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欧阳峰的blog
  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网络日志正文
社会阶层分析的标尺:收入还是消费? 2012-03-21 15:55:52

在这个美国大选季节里,经济问题是大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除了紧迫的失业率,国债等以外,大家对于美国长远的社会趋势也有很多讨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产阶级是否在消失,以及贫富差别增大的问题。而关于这些问题的种种数据,基本都是从收入看的。例如,我们听到美国的中等收入十几年来不升反降,“百分之一”所占财富比重越来越大,贫困人数增加等,都是基于收入统计的。那么,对于衡量生活水平(economicwell-being)来说,收入是否是最好的标尺?

上世纪五十年代。经济学大师佛里德曼(MiltonFriedman)指出个人收入与消费不是一一对应的,因为人们会通过积蓄和借贷来减少收入的涨落。佛里德曼以此说明,用政府政策来影响民众收入不一定能起到调节消费(从而调节经济热度)的目的。上世纪末开始,用消费(consumption)来衡量生活水平的做法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本文通过近年对于美国经济分析的两篇报告【注一,注二】来介绍一下使用消费来分析经济状况会得到哪些不同的结果。

应该指出,这两篇报告来自于相同作者。虽然在网上有不少的版本和有关报道,但这两篇报告似乎没有经过正式的同行评议,而是作为大学或思想库的“工作论文”(workingpaper)形式发表的。我选取这两篇的主要原因是其时效性。他们使用的基本理论有很多文献的支持,类似的研究方法也被用在其他国家的经济分析工作中。但是另一方面,也有文章认为他们采用的消费数据不够可靠。在这里我所为外行只是介绍一下结果,请行家点评,也请其他读者作为一家之言对待吧【注三】。

在美国,有关消费的数据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这两篇报告是基于消费者花费问卷(ConsumerExpenditure Survey)的数据。这是美国劳工统计局主持的数据统计,通过每季度的访问调查在一年内追踪上万名消费者,收集他们的收入和花费有关数据。在这两篇报告的研究中,有一些花费项目(如汽车,房屋和医疗保险)被换算成对于主人的使用价值而不是按照购买价格计算。另一些不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花费如投资,教育,医疗支出等被排除在“消费”之外。

在衡量生活水平时,为什么消费是比收入更好的标尺?当然,从基本原理说,是消费而不是收入反映了生活水平。问题是:为什么收入与消费的衡量结果会有显著不同?这其中有几个原因。最重要的,就是佛里德曼提出的“平滑效应”。人的支出水平更大地取决于所谓“永久收入”,也就是长时间内收入的平均值,而不是更为波动的当前收入。例如有两个人,一个人上半年收入五万元下半年收入一万元,而另一个人相反。这样从收入上看,上,下半年的“收入不平等”都很高,而且都存在“年收入为两万”的穷人。但如果两人都按年收入六万的水平消费,那两人之间的“消费不平等”就是零了。这种“平滑”不一定通过储蓄和借贷来进行,也可以通过购买耐用消费品来实现。在“消费统计”中,耐用消费品如汽车,房子的“消费值”不是按照购买时的价钱,而是按照市场上等价的租金来算。这样,当一个人收入低时,虽然他没有购买新汽车,但以前买的汽车还在用,也就在为他的消费作“贡献”。其次,收入不是全部用于消费的。其中还有税赋和医疗费支出,都对生活水平没有贡献。其中税赋可以是负数,如通过劳务收入退税(EarnedIncome Tax Credit, EITC)。而这些通常在收入统计中并不除去。政府提供的许多非现金的援助(如免费住房)也通常不被包括在收入中。第三,政府提供的“安全网”起到了鼓励人们减少自己的“避险积蓄”而增加了消费。这在收入统计上也反映不出来。第四,研究表明,在美国的收入统计中,漏报,少报的现象比较普遍,而相对来说消费的统计要更可靠些。

与消费统计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通货膨胀率的计算。目前采用的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是按照大众的平均消费形态选取一组商品(称为市场篮子),追踪它们历年价格的加权平均。但从消费统计的角度来说,所谓“生活成本”(costof living)不是购买一组特定的商品所需要的钱数,而是达到一定的效用函数(utilityfunction)所需的钱数。消费者可以通过不同品牌的置换甚至不同类商品的置换(如用看电影代替去游乐场)和更换购物场所来应对价格的变化。而且产品性能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引进也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提高了效用函数,等于变相降低了生活成本。通过这些考虑,1996Boskin等在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的委托下发表报告,认为过去几十年内CPI被高估了大约每年1.1%。然而CPI计算方法的改变是很困难的事,因为它涉及到计算社会安全福利(SocialSecurity)给付数量,是一个敏感的政治问题。所以基于这个报告,CPI的计算只是做了一些微调,而另外提供了一个供研究者使用的“替代通胀指数”(CPI-U-RS)。CPI-U-RS比法定的CPI-U低大约每年0.4%。但仍有很多人认为它仍然低估了通胀率的修正,真正的通胀率应该在CPI-U-RS的基础上再下调每年1%左右。

下图(来自注一)展示了通胀系数的作用。本图以中位收入来反映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变化。紫线与红线的区别在于对于家庭人口等因素的不同考虑。而红线与绿线的区别在于不同的通胀率(绿线所用的通胀率每年低0.8%)。我们可以看到,所谓“中产阶级收入停滞”的结论,就基于这不到1%的通胀率差别。

 

下图(来自注一)显示了收入统计与消费统计对于中产阶级生活水平(中位水平)变化的影响。总体上看,税前,税后收入与消费的三条曲线似乎平行,在整个期间的增长率也差不多。但是仔细看的话,八十年代消费的增长比收入慢,而在2000年到2006年之间,消费的增长比收入快。

 

而对于穷人来说,两种统计方法的区别就大得多了。如下图所示(来自注一),在计入政府的扶贫福利后,贫困率(桔黄线)比官方数据(深绿线)就下降了很多,特别是在过去二十年间。而消费统计得到的贫困率(浅绿线)一直与计入全部收入的贫困率接近,直到最近十年才显示显著的区别。它维持了持续下降的趋势,绝对值也比其他两种统计低得多。值得指出的的是:这里不仅是量的区别。以前我谈到过,其实收入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群中,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还是不错的。真正经历食物,住房,医疗等困难的是少数。而在消费统计下归入“穷人”的人群中,经历生活困难的人的比例就大得多。这也印证了消费统计是更反映实际生活水平的方法。

 

更有趣的,是比较两种统计方法得出的贫富差别。前面说到,使用消费统计的主要好处是避免了收入涨落的影响,而对于人的生活水平有个更平稳的估计。这自然就减小了显示出来的贫富差别。下图(来自注二)显示了几种统计方法得到的贫富差别(90%层次与10%层次的收入或消费金额之比)。直接计算税后收入得到的贫富差别(紫线)最大。另一条曲线(蓝色)是直接统计花费(expenditures)。它与消费(consumption)统计的主要区别是对于耐用消费品的计算。前者是按照购买时付出的钱数算的,而后者是在整个使用期限中按照等价的租金来算的。所以这两者的差别反映了“生活水平平稳化”的重要作用。图中的三种基于消费的统计是为了验证种种可能的误差,对最后结果的影响不大。

 

从图中可见,与税后收入相比,基于消费的统计得到的贫富差别要低得多。而且税后收入反映的贫富差别已经比官方数据所用的税前收入少了很多(有关图表在注二中)。例如,2008年,根据税前收入的官方统计,90%与10%层次的比是11.5,而税后收入的比是5.8。

以上两个消费统计的工作得到了保守派的青睐。保守派思想库AmericanEnterprise Institute就曾大力推介这两项工作。其原因很可能是基于消费的统计对于美国社会情况给出了比较好的估计(收入增长更大,贫穷率更低,贫富差别更小),因而支持了保守派限制政府功能的立场。但撇开政治立场,我认为这个研究还是很有价值的。例如,虽然消费统计描画了比较乐观的图景,但它与收入统计结果的差别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同年代有所不同。这就提供了途径来检视政府政策对于实际生活水平的影响。政府为了降低贫富差别而采取累进税制,但官方衡量贫富差别却用税前收入,这就不能反映出税收政策的效果。例如在上图中看出,在2000年以后虽然税后收入的贫富差别有所加大,但从花费和消费得到的贫富差别都在缩小。这背后的原因也许值得深入探讨一下。

我一直认为,人的消费是有限的。所以对于收入很高的人来说,他们会把较小的比例用于消费而较大比例用于投资和储蓄。但是从这里呈现的统计数据并没有看到这一点。作者在文中也提到穷人和富人的积蓄率相差不多。也许在90%这个层次上还体现不了这个现象,而要到顶尖1%才行吧。希望能找到有关顶尖1%的更多统计资料。

总之,我们看到收入并非反应社会经济状况的唯一指标。在美国,关于民众消费情况的数据同样很容易得到,而它很可能展现一幅不同的社会经济图景。这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学中统计的复杂性。在我们读到媒体引用的统计数据时,最好要问一下其背后的根据和统计条件是什么。当然,对于外行来说是没有条件经常做这样的深入检讨的。那只能遵从一句老话:兼听则明。

 

【注一】Meyerand Sullivan: “The Material well-Being of the Poor and Middle Class Since 1980”September 22, 2011 version, http://www.nd.edu/~jsulliv4/well_being_middle_class_poor4.3.pdf   

【注二】Meyerand Sullivan: “Consumption and Income Inequality in the U.S. Since the 1960s”,October 18, 2010,  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http://www.nber.org/public_html/confer/2011/ease11/Meyer_Sullivan.pdf

【注三】关于消费统计的更多讨论和早期一些的数据,可参见DanielT. Slesnick, “Consumption and Social Welfa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有关博文: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

(上)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00618

(中)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01275

(下)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01849

浏览(3061) (0) 评论(1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2-03-22 15:09:51
笼统的说有史以来花了多少钱可能太过。比如你在楼市高峰买房到现在降了一半了,这钱应该怎么算。还有你过去挥霍无度,浪费严重不会理财什么的。总之统计这个东西如果参数取得不一样那得出的结论也很不一样。

至于说会不会显示的贫富差距更小?这可不好说。分标准是什么。打个比方。两人赛跑。如果两人速度仅差每天1里。那么这个速度差距不是很大。但如果就这么跑1年下去两人距离相差的距离可就是365里路了。但如果你是比两个人之间所跑过的路的比例的话那还是和速度的比例就一样了。

当然这只是个简单的比喻。

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是。使用累积数据的好处是可以平滑。但既然是平滑那就会有滞后的效果。今天可能平滑得差距不像即时的那么大。那还有时会平滑得不像即时的那么小。用统计的话讲就是方差不会那么大。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3-22 13:41:58
哦,明白你的意思了。我觉得“有史以来花了多少钱”似乎意义小一些,特别因为人的年纪不同。如果按年纪平均一下,那就等于是每年消费的平均值了。这样的“平滑效应”就更厉害了,对吗?记得有个统计,在最穷的1/5人口中,十年后只有一半还是在这个群组中,而且有4%左右到了最富的1/5中。所以用一生来平均的话,恐怕贫困率和不平等程度会更低了。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2-03-22 12:35:39
消费水平我认为就是你现在新花了多少钱。生活水平则是你有史以来统共花了多少钱。当然更精确的话应该还把通胀的因素考虑进去。这样就反应出了一个人实际的生活水平。当然具体参数怎么定那就不好说了。要考虑到都东西会很多。但基本的意思我想欧阳兄应该明白。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3-22 12:05:18
这恐怕不是“双重标准”,而是“两个标准”。收入统计是通行的方法,不是作者能改变的。他们只是显示了“平滑”的重要性。

我懂你说的收入与资产的关系,但不知道消费水平与生活水平为何与此相当。这两个都是衡量当前的状况而不是“历史积累”,对吗?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2-03-22 11:37:23
欧阳兄。这也就是为何我说原作者是在使用双重标准了。如果要平滑那么就都要平滑。应该同样为收入也搞出一套类似的平滑算法。

在这里我觉得作者把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混淆了。这就如同收入多少与个人资产多少的区别类似。一个反应当前即时的一个反应历史积累的。一个讲的是速度,一个讲的是距离。把这两者做比较是不恰当的。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3-22 11:25:58
沙之舟:你点到了问题的关键了。“消费统计”的重要一点就是把以前买的车算到当前的消费里,所以有“平滑”效应。如果一个人一年有钱一年没钱,有钱的那一年买了车。按收入算,他可能一年是富人一年是穷人。但按消费算,他两年的生活水平没有差别(都有车用),所以都算中产。这就是按消费算,贫富差别会比较小的主要原因。而且在消费统计里,汽车,房子等的“租用价格”不是根据购买价格和折旧算,而是根据其功能(房子的大小,间数,车子的配置,马力等)来计算的。

还有一个就是算通货膨胀。例如汽车的价格今年比去年高了,通常就算是通货膨胀。但是今年的汽车功能更多了,而且质量更好了,按消费算,同样钱数换来的“消费价值”更高了,就等于价格降低了。所以这样算下来通胀率也会比官方数字低。
回复 | 0
作者:沙之舟 留言时间:2012-03-22 10:59:45
多谢欧阳兄的介绍。统计这个东西是有意思。视角不同就会景象不同。这让我联想起电影moneyball。比如说在棒球里,平时人们注意的主要是batting average,slugging percentage等等。但Billy Bean主要注意的则是on base percentage即上垒率。我看注重消费水平颇有点像在经济中注重上垒率。

至于说到底怎样的消费是生活水平的反应,那就学问大了。你所引入的例子中比如说汽车吧。“虽然他没有购买新汽车,但以前买的汽车还在用,也就在为他的消费作“贡献”” 但问题是这个旧车是以前买的,它的价值是怎么算到当前的消费来呐?人们说收入都是指本年有哪些新的进项。那么消费也应该是本年你都花了多少钱。以前花的钱应该算在以前的消费。不应算在当前的消费。我没有读原文。不知作者是否是这样的采用了双重标准。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3-22 06:43:19
随笔一:

首先,我并没有试图“描绘”什么图画,而只是介绍一种不同的分析方法。请见我最后三段的文字。

根据我的理解,CPI-U-RS是把现在计算CPI的方法改进回朔到历年的数据上去。至于主要的方法改变是什么我还真不知道。不过根据我的常识,似乎政府的补助(廉价住房或Medicaid)不应该影响通胀率的计算。我很想看到有关的参考资料。你说穷人受着政府补助,生活成本自然要低,是对的。但这似乎与通胀率是两回事。

不过关于穷人和富人的CPI不同,我也看到过。我觉得你说的游艇与尿布的比较,要分两方面看。一方面,不能说游艇涨价更多所以富人就更值得同情。另一方面,也不能说因为同情穷人我们就应该以游艇的通胀率来统计尿布价钱。事实上,我不知道是否有研究真的把通胀率按社会阶层来分别计算的。我估计那会大大增加复杂度而且降低数据可靠性吧。

你后面关于贫富差别和中产阶级消失的资料还是基于收入的。我不是否定这种统计的价值,但它不在这篇博文的讨论范围。我也希望以后有机会继续探讨贫富差别的问题。

最后,我知道每个人的立场看法不可避免地要受自己处境和利益的影响,特别是在讨论政治问题时。但在我的博客上,我还是力求中立地反映各方面的观点和根据,加上自己的逻辑分析,而脱离自身利益的考虑。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只能说是尽力吧。
回复 | 0
作者:随笔1 留言时间:2012-03-21 20:26:16
来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博主的中心思想, 写得很绕人,不定下心来很难发现博主的论证破绽。
以消费来替代收入以佛里德曼提出的“平滑效应”, 以CPI-U-RS替代传统CPI-U(通胀),CPI-U-RS的特点是一等价租金来取代房屋购价以降低实际通胀。 不能说是全无道理,对于最低层的20%美国民众来说,可以同意。 住着政府的低廉救济房, 医疗有medicard, 他们的生活成本自然要低。 他们可用于耐用品的支出能力和中产阶级很接近。所以,有的保守派学者声称美国富人所承受的通胀实际上大于穷人。自由派学者则反讥: 富人的游艇价格涨幅是超过了穷人尿布价格的涨幅。
博主忘了60%的中产阶级, 他们承受的通胀并不能简单地用CPI-U-RS替代传统CPI-U, 因为她们大多数并没有享受低廉住房, 也没有medicard。 看下表:
<strong><img src="http://blog.dwnew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meanvsmedian.jpg" alt="meanvsmedian" title="meanvsmedian" width="356" height="382"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179235" />
这是中产阶层的1980年至2005年的平均收入(mean income)和中间收入 (median income)%比较。看出猫腻了吗? 没有?平均收入增长了60%,可中间收入只增长了不到40%。 根据资料, 同期的国民总收入增长了80%。 问题出在哪儿? 问题出在平均收入包含了最高的20%人群的收入。 而中间工资受最高的20%收入较小。 统计显示, 美国最高收入人群 (1%)的收入在同期起码增长了100%以上。
再看下图:
<img src="http://blog.dwnews.com/wp-content/uploads/2012/03/hourlywages.jpg" alt="hourlywages" title="hourlywages" width="456" height="292" class="alignnone size-full wp-image-179252" />
美国最低层的工薪在过去的30年里是下降的。
美国的中产阶级正在缩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可博主描绘的却是一副不同的画面,如果博主属于那1%的最高层,那无话可说。如果不是, 有一句中国俗话怎么说来着? “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啊。”


资料: Columbia Journal Review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3-21 19:56:43
牧羊人:

这个CE survey还是很权威的调查数据。一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就是基于此的。其实关于收入的数据大多数也是基于人口调查局的问卷收集。

关于穷人的生活水平,在我以前的“有关文章”中有提到。的确也有面临物质生活困难的。但总体上贫困问题还是个相对贫困的问题,也就是穷人融入和参与社会活动会有困难而被排斥在外。我文中也提到,按照“消费统计”而被归于穷人的人群,面临物质生活困难的比例要高很多。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3-21 19:51:54
随笔1:是的,我们看智库的文章必须注意到其偏向性。通常我会看文章本身是否提供足够的证据,以及别人对此文章的引用和评论。不过在经济问题上,似乎以working paper形式发表的文章很多。这两篇文章还是NBER的working paper。那好象是个名誉还不错的机构。总之,还是兼听则明吧。
回复 | 0
作者:lone-shepherd 留言时间:2012-03-21 18:57:17
欧阳,
很新颖的研究。有时牧人也怀疑美国的贫困率是否反映低收入族群的真实状况,这个基于消费的统计从另一个角度研究这个课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和(税前、税后)收入统计不同的是,这个基于消费的统计只能基于问卷调查,有待完善。
上次在CNBC看到一项跟踪低收入族群生活水平的研究,结论是这个族群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不象有些媒体形容的那么悲惨。
回复 | 0
作者:随笔1 留言时间:2012-03-21 17:52:29
Paul Wolfowitz对中国傲慢倒也只是无礼,并不能给中国造成实质性的伤害,倒是美国让这样的人进入权力核心实乃美国人民包括你的不幸。万亿的战争开销,千人战死,万人伤残。 当然,这是题外话,和你的博文并无直接的关联。只是想提醒你,以这个智库的结论,特别是经济结论, 很难公允,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2-03-21 17:38:09
我对AEI没有系统的了解,谢谢你的介绍。不过要以对中国的态度来“划线”的话,也许自由派会更恶劣些,如前国会议长佩罗西。轰炸大使馆也发生在民主党总统任内,呵呵。
回复 | 0
作者:随笔1 留言时间:2012-03-21 17:29:51
AmericanEnterprise Institute 岂止是保守,是近乎极右的思想库, 看看和这个智库的政客就一目了然了:
John R. Bolton-前美驻联合国大使。 公开支持台独。
Lynne Cheney-前副总统切尼的太太, 切尼大家都知道, 铁杆右翼,
Newt Gingrich-前共和党众议院议长。 极有争议的右翼派政客。
Paul Wolfowitz-前美国防副部长, 伊战的始作俑者, 此人极其傲慢, 身为副国防部长,却让来访的中国国防部长迟浩田等候,而且只给了迟半小时的“礼节性”会晤,随即扬长而去。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欧阳峰
注册日期: 2007-09-18
访问总量: 1,875,25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博客近期内不定期更新
最新发布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友好链接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语草鸣:谷语草鸣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秃:老秃笔侃山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政治经济-2020大选】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2020,美国保守派选民该挺谁?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旧贴回顾】
·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12年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免费”的代价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成功者的心态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书山有路-经济篇(3)】
· 《国家为何失败》读后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从《大空头》看颠覆性创新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上)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下)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中)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2)】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 美国的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
· 美国铁路面面观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下)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上)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美国中期选举:谁是赢家?
· 围观美国打老虎
· 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扶贫”措施
【政治经济-美国华人】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亚裔传统月:关于美国亚裔的几个
【政治经济-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美国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么?
· 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国的收入差距:谁是最富和最穷
· 美国的收入差距:中产阶级与贫穷
·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见
· 美国收入不平等:引言与现状
【书山有路-宗教篇】
· 关于道德与宗教问题与网友的讨论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下)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上)
【政治经济-12大选】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美国大选投票:除了“罗马”别无选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正戏开场——简评美国两党全国大会
【书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思维快慢道(下)
· 思维快慢道(中)
· 思维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下)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上)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下)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上)
· 习惯的力量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2)】
· 高院判决,平权与亚裔入学
· 控告哈佛歧视案讨论小结(转)
·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1)】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
·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书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双管齐下”的变革秘诀
· 实现自我,完成中年转变 -- 《中
·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 惊险小说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1)】
·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 再谈科学的威力与局限
· 读奥巴马“国情咨文”有感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政经随想(4):民主与市场经济
· 政经随想(3)美国的末日到了吗
· 政经随想(2) 美国经济困境与全
· 政经随想(1)关于美国国债的几
【书山有路-经济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聪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下)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上)
· 窥视右派的内心:读《美丽的美国
· 中国起飞的发动机 ——民工
· 介绍Peter Drucker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 书评:《讨还资本主义的灵魂》
【书山有路-政治篇(2)】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下)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关于普世价值的随想
· 谈谈美国公知(4/4)
· 谈谈美国公知(3/4)
· 谈谈美国公知(2/4)
· 谈谈美国公知(1/4)
· 第三只眼看民主与专制
· 赖斯与她的自传《无上光荣》
【书山有路-传记篇(2)】
· 格林斯潘《动荡年月:新世界的冒
【学海无涯-数字通信】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数字通信介绍(4) OFDM为何如
· 数字通信介绍(3)信道编码
· 数字通信介绍(2)香农与信息论
· 数字通信介绍(1) 调制
【学海无涯-心理学(2)】
· 心态是衡量快乐的一杆秤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2)】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量子漩涡的奥妙-2016年物理诺贝
· 神秘的中微子
· 换灯泡,得诺奖
【学海无涯-诺贝尔经济奖】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拍卖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怎样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诺贝尔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2)】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2)】
· 美国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话题
· 美国理科教育 (4) “不让一个孩
· 美国理科教育(3)成绩差距
· 谈谈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
【政治经济-美国经济】
· 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
· 奥巴马的赤字
【政治经济-美国贫困】
· 美国的救济陷阱
· 社会阶层分析的标尺:收入还是消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经济-国际政经】
· 阿富汗天上掉馅饼儿,福兮,祸兮
·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 关于美国核武新政策的随想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政治经济-随想杂谈】
· 用事实说话:循证决策
· 关于维基解密与媒体的随想
· 谁打败了麦卡锡?
【政治经济-税法福利】
· 扯扯美国的“税务局丑闻”
· 关于税法数据的分析 (评《纽约
· 税季谈税
· 社会安全保险及其危机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为何“好事多磨”?
· 美国医疗保险: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读(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读(3)怎样从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读(2)“公共选项”与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国医疗服务真是倒数第一吗?
· 奥巴马能完成医疗改革大业吗?
· 旧文重贴:美国政治的下一个热点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2)】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从高盛的“欺骗”与“趁火打劫”谈起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1)】
· 冒险的代价:美国“信贷社危机”回
· 旧贴重放:关于AIG副总裁辞职信
· 旧文重发:“奖金门”争论中震耳欲
· 华尔街的信用危机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2)】
· 人到中年:从耕种到收获的过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育儿漫谈:“高指标人”和“多情趣
· 也谈大学教育:作为家长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陆点滴】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民族主义是非谈
· 节日食谱:中式烤火鸡
· 美国进入“节俭时代”
【生活百感-人际社会】
· 谈谈《蜗居》中的三个男人
·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
· 参与公益,从娃娃抓起
· 科学与宗教之我见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7)其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6)关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5)全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1)】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4)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3)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1)
【学海无涯-博弈论】
· 也谈博弈
【学海无涯-科学方法】
【学海无涯-科普读物】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书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论科普的风格 – 三本科普书的
· 人脑比电脑到底强在哪里?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历史纵横】
· 美国南北战争:到底是为了统一还
· 真相,正义与和解:“肯特屠杀”以
· 谁打败了麦卡锡?
· 西雅图的“地下城”
【法律观察】
· 邦联旗与言论自由
·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GPS跟踪的判决
· 案例分析:“米兰达警告”与“毒树
【好文欣赏】
· 好文欣赏:《糖水》
· 转载mendel文:《从“胎教”开始》
· 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
· 【转贴】朱学勤:金重远 复旦首
· 好文推荐:村外
· 酒到陈时味方醇
· 转贴:“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铁腕戴上丝绒手套
· 血缘(转帖)
· 秦晖: 全球化的第三种可能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1)】
· 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力(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1)】
· 奥巴马2.0?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 也谈工会
· 谈谈美国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1)】
· 放暑假乐!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随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变化是永恒
· 人性与理性:你是“99一族”吗?
· 随感:后院的野猫
【生活百感-愚人节笑话】
· 祸中祸:日本核电站释放超级细菌
【学海无涯-心理学(1)】
· 诡异的数字暗示:参照效应
· “诱饵效应”和“心理相对论”
· 从“破釜沉舟”谈起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1)】
· 诺贝尔物理奖介绍2007:巨磁阻和
· 闲谈CCD
· 闲谈光纤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2)】
· 引力究竟是什么?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1)】
·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 人类终将访问火星吗?
· 战争是我们生物本性的归宿吗?
· 科学重要吗?
【书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销的范文- 读奥巴马的《大
· 信仰与政治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书评
【书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
·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书山有路-科普篇(1)】
【书山有路-经济篇(1)】
· 古狗随想录(下):一统天下,“
· 古狗随想录 (上):“掌控中的混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书山有路-文学篇(1)】
· 一扇管窥当代大学生心灵的窗户——
· 道可道,非常道 – 读《遥远的救
【书山有路-传记篇(1)】
· 华盛顿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祷爱》:心灵疗伤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学海无涯】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书山有路】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自律的本能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政治经济】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 杨安泽(Andrew Yang)和《对普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生活百感】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阵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朝华午拾】
· 为什么调制解调器会有不同速度?
· 什么是网路电话?
· 旧文重贴:谈谈学习中的思考
· 菜鸟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怀念敬爱的黄老师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数学竞赛与我
· 哲人讲座
存档目录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