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国人民的选择”本是中国对他国既成事实无可奈何的外交辞令,但有人却当成事实判断甚至价值判断,真以为输赢就表明了人心向背,把“人民的选择”在道义上正当化,逻辑上必然化,似乎抢到天下就是王,抢不到的就是贼,那就太糟糕了!
塔利班与阿富汗的“人民选择”
秦晖,FT中文网 2021年9月2日
本文为作者的阿富汗系列评论文章之六
多年以来,对于外国发生的任何变化,中国官媒事前当然会有好恶,但一旦既成事实,总是会称我们尊重他们“人民的选择”。作为外交辞令这无可非议:既然要承认人家,总不能承认的同时还骂人家是“魔鬼的选择”吧? 但有时基于“政治正确”,有人就把外交辞令当成事实判断甚至价值判断。就如今天塔利班在阿富汗复辟,有人就真的来论证阿富汗的人心向背:共和政府与美国如何可恨,塔利班如何深得民心,是仁义之师。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选择也是一种选择。我在“之二”中提到:对于阿富汗百姓来说,“如果大屠杀无法停止,耐不住恐怖折磨的人们会认为与其让一伙人互相杀个没完,无休止地祸及黎民,还不如一个最狠的屠夫杀完对手,或许就能安生了!”这也是一种“人民的选择”吧。但是,把它在道义上正当化,逻辑上必然化,似乎“最狠的屠夫”才是正人君子,抢到天下就是王,抢不到的就是贼,那就太糟糕了。前一篇提到“文明的坟场”现象:阿富汗历史上往往是“蛮族征服”成功率极高,而越文明的干预者越容易失败——当然文明也是相对的,美国人自有可骂之处,但真以为把阿富汗变成了“鬼域”的蒙古军比美国更成功,是因为他们“得人心者得天下”,那思维就不正常了。 因此我们有必要看一下几十年来阿富汗的“人心向背”,看看历史是如何“选择”塔利班的。
“埃米尔国”1.0版
关于1996年塔利班第一次“突然”崛起之谜,我在“之二”中已经提到。现在有人说什么奥马尔带领几十个(有的说是几百个)穷弟兄一下山,就天下景从,一呼百应,星星之火瞬间燎原。其实这完全是神话。即便中共,当年从星星之火到燎原成功,在有苏联帮助的情况下也耗时28年之久。何物塔利班,比中共还能?即便在中国的语境下,这种神话也不能说是“政治正确”吧。其实塔利班此前虽蛰伏不显,但哪里是什么星星之火,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不仅提供了大量的训练与后勤,也出动了几万人充作“塔利班战士”参与战斗,自然很快就扫平群雄,建立了“阿富汗伊斯兰埃米尔国”。 如今这国名常被译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笔者以为是不对的。因为“埃米尔”原意为统帅,在伊斯兰世界中与哈里发、苏丹都是对政教专制首领的称谓。尽管历史上也有哈里发之下封埃米尔为诸侯之例,但后来的埃米尔多是独立的最高专制者,其实就是国王。如科威特、卡塔尔和过去的巴林。阿富汗以前的传统王朝(如杜兰尼王朝)国王也称为埃米尔。今天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是七个小邦组成的联邦,小邦统治者(埃米尔)并非联邦的国王,译为酋长可以。阿富汗过去的埃米尔可是一直译为国王的。今天的塔利班追求中央集权(能否做到另说),对传统部落酋长是要打击的,怎么能自称酋长国? 当时塔利班首领奥马尔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也没有正式登基称王,所以叫王国也不太合适。据报道,在第一次“建国”的五年间他只到过喀布尔两次,通常只是在坎大哈的保密地点与他的亲信在一起。他在坎大哈的塔利班集会上出现时,属下(据说都是“普什图族毛拉”)会向他欢呼“埃米拉穆米宁(Amir al-Mu'minin)”,穆米宁就是“虔信者”,他是“虔信者的统帅(埃米尔)”。这应该是一种塔利班独有的称谓,指他这个埃米尔与通常的埃米尔不一样,他只统治“虔信者”。换言之,他的治下容不得不信者,也容不得虽信而不够虔诚者(忠诚不绝对等于绝对不忠诚?)。这或许就是他不像历史上的埃米尔那样在首都接受一般臣民的朝拜,而只在内部场合接受亲信崇拜的原因。这个含义难以用一个名词表达,我想就以我们过去对卡塔尔等国的音译法,叫埃米尔国得了。 当然塔利班的“埃米尔国”与卡塔尔不一样。“虔信者的统帅”不仅容不得选举,甚至不需要“咨询”。在攻占喀布尔之前,塔利班方面曾有人说现在这种方式只是临时的,一旦“好穆斯林”政府掌权,法律和秩序得到恢复,“虔信者统帅”就会下台。 结果却是“正常化”后人们才见识了他的厉害:9•11事件后,据说塔利班的支尔格(普什图语,传统部落会议)曾做出驱逐奥萨马•本•拉登的决定,却被奥马尔断然拒绝。塔利班发言人毛拉瓦基勒解释说:“我们的决定是根据虔信者埃米尔的想法做出。咨询是没有必要的。我们认为这符合伊斯兰教法。我们服从埃米尔的观点,即使只有他一个人持这种观点。我们不会有国家元首。取而代之的是虔信者埃米尔。奥马尔毛拉就是最高权力机构,政府不会执行他不同意的任何决定。”(注1) 塔利班有“舒拉”(阿拉伯语“常委会”)和支尔格,但这些机构内不允许有不同意见,所有“虔信者”都必须达成共识。领导人的合法性不是来自选举,更不是讨论,而是来自效忠宣誓(“Bay'ah”),据说这是模仿先知和前四位哈里发。换言之,甚至历史上穆斯林全盛时代的阿拉伯帝国,在塔利班看来也是堕落,他们只效法传说中与先知同时代(7世纪前期)的那些“正统哈里发”。而那个时代据说是连货币也没有的。所以“我们不给官员或士兵工资,只给食物、衣服、鞋子和武器。我们想过上先知在1400年前过的生活,而圣战是我们的权利。我们想重新创造先知的时代。”(注2)
“被抹黑”的五年
从1996年到2001年被美军支持的“北方联盟”推翻,第一次塔利班“埃米尔国”为期五年。这期间它在国内始终没能结束内战,尤其是搞不定得到“后苏联”中亚诸国支持的“北方联盟”。而在国际上则除了起兵时的后台巴基斯坦外,只有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总共三个国家承认这个政权。 五年中人们几乎没有听说这个政权做过一件正经事,只看到它残害妇女、炸毁大佛、酷刑滥杀、难民成潮、经济崩溃、社会倒退。唯一似乎是正事的,就是塔利班垮台前夕那一年(2001)曾力禁鸦片,而且成效显著——但其统治的前四年鸦片却是大量增产的。而且据说2001年禁种罂粟只是因为当时鸦片供应过剩导致价格剧跌,塔利班需要暂停供给以便消化库存和提高价格。在塔利班政权垮台前,已经下令恢复了罂粟种植。 塔利班政权垮台后鸦片种植迅速反弹,2004年后已超过塔利班时期的峰值且继续攀升,至2017年已经占世界鸦片产量的80%之多。这通常被认为是美国扶持的共和政府的失败,事实也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共和时期鸦片生产的暴长仍“集中在塔利班控制的地区”,鸦片税“占塔利班年收入的60%”。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共和政府禁毒失败其实也就是反塔战争失败的结果,而塔利班产毒仍然“功”不可没。 这个时期内战仍在持续,但烈度降低。尤其是喀布尔相对于前些年几派争夺、炮战激烈、伤亡惨重的状况相比要安全不少。但五年间塔利班没有复建一座楼,市民仍在满城废墟中偷生,学校关门,商业萧条,人们的贫困远甚于苏占时期。 如今有人说,那时的塔利班被“西方舆论”抹黑。其实2001年塔利班禁毒的成效恰恰是“西方”媒体上的新闻之一。但除此以外,那时不但西方媒体,包括前苏联各国、中国、反西方的伊朗等各方面对塔利班都无好话,甚至塔利班上台的推手和仅有的三个承认国之一巴基斯坦,由于塔利班上台导致西北边境省不稳定的增加,舆论对塔利班的评价也非常负面。对挺塔的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国中之国”的指责很盛。考虑到当年连纳粹、斯大林乃至红色高棉都曾经有一个“朋友圈”为其说话,塔利班却连这样的朋友圈都没有,可以说塔利班这时在国际上被“千夫所指”的程度,在近代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事实上,即便当时的“埃米尔国”严密封禁很少产生新闻画面,但至少巴米扬大佛遭惨毁,喀布尔有女皆罩黑,纳吉布拉残尸示众,当街枪毙“不贞之妇”,这类塔利班在众目睽睽之下的炫耀,就已经把自己弄得乌黑,还用谁来抹?无怪乎美国出兵推翻塔利班时,连中国《参考消息》都以头版通栏标题欢呼:《塔利班时代结束了》。 当然,无论塔利班如何倒行逆施,在以当代技术武装到牙齿的暴政下,仅凭国内“人民的选择”来求改变仍是希望渺茫的。在这五年内,处于苏联解体初期混乱中的俄罗斯无暇旁顾。冷战胜利后目空一切的美国那时只盯着海湾和前南。中国当时面临以伊宁二五事件为代表的新疆“三股势力”的挑战,对西部境外的关注仅限于别影响境内。印度当时正值“南亚的邓小平”拉奥开启市场经济改革、政治上国大党时代向人民党时代过渡的“大转变”关头,外交上也最为“内敛”。可以说,这是几十年来远方列强对阿富汗关心最少的五年。 但阿富汗的近邻对该国“内政”的干预却有增无减。尽管面临国内舆论的批评,巴基斯坦军方仍然支持塔利班为普什图人争取全胜,而“后苏联”的中亚国家则支持塔吉克人和乌兹别克人为主的“北方联盟”对抗塔利班。于是阿富汗也并未因列强的撒手不管而得到内部的安定,当然也谈不上对外的自主。
“得道多助”的“反恐战争”
而这一切都因塔利班的“原教旨国际主义”支持本拉登对美国发动9•11袭击而改变。美国两党和绝大多数选民冲冠一怒,表现出众声喧哗的民主社会非常罕见的同仇敌忾。世界各国也被9•11这种前所未见、专对平民、防不胜防、残暴超限的大规模无疆界远程恐怖袭击惊得目瞪口呆,人人自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反击在国际上俨然“得道多助”。“到2002年联军已经扩大到68个国家,其中27个国家向美国中央司令部派驻了代表。”(注3) 不仅西方盟友纷纷加入“联军”,中亚各国也在俄罗斯许可之下,纷纷向北约“开放领空”、出借机场。前苏联在中亚的不少重要的空军基地,包括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机场、浩罕机场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机场,都一度可供美军用于阿富汗作战。 敌视西方的伊朗,作为阿富汗的邻国此前与塔利班交恶最甚,塔利班不仅残害与伊朗同宗的什叶派哈扎尔人,甚至在马扎里沙里夫杀害了一批伊朗外交官。如今美国问罪,伊朗乐见其成,除个别极端媒体外,官方未对美军推翻塔利班表示异议。 在内亚方向唯恐瓦哈比主义祸水西来的中国官方,尽管自1989年以后与西方不睦,此时也认为极端伊斯兰恐怖主义是直接威胁,虽不希望美国长驻阿富汗,但也乐见美军能够成功“反恐”。那几年内中国官媒从未出现“美军侵略阿富汗”的说法,而是与国际社会一样,把美军在阿行动称为“反恐战争”。国内自由派舆论更是不乏论证美国此次出兵如何不同于过去的英俄,不会陷入“帝国坟场”云云。 就连此前力挺塔利班的巴基斯坦,也很快继沙特和阿联酋之后对塔利班翻脸,成为最后一个与“埃米尔国”断交的国家,并且立即以美国“巴铁”的姿态,成为美国最为依赖(后来证明也最不可靠)的“反恐盟友”。 阿富汗国内战局也一夜翻转,北方联盟立即转守为攻;协助美军长驱直入,普什图人的军阀和部落也纷纷选边倒戈。“埃米尔国”灰飞烟灭。塔利班不仅很快丢掉喀布尔,而且放弃了所有省会,逃入“杜兰线”附近穷山恶水的部落地区,主要在巴基斯坦境内苟延残喘。而美军穷追“911罪魁”直到杜兰线上的托拉波拉,打了一场“犁庭扫穴”的洞穴战。此后美军突击队甚至深入巴基斯坦境内,历经近十年的努力,终于在2011年5月把本拉登击毙在巴基斯坦腹地的阿伯达巴德。 虽然耗时十年代价巨大,击毙本拉登也不等于消灭了恐怖主义,但如果美国就此收手,也不失为一大胜利,至少出了9•11那口恶气,对于振奋美国士气,延续自冷战胜利以来的美国自信,作用会很明显。今天美国从阿富汗狼狈撤退,举国对这场战争如此结局懊悔不迭,但对当初开打直到击毙本拉登,美国官方和主流舆论还是肯定的。按拜登的说法,美国开战的目的不是“重建阿国”,而是反恐追凶。这个目的在本拉登被击毙后已经达到,让战争延续到2021年无疑是一大失策。 实际上,美国涉足阿富汗不久就深感该国难治,奥巴马在击毙本拉登后就宣布美国要撤军。但是,阿富汗这个地方,美军想进去随时可进,想出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美国在阿富汗到底追求什么?
美国为什么会“陷入阿富汗这个泥潭”呢?特别是在自己吃过越南之亏,苏联在阿富汗又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 因为当时无论美国、阿富汗还是其他国家(包括中、俄)都认为美国这次出兵,与当年美国在越南、苏联在阿富汗是完全不同的。那两次是冷战时代的“局部战争”。在越南打败美国和南越的,其实不是北越,而是北越背后的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在阿富汗打败苏联和亲苏政权的也不是“圣战者”,而是圣战者背后的美国、中国和反苏的伊斯兰世界。 但这一次,塔利班背后没有任何大国,只有一个美国认为是离不开自己、因而也能够被自己说服的“巴铁”,美国认为搞定塔利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中国人把美国称为“美帝”,其实美国若真在阿富汗搞“帝国主义”,就根本不会这么狼狈。上文已经说过,阿富汗并不是什么“帝国的坟场”,历史上的传统“帝国”在这片土地上弱肉强食、纵横捭阖、开疆拓土、据地驭民,很少有不成功的。当然,近代所说的“帝国主义”不是指的这种帝国。按马克思的说法,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是市场经济(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市场经济或“商品经济”在他那里就是资本主义)全球化的需要,列强搞的并不是传统的开疆拓土,而是要争夺资本循环所必须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尤其是希法亭、卢森堡和列宁定义的“帝国主义阶段”,金融化垄断化导致资本已经严重过剩,在列强国内已经找不到出路,向外争夺“投资场所”就尤为重要。 当然,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传统帝国和现代列强之间并不是那么界限分明,传统帝国追求的东西,现代列强并非一点不想。当年马克思、列宁认为是空前罪恶的那些东西——追求“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现在搞得最厉害的是谁,还不清楚吗?如果列强只追求这些,岂不是太“高尚”了?其实近代某些列强(如日、德)流行的一些扩张理论,如“生存空间”之类,与传统帝国区别并不大,并不是只追求“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的。 但大概而言,19世纪的英国还真是那么回事。所谓“日不落帝国”其实主要就因为英国人想要在全球做生意,在中国它并不想推翻清王朝取而代之,最多夺取沿海的一些贸易据点(香港和租界之类),只要你门户开放他能来赚钱你不拦着就行。在印度他也是让东印度公司在沿海经营,要求莫卧儿帝国保证它的商业利益。后来发生1857年大起义,英国人觉得莫卧儿帝国搞不定,才废了皇帝由自己干。 他们对阿富汗也是这样,英阿战争英国人是付出了代价,现在都说他们在“帝国坟场”失败了。其实英阿战争那点损失与英国人在南非打的英布战争相比要小多了,阿富汗要是像南非那样有黄金(现在据说真有,但那时完全不知),或者像直布罗陀那样有咽喉港,当时的英国岂有拿不下来之理?但当时的阿富汗只是穷山恶水,仗打到那个份上,英国控制了阿富汗的外交,签订了一系列有利于己、而且战后仍然生效的条约,划定了“杜兰线”,大半个“普什图斯坦”已经收入囊中,那巴拉克宰王朝差不多也就是英国的代理人政权,在英俄“大博弈”中这片缓冲地带里英国的影响已经是绝对优势。当时要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那主要是英属印度。英国已经为它打下了宽阔的屏障,这就够了。其实与今天流行的“英国失败论”不同,不少研究者都认为当时英国虽然没有持久占据阿富汗,但英国利益是取得了“战略胜利”的。 所以英国人在阿富汗要争取的东西,与当年突厥人、蒙古人是不同的。突厥人、蒙古人占有了阿富汗而英国人浅尝辄止,不是近代的阿富汗人比古代更能打,而是英国的追求和突厥蒙古不一样。 话说回来,今天的美国如果只追求当年英国人要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那他不但不会输,甚至根本不用打什么仗。胡锡进先生不是自鸣得意地声称中国一枪未放,阿富汗这“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就全归我有,“知道中国外交的厉害了吧”。其实美国人怎么会傻到连这都不知道?远的不说,就说伊拉克,美国人千辛万苦打下来,现在那里的石油开发合同还不是一大半都给中国了吗?开发不如预期,也不是美国阻止,而是恐怖主义如“伊斯兰国”威胁,而那不也是靠美军在挡着的吗?对此抱怨的声音在美国早已有之,现在在阿富汗又这样,你以为美国就这么弱智?
1. 阿拉伯杂志Al-Majallah1996年10月23日对塔利班发言人Mullah Wakil的采访。见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lamic_Emirate_of_Afghanistan 2. Rashid, Ahmed., Taliban: Militant Islam, Oil and Fundamentalism in Central Asia. Yale University Press.2000.p.43,95,98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C%81%E4%B9%85%E8%87%AA%E7%94%B1%E5%86%9B%E4%BA%8B%E8%A1%8C%E5%8A%A8
近期图文:
预测塔利班掌权后走向的基本依据 阿富汗乱局,内因外因都绕不开巴基斯坦 治理阿富汗,越野蛮才越有效? 想象一下2019年底一场核爆炸危害全球 强化民主制度执行力将是美国取胜的关键 对仇恨犯罪要有反击之策,更要找治理之道 一个黑人青年被枪杀引发法律和政治风波 多元性是一种财富,还是一种隐患? 假新闻:言论自由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考验 一种非法行径如何竟推动了中国历史性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