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什么是一个工人最有用的素质?百十年前,答案是体力。虽然我们早已进入机器时代,但操纵机器和完成机器力所不及的工作,还是需要强壮的体力。 然而,随着机器的不断改进,体力劳动逐渐被挤出了工作的主流。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首先发生在一些国家,然后慢慢蔓延开去。今天,需要强壮体力的工作仍然存在。但是通常,对体力的需求低于供给,所以除了个别行业如职业运动员外,具有强壮体力的人对职业来说没有额外的价值,。而今天在职场上最有用的素质,是“分析”。也就是利用数学和逻辑来解决问题,作出决定。崇尚定量分析的科学和工程占了职场的半壁江山。再加上金融,医疗,管理等行业中的数据处理和模型等职务,那就更多了。有“数学头脑”的人,在就职市场上享有很高的需求。 但是,这种情况会不会改变?“数学头脑”会不会象体力一样不再吃香?根据《完整新大脑》(“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 ” by Daniel H. Pink)的说法,这不是“会不会”,而是已经在发生了。 当今职场上,曾经风光一时的“左半脑能力”(主要是计算,逻辑和分析能力)正在面临三大挑战。首先,我们现在已处于物品丰富的时代。在市场上,大多数商品已不再通过性能和价格来竞争,而是在满足用户需求上拼高低。这就是说,外观和功能的设计,往往比工程和技术的开发更为重要。其次,计算机的进步日新月异,已经逐步蚕食人类脑力劳动的领域。而人的“左半脑能力”恰恰是计算机的强项,也是将被最先取代的方面。第三,由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和印度)大量工程科技人员进入全球劳动市场,造成供需变化,工程和科技能力的价值降低。目前,在发达国家,“白领”和“知识工人”已经不能对裁员免疫了。而且,即使在职的人也普遍面临工作安全感降低,“加班不加薪”等困境。所以,所谓“信息时代”已经走向结束,一个新的时代——“概念时代”即将开始。在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工人,是那些能使用完全大脑,也就是既有左半脑的分析能力,又具有右半脑主管的直觉,美感,综合等方面才能的人。 事实上,这个趋势已经出现。许多医学院开始重视教授人际关系技巧, 包括倾听和讲述,同情和情感沟通,甚至用诗歌和绘画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学入学标准考试SAT的主办者正与研究者合作开发一种更广泛的测验。它不仅有传统的阅读和计算,还包括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方面的挑战。据说这种测验能更精确地反映学生未来的成功程度。文科出身的人也开始出现在汽车公司和其他“技术单位”的管理职位上。 那么除了传统的“左半脑”分析和计算能力外,“右半脑”能力中有哪些是最值得重视的呢?作者列举了以下六种感受能力,对现代职场最有价值。 第一是设计能力,也就是不仅着眼于产品的技术性能,还注意到“意义”,也就是用户的全面体验,包括美感,方便,创意等方面。设计曾经是专业设计师的事。然而,今天随着技术的发达,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会涉及到设计。例如,当我们为正在起草的报告选择字体时,就是在从事几十年前只有少数排版编辑才能从事的设计工作了。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设计的重要。研究表明,把病房漆成悦目的颜色,把学校环境美化一下,就能改善病人的康复速度和学生的成绩。正因为此,设计越来越成为产品竞争的重要因素。比如在汽车市场中,马力,加速度等“硬指标”逐渐让位给形状,颜色等构想和概念。 讲到设计,我还有个有趣的观察。以前,大学的网站首页都是大同小异:顶部是通栏的图案,含有大学名称,校徽和校园照片。中间是新闻和一些图片,两侧是有关链接。现在国内主要高校大多仍是如此。但美国不少学校都有了自己具有特色的主页设计,不是注重信息量,而是着眼于美观,创造性和特色。我印象最深的当选MIT的首页。其他一些工程学校的首页也很活泼别致。这也反映了教育着重点的变迁。事实上,已经有一些以设计为重点的中学(如CHAD),表现很亮丽。 第二是讲故事。自古以来,故事就是传达信息的有效途径。中国的成语,印度的佛经和西方的圣经,都是用故事来说明哲理和信念的。这是因为故事不仅包含逻辑层次的信息,而且在情绪层面也起重要作用。试比较“掩耳盗铃”和“自欺欺人”的不同感情效应吧。但是在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人们更重视相对机械的逻辑论证和数据统计,认为个性化的“故事”方式 “不严格”,“不完整”。但实际上,故事虽然不能代替分析式的思考,但却是后者的重要补充。一个好的故事能提供一个视角,使得抽象的概念理念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有人说,当今美国四分之一的GDP被花在“说服业”上,也就是提供影响力。而讲故事在“说服业”中越来越受重视,现在占到了“说服业”的一半。就连以前最讲究“准确”的医务界,现在也把“讲故事”作为沟通能力的重要部分。Xerox的创始人Alan Kay说过:“我们其实都是提着皮包的原始人,渴望着智者给我们讲故事。”3M公司把讲故事作为经理训练的一部分。其他不少单位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收集和分享内部知识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是难以用逻辑的条理来组织整理的。用故事来建立品牌的例子也层出不穷。所以,下次你作报告时,不妨试着插入几个故事吧,也许有意外的效果呢。 第三是艺术。自从几百年前力学诞生以来,人们习惯于“分析”的认识方法,也就是把一个对象分为它的组成部分来认识。但是,这种方法并非人脑唯一的功能。最明显的例子是对人脸的辨认。按照“分析”方法,我们会辨认眼,鼻,嘴等部分的形状,然后归结成整体的判断。如果这样的话,不管一张面部照片是正放还是倒放,我们的辨认过程是一样的。事实上,老年痴呆症患者就是如此。而对于正常人,正放的照片要好认得多。这说明人脑有不通过局部而直接认识整体的功能。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很可能超出了我们的分析能力,而我们必须依靠综合,整体的认知来生存。有时,忽略细节反而是件好事。据调查,百万富翁中有阅读困难的人数比例是常人的四倍。这很可能是因为阅读困难的人感受世界的方式不同。对于领袖人物来说,最重要的是能从瀚如烟海的信息中敏锐地看出趋势和形态。即使从事技术工作的人,也不再能满足于开发单项的新技术,而需要思考如何把技术整合成系统。难怪有人说:“发明第一个轮子的人是个笨蛋。发明其他三个轮子的人才是个天才”。 艺术如绘画和音乐,就能帮助我们发展整体认知的功能。绘画和音乐都注重“关系”。艺术帮助我们找到跨越界限的联系和发现事物出乎意料的组合。文学也一样。文学中的比喻让我们选择看待世界的角度。可惜的是,在目前的教育系统中,艺术教育总被放在次要地位。由于艺术能力不能通过标准测验来表达,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认为艺术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其实,每个小孩子都认为自己是艺术家。但是随着年龄长大,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天才”,与艺术绝缘了。了解了艺术的重要性后,我们可以自觉去补充学校教育的缺憾。 第四是设身处地,也就是能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直觉地了解别人的感受。设身处地是在感情上与对方建立沟通渠道,而不是理性的心理分析。研究表明,人脑有通过观察表情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而这是在右半脑。事实上,左半脑受损的人,往往解读表情的能力更强。解读表情和情感的能力在职场和社会中的作用是不用多说了。但是,在现代社会中,这种能力的培养往往被忽视。有多少人觉得与人交往只通过电邮或电话并没有欠缺?这说明,他们并没有从视觉接触中得到更多的沟通。好消息是:设身处地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佛教的修炼中,就有很多与有效地解读别人的感受有关。训练感受解读的现代方法也有不少。 第五是游戏和幽默。游戏不只是给孩子们的。它是一种不同的活动,激发脑力中不同的部分。它可以是学习和创新的一个有效工具。美国陆军就编制了一个“美国陆军”的游戏,向青少年传播军队的体验。这个游戏现在广受欢迎,很多成年人也爱不择手。幽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交工具,同时也是大脑的一项重要功能,超乎分析之上。经常参与游戏和幽默的活动,可以激荡脑力,维持身心平衡。“大笑俱乐部”(Lauphter Club)是从1995年在印度创建的一个组织,会员们聚在一起,以笑声和幽默来建立联系,放松心情。如今,它已经在六十个国家有六千个俱乐部了。所以,游戏和幽默不仅是休闲,也是事业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第六是生活意义。现代忙碌的生活,往往使人只看到日常的任务,项目,而不能停下来想想人生的目标和生活的意义。生活意义是不能从分析和逻辑来得到的,但不等于那是可有可无的。有位心理学家Victor Frankl创立了意义治疗(Logo Therapy),通过帮助病人找到生活意义来治疗心理困扰。他的著作《活出意义》(Man’s Search for Meaning)1956年出版后一直很受欢迎,在1991年被纽约时报评为“美国最有影响的十本书”之一。不光是每个人,每个组织也需要在日常运作之外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在快速变化的世界里得到心灵的稳定。 以上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书中还就发展这六种能力提出了很多建议,介绍了不少网上网下的资源。以“左半脑”的立场看,这本书的论证相当不严谨。不少事例都是文不对题,也有很多说法我找不到旁证(所以也没有收入这篇笔记)。许多推荐的链接要末不工作,要末与书中的描述不符。当然,它更没有收进与其理论相左的证据,尽管这些证据随手可得。难怪我的许多朋友都不以为然。但是,我想这毕竟给了我们一个不同于传统的思路,让我们对自身成长和子女教育有个反思的机会。本书行文风格引人入胜,包括了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和统计。作者曾经是高尔副总统的演讲写手。他的感染能力也反映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曾列入《纽约时报》畅销书,重印过十次,被翻译成十八种语言。所以,我以为这还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昭君: 你是“全脑型”人才吗? -- "A Whole New Mind"; 读后感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2-12-05 18:01:04 |
|
|
以下是我一位表妹看了以后的评论:
该书作者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角度,不过他所指向的方向,倒是我并不陌生的领域。因为我在艺术领域里工作,所以会经常接触到艺术与人类精神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问题。两年前我们还曾组织过学习法国哲学家福柯的著作,虽然只是接触了一点点皮毛,但是福柯最重要的贡献,即提出知识对人的局限,倒是使我受益不少。虽然人类曾经通过建造知识和对知识的获取,把人从愚昧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当知识发展到一种强权的时候,知识本身又限制了人类精神的自由。另外还有一位与我一起工作的同事,他也是我的老师,提出了人有三性的理论。他说,人是理性、思性和情性的共同体。理性即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我们平时用的科学思维,即学习和使用知识所动用的主要方面;思性即信仰,比如宗教信仰,这种信仰是没有道理的,信就是信了,没有为什么,只有建立在首先相信/信仰基础以上的思想;情性,即艺术。每个人身上都有这三性,只是多多少少而已。现代社会分工细化,将大家都分配到一个很具体的位置,从事很具体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只要求人动用自己其中一种能力,这实际上是局限了人的发展。每个人的精神都是丰富的,同时也追求更为完整的状态。一如中国古代文人,他们会把自己的修养、人生体悟,用艺术的形式,即“文人画”,以一种超出现实以外的方式,来获得表达和满足。因此,所有的中国文人,无论他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他同时都是一个艺术家。他用他的现实工作入世,又用艺术方式出世,从而获得自身的完整。这也同样可以解释,你们这些理工科的高端人才为什么能有如此文采,又为什么愿意在工作以外的文学、艺术上下这样大的功夫。
补充一点,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图像时代”,仅仅是语言、逻辑,已经不足以充分地转达、传达人的思想,特别是情感,所谓“言不尽意”。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更愿意读带有图像的书。因此,图像在今天,已经不仅仅是文字的附庸,它已经完全具有了与文字等同的地位。我们在编辑各种画册、书籍的时候,都是在这样的一种思想下来做的。我们除了看图与文字之间的关系之外,还会重视图的大小、在一个页面上的位置等等这些排版设计上的问题,因为这都会传达出一种独特的意义。图有图要表达的意义,文字有文字要表达的思想,二者互相呼应,共同构成一本书的全部。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3-07 16:52:24 |
|
|
多思:你说的那篇博文我也读过了,很赞同。你读博总能发掘出闪光点,真不简单。这不光是能力,而且也是心态。要向你学习。
我上次只改了首页显示。现在把文章显示也改了,应该好了吧。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3-07 16:48:15 |
|
|
刘以栋:你说的对。技术只是人的素质中的一小部分。中国的中小学培养体系太强调分数,未免扭曲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
|
|
|
作者:多思 |
|
留言时间:2010-03-07 07:01:37 |
|
|
欧阳,我非常赞赏也非常钦佩你努力“把美国的另一面介绍给华人”。可是我没有你这样的才能与原动力。。
我也觉得“中文媒体对美国的报道和介绍有肤浅和片面的一面”。比如,来美国之前我听说美国的民主党代表广大劳工阶层的利益,而共和党则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但到美国一看,好多投共和党票的都是中西部的“贫下中农”。所以我非常喜欢的一篇博文叫做“不知道真相,怎么能追求真理?”
http://blog.creaders.net/clkzss/user_blog_diary.php?did=52927
顺便提醒一句,你说已经“改了留言设置”。但不知为什么你文章底下的留言仍然分成好几页,请查看! |
|
|
|
作者:刘以栋 |
|
留言时间:2010-03-07 06:45:08 |
|
|
非常好的介绍。
你是学者型博主,所以讲得很周到全面。
其实,人品从来就很重要。单位招人时,第一要求是为人。人品不好,技术水平就已经不重要了。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4:18:24 |
|
|
多思:谢谢你的赞许!我开博的目的之一就是把美国的另一面介绍给华人。我觉得中文媒体对美国的报道和介绍有肤浅和片面的一面,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去弥补。可惜精力能力有限,只好细水长流了。谢谢你的建议,我改了留言设置。以后多来啊! |
|
|
|
作者:多思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3:51:17 |
|
|
欧阳,我已拜读了昭君的读书笔记,感觉上你们俩的书评正好是“东西兼顾,左右并用,男女协调,中西合璧”。原因在于你的书评好像比较侧重此书本身的内容,而昭君的书评则更加注重此书出版的背景资料(或许因为她已经读了欧阳的书评,所以才特意另辟佳径吧)。所以,拜读两篇书评之后不仅完全没有重复感,而且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此书的来龙去脉。
对于我们这些英文惨不忍睹的华裔来说,真的非常需要你们这一类“介于纯学术型作者和纯大众型之间的”博主。你们提供的分享才是真正的“如沐春风”啊!我的“留言”岂能与你的书评相提并论呢?
欧阳,我先后读了你好几篇书评,真是受益匪浅。我感觉你可以有意识地写一系列的书评,将来这汇编成集,一定很有意义。它们必定成为中西文化的桥梁!另外,这些英语原著的作者与出版商真的应该好好酬谢你啊,因为你为他们做了那么精彩的义务推销与广告。看了你们的书评之后,我特意也去“谷歌”与“百度”一下,发现其他人用中文对此书的介绍远没有你与欧阳的书评精彩。假如此书将来翻译出版中文版,你的这篇书评就是不需修改的“序言”。
最后,建议你登录之后,点击“控制版面”/“博客显示设置”,并提高“日志评论显示”里的数字,比如增加到50。这样的设置将便于读者浏览文章底下的所有评论,不需再点击下页。再次感谢你与昭君的分享性劳动!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3:25:44 |
|
|
牛北村:谢谢来访!你说的对,Apple产品技术上都不是独一无二,就是靠设计领先。这种做法其实压力很大,因为模仿者很快就会赶上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
其实Apple的很多产品(至少在早期)都是一家叫IDEO的公司设计的。那家公司也是个传奇。有本书“The Art of Innovation”就是讲那个公司的。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3:20:15 |
|
|
昭君:还是要写呀,我相信你一定有更好的角度。特别是你本身就是教授,又是个好妈妈,对于文,理教育的协调平衡最有发言权了。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3:15:16 |
|
|
多思,你的评论总是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啊。我要好好向你学习。我不知道有没有中文版。但我觉得还是读英文的好,因为说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美国的,翻成中文反而怪怪的。这本书的用词很简单,都是讲故事而已。我都读了,你还怕什么呢?哈哈。 |
|
|
|
作者:昭君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3:14:16 |
|
|
还是写了,和你的角度不太一样,而且你把简介都做了,所以我就更容易啦: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56638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3:09:52 |
|
|
寄至美国: 我觉得不晚啊。以前读书时只重数理化,错过了很多东西。现在专业上的压力轻些了,正好“不务正业”,开辟个新天地呢。 谢谢来访! |
|
|
|
作者:欧阳峰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3:07:23 |
|
|
|
作者:牛北村 |
|
留言时间:2010-03-06 10:53:30 |
|
|
好文,学习了。 对“设计能力”和“艺术”深有同感:Apple1的ipot等产品就是靠这两点站领市场的。 |
|
|
|
作者:昭君 |
|
留言时间:2010-03-06 06:28:31 |
|
|
|
作者:寄自美国 |
|
留言时间:2010-03-06 05:57:55 |
|
|
看起来确实是本好书,欧阳辛苦了。有的东西要从娃娃抓起,咱这个半老头子要学艺术什么的是不是有点晚了?:-) 问好! |
|
|
|
作者:多思 |
|
留言时间:2010-03-06 05:00:40 |
|
|
哇!真的是太棒太棒太棒了噢!过去只听说“左撇子”和“右撇子”,现在怎么又出了个“左脑子”与“右脑子”---想不到脑袋瓜子里的不同部位还有“分工”呢。看来我真的是孤陋寡闻。说不定自己长了个“猪脑子”吧?哈哈哈!
我绝对不是故作谦虚。实话实说,我对数字绝对弱智---自己的社会安全号码也常常忘记;所有常用的电话号码必须抄录在小本子上随时携带。我不敢期盼自己有一个“数学头脑”,只期盼有一个“数字脑袋”就足够了。
欧阳,这篇文章值得我读五遍到十遍。我已经将它复制粘贴到我的文件夹,准备经常读,继续读。我还会将它推荐给我的亲朋好友,因为其中包含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太大了啊。真的非常非常非常非常感谢你的推荐与分享!不知此书是否已经出版中文版? |
|
|
|
作者:山哥 |
|
留言时间:2010-03-05 19:29:29 |
|
|
欧阳:有意思的好书,多谢分享。。。
阁下博览群书,难得难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