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带来的结果,不断消蚀着使全球化得以推进的因素。支撑全球化的和平环境还会继续存在吗?全球化框架与民族国家框架之间的张力,越来越难以化解,经济纽带和利益关系的外部化,悄然瓦解着国家的认同,而后者正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
老高按:又是中美贸易战,又是新冠大瘟疫,冲击着全球化风雨飘摇,其命运成为近年来众所瞩目的焦点。学者们各执一词:是显露出全球化害大于利、行将寿终正寝?还是全球化前进过程中难免遇到、却不足以扭转航向的风波?全球化还能不能走下去,还能走多远,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逆转的临界点?对于其未来,尝到甜头的巴望继续披荆斩棘,吃了苦头的祈愿就此偃旗息鼓…… 孙立平教授写了篇短文,他比较认同这种说法:未来很可能呈现“半球化”。“半球化”并不是个新概念,近几年网络上和自媒体已经在密集讨论,港台中文传统媒体和大陆带有官方色彩的网络媒体,2019年以来也刊出过不少文章。例如: 2019年6月5日《中国时报》,石齐平《川普把全球化打回半球化》; 2020年4月12日“新浪财经”,管清友《从共赢的全球化到撕裂的半球化》; 2020年35期《亚洲周刊》,陈国祥《全球化转进为两个半球化?》; 2020年9月11日《联合报》,王伯元《世界经济半球化 中美仍难脱钩》…… 所谓“半球化”,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地球、两个体系”——半个世纪前两大阵营冷战对峙,也不妨说就是一种“半球化”。而这一次“半球化”,则是中美脱钩,自组盟邦队伍,形成双主轴,多国选边站。
我不认为全球化过程不可逆转
孙立平,孙立平社会观察
1、自疫情以来,一直存在一个争论:全球化的过程会不会发生逆转?因为在过去的30多年间,全球化过程是导致整个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最重要因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到对未来一系列重要问题的判断。
2、虽然也有相反的意见,但主流的看法似乎是:尽管有新冠疫情的影响,尽管有近年来世界格局的变化,特别是中美之间冲突的加剧,但全球化的潮流是不可逆转的。其理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不同的人类共同体不能以互相隔离的方式存在的阶段,经济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不能离开的程度。在这种判断的背后,是一种进步主义的世界观:人类社会存在一种以客观规律为基础的历史潮流,这个潮流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之下,是不可阻挡不可逆转的。
3、我的看法是,虽然从长时段来说,例如从几十年或上百年的时段来说,上面的说法或许不无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的过程每时每刻都在线性地向前推进。种种的因素已经使得原有的全球化过程无法继续走下去,我们面临的可能是一次有相当力度的逆转。这不是一般性的调整,而是在这次逆转中会形成一种与此前非常不同的新格局。
4、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应当看看过去30年间那种突飞猛进的全球化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其推进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现在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在已有的全球化框架中得到解决?
5、概括地说,过去30年间的全球化过程,与下面三个因素有着密切关系。 第一,冷战后30年和平时期的大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全球化是一种和平红利。敌对情绪的消融和戒心的解除,使得比较优势的逻辑得以凸现,并成为一种支配整个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力量。由此,资本的全球化得以迅速推进。而在冷战的敌对氛围中,比较优势的逻辑只能退居次要的地位。 第二,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不但使频繁的国际交往成为可能,而且大大降低了其交易成本。 第三,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和产业链得以构建,全球化的经济结构和秩序得以形成和定型。
6、但全球化及其带来的结果远远超过了原来人们的预期和想象,并不断消蚀着使全球化得以推进的那些因素。现在看来,全球化的过程,并不是某一种独大的力量可以支配和左右的过程,而是各种力量在新的背景下此消彼长的过程。在这种消长中,戒心与敌意在重新萌发,冷战的魔影在开始回归,甚至一决雌雄的冲突也不是没有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支撑全球化的和平环境还会继续存在吗?与此同时,全球化框架与民族国家框架之间的张力越来越难以化解,全球化过程导致的国家内部失衡和冲突已经对原有的政治制度框架构成威胁。更重要的是,经济纽带和利益关系的外部化,已经在悄然瓦解着国家的认同,而后者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基础。
7、在这样情况下,很难想象过去那种全球化的模式还能继续向前推进。你叫调整期也好,叫逆全球化也好,不管叫什么,全球化过程的逆转将会是不可避免的。我原来就曾说过,回顾近代以来人类的历史,迄今为止,有三个重要的双向运动,或钟摆运动,即: 民族国家建设与通过市民社会实现的社会自我保护运动, 市场化运动与通过能动社会实现的社会自我保护运动, 全球化过程与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自我保护运动。 也许我们现在就正处在第三个钟摆运动的方向转折点上。意识到这一点很重要。
8、未来的全球化过程会怎么走?我曾经多次引用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的说法:未来的世界格局将是一个世界,两个体系。这可以让我们想到上个世纪冷战期间的情形:整个世界形成两大阵营,阵营间的对立与阵营内部的密切交往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世界不会回到真正的闭关锁国时代,而是一种以“半球化”体现着“准全球化”。这是一种历史的倒退?抑或是过去的全球化仅是一种幼稚的冒进?冷静下来想,也许真正全球化的条件还不具备,真正全球化的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
9、与上一次的半球化不同的是,上次的半球化是一个聚合的过程。而这一次的半球化则是一个拆解的过程。首当其冲的拆解是产业链的拆解和技术的拆解,而在背后的,则是人类智力交流的半中断。可以想见的是,拆解的过程会比聚合的过程包含着更多的冲突。
无论如何,过去几十年间我们基于全球化形成的某些认知、想象和常识,可能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
近期图文:
多元性是一种财富,还是一种隐患? 既坚持主体认同又弘扬多元文化,这有多难! 衡量国家进步与否、鉴定制度好坏的标准 越热衷看短视频,人的思维越退化 《今日简史》作者提醒:人类面临两个重要选择 与其说维护英烈名誉,不如说维护统治权威 猴子——中美战略储备竞赛的一个新焦点 言论自由和正当程序正面临无妄之灾 想象一下2019年底一场核爆炸危害全球 美国能否确保赢得关键的那场“奥运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