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同时(2010年9月),白宫科学技术顾问发表了“训练与激励:事关美国前途的中小学理科教育”(Prepare and Inspire: K-12 Education in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 (STEM) for America’s Future)【注2】,这是给美国总统作为决策依据的报告。报告中提到了更多的问题: ◇在美国,大约三分之一的学士学位是理科的。而在中国和日本,这个比例分别是53%和63%。 ◇美国一半以上的理科研究生来自国外。 ◇许多优秀的理科学生被吸引到其他领域。 ◇美国目前注重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但是我们需要对优秀学生给予更多的注意和资源。 ◇即使最好的中小学也缺少能够激励学生的理科老师。太多美国学生认为理科科目太沉闷和太困难。
【1】 Rising above the gathering storms revisited,2007,www.aps.org/policy/reports/upload/rags-revisited.PDF 【2】 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microsites/ostp/pcast-stemed-report.pdf 【3】 H. Salzman and L. Lowell, “Making the Grade”, Nature vol. 453 (2008), 28-30, doi:10.1038/453028a,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453/n7191/full/453028a.html 【4】 B. L. Benderly, “Does the U.S. Produce Too Many Scientists?” Scientific American (2010),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fm?id=does-the-us-produce-too-m 【5】 Lowell, B. L. & Salzman, H. Into the Eye of the Storm: Assessing the Evidence 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Quality, and Workforce Demand (Urban Inst., Washington DC, 2007). http://www.urban.org/UploadedPDF/411562_Salzman_Science.pdf 【6】 Lynn, Leonard, and Hal Salzman. 2002. “What Makes a Good Engineer? U.S., German, and Japanese Perspectives.” Presented at Proceedings. The European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Conference, in Rothenburg, Germany, June.
欧阳: 你这篇宏观分析教育与国家竞争力的文章,可能正好为眼下“如火如荼”的关于“中国式教育”的辩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从你文中提供的这些信息可以看出,美国公众和政府对自己国家的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产生了“忧患意识”由来已久, 而在全球化的竞争中, 面对来自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的大国比如中国和印度)的人才的竞争,这种忧患意识在现在达到了顶峰。所以,在这个框架中来看爱米蔡的文章(她的targeted audience是美国人), 就不难理解这个“天时地利”的现象了(当然她的这篇文章更大程度上来说是一个marketing tool, 看看她的书短短一个礼拜之间就已经爬到了Amazon.com自传类书籍的销量首位, "overall" 销量第六就可以看到这个策略的成功)。只是有意思的是,当美国人在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的不足的时候,我们这些对两种体制都有亲身体会的中国父母,倒对蔡的“extreme”的教育方法几乎是一边倒地否定,不能不说是“物极必反”的绝好例子,呵呵。Hopefully there will be a convergence of the extremes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