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The Battle for the Soul of Capitalism” by John C. Bogle,Yale University Press (November 1, 2005) 资本主义体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相当成功的体系。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它更是被看作“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美国也被看成是纯粹资本主义制度的代表和旗手,正为传播它的理念而转战全球。 然而,一个资本主义体系的圈内人,美国最大共同基金之一Vanguard集团的创始人和前总裁 John Bogle却对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敲响了警钟。他把目前的美国比作当年陨落前的罗马帝国:贫富悬殊,物欲横流,道德沦丧,资源配置失衡。资本主义在美国已经是弊端重重,到了非改弦易章不可的地步了。 Bogle 在这本288页的著作中分三个方面指出美国经济体系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公司机构,投资机构和共同基金。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大的共同之处,就是作者所说的从“所有者社会”到“管理者社会”的蜕变。公司和资金的所有者被排除到经营运作以外,作为雇员的管理者大权独掌,不是为所有者的利益工作,而是谋取自己的利益。这其中的利害冲突不仅严重损害了所有者的利益(例如在共同基金中,管理费用吃掉了三分之二的投资回报),而且造成整个经济体系弊端丛生。 具体说来,在公司机构中总裁坐大,董事会形同虚设,股民更没有发言权。总裁为了增加自身收入,除了索取高额工资奖金外,还千方百计把股价做高,包括虚帐假帐,短期行为,甚至寅吃卯粮侵吞退休基金。而一旦他们股权兑现,对公司的长远利益则不再关心。在投资机构中,基金经理和投资公司对拥有的股票没有“主人翁”态度,只关心短期价格涨落而不参与管理监督。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对象之间相互控股,而不照顾投资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公司鼓励频繁交易赚取高额佣金。 尽管本书讨论三部分的问题,作者的重点是在共同基金。这一方面因为作者从五十年代的博士论文起就是共同基金的圈内人,更因为作者长期以来为共同基金改革的呼吁奔走。在作者看来,共同基金中资金所有者(股民)的发言权最少,管理者的滥权也最厉害。从高额的管理费和昂贵的行销交易费用,短期交易带来成本和税务的代价到非法的延期交易(允许一些圈内人在收市后交易而以收市时价格结算),无不是以股民的收益和本金为代价而养肥了基金经理和管理公司。在作者看来,共同基金总的说来没有给股民带来任何价值,只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至于解决方法,虽然对于公司,投资机构和共同基金各有不同,但总的说来可归为:改善管理结构增加股民权力,要求更多和更符合现实的财务报告以避免误导和隐瞒,要求公开经理收入和管理成本,增加政府立法管理等。除此之外,作者认为关键是价值观念的改变:商人不能唯利是图,而要把信誉,责任和成就放在首位。他认为这些也是资本主义的精髓。总而言之,管理者要成为所有者的“守护人”,而不是寄生在所有者身上而自肥。 其实,本书提出的问题并不新。大学一年级的经济学课本上就有“代理人问题”(principal-agent problem)。对这个问题的理论分析和实际探索也已经很多。但是这本书成功地用大量数字统计和事例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虽然有些地方失之片面和偏激,总的说来是令人信服的。对于资本主义制度,最粗浅的认识是“自由就好”。只要每个人自由地追求最大利益,整个社会就能高效率运转。但是“代理人问题”体现了至少两个基本的两难: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这两个问题在相当基本的层面上限制了自由的外延:没有适当的保护机制,绝对自由也会导致腐败。这本书的论述表明,这个限制并不是学究式的和第二位的。在今天的美国,对付 “代理人问题”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了。 关于解决方法,作者总的思路是制衡:给管理者加上种种限制。这个方法也许能行,但更本质的途径应该是设法把管理层的利益与所有者的利益接轨。比如,共同基金可以根据投资收益,而不是资金规模来收费。当然这不是总能做到的,但是至少是一个思路。关于重塑价值观,立意是很好的。但是没有具体措施,意义不大。书中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是“信誉不仅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也是生意的需要”。问题是消费者如何区别信誉好和差的管理者。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路,但是可惜没有展开。 另外,还可以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比较。比如欧洲公司的总裁收入就不象美国那样离谱。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对企业的竞争力和收益又有什么影响?作者的目光局限于美国,是很可惜的事。 还有,本书专注于如何制止管理者的恶行,对如何评价和提升管理者的价值却不置一词。这也导致一些片面的结论。比如对于共同基金的价值,作者认为既然共同基金占了股市的一大部分,它的总体表现就不可能超过股票市场本身。而扣除管理费,它的收益就必然低于股市。所以与其投资共同基金,还不如直接投资股市。这种说法在逻辑上显然是对的,也被事实证明。但是问题是,职业投资经理是不是真的没有价值,如果他们的整体表现不可能超过市场?其实市场就是职业投资经理表现的总和。如果职业投资者帮助市场有效运作(把资金分配到效益最高的投资机会上),那么整个市场的收益就会增加,而不是共同基金战胜市场。这种可能性就没有包括在他的分析中。 总的说来,这本书提出了资本主义体制中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认识到这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美国,对于其他国家,特别是刚刚接触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如中国,这本书也非常发人深思。
【本文首发于2007年12月】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09-10-12 16:08:31 |
|
|
起石:
同意你的看法。这本书说的主要是“合法”的问题。对于“非法”的问题,目前打击力度也远远不够。 |
|
|
|
作者:起石 |
|
留言时间:2009-10-12 13:53:05 |
|
|
欧阳,美国的资本主义已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了,金权的结合已彻底改变了原本比较正常的自由市场原则下的资本主义了。Jon Bogle 的书根本没有找出如何“讨还资本主义的灵魂”的关键。作为一个成功的资产管理者,他只是想从技术的层面找出恢复资本主义灵魂的办法,但如果不遵守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的法律规范,并惩罚那些“弄虚作假”,“盈利私人化,损失社会化“的恶劣行为,那再多的游戏规则也是没用的。 |
|
|
|
作者:昭君 |
|
留言时间:2009-10-08 20:20:27 |
|
|
这阵太忙,实在没什么时间写。过一个礼拜也许可以:)。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09-10-08 16:15:43 |
|
|
昭君:
我真不是专家。这不抛砖引玉吗?
根据这本书的说法,机构投资者不是解答,而是问题。他们只在乎买进卖出,而不管企业管理。不过你说的短期和长期持有的区别也许是问题的关键。但怎样才能鼓励长期持有呢?会不会问题的关键在企业分红?如果没有分红,那投资者只能从买卖差价上赚钱,是不是就鼓励了频繁的交易?据说美国是唯一对分红双重收税的国家(在企业税和股东所得税上都收),不知与持股的短期行为有没有关系。
我觉得董事会不起作用这件事靠立法是解决不了的。还是要靠理顺利益关系。不过如果你能介绍些其他国家的情况和做法,我会很感兴趣的。 |
|
|
|
作者:昭君 |
|
留言时间:2009-10-07 20:16:49 |
|
|
这本书没有读过,但对于代理人问题和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方面的话 题一直很感兴趣,所以说两句。
美国企业界之所以出现严重的“代理人问题”,主要还是和它们的资本结构有直接 关系。相比欧洲和日本公司,美国公司的上市股份过多,股权过于分散,导致一般 股民对公司的决策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和监管权力。这个现象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 的增长有了好转,但和日欧相比,仍然是一个明显的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 主要是因为欧洲和日本容许银行拥有公司股份,而大银行往往是日本和德国公司最 主要的股东。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股份是内部控股,不会受到市场动荡的太多影响。 因此有人说日本和欧洲(尤其德国)的资本是“有耐心的资本”,而美国的资本是动 荡不安,短期性特别强的资本。所以在公司治理上,前者趋向于鼓励长期行为,而 后者则趋向于鼓励短期行为。加上很多公司的董事会形同虚设,根本就是CEO 的橡 皮图章,这就为安然等类似的滥用代理人权利的行为大开门户。当然在安然和安得 森事件之后,有了更多相关的立法,这方面有了改观,但仍然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你真的只是对管理和经济方面的话题有兴趣?以前没学过这方面的专业:)?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