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The Social Network一上映,就引起很大的反响,前不久得了金球奖,之后又被提名奥斯卡大奖。这部电影里的故事用的是真人真事,可故事毕竟是故事,到底有多少真,又有多少假呢? 电影里真的地方真的很真,可以想见,创作人员一定花了不少功夫。 人物真 - 电影里的几个主要人物,Mark, Eduardo, Sean, 还有那对双胞胎,都是真实的人,他们与Facebook公司的关系也和电影里讲得差不多。 场景真 -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哈佛校园,电影里有许多哈佛学生的生活场景。女演员Natalie Portman 当时曾在哈佛就读,可以说是Mark的同学。电影The Social Network开拍时,她曾主动邀请电影的创作者长谈,介绍了许多哈佛学生生活的内幕。这件事曾被当作好莱坞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有人指责Natalie泄密,背叛了哈佛学友。有趣的是,电影中有一句台词说,哈佛学生中有这样那样的人才,还有一位电影明星,听的人马上问:电影明星?谁?说的人却不再回答。心知肚明的观众也许会在这时会心一笑。 服饰真 - Mark接受采访时说:电影里那个Mark穿的每件衣服我当时都有,还有那双拖鞋,和我当时穿的一样哎。 台词真 – 几年前Mark接受一次采访时,对采访人的问题发出反问:Is that a question? 这句话被当作Mark的台词用在了电影中诉讼案的听证上。 技术细节真- 电影里有许多在计算机上打字的镜头,那一串串字母不是胡打的,都是些正确的计算机指令。还有一个镜头是在计算机课的课堂上,老师讲课的内容的确是计算机系大学本科生的课程,而Mark随口给出的答案也是那个问题的正确答案。 当然电影只是讲故事,许多情节与事实并不相符。 诉讼案被夸大 – 整部电影情节围绕着双胞胎对Mark 和Eduardo对Mark 的两个案子,给人的印象是Facebook的历史就是打官司的历史。可Mark说,这些年他把大量时间用在了Facebook的技术开发上,所有用在官司上的时间加起来不会超过两个星期。诉讼案的有些细节也被夸大了,影片中提到,当Facebook引进大笔投资后,Mark 的51%股份不变,Eduardo的职位被Sean顶替,他的股份从30%缩水到0.0003 (小数点后面有几个0我没记清)。Eduardo听后大怒,只好与Mark对簿公堂。这情节让人觉得Mark这个人实在不怎么样,过河拆桥,不仁不义。事实是,公司刚组建时,Mark 负责写程序,拥有65%的股份,Eduardo投入两万美金支撑公司花销,拥有30%股份。另一位舍友给Mark帮忙,拥有5%股份。当他们收到最初的五十万投资时,Mark的股份降到40%,而Eduardo的股份降到24%。现在Eduardo早已不再公司任职,仍拥有5%的股份,价值2.5 Billion。 Mark的人物形象被丑化 – 电影中的Mark是个不懂人情世故,没有女朋友,脑子里只有计算机程序的nerd,他制作Facebook 的前身Facemash仅仅是在酒醉后,对抛弃他的前女友进行报复。事实上,Mark算得上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除了从小喜爱计算机,他曾任学校击剑队队长,通晓四国外语 (法语,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可以随口背诵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他在哈佛攻读计算机的同时还在读心理学。他在制作Facebook之前就有了个华裔女朋友,关系一直很稳定,现在又跟女友学中文。剧作者Aaron Sorkin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他对Mark并不了解,这部电影并不是Mark的传记,他只想讲一个新起家的公司打官司的故事,Mark的女朋友和官司没关系,所以Aaron不知道也没必要知道她的存在。 Facebook组织全体职工看了这部电影,Mark也去了。电影把他的形象描绘成这样,他倒没太在意,让他高兴的是,许多小孩子看了电影后,说要好好学数学,将来像Mark一样学计算机,开自己的公司。Mark说一部电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应该是好事。 真也罢,假也罢,这部电影拍得不错,奥斯卡我投它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