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本文原用“收入不平等”这个词,系英文 “income inequality“ 之直译。经网友反映“不平等”带有负面感情色彩,故后续文章中将参照其他中文文章改为“收入差距”。感谢网友指正。】 1 引言
美国经济不平等现象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也是这次总统竞选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不仅是因为近几十年来美国的经济不平等一直在增长,也因为在更多人经济情况窘迫之时,不平等更触动人们的神经。民主党认为,政府有责任解决经济不平等问题。他们的口号是“给每个人成功的机会”,而其政策诉求是给富人加税。共和党偏向于否认经济不平等的严重程度,但却也不能抹杀这一问题。他们的药方是“水涨船高”,认为只要经济发展,大家生活水平都得到提高,不平等就无关紧要。而他们的“促进经济发展”几乎就等同于减税,放松政府管理。可见,民,共两党的基本经济理念的争论,就在经济不平等这个框架下展开。本文试图为这个话题提供一些相关事实参照,帮助读者理性地参与这个讨论。
当今社会的收入不平等并非源自同一原因,并具有不同的形态。收入差别可粗略分为三种。一种是工薪阶层内部,由于教育,技能不同而造成的收入不同。一种是顶尖收入层次与其余人群的差别。第三种是投资者与劳工之间的收入分配。这三种差别在近几十年都有扩大的趋势,但背后的原因与解决选项不同。在讨论收入不平等问题时,需要记住这不是一个单一的现象,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妙方。
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统计研究可说是汗牛充栋,而且很多原始数据都是对公众开放的。当然我没有能力和资源去处理原始数据,而只能基于别人的研究和报告归纳一下。在众多的研究文献中,我只能选择有限几篇来介绍和讨论。当然最好是选用正式刊物上经过同行审议的文章。但在经济领域中,大量研究成果是以“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的形式发表的。这些文章可能未来会提交到刊物发表,但目前尚未经过同行审议,只是由作者(通常是专业研究人员)本身的信誉担保质量。通常学术文章中也常引用这类工作论文。另一种是有关权威机构(政府部门,联邦银行等)发布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虽然以个人署名,但有单位名称,想必也经过一定的内部审查程序。在信誉上更次一等的是各个思想库发表的白皮书或研究报告。这些思想库和其中的研究者一般都带有意识形态上的预设立场。他们的文章只能看其中原始资料和数据分析,而其结论与讨论都要带着问号去读。至于网上和媒体上的报道那就更不可靠,只能作为进一步寻找资料的引导。在本分析中,我试图按照以上的顺序选取可用的资料,并交代来源,以便读者自行验证和判断。由于本文的性质与篇幅限制,只有我认为可能有争议的或有必要进一步深究的观点才列出参考文献。需要其他有关资料的,请与我个别联系。
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把美国带入战后最大的经济衰退。虽然现在已经在恢复阶段,但这个事件改变了美国经济中很多基本的布局。由于经济数据的滞后性,这个时期的完整详细的分析尚未完成。为了保持可比性和反映近几十年的长远趋势,本文选取的数据注重于2007年以前的情况。
通常谈到“经济不平等”,是以收入差距来衡量的。在本文第3节中将要指出,这两者不完全是一回事。但是由于目前可用的数据基本局限于收入,所以绝大多数研究都是在收入层面。为了适应传统,在本文中除了特别注明,“经济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往往可以互换使用。在收入分布的研究中,通常把全体人口(或家庭)分成数量相等的五个等级,称为quintile。第一个收入最低,第五个最高。本文中说到的“收入群体”或“收入阶层”就是指这五个等级。除此之外,在最高等级中还可以细分。例如,“收入最高的1%”等。
以下几节中,第2节和第3节概述目前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状况。第4,5两节更深入地考察一些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以了解收入不平等对社会公义和社会生活的影响。第6,7两节讨论收入不平等的原因和可能的对策。第8节讨论与收入不平等密切相关的社会流动性问题。第9节是结语。
2 美国经济不平等的现状
美国的经济收入数据主要基于两大数据库。一个是“目前人口调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CPS)。这是美国人口调查局(Census Bureau)与劳动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联合主办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是就业情况(每月的失业率就是CPS的结果之一),但也包括各个阶层的收入状况。CPS所涵盖的收入项目较广,除了工资,投资收入等以外还包括政府福利等。为了保护隐私,最高收入群的收入数据是经过“掩盖”处理的。所以CPS对于顶尖人群的收入情况的估计不够准确。另一个数据库是税务局(IRS)提供的。它是根据每年报税的结果,所以只涉及需要申报的收入和需要报税的人口,其他的采用外推来涵盖。但它包括最高收入群的数据。另外,在我们谈论收入数据时,还要注意那是个人还是家庭的收入,因为其中关系涉及家庭人口的不同。
对于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描写有好几种指标。我们最常听到的是基尼指数(Gini index)。它是描写收入的分布的总体情况。在两个极端上,人人收入相同则基尼指数为零,一个人占有全部收入则基尼指数为一。而除了基尼指数越大就越不平等以外,我们对它的含义就很难有直观理解了。然而,因为这是一个的单一的值,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或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另一个单一值是收入平均值与收入中位值之比。这个比值越大,也就是说平均值比中位值大得越多,就说明高收入的那一半人的收入更多(他们的高收入能提升平均值但不影响中位值)。除此之外,各个收入群的收入之比值,以及这些人群收入占总收入的份额,也常被用来衡量不平等的程度。
关于收入不平等的统计研究非常多。最为广泛引用的是以下两个。
国会预算办公室(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CBO)是为国会决策服务的非党派研究机构。它在2011年发布了关于1979至2007年美国收入不平等状况的调查【1】。这个调查综合使用了CPS和税务局的数据。它的“税后收入”包括税收(联邦收入税,薪资税和其它税收,但不包括州和地方税收)和福利转移(社安保险福利,贫穷救济等,包括非现金的福利如医疗服务)的影响。而且它的劳务收入包括雇主支付的医疗保险费等。这个报告是以家庭(household)为统计对象,但根据家庭人口作了调整。
在这28年中,各个阶层的收入都有提高,但收入越高的人群收入增加越快。如下图所示。除了最高的百分之一外,所有阶层在收入中所占比例都在下降,但并不厉害。而最高的百分之一所占比例的上升却是很显著的。
各阶层收入份额的变化(复制自【1】)
该报告指出,这段时期收入不平等的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所有收入项目(劳务收入,商业收入,资本所得等)的分配都变得更不平均。另一个原因是比较集中于富人的收入项目(商业收入与资本增值)占了越来越大的比例。在这段时期的早期,收入不平等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前一个。在中期,这两个原因各占一半。而到了后期,后一个原因占了主要地位。
另一个常被引用的收入不平等研究是Piketty 和 Saez的工作【2】。他们基于税务局的数据,主要研究最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情况。他们数据的跨度更长:从1913年实行所得税时开始。以下是最高收入群体的税前收入份额变化情况:
高收入阶层所占收入份额的变化(复制自【2】)
这两个研究都表明,近来三十年收入不平等的增加主要表现在最高收入的百分之一人群收入的急剧增加。但这并非对其余人群没有影响。在过去三十年中,最高收入百分之一人的收入份额从大约10%增加到20%。假如他们的收入份额保持10%不变的话,其余人群在目前的收入份额就会从80%增加到90%。也就是说他们的收入增加了约12%。这个增加是他们三十年来收入增加(50%)的四分之一。当然这只是假想情况。这样大幅度改变收入分配而保持其它经济条件不变是不可能的。不过从这也可看出,收入不平等增加对于其他99%人的生活水平影响是显著的,但不是巨大的。而收入不平等在社会公义上的影响更为引人注目。
另外有趣的一点是:上述几个曲线显示,收入不平等的状态与增加速度与当时执政的党派没有很强的相关性。这说明,除了社会政策外,不平等程度还受到其他很多政治经济因素的重大影响。
这一点还有一个佐证【3】。这里我们比较各个阶层收入之比的变化(以1979年的数值为1,取对数尺度)。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各个比值都在上升,但上升的时段不同。在八十年代初期,90/10和50/10上升显著,显示低收入者的处境相对恶化。但高层的不平等(以90/50的比值来衡量)却是在九十年代初才显著上升。如果再按性别来划分的话,更是有不同的形态。这也提示了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不同。
各阶层收入之比的历年变化(复制自【3】)
那么美国的收入平等情况与其它国家相比如何呢?Piketty和Saez指出,就最高0.1%的人收入所占份额来说,美国在1985年前与其它工业国家差不多。但在那以后,美国就快速增长,到2000年,这个份额几乎是第二名(加拿大)的两倍。其实这也不奇怪。美国是金融工业和高科技工业最集中,最先进的地方。而这些工业造就了很多超级巨富。如果从总体看的话,美国的基尼指数与其它工业国家显示同样的的逐年缓步增长的趋势。其绝对值与英国,加拿大差不多,但显著比德国,挪威,瑞典等国家为高【4】。下面我们会看到,在社会流动性方面的比较也基本如此。所以,国家之间的区别很可能与文化和社会制度的特色有关(美国和英国同属盎格鲁一萨克逊文化,与其他欧洲国家有所不同)。从不平等的绝对程度来说,美国在工业国家中肯定是居首,但与其它国家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以上介绍的统计数据表明:近三十年来美国收入不平等的程度一直在增加,其主要表现是顶尖1%的人群收入数目与在总收入中的份额都大大增加。美国目前的不平等程度与增加速度在工业国家中都是最高的,虽然英国等国家也紧随其后。其他还有不少统计分析,得出的数字有所不同,但基本结论类似。这可说是今天的主流论断了。
但是,对此也不是没有异议的。在下一节中,我们将介绍几个反对意见。
1 CBO, “Trend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Income Between 1979 and 2007”, October 2011, http://www.cbo.gov/publication/42729, accessed 8/25/2012
2 T. Piketty and E. Saez,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3-2002”, in A. B. Atkinson and T. Piketty eds., “Top Incomes over the Twentieth Century: a Contrast between European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http://emlab.berkeley.edu/users/saez/piketty-saezOUP04US.pdf, accessed 8/29/2012; updated summary: “Striking it Richer: The Evolution of Top Incomes in the United States”, updated March 2012, http://emlab.berkeley.edu/users/saez/saez-UStopincomes-2010.pdf, accessed 8/29/2012
3 Gordon, R.; I. Dew-Becker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rise of American Inequality: A Survey”, NBER Working Paper No. 13982, http://www.nber.org/papers/w13982
4 C. Garcia-Penalosa and E. Orgiazzi, “Factor Components of Inequality: A Cross-Country Stud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quality in Crisis: Understanding Inequality and Its Mechanisms”, May 2012, http://www.dipecodir.it/upload/file/AnnaRaffa/GarciaPenalosa_paper.pdf, accessed 8/31/2012
《粗析美国收入差距》全文链接
第1-2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5590
第3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6250
第4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6874
第5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7508
第6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8105
第7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8926
第8-10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9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