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假期,爸爸看我闲得无聊,找出一本成语小故事给我看。妹妹嚷:那是什么?我也要。 爸爸说:你还小,等你长大再给你。 妹妹抱着她的花被子,羡慕地看着我,我顿时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大孩子。打开那本小册子,不认识的字比认识的多,连蒙带猜,吭吭哧哧看完了第一篇。爸爸问:看懂了吗? 我装模作样点点头。 爸爸不信:那你讲讲,看的是什么? 我硬着头皮说:题目四个字有三个不认识,只认识一个完字。 爸爸笑:哈哈,那是完璧归赵。看不懂就算了,以后再说吧。 我忙说:题目不懂,故事看懂了,说的是一个姓王的,得了一块宝石,要献给大王,大王不信,砍了他的一只脚,后来又献给小王,小王也不信,又砍了他的一只脚… 讲完了,爸爸夸我:不错不错,就是这个意思。 在中学教语文的妈妈奇怪地问:没听说完璧归赵里有个姓王的啊? 我指着书给她看:在这里,他叫王什么,名字那个字我不认识。 妈妈凑过来一看:咳,那是玉匠,匠字不认识,玉字应该认识啊,怎么看成王了? 我脸红了:我没看见那个点… 如果不算连环画,这是我第一次看书,连蒙带猜不求甚解很快成了习惯,类似于把玉匠看成姓王的笑话经常发生。 看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二年级的暑假,妈妈从学校借回一部刚出版的金光大道给我看,好厚的一本。我捧书在手靠在床上看啊看,也不知看了多久,妈妈过来问:累不累,眼睛累了就歇会。 我答:眼睛不累手累,书太沉了。 妈妈靠在我身边,接过我的书:我给你举着你来看,要翻片告诉我。 多少年后,妈妈为我举着小说的情景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我还没来得及为妈妈做任何事,她就离世了。 那时没什么小说好看,也没有几个作家写小说,知道了一个浩然,便到处找他的书看,看完艳阳天,觉得生活在城市里真没劲,只有乡下才会有那么多故事。邻家的叔叔姑姑们一个个下乡插队,我羡慕得不得了,一心盼着赶快长大也去插队,好去结识高大泉肖长春们。后来看了西沙儿女,那诗一样的语言,把西沙的风光和男女主人公朦朦胧胧的爱情写得极美,浩然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 小学五年级时,我成了班上的图书管理员,爸爸给我做了个小木箱,从学校图书馆领了满满一箱书,摆在班里没人看,我索性把它们搬回家。那时我刚刚有了自己的小房间,只有一张小床一张桌子,没有放椅子的地方,便坐在小床上。加上那一箱子书,这就是我的天堂了。每天一放学,我就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一本接一本地看那些书。向阳院的故事,新来的小石柱,战地红缨…. 所有书看完了再看第二遍,第三遍,白天坐在床边看,晚上躺下接着看。结果我病倒了,头疼恶心,眼冒金星,医生说我得了神经衰弱,还奇怪地说,这年头又不用考试,你怎么得这病?那一箱书被老师拿走了。 习惯了与书为伴的日子,一下子没了书,日子变得痛苦不堪,我开始学着偷书看。外婆有几本书,放在她床边的五斗柜里,最先偷出来的是一本古文观止,看了半天看不出所以然,只好偷偷放回去,再偷便偷到了红楼梦,这下可好,我一下陷进了林妹妹的眼泪里无法自拔。偷着看书自然不能逐字逐句地看,只挑宝黛钗的情节看,不但那些诗呀词啊跳过去不看,所有和这三位瓜葛无关的人物,诸如贾雨村柳湘莲一类也全部忽略了。多年后再看红楼梦,惊讶地发现书里竟出现了这么多新人。 外婆去世后,我和妹妹搬回了父母家。爸爸也是个小说迷,每天临睡前一定要看一会儿书。每天我一放学,便偷爸爸枕下的书看,在他下班前匆匆放回原处。那天我读到李自成中慧梅出嫁一章,泪水流了一脸,听到门响已经来不及了,透过朦胧的泪眼,看到爸爸正惊愕地望着我。从那开始,爸爸把他的书藏起来不给我看,我放了学象鸦片烟瘾发作一般到处翻箱倒柜,爸爸的书总能被我找到,后来他干脆不厌其烦地每天把书锁在书柜里,我就偷来备用钥匙,我和爸爸的这场游击战打了好几年,而我总是赢。现在想来如果我当了小偷的话,一定是个不错的偷儿。 待续 下一篇: 我和小说(中) 我和小说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