也总有漏洞,这个漏洞的产生不是模式设计有缺陷,而是执行中总有变数,西安疫情失控就出在执行的变数上。 以上精准防疫的核心是什么? 是流调! 只有通过流调让确诊患者能追溯到传染源,才能形成针对性的闭环管理。 但是,流调偏偏就是最麻烦、最琐碎、最难搞清楚的事情。 别的不说,我们自己扪心自问一下,现在让你写出过去14天每一天详细的行动轨迹(精确到小时与分钟),有几个人能做到分毫不差? 估计我们就算是把通信记录、微信记录翻出来,再找身边的亲戚朋友同事共同回忆,也最多能做到八九不离十——但是疫情防控偏偏就要求流调滴水不漏、精准可靠! 这个时候,防疫部门要做精准的流调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而且需要扎实的基础设施数据。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2,大量的人力投入
第一个是大量的人力。 假如现在有一个确诊患者,我们必须要把他过去14天的精准活动轨迹画出来,目的就是要找到直接的传染源(这样才能形成传染途径的闭环),怎么办? 我们首先要把他的上班考勤记录、通话记录、微信聊天记录翻出来,一个一个的核实他的行动轨迹,过程中接触过哪些人群,光是这个工作就至少需要投入20—30人。 但是这一圈做完之后,没有找到上一级的传染源怎么办? 那就要围绕这个患者的密接人群再做一圈行动轨迹与密接人群,这个时候需要投入的人力就比第一次要大一个数量级,这就是200—300人。 如果这一轮还没找到传染源怎么办? 那就只能再扩大一圈,也就是要做第三圈流调,投入的人力还要增加一个数量级,这就是2000—3000人。 过去我们各大城市(包括西安12月之前)精准防疫做得好,多少还是有点运气成分的,一般都是第一圈不超过第二圈就找到传染源,就形成了传染链条的闭环。 这一次西安运气有点背,12月初发现的患者,到了月底都没找到传染源,算算时间,西安方面至少也做了四圈流调啊!
西安疫情失控之后,网上出现了很多将西安与上海类比的文章,但是,真能将西安与上海比吗? 别的不说,就给一组人力的数据,西安常设专业的流调人员是300人,而上海是多少呢?常设的专业流调人员整整3000人! 充足的人力资源让上海在流调时可以迅速出动“重兵围剿”,第一圈流调时就可以同时启动第二圈流调,甚至在第二圈流调时还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同时启动第三圈流调! 写到这里可能一般人会有疑问。其一,流调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力吗?其二,人手不足不能紧急从其他部门临时抽调人力补充吗?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是,流调是不是需要这么多人手?一个人的行动轨迹调查是不是需要至少20—30人? 这里就引用一个重庆在2020年2月防控疫情的真实流调案例。 1月24日除夕当天,重庆市疾控中心接到某县疾控中心求助:当地发现有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3例病例中,首例病例是超市服务员A,1月14日发病,第二例和第三例病例B和C,是夫妻关系,分别于1月16和17日发病。 3个病例都是本地人,近期也没去过疫情地区,找不到感染源头和感染场所。 除夕当天晚上,市疾控中心人员就赶往这个县,对3名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但是初步调查的结果却让大家陷入一片迷雾:超市服务员A和夫妻病例BC没有任何交集,对三人发病前14天接触过的人逐一排查,也没有发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 怎么办? 疾控中心就只能再把几个患者的生活轨迹梳理一遍。超市服务员A在超市上班,平时有监控录像,于是调来录像一遍一遍的看,把录像中所有与超市服务员A接触过的人员全部记录下来,一个一个排查。 通过排查,有一个人引起了调查人员的注意。他是一名25岁的男性D,重庆人,在武汉打工,1月7日返回重庆。 由于没有任何症状,医学观察14天后,排除了他作为传染源的可能,但是在对夫妻病例B、C的活动轨迹排查发现,两人曾与D有接触。 这个D是唯一能将A、B、C三名明确诊患者联系到一起的桥梁,立刻成为排查的重点。 当时全国还没出现无症状患者感染他人的病例,但是根据乙肝、伤寒等传染病经验,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做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个D可能是新冠病毒无症状患者! 1月25日,调查人员决定对D进行采样。采样时,D坚持认为自己身体健康,又没有任何症状,不可能有新冠肺炎,但核酸检测显示为阳性,D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这是重庆发现的首例无症状感染者,也是全国无症状感染者发现的早期案例。 在确定D是无症状感染者后,调查人员再围绕D进行深入的流行病学调查,就把D和A、B、C都串联起来了。 D于1月8日和9日去过病例A所工作的超市,这是位于负一楼的地下超市,没有窗户,通风条件差,A在超市服装区工作,D曾去过服装区,与A有过接触。 D在回渝后,于1月8日和9日参加家庭聚会,B、C曾和D一起吃饭、打牌。 A、B、C、D之间的联系表明,无症状感染者D某正是这三个病例的感染来源,终于摸清了他们之间的传播链条。调查人员又迅速将A、B、C、D的密切接触者再次进行排查与梳理,以找出前期排查的漏网之鱼。 果然,对A的密切接触者排查,发现了她的同事E出现了发热等症状,先做了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第三次才测出来是阳性。由此判断,E也是这类病例之一。 重庆这次流调的突破在于对超市监控录像的反复翻看,好几天的录像,一点点的看,其中还要辨别每一个进入人员。 假如这个超市这几天到访人数有几百人,那么流调人员就要把这几百人一一鉴别出来,这个工作量有多大不用我说了吧。 巨大的工作量对应的就是更多的人力需求。
再来一个。 2021年5月21日,深圳在盐田港国际货轮登轮作业人员的例行检测中,发现了1例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随机立即启动流调工作。 除了公安部门,还有来自深圳市、区对应街道,以及省市区街道四级疾控工作人员,以及来自东莞、惠州、汕尾的队伍,甚至还有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学员, 前后投入了530多人参与流调。 一个确诊病例流调就投入530人,这样的手笔让西部地区城市望尘莫及——发达地区城市疫情控制得好,某种意义上就是不计成本砸人力砸出来的。
第二个问题,流调人员不足,是否能从其他部门紧急抽调? 这个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临时抽调的人员与常设专业流调人员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流行性疾病调查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协同公安、通讯、统计等多个部门形成系统性合力,并且对已知患者资料非常熟悉(重庆案例就是流调人员一眼就识别出武汉归渝曾经被隔离的D),临时抽调人员是很难达到上述要求的。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常设的专业流调人员就是专业的消防队员,真正遇到大型火灾(比如大规模森林火灾)也会临时抽调其它人员来协助救援,但是综合素质很难达到专业消防队员的水平。
最后一个问题,西安为什么不多配置常设流调人员? 这个与地方财力有关。现在地方财政情况大家多少也有一定的了解,各地纷纷出现公务员降薪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除了财雄势大的上海,一般省会城市很难有足够财力常年保持3000人的流调人员配置。 最为关键的是,仅仅是大量配置人力,也不能百分百解决流调的问题。 比如,我们流调人员现在确定,一个确诊患者某日某时进入过一个大型商场,或者某日某时又在一个人流密集的滨江公园散步,请问怎么确定这些时间段的密接人群?
3,扎实的基础设施
这个时候,通讯基站就是唯一可依托的基础设施。
这个通讯基站还必须是5G基站,2G、3G、4G基站都不行。 为什么? 给大家一组不同类型基站覆盖半径的数据。 2G基站覆盖半径是5—10公里,3G基站覆盖半径是2—5公里,4G基站覆盖半径是1—3公里,5G基站覆盖半径是100—300米。 也就是说,如果某个确诊患者进入某个人群密集的公共活动空间,我们也只有通过5G基站登录用户的数据,才能确定相应的密接人群。 其它基站覆盖半径太大了,涉及用户太多了,即便是4G基站你拿着用户的登录数据一个一个筛查,把流调人员累得吐血,也很难精确确定密接人群。 但是有5G基站就不同了,只要我们掌握一个确诊患者行动轨迹,通过调取5G基站的登录记录,就能非常精准地将其密切接触人群找出来。 具体精准到什么地步呢? 某地一个确诊患者曾经去过某医院大楼,理论上这栋医院大楼那个时段所有人群都要隔离,结果就是,医院旁边路过的人没事,但是某人恰好在那个时间去医院厕所解手,然后也被精准地找出来。
(来源:新浪网) 通过基站登录数据来找密接人群——其实就是将公安机关使用的基站信号搜索系统应用于公共卫生管理。 这个系统在公安机关已经存在很多年了,过去受基站限制,效率一直都不高,但是对于特定的重案大案可以不惜成本堆人力的时候,也是有用的。 这里给大家举一个案例。 2012年,重庆有个悍匪周克华杀人抢劫非常凶悍,警方动用了无数人力物力却一直无法将其捉拿归案,最后周克华被击毙是一个偶然。 某日,一个警方人员无意中在某个商场看到一个人很像周克华,但也只是惊鸿一瞥,远远只看到周克华在打电话,后来调来商场监控之后通过对比确认就是周克华,接下来就要找到周克华这个通话记录与联系人。 所以,警方就从三大运营商调取了那个时段那个区域所有3G基站的通话记录,大家猜猜有多少条? 整整2亿条通话记录! 最后警方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花了大量时间(整整2周)才排查出周克华的通话记录与联系人,这才掌握了周克华的行踪。 现在我们了解了5G基站的作用,那么,西安方面5G基站部署情况怎么样呢? 西安主城区面积大致是2324平方公里,2020年累计建成5G基站1.3万个,2021年新建5G基站7000个,累计建成5G基站2万个。 这么算下来,西安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10个5G基站。 对比一下上海。 上海主城区面积约1161平方公里,截止到2020年8月累计建成基站就达到5.6万个,到2021年年底,累计建成基站超过8万个!也就是说上海主城区每平方公里就有80个5G基站,差不多是西安的8倍! 另外,只有5G用户才能登陆5G基站,5G基站越多,5G用户就越普及,管理部门就越有底气实施精准防疫。 上海有8万个5G基站,自然就可以理直气壮做精准防疫的优等生,重庆也有6万个5G基站,所以在前述三大防疫措施之外重庆还推出一个“时空伴随者”概念。 何为时空伴随者? 这是指本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者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800×800米)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超过30小时,查出的号码就是时空伴随者号码。 时空伴随者健康码会变成黄色码,并且被系统自动标注为时空伴随者。时空伴随者需要连续做2次核酸检测,并且在14天内做好自我健康检测。 西安才2万个5G基站,整个陕西省目前才2.7万个5G基站,如此落后的通讯设施别说推出时空伴随者,连流调也大受影响—— 没有密集的5G基站为依托,人力也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流调能否追溯到感染源是不保险的!
4,疫情防控的五道防线
简单梳理一下。 中国各大城市防范境外输入性疫情主要是靠五道防线: 对外是48小时核酸+落地之后隔离14天以及2次核酸。 对内是流调+重点区域核酸+健康码。 靠着这五道防线,在长达2年的时间里,中国抗住了境外各种变异病毒的冲击,交出了全世界最为优秀、最为成功的防疫答卷。 另外中国的防疫模式还是其他国家很难模仿的,因为中国精准防疫模式是一套系统工程,非常考验基层政府的组织能力与治理能力。 比如,你没有强大的流调能力,你的核心防线就建立不起来;没有大规模核酸快速检测能力,就无法有效辅助流调找出阳性患者;没有发达IT与网络支撑,健康码就搞不起来;这三道防线环环相扣、互为依托才能构筑一个完整的防疫体系。 去年国外的防疫优等生比如越南、新加坡、韩国为什么今年纷纷破防? 去年它们成为优等生不过是流调能力还凑合,当时病毒传播性还没那么强,所以靠着流调+小规模核酸快速检测还能抗住病毒冲击。今年病毒变异传播力呈指数级上升,简单的流调+小规模核酸快速检测就扛不住了。 但是,恰恰是因为过去两年中国防疫成绩过于优秀,让有些地方政府多少有点麻痹大意,以为靠着这五道防线就能包打天下,缺乏更恶劣情况下的应急管理准备与预案。 所谓更恶劣情况下的应急管理准备与预案就是——几轮流调都找不到感染源怎么办? 国内精准防疫模式的核心就是流调,只有通过流调找到感染源才能构建传染链条的闭环管理,其余的重点区域大规模核酸检测+健康码管理都是完善流调的辅助防线。 过去各地也许是运气比较好(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一般一轮最多两轮流调就找到传染源,所以很快就能构建防控的闭环,大家看起来个个都是优等生。 这一次西安遇到意外情况,流调做了三轮甚至四轮五轮都没查到感染源,前期又没有预案,管理者一下慌了手脚,后期管控措施就有点进退失据的感觉。 本来如果流调这道防线破防,正确的措施应该是升级后两道防线,让大规模核酸检测成为主要防线。 重点区域该封闭就要封闭,其它区域服务型场所全得关掉,然后有序组织大规模核酸检测——城市管理者对于紧急情况下核酸检测能力应该心中有数,比如每日只能做100万份核酸检测(武汉标准),那么就应该按照每日100万份标准一个区一个区地毯式扫过去。 如此全城地毯式扫荡2—3轮差不多也就能将疫情控制住了。 但是西安方面在流调失利之后,后两道防线也兵败如山倒,重点区域一会封闭一会又开放,核酸检测完全无序,很多地方搞成聚众式核酸检测,反而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最后连健康码也爆掉,相当于流调+核酸+健康码三道防线全面沦陷。 12月20日之后每日确诊数量迅速增长为三位数,12月25日之后新增确诊患者数量有20%竟然不是主动监测出来的,而是患者自己到医院检测出来的——这个时候疫情已经失控,没办法只能采取最后的手段,西安封城! 一个千万级人口城市仓促封城,前期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的混乱,包括物资供应链的组织,包括普通医患者就医等等都出现大量问题,这个网上有很多吐槽,这里就不重复了。
5,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
简单总结一下,西安疫情为什么失控? 前期流调失利客观原因为主(人力不足+5G基站不够),后期管控措施失据主要还是缺乏恶劣情况下的应急管理准备与预案。 西安疫情失控也给我们各地防疫——特别是经济不发达、财力不够、5G基站覆盖不够的城市敲响了警钟! 当前的流调模式不是万能的,一旦流调失利,我们是否有相应紧急预案?如果还是麻痹大意,以为靠着五道防线体系就可以包打天下,西安破防的悲剧搞不好还会重演。 这种紧急状态预案应该包括:
1、落实人员配备。 完善社区网格管理体系,明确各社区的负责人,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应急群,全市建立一个社区负责人联系群。 全市政府各机关,要抽调出专门人手作为应急人员,一旦疫情爆发,这些公务人员要下沉到各个社区,负责社区的信息上传下达以及应急管理,具体责任要落实到人头。 城市大并不是工作难做的理由。再大的城市,也可以划分为区、街道、社区、网格等单元。如果以市为单位的协调难以完成,在每个区建立一个应急办,协调物资,化繁为简,就不至于手忙脚乱,同样可以做到井井有条。
2、建立物资应急供应体系。 不一定需要储备多少物资,但需要明确应急物资来源。 现在就要列出应急物资清单,米、面、油盐、肉蛋奶、蔬菜、卫生纸、药品等等,每个区需要多少,应当有细账,然后紧急情况下从哪些地方调用这些物资要心中有数。 几个城市之间可以建立联盟,一旦A市发生疫情,BCDE市要负责进行定点配送。 现在的情形是一方有难,八方相助,恨不得从黑龙江运一车大白菜到海南去,这大可不必。每个城市划一个应急物资供应区,有疫情的时候直接区内包邮,完全就可以解决。
3、建立应急设施的体系。 哪些宾馆应当作为隔离宾馆,哪些场所作为核酸检测场所,应当事先定好。 像这几天西安爆出的小推车的事情,其实也是可以事先安排好的,一旦疫情发生,超市的小推车马上征用,每个小区分配多少辆事先就要有筹划。
4、鼓励市民进行物资储备。 每个市民家庭,应当有基本的食品储备。比如10天的米面,30天的油盐等等。 有些人家说自家的宝宝刚满月,没有奶粉了……这种事情实在是奇葩得很。知道自家的娃小,平时存几罐奶粉能占多大地方?又不是企业,搞啥零库存?
5、急症病人救助体系建设。 要做透析的,做孕检的,临产的,需要安排定点医院,平时加强宣传。 比如孕妇,平时就可以给一张单子,告知如果出现疫情,原来的妇产医院不能接诊,她可以联系哪个医院。 总之,只要有完备的应急预案就没有做不好的事情,疫情来临的时候,就不至于手忙脚乱,也不至于出现这么多怨言。
6,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那么对于普通人应该怎么办? 首先,还是要打疫苗,最好是打三针疫苗。 疫苗虽然不能完全防止感染,但是疫苗可以大幅度降低感染率,我一直认为,如果不是今年国内大规模接种疫苗,西安破防的悲剧可能早就上演了,即便是西安破防,目前确诊病例也只有一千多例,如果没有疫苗,这个数据可能还要加一个0。 另外疫苗对于防止重症效果还是非常好的,截止到12月31日,西安累计确诊1451例,其中重症是13例,重症患者都是有其它疾病的老年人。 其次我们还是得有底线思维。 这方面高层其实是有所准备的,去年11月,商务部专门发布了一个文件,鼓励家庭储存一定数量的生活物资。 当时很多自媒体就混乱猜测可能会打仗,我在知识星球平台就判断与打仗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这是对疫情防控的底线思维准备。结果一个月后,西安就破防了。 如果西安市民前期响应商务部号召,在家庭储备一定数量的生活物资,那么西安封城之后供应链的压力就会小得多,老百姓也就没有这么恐慌。 最后就是出门在外一定要戴口罩,回家多洗手。 西安加油!
近期图文: 在大剧变中,要从更长远演化时段中吸取生存智慧 民主国家面临最普遍最深刻的挑战:政治碎片化 强制人民牺牲的两个合理化条件和两个合法化条件 平安夜重议豫剧《耶稣娃》 悬崖在前,我们必须后退——退一步海阔天空 人类进步了吗?为什么大家还是活得这么累? 未来国际博弈各方应该把“不折腾”作为座右铭 人类为何互相仇恨?福山找到了一个原因 糊涂蛋知识分子如何把整个世纪搞得一团糟 政治心理和文化基因:揭露和阐释一个不同的文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