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萬維讀者網 -- 全球華人的精神家園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首  頁 新  聞 視  頻 博  客 論  壇 分類廣告 購  物
搜索>> 發表日誌 控制面板 個人相冊 給我留言
幫助 退出
     
  歐陽峰的blog
  以文會友,不亦樂乎!
網絡日誌正文
也談工會 2010-06-21 20:13:04
萬維網友瀛洲大蟹發了篇博文“工會制度之我見”(http://blog.creaders.net/gujian/user_blog_diary.php?did=63788),以親身經歷和波蘭團結工會的例子談到工會制度中的一些問題。一個是需要避免工會的“異化”,也就是工會的政黨化和工會內部的專權化。另一個是勞,資之間如何互動的問題:是罷工對抗,還是談判合作,抑或兩者平衡?

正好我剛剛讀完了《覆轍》(Crash Course: The American Automobile Industry's Road from Glory to Disaster by Paul Ingrassia),講美國汽車工業的百年曆程。書中把美國汽車工會(UAW)說成是汽車業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也使我想到一些關於工會的議題,就此提出討論吧。

其實,美國汽車工會雖然使得工人薪資偏高,卻不見得是汽車業失去競爭力的主要原因。《覆轍》書中說到的公司額外負擔主要有三項。一是工人工資比外界偏高。一方面,這可能是福特當年創下的傳統:讓工人買得起自己的產品,另一方面,與沒有工會的日本同行相比,三大汽車公司的工資也並不更高,只是醫療和退休的福利比較好。第二項負擔就是退休福利了。工會合約使得工人干滿三十年後(五十歲左右)就能退休,而且保留百分之八十到九十的工資,還有優厚的醫療福利。現在GM一個在職工人要養十個退休工人或家屬,的確是嚴重的負擔。但我認為這是GM生意模式的問題。退休福利應該是工人在職時就注資準備的,而不是靠下一代工人來資助。現在這種“金字塔”形式的生意模式無異於多年來寅吃卯糧,虛報盈利。這筆帳並不能算在工會頭上。第三項,也是聽來最離譜的,就是所謂“工作後備”(job bank),也就是裁員下來的工人不是去別處找工作,而是呆在“工作後備”里,幾乎拿全薪,享受所有福利,但不用幹活。這個“工作後備”每年對於GM的成本可達八億美元。這聽起來是天文數據,但與近年GM的虧損相比只有百分之幾。所以也不能把汽車業的虧損歸罪於“工作後備”。但是另一方面,汽車工會與資方幾十年的爭鬥的確毒化了企業氣氛。從工人那裡來說,薪資的改善靠合約談判與罷工,卻與企業效益無關。以至於企業快倒閉了,工會還是不肯同舟共濟。這樣的心態,工人生產效率和創造力就可想而知了。而資方也難咎其責。企業危機時指責工會,但盈利時卻不與工人分享。而且企業內部等級森嚴,管理層高高在上,連更衣室,廁所都與工人分開。因為要保持兩者的待遇區別,工人薪資增加,管理層的待遇也水漲船高。所以管理層也就沒有動力在談判中為資方堅持立場,甚至還鬧出了在工人答應減薪的同時管理層加發獎金這樣無厘頭的事。有這樣的管理層,勞資關係怎麼可能處理好?

從更一般的角度看,工會絕對有存在的必要。在勞資關繫上,資方有着整個官僚機構,而員工單槍匹馬,從經驗知識精力上都處於劣勢,無法維護自己的權益。有個專業,盡職的工會來代表工人,其實對資方也是有利的。而在薪資談判方面,工人更是處於劣勢。同行業公司的人力資源部都會關於薪資水平互通消息,美其名曰“薪資與市場接軌”,實際上是聯手操縱薪資市場。而員工們連同事的薪水都不知道,在行業層次串聯就更不現實了。有了行業工會,雙方才有平等博弈的可能。

但是工會也有不可否認的弊端。造成工資成本上漲,影響企業競爭力倒還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對內造成報酬與表現脫鈎,影響工人的動力,對外形成壟斷,導致效率低下。這一點我也有些親身體會。做學生時,教授組織全國學術會議,就刻意尋找沒有工會的會議中心。我當時不理解,後來工作後參加會議的展覽工作,才體會到工會的“厲害”。在展覽準備時,什麼事都不能自己做。連拉一條延長電線也要花半個小時等館方工人來。展覽會結束後,大家都等着館方運出箱子來可以把展品裝箱運走。可是等了半天沒有下文,原來那是工會規定的晚飯時間。晚飯後,工人開始領加班工資,才來運箱子。後來我在一個有工人工會的公司工作。那時我們經常需要把儀器從一間屋搬到另一間。這些自己順手就能做的事,卻要填表等工會的工人來做,耽誤了不少時間。我還跟公立中小學的教師工會打過交道。他們為了與學區方“鬥爭”,竟然限制老師給申請大學的學生寫推薦信,拿孩子的前途作為要挾!可見,工會一旦職業化,就會和一切組織一樣權力擴張和官僚化。在沒有制衡的情況下,它最終會背離為工人服務的初衷。我認為,工會可以有專職的辦事人員,但領導人和決策人不能職業化,應該在全時工人中選出。行業範圍的工會應該是本地工會的鬆散聯合。這樣本地工會在服務工人方面起到主要作用,工人也就有動力參與工會活動和努力,而不是“搭便車”。甚至可以在一個企業或行業里組織多個工會,形成良性競爭。
工會在與資方博弈中,到底有哪些籌碼?以前工會的殺手鐧是罷工,一般企業都奉陪不起,只好讓步。但在全球化的形勢下,一方面企業外包的選項很多,靠罷工“掐死”企業的可能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國際間競爭激烈,企業受到罷工的打擊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連帶工人也倒霉。而新時代資金,物質和技術的流動性大大增加,企業賴以提高競爭力的只有人才。所以工會提高籌碼的途徑,也許是增加人才的價值,並跨出企業的界限,將手中擁有的人才“待價而沽”,把企業推到競爭的位置上。再者,任何“合約”,不管出發點多好,都難免限於僵硬,繁瑣的怪圈,從而影響企業隨機應變,最終也損害工人利益。如何在勞,資雙方扶植起雙贏文化,建立和保持基於相互信任,相互報復而不是合同條文的“社會契約”,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課題。

更進一步,我聯想到Peter Drucker提出的“知識工人”概念。在工業社會,工人是依賴於公司生存的,因為創造財富所需要的廠房,機器和資金都是公司擁有的。工人也不需要選擇公司,因為他在不同公司創造的價值是相似的,得到的報酬也相似。工人的培養主要靠師徒系統。所以如果一個公司擁有專門技術,它能保持很長時間,而不會傳到其他公司去。而信息社會則很不相同。這裡的工作者(知識人)擁有最重要的生產工具:知識和學習能力。公司的作用只是為知識人提供一個組織,使他們的知識可以被用來創造財富。知識人在不同的組織中,產生的價值是不同的,所以得到的回報也不同。這就要求知識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樣說來,在當今社會中,工人是獨立於企業的,工會也應該如此。是不是可能把工會演化成“人才公司”,而把傳統企業當成其客戶?這有點類似於今天市場上的合同工提供公司。但“人才公司”不僅提供短期或長期的勞務服務,而且負責人才培訓和激勵,按照個人的能力質量制定收費和工資。“人才公司”對外以自己的品牌作為質量保證。這樣把工人與企業在管理上徹底分開,把傳統的勞資關係變成勞務合同關係,也許更有利於理順利益鏈,使得經濟運轉更有效率。

工會是工業化社會的產物。它的存在和發展對於工業和社會都起了積極和消極的作用。工會的功過是一個大話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隨着信息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和全球化,傳統的工會形式已經不適應形勢。如何處理當今的勞資關係,建立起“雙贏機制”,已經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了。

相關文章:
瀛洲大蟹: 工會制度之我見

瀏覽(1916) (0) 評論(9)
發表評論
文章評論
作者:歐陽峰 留言時間:2010-06-23 17:06:47
瀛洲大蟹:謝謝來訪!你太謙虛了。你說得對,專業人士的工會與工人的工會會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不過我對公立中小學的教師工會還是比較失望。比如他們一般反對按表現計酬,主張純粹按年資。我覺得這樣不僅在職的老師缺少了一個改進表現的動力,而且也不容易招到胸懷大志的年輕人,使得整個教師群體變得庸庸碌碌。當然,大學教師的工會應該是有所不同,因為激勵機制不同。你在這方面有親身體會,所以讀你的文章受益甚多。
回復 | 0
作者:瀛洲大蟹 留言時間:2010-06-23 07:12:22
鄙人拙作乃爛石掉河,感謝歐陽兄的關注。

拜讀歐陽全文,歐陽的‘漣漪’更為深刻到位,對工會的‘幫會’氣做了透徹的分析。 當然這大多發生在產業工人工會中。現在,各種專業人士的工會也有發展,也許未來外界對工會的看法也會‘文縐縐’起來。
回復 | 0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06-22 08:37:10
歐陽,或許你沒有注意到我上篇博文結尾的備註:世界盃即將開賽,按照球迷們的習慣----開會的休會、開戰的休戰。本人乃俗人一個,喜歡附庸風雅,開博的休博:-)
回復 | 0
作者:歐陽峰 留言時間:2010-06-22 08:18:08
山哥:謝謝支持!
回復 | 0
作者:歐陽峰 留言時間:2010-06-22 08:17:42
多思:謝謝評論!你看足球也能有這樣的感悟,佩服!

上個周五你沒發新文,大概是忙着看球吧。希望這星期能看到你的又一傑作!
回復 | 0
作者:歐陽峰 留言時間:2010-06-22 08:15:44
CE10:

你說得很對。工會應該存在,也需要受到制約。我覺得工人利益主要還是靠市場經濟來保障。工會應該幫助市場運行(如幫助成員找到新崗位,提供薪資,待遇,發展機會的資訊,反對資方壟斷勞務市場的行為等),而不應該扭曲市場。
回復 | 0
作者:山哥 留言時間:2010-06-22 06:15:31
有益大家思考的好文!
回復 | 0
作者:多思 留言時間:2010-06-22 04:35:58
非常精彩的介紹、推薦與思考。以前一直聽說工會帶來的副作用是美國汽車工業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介紹以及你的思考都為我提供了一個非常開闊與精彩的視角。

你說的很對“工會是工業化社會的產物。它的存在和發展對於工業和社會都起了積極和消極的作用......隨着信息社會生產方式的改變和全球化,傳統的工會形式已經不適應形勢。”

這幾天,我一直在觀賞世界盃比賽,由於裁判的錯判或誤判導致很多爭議。這又從另一角度提醒世界----任何權力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監督與制約,否則就會走向事情的反面。看來,如何在政治、經濟或體育等各種領域建立起互相監督、互相制約的“雙贏機制”,都是對人類智慧的挑戰。謝謝分享!
回復 | 0
作者:CE10 留言時間:2010-06-22 01:34:00
工會太強大,制約國家的發展。太軟弱,工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需要平衡。
回復 | 0
我的名片
歐陽峰
註冊日期: 2007-09-18
訪問總量: 1,799,089 次
點擊查看我的個人資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欄
本博客近期內不定期更新
最新發布
· 解碼性別不平等——2023年諾貝爾經
· 給電子運動拍照——2023年諾貝爾物
· 銀行和信息-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
· 一個世紀的糾纏-2022年諾貝爾物
· 大繁至簡:2021年物理諾貝爾
· 從相關性到因果性-2021年諾貝爾
· 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
友好鏈接
· 劉以棟:劉以棟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潛伏:潛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語草鳴:谷語草鳴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禿:老禿筆侃山
· 水柔石剛:水柔石剛的博客
· 岑嵐:岑嵐的博客
· 楓苑夢客:夢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國:寄自美國的博客
· 椰子:椰風陣陣,思緒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廣場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類目錄
【政治經濟-2020大選】
· 川普走了,常態回來了嗎?
· 拜登真能成為“團結美國”的總統嗎
· 2020,美國保守派選民該挺誰?
· 拜登:生逢其時的平庸候選人
· 對“全民基本收入”的數學分析
【舊貼回顧】
· 銜接量子與經典物理:2012年
· 數字通信介紹(5) 什麼是MIMO?
· “免費”的代價
· 美國的收入差距:社會流動性(完
· 那是誰建的?談談大小政府之爭
· 成功者的心態
· 政經隨想(5)資本主義之後是什
· 亞洲傳統價值在西方:財富還是包
【書山有路-經濟篇(3)】
· 《國家為何失敗》讀後
· 北歐模式與《北歐理論》
· 關於認識論:湧現和貝葉斯法則
· 從《大空頭》看顛覆性創新
· 收入差別,市場經濟與左右之爭
· 保守主義該怎樣幫助窮人?
· 從金融危機看政府的角色(上)
· 資本:貧富差距之源?(下)
· 資本:貧富差距之源?(中)
· 資本:貧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經濟:政經隨感(2)】
· LGBT與“宗教自由案”
· 奧巴馬健保的新考驗
· 美國的言論自由與政治正確
· 美國鐵路面面觀
· 提高執政效率:自適應(下)
· 提高執政效率:自適應(上)
· 誰是樂善好施之人?
· 美國中期選舉:誰是贏家?
· 圍觀美國打老虎
· 美國教育體系中的“扶貧”措施
【政治經濟-美國華人】
· 華人和黑人:盟友還是對手?
· 亞裔傳統月:關於美國亞裔的幾個
【政治經濟-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別,市場經濟與左右之爭
· 保守主義該怎樣幫助窮人?
· 美國的收入差距:社會流動性(完
· 美國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麼?
· 美國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國的收入差距:誰是最富和最窮
· 美國的收入差距:中產階級與貧窮
· 美國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見
· 美國收入不平等:引言與現狀
【書山有路-宗教篇】
· 關於道德與宗教問題與網友的討論
· 進化論是上帝的剋星嗎?(下)
· 進化論是上帝的剋星嗎?(上)
【政治經濟-12大選】
· 論保守派該投票克林頓
· 美國大選投票:除了“羅馬”別無選
· 誰動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誰動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誰建的?談談大小政府之爭
· 正戲開場——簡評美國兩黨全國大會
【書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別差異與神經心理學
· 怎樣對待老與死?(上)
· 思維快慢道(下)
· 思維快慢道(中)
· 思維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決策誤區(下)
· 如何避免決策誤區(上)
· 溝通技巧:“粘性學”(下)
· 溝通技巧:“粘性學”(上)
· 習慣的力量
【政治經濟:亞裔爬藤(2)】
· 高院判決,平權與亞裔入學
· 控告哈佛歧視案討論小結(轉)
· 反抗種族歧視,何不從幫助亞裔子
· 亞洲傳統價值在西方:財富還是包
【政治經濟:亞裔爬藤(1)】
· 亞裔學子的大學門檻:幾本有關書
· 虎媽貓媽,異途同歸?
· 亞裔學子的大學門檻:統計證據一
· 亞裔學子:大學門檻格外高
【書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誠信的心理學
· 如何點燃天才的火花?
· 怎樣對待老與死?(下)
· “雙管齊下”的變革秘訣
· 實現自我,完成中年轉變 -- 《中
· 成功有秘訣嗎?《超人》讀後
· 驚險小說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經濟:政經隨感(1)】
· 簡訊:美國競選經費比往年減少
· 再談科學的威力與局限
· 讀奧巴馬“國情咨文”有感
· 政經隨想(5)資本主義之後是什
· 政經隨想(4):民主與市場經濟
· 政經隨想(3)美國的末日到了嗎
· 政經隨想(2) 美國經濟困境與全
· 政經隨想(1)關於美國國債的幾
【書山有路-經濟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聰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下)
· 回首金融危機的來龍去脈 (上)
· 窺視右派的內心:讀《美麗的美國
· 中國起飛的發動機 ——民工
· 介紹Peter Drucker
· 信息時代的新生態 – What Would
· 書評:《討還資本主義的靈魂》
【書山有路-政治篇(2)】
· 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反思
· 從金融危機看政府的角色(下)
· 誰是樂善好施之人?
· 關於普世價值的隨想
· 談談美國公知(4/4)
· 談談美國公知(3/4)
· 談談美國公知(2/4)
· 談談美國公知(1/4)
· 第三隻眼看民主與專制
· 賴斯與她的自傳《無上光榮》
【書山有路-傳記篇(2)】
· 格林斯潘《動盪年月:新世界的冒
【學海無涯-數字通信】
· 關於數據權利的隨想
· 數字通信介紹(5) 什麼是MIMO?
· 數字通信介紹(4) OFDM為何如
· 數字通信介紹(3)信道編碼
· 數字通信介紹(2)香農與信息論
· 數字通信介紹(1) 調製
【學海無涯-心理學(2)】
· 心態是衡量快樂的一桿秤
· 千里送鵝毛的心理學
【學海無涯-諾貝爾物理獎(2)】
· 給電子運動拍照——2023年諾貝爾物
· 一個世紀的糾纏-2022年諾貝爾物
· 大繁至簡:2021年物理諾貝爾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學中的理論和實驗:2019年諾
· 別開生面的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
· 引力波探測:成就“不可能之任務”
· 量子漩渦的奧妙-2016年物理諾貝
· 神秘的中微子
· 換燈泡,得諾獎
【學海無涯-諾貝爾經濟獎】
· 解碼性別不平等——2023年諾貝爾經
· 銀行和信息-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
· 從相關性到因果性-2021年諾貝爾
· 拍賣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隨機對照試驗與扶貧:2019年諾貝
· 充滿“科學元素”的2018年諾貝爾經
· 行為經濟學和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
· 怎樣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諾貝爾
· 大數據經濟學 (2015年諾貝爾經濟
【政治經濟-美國政治(2)】
· 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
· 我們的媒體怎麼了?《美國大分裂
· 剖析美國國債難題:讓數字說話
· 大政府能救美國嗎?
【政治經濟-美國教育(2)】
· 美國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話題
· 美國理科教育 (4) “不讓一個孩
· 美國理科教育(3)成績差距
· 談談美國理科教育(2)教育與國
【政治經濟-美國經濟】
· 關於美國經濟的對話
· 奧巴馬的赤字
【政治經濟-美國貧困】
· 美國的救濟陷阱
· 社會階層分析的標尺:收入還是消
· 美國窮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國窮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國窮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經濟-國際政經】
· 阿富汗天上掉餡餅兒,福兮,禍兮
· 中國的優勢在哪裡?
· 關於美國核武新政策的隨想
· 伊斯蘭與西方文明:衝突還是和解
【政治經濟-隨想雜談】
· 用事實說話:循證決策
· 關於維基解密與媒體的隨想
· 誰打敗了麥卡錫?
【政治經濟-稅法福利】
· 扯扯美國的“稅務局醜聞”
· 關於稅法數據的分析 (評《紐約
· 稅季談稅
· 社會安全保險及其危機
【政治經濟-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為何“好事多磨”?
· 美國醫療保險: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讀(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讀(3)怎樣從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讀(2)“公共選項”與
【政治經濟-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國醫療服務真是倒數第一嗎?
· 奧巴馬能完成醫療改革大業嗎?
· 舊文重貼:美國政治的下一個熱點
【政治經濟-金融危機(2)】
· 關於做空,賭博與趁火打劫的隨想
· 從高盛的“欺騙”與“趁火打劫”談起
【政治經濟-金融危機(1)】
· 冒險的代價:美國“信貸社危機”回
· 舊貼重放:關於AIG副總裁辭職信
· 舊文重發:“獎金門”爭論中震耳欲
· 華爾街的信用危機
【生活百感-心態心情(2)】
· 人到中年:從耕種到收穫的過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點燃天才的火花?
·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下)
·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上)
· 孩子該讀文科還是理科?
· 中小學數學的存廢之辯
· 虎媽貓媽,異途同歸?
· 從“網上直播”引起的自殺談起
· 育兒漫談:“高指標人”和“多情趣
· 也談大學教育:作為家長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陸點滴】
· 也談一位“海二代”:國防部CIO高
· 從“網上直播”引起的自殺談起
· 民族主義是非談
· 節日食譜:中式烤火雞
· 美國進入“節儉時代”
【生活百感-人際社會】
· 談談《蝸居》中的三個男人
· 關於人際交流的模式: 何時需要較
· 參與公益,從娃娃抓起
· 科學與宗教之我見
【學海無涯-全球變暖(2)】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7)其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6)關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5)全
【學海無涯-全球變暖(1)】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 (4)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 (3)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2)
· 全球變暖的科學根據之檢討(1)
【學海無涯-博弈論】
· 也談博弈
【學海無涯-科學方法】
【學海無涯-科普讀物】
· 無所不在的“網絡”
· 科學的未知與偽科學 -- 《科學的
【書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論科普的風格 – 三本科普書的
· 人腦比電腦到底強在哪裡?
· 無所不在的“網絡”
· 科學的未知與偽科學 -- 《科學的
【歷史縱橫】
· 美國南北戰爭:到底是為了統一還
· 真相,正義與和解:“肯特屠殺”以
· 誰打敗了麥卡錫?
· 西雅圖的“地下城”
【法律觀察】
· 邦聯旗與言論自由
· 美國最高法院關於GPS跟蹤的判決
· 案例分析:“米蘭達警告”與“毒樹
【好文欣賞】
· 好文欣賞:《糖水》
· 轉載mendel文:《從“胎教”開始》
· 甘陽:自由主義:貴族的還是平民
· 【轉貼】朱學勤:金重遠 復旦首
· 好文推薦:村外
· 酒到陳時味方醇
· 轉貼:“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鐵腕戴上絲絨手套
· 血緣(轉帖)
· 秦暉: 全球化的第三種可能
【政治經濟-美國教育(1)】
· 美國理科教育(2)教育與國力(
· 談談美國中小學理科教育(1)關
· 談談美國中小學理科教育(1)關
· 從華府公立學校總監Michelle Rhe
【政治經濟-美國政治(1)】
· 奧巴馬2.0?
· 從華府公立學校總監Michelle Rhe
· 也談工會
· 談談美國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態心情(1)】
· 放暑假樂!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隨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變化是永恆
· 人性與理性:你是“99一族”嗎?
· 隨感:後院的野貓
【生活百感-愚人節笑話】
· 禍中禍:日本核電站釋放超級細菌
【學海無涯-心理學(1)】
· 詭異的數字暗示:參照效應
· “誘餌效應”和“心理相對論”
· 從“破釜沉舟”談起
· 千里送鵝毛的心理學
【學海無涯-諾貝爾物理獎(1)】
· 諾貝爾物理獎介紹2007:巨磁阻和
· 閒談CCD
· 閒談光纖
【學海無涯-科技譯文(2)】
· 引力究竟是什麼?
【學海無涯-科技譯文(1)】
· 大腦是怎樣工作的?
· 人類終將訪問火星嗎?
· 戰爭是我們生物本性的歸宿嗎?
· 科學重要嗎?
【書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銷的範文- 讀奧巴馬的《大
· 信仰與政治
· 伊斯蘭與西方文明:衝突還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書評
【書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對災難,你準備好了嗎?
· 完整大腦與後信息時代 《A Whole
【書山有路-科普篇(1)】
【書山有路-經濟篇(1)】
· 古狗隨想錄(下):一統天下,“
· 古狗隨想錄 (上):“掌控中的混
· 關於做空,賭博與趁火打劫的隨想
· 信息時代的新生態 – What Would
【書山有路-文學篇(1)】
· 一扇管窺當代大學生心靈的窗戶——
· 道可道,非常道 – 讀《遙遠的救
【書山有路-傳記篇(1)】
· 華盛頓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禱愛》:心靈療傷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滾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學海無涯】
· 關於數據權利的隨想
· 隨機對照試驗與扶貧:2019年諾貝
· 宇宙學中的理論和實驗:2019年諾
· 充滿“科學元素”的2018年諾貝爾經
· 別開生面的2018年諾貝爾物理獎
· 行為經濟學和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
· 引力波探測:成就“不可能之任務”
· 關於認識論:湧現和貝葉斯法則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數據經濟學 (2015年諾貝爾經濟
【書山有路】
· 北歐模式與《北歐理論》
· 自律的本能
· 關於認識論:湧現和貝葉斯法則
· 性別差異與神經心理學
· 保守主義該怎樣幫助窮人?
· 誠信的心理學
· 如何點燃天才的火花?
· 怎樣對待老與死?(下)
· 怎樣對待老與死?(上)
· 一個猶太復國主義者的反思
【政治經濟】
· 川普走了,常態回來了嗎?
· 拜登真能成為“團結美國”的總統嗎
· 拜登:生逢其時的平庸候選人
· 我們的媒體怎麼了?《美國大分裂
· 對“全民基本收入”的數學分析
· 楊安澤(Andrew Yang)和《對普
· 論保守派該投票克林頓
· LGBT與“宗教自由案”
· 華人和黑人:盟友還是對手?
· 奧巴馬健保的新考驗
【生活百感】
· 如何點燃天才的火花?
·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下)
· 談談美國高中課外活動(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該讀文科還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陣
· 也談一位“海二代”:國防部CIO高
· 紀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學數學的存廢之辯
【朝華午拾】
· 為什麼調製解調器會有不同速度?
· 什麼是網路電話?
· 舊文重貼:談談學習中的思考
· 菜鳥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懷念敬愛的黃老師
· 感恩節前話感恩
· 數學競賽與我
· 哲人講座
存檔目錄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關於本站 | 廣告服務 | 聯繫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導航 | 隱私保護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