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The Social Network一上映,就引起很大的反響,前不久得了金球獎,之後又被提名奧斯卡大獎。這部電影裡的故事用的是真人真事,可故事畢竟是故事,到底有多少真,又有多少假呢? 電影裡真的地方真的很真,可以想見,創作人員一定花了不少功夫。 人物真 - 電影裡的幾個主要人物,Mark, Eduardo, Sean, 還有那對雙胞胎,都是真實的人,他們與Facebook公司的關係也和電影裡講得差不多。 場景真 -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哈佛校園,電影裡有許多哈佛學生的生活場景。女演員Natalie Portman 當時曾在哈佛就讀,可以說是Mark的同學。電影The Social Network開拍時,她曾主動邀請電影的創作者長談,介紹了許多哈佛學生生活的內幕。這件事曾被當作好萊塢新聞鬧得沸沸揚揚,有人指責Natalie泄密,背叛了哈佛學友。有趣的是,電影中有一句台詞說,哈佛學生中有這樣那樣的人才,還有一位電影明星,聽的人馬上問:電影明星?誰?說的人卻不再回答。心知肚明的觀眾也許會在這時會心一笑。 服飾真 - Mark接受採訪時說:電影裡那個Mark穿的每件衣服我當時都有,還有那雙拖鞋,和我當時穿的一樣哎。 台詞真 – 幾年前Mark接受一次採訪時,對採訪人的問題發出反問:Is that a question? 這句話被當作Mark的台詞用在了電影中訴訟案的聽證上。 技術細節真- 電影裡有許多在計算機上打字的鏡頭,那一串串字母不是胡打的,都是些正確的計算機指令。還有一個鏡頭是在計算機課的課堂上,老師講課的內容的確是計算機系大學本科生的課程,而Mark隨口給出的答案也是那個問題的正確答案。 當然電影只是講故事,許多情節與事實並不相符。 訴訟案被誇大 – 整部電影情節圍繞着雙胞胎對Mark 和Eduardo對Mark 的兩個案子,給人的印象是Facebook的歷史就是打官司的歷史。可Mark說,這些年他把大量時間用在了Facebook的技術開發上,所有用在官司上的時間加起來不會超過兩個星期。訴訟案的有些細節也被誇大了,影片中提到,當Facebook引進大筆投資後,Mark 的51%股份不變,Eduardo的職位被Sean頂替,他的股份從30%縮水到0.0003 (小數點後面有幾個0我沒記清)。Eduardo聽後大怒,只好與Mark對簿公堂。這情節讓人覺得Mark這個人實在不怎麼樣,過河拆橋,不仁不義。事實是,公司剛組建時,Mark 負責寫程序,擁有65%的股份,Eduardo投入兩萬美金支撐公司花銷,擁有30%股份。另一位舍友給Mark幫忙,擁有5%股份。當他們收到最初的五十萬投資時,Mark的股份降到40%,而Eduardo的股份降到24%。現在Eduardo早已不再公司任職,仍擁有5%的股份,價值2.5 Billion。 Mark的人物形象被醜化 – 電影中的Mark是個不懂人情世故,沒有女朋友,腦子裡只有計算機程序的nerd,他製作Facebook 的前身Facemash僅僅是在酒醉後,對拋棄他的前女友進行報復。事實上,Mark算得上是個全面發展的好孩子,除了從小喜愛計算機,他曾任學校擊劍隊隊長,通曉四國外語 (法語,希伯來語,拉丁語,和古希臘語),可以隨口背誦荷馬史詩伊利亞特,他在哈佛攻讀計算機的同時還在讀心理學。他在製作Facebook之前就有了個華裔女朋友,關係一直很穩定,現在又跟女友學中文。劇作者Aaron Sorkin在接受採訪時承認,他對Mark並不了解,這部電影並不是Mark的傳記,他只想講一個新起家的公司打官司的故事,Mark的女朋友和官司沒關係,所以Aaron不知道也沒必要知道她的存在。 Facebook組織全體職工看了這部電影,Mark也去了。電影把他的形象描繪成這樣,他倒沒太在意,讓他高興的是,許多小孩子看了電影后,說要好好學數學,將來像Mark一樣學計算機,開自己的公司。Mark說一部電影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應該是好事。 真也罷,假也罷,這部電影拍得不錯,奧斯卡我投它一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