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欧阳峰的blog
  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网络日志正文
《国家为何失败》读后 2017-04-19 18:25:26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强盛”和“一个人怎样才能健康”一样,是千古难题。人类不停地提出各种理论和理念,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答案还很遥远。在古代,人们相信国家的兴亡在于天象,在于神助,或在于统治者的德行睿智。在冷战期间,意识形态是分水岭。取决于你的教育,你会认为两大阵营中的一方代表了兴盛之道而另一方必然灭亡。然而冷战结束后,人们发现世界原来要复杂得多。“民主”并非国家兴盛的灵丹妙药:有很多民主制度的国家陷于长期的经济低迷发展乏力,甚至陷入内战动乱;而有些专制国家却呈现经济高速发展的局面。于是,其它种种理论相继出现。有人认为地缘地理是最重要的因素:自然资源和国际政治大势决定了国家的命运。也有人认为文化和民族性是最根本的:勤劳和聪明程度是一个族群不可改变的基因。经济学家们认为,国家兴盛的关键是正确的发展战略,于是各种顾问和国际机构试图指点发展中国家,提供快速发展的“独门秘籍”。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也有一定的事实来支持。但它们也面临很多反例的挑战。本文要介绍的,是关于国家兴盛之道的另一种说法。

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ğlu)是土耳其出生的美国经济学家,MIT讲席教授。他以研究发展经济学和殖民主义对经济的影响而著名。2013年,他出版了《国家为何失败》(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一书,对于国家兴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阿西莫格鲁认为,关键是一个国家是否能实现持久的经济发展和创新,关键在于其经济体制是榨取型(extractive)还是包容型(inclusive)。

在榨取型经济体制下,极少数人掌控了经济命脉。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权力和地位从其它民众那里掠夺经济利益。这种特殊地位可以来自政治军事权力(独裁政权),种族(殖民地),或者市场能力(垄断)等。而在包容型经济体制下,大多数人都有参与经济的权利和能力,没有人能阻止别人的经济活动。虽然通常说到包容型经济我们都会想到市场经济,但并非所有市场经济都是包容型。市场运作中的垄断,腐败和缺乏法治,会导致榨取型经济的发生和发展。

榨取型经济是少数人剥削和压迫大多数人,从而造成社会的不平等和大多数人的贫困。真正创造财富的工人,农民因为不能分享劳动成果而缺乏动力,造成生产率低下。这些都是我们所熟知的。

然而阿西莫格鲁指出,榨取型经济的恶果还远不止如此。他提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颠覆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也就是完全新型的生产技术,生产方式,或社会结构。只有颠覆性创新才能带来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持久的经济发展依赖于不断出现的颠覆性创新。当然,并不是每个成功的经济体都必须作出自己的创新,因为这种创新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接受采纳别人的颠覆性创新,也是经济发展之途。

在压榨型经济体制中,统治集团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会极力压制和抵制颠覆性创新,不管是自身产生的还是外来的。这是因为颠覆性创新虽然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益处,但肯定会导致独立于统治者的新经济力量的兴起,而冲击既得利益者。例如工业革命就是发生在包容型经济的英国,而榨取型经济当道的匈奥帝国,东欧诸国和俄国则一直站在对立面。不仅如此,榨取型经济的统治者还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破坏社会的生产机制。如荷兰殖民者为了把南亚诸国建成自己的原料产地,强行摧毁了当地其它的产业和已经初现繁荣的本土经济机构。南非的殖民者为了保持廉价劳动力供应,制定种族歧视法律,使得本地黑人没有其它的谋生手段,而造成乡村的极度贫困。殖民者在非洲推行的奴隶贸易更是摧毁了当地的健康经济体制,把无数部落拖入几百年的战乱和贫困之中。在阿西莫格鲁看来,颠覆性创新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榨取型经济是这种创新的天敌。

当然,并不是说榨取型经济体制下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最为人熟知的例子就是前苏联了。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工业强国。这个发展势头一直持续到六,七十年代。按照阿西莫格鲁的分析,苏联的高速发展是因为国家强行推行工业化。虽然其中严重缺乏效率,但毕竟工业经济比原先的半农奴体制要先进很多,所以总体经济水平还是大大提高了。然而,这种经济发展终究会丧失动力。事实上,苏联除了航天与国防等孤立的行业外,普遍缺乏创新。斯大林的独裁式统治更造成从上到下违反经济规律办事,生产效率低下。所以工业化的“红利”消耗完之后,经济也就失去了活力。拉丁美洲很多国家的发展历程也是类似。由于缺乏创新,在现有优势(如资源)消耗殆尽后,经济成长就不能维持。

经济特权需要政治特权来保护。所以榨取型经济与集权型政治是如影随形的。反过来,只有少数人参与的政治体系必然导致腐败而产生榨取型经济。另外,在榨取型经济体制中,当权者能得到的利益非常诱人,而导致政治权利的争夺非常激烈,而政治运作也变得残酷暴力。这在某些国家导致了独裁者的恐怖型统治,而在另一些国家则因政治妥协无法达成而形成长期的分裂和内战局面。这两种情况都造成政府的执政信誉和执政能力缺失,而不能保证市场和合同的正常运作。政府的“失能”进而导致市场经济的异化甚至崩溃,经济体制更加滑向榨取型。榨取型经济与集权型政治相互依附,形成一个正反馈的“超稳定”系统,使得那些国家的厄运很难改变。在拉美和非洲许多殖民地国家独立后,由于榨取型经济体制没有得到改变,新建立的“民主政权”很快就演变变成了集权型,甚至在有些国家,当权的还是殖民地时期的精英集团。在美国,虽然十九世纪的内战结束了黑奴制度并且在宪法上保证了黑人的政治权利,但是由于南方的农场主精英仍然掌控着当地的政治和经济,那种榨取型经济体制直到一百年以后的民权运动才真正结束,而完全消除种族歧视至今仍是未完成的任务。

由此可见,榨取型经济体制中一小撮权贵掌控了经济命脉。他们剥削大众,压制创新,甚至故意制造贫困,在自己获得暴利的同时把国家带上发展缓慢甚至倒退的道路。由于榨取型经济体制和集权政治相互依附相互支持,这种状态很难改变。所以这样的国家很难摆脱长期落后衰退的命运。那么为什么有的国家走上这条道路,而另一些国家却形成了包容型经济呢?阿西莫格鲁认为,从历史上看,这两条道路的选择的往往不是由于“总设计师”睿智的选择,是在一些历史机遇面前的偶然事件,以及长期历史发展中“随机运动”的积累所造成的。其中有两个例子很说明问题。一个是南美和北美的对比。这两个地区的现代历史都始于殖民统治。南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者在那里找到了金矿等丰富的自然资源。于是他们强迫当地土著提供劳力为他们开采矿产,攫取暴利。在这个过程中,少数殖民者精英掌控了所有经济决定权,形成了榨取型经济。而北美是英国人的殖民地。开始时他们也曾想仿效南美的做法,但是殖民地时期在北美没有找到丰富的自然资源,土著也不那么顺从。于是殖民者只能自力更生养活自己。殖民者之间无法靠强迫来组织生产,只能采用比较民主的管理体制,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交换,从而养成了包容型经济的雏形。北美和南美最初殖民条件的差别,通过几百年发展成了今天美国,加拿大和南美诸国的区别(北美洲的墨西哥,古巴等国家也是西班牙或葡萄牙殖民地,在我们的讨论中应该被归于南美)。另一个例子是英国。罗马帝国倒台后,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也是榨取型的封建领主制度。在十四世纪蔓延全欧洲的“黑死病”时期,欧洲由于大量人口死亡而造成劳动力短缺。由于英国封建领主的力量稍弱,他们不能像其它欧洲国家那样强迫农奴加大劳动量,而只能通过妥协让步的方法阻止农奴流失,从而造成皇室地位下降,地方势力趋强。这个变化虽然是微小的,但为三百年后的光荣革命埋下了种子。而十七世纪的光荣革命让英国走上了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大大限制了皇室的集权能力,让民间力量在政治上取得发言权,并在经济上获得很大自由。这就形成了包容型经济体制。在面临全球贸易的发展和蒸汽机,纺织器械的发明等契机时,英国相对民主的政治催生了具有广泛参与面的工业经济,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世界强国。类似的例子还有澳大利亚的建国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那么这种良性的转型是否可能在外力下完成呢?当然成功的例子也有,如内战后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南方社会在全国舆论和联邦政府的压力下逐步废除了剥削,压迫黑人的体制,不仅社会公正大大改善,也使得南方的经济改变了落后于北方的状况。二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也是在外力下改变了政治经济体制,加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但是总的来说,外力很难打破榨取型经济和集权型政治之间的正反馈而使得一个国家改弦易辙。往往结果是新的权贵集团代替了旧的,而被“解放”的国家仍然处于贫困和动乱之中。

更重要的是,历史的发展并非总是从专制到民主,从榨取到包容。开倒车的例子也很多。罗马共和国的崩溃和罗马帝国的出现就是一个大家熟知的例子。在十三世纪到十六世纪之间,城市国家威尼斯也从包容型经济中生长出了固定的政治精英,从而形成经济上的垄断和压抑,而使得国家滑向榨取型经济体制。当然,包容型经济体制也有自己的强韧性。人民一旦取得了政治经济权利,要再夺走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美国在历史上就赢得了几次对其包容型体制的挑战。但事实上,任何政治体系都有可能滋生出独掌大权的权贵阶层。如果这个阶层得以永久化而且逐步击败了制衡机制,那么历史的“倒退”就发生了。

《国家为何失败》这本书对于国家的兴亡之道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作者认为一个国家或社会在经济上成功的关键不是自然资源,生产力或者贸易机会,而是“颠覆性创新”,也就是发明和采用革命性的新技术和新社会机制。这种创新不是少数人能完成的,不管他们有多少资源。颠覆性创新依赖于大众的参与。也就是说必须有很多人有动力,有能力去进行创新,而且创新的成果能得到保护和接纳。由于这种创新的“颠覆性”,它必然会冲击现有社会的利益集团结构和利益分配模式。所以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就取决于它的政治经济权力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还是有一个广泛分布的基础。所以作者认为“榨取型”和“包容型”经济,“集权型”和“包容型”政治的区别是国家兴亡的分水岭。当然这种分类是很粗略的。例如“榨取型”经济就有很多种形式:殖民主义,金融寡头,腐败的独裁者等等。同一个经济体制内也可以有多种“榨取型”的成分。但是由于作者提出的“超稳定”现象,这些机制和成分相互依存相互加强,形成了一些这本书所描述的共同特征。

从静态分析来说,这本书的启示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也许是国家兴盛的必要条件,因为现代的包容型经济和政治依赖于这样的运行机制。但这不是充分条件。民主和市场并不能保证广泛的民众参与。政治和经济权利仍然可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而形成榨取和集权的局面。这就可以解释世界上很多民主国家无缘进入强国之列的原因。今天的美国,日益扩大的贫富差别导致大众对经济活动特别是创新的参与程度减少,而金钱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政治立场的两极分化也影响到民主体制的有效运行,这些都是对包容型政治和经济的威胁。即使不说社会公正,光从保持经济的发展和创新这个角度,美国也需要改革,以免重蹈罗马共和国的覆辙。

在动态角度上,这本书对于“输出价值观”的屡屡失败给出一个解释:对于大多数国家的转型,不是推翻一个政权或改变一些政策那么简单。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形态是由整个社会的权力和利益分配决定的,它具有“超稳定”性,不是谁能通过设计来改变的。一个社会变革要能成功而且持久下去,有赖于很多偶然的,不可预见的因素。作者特别回顾了七十年代后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虽然毛泽东的逝世为中国提供了一个改弦易辙的契机,但随后的粉碎四人帮,邓小平取代华国锋,改革派对保守派占上风等都不是必然发生的事。而这一系列的“偶然”带来了中国向开放和高速发展的转型。但是作者没有讨论到的一点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外部影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如中国的高速发展就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跟上全球化的潮流有很大关系。目前国际油价的变化,对于中东国家和俄国的政治经济演化也可能有深远的影响。虽然如作者所说,一个国家作为封闭体系来看可能是“超稳定”的,但国际大局也会提供一个促进改变的持续性压力。虽然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人为地设计或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但在预计未来时,我们不能忽略了国际环境的作用。

在论述风格上,《国家为何失败》这本书主要通过历史事例来阐述和支持自己的观点。这种“案例分析”的方法比起经济学上常用的统计分析来说更能确认因果关系,对读者来说也更为有趣。但作为学术工作来说,其结论是否站得住脚,就取决于选材是全面,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是否忠于事实。因为我对世界历史不熟悉,在这方面没有确定的判断。在选材方面,作者主要是基于非洲和南美洲的殖民地历史以及欧洲十九世纪以前的发展史。这两个领域都是作者学术研究的领域。但是作者没有认真应对任何潜在的反例,让我感到有点缺乏信心。例如,新加坡是一个集权的政治体制,它是不是带来了榨取型经济体制和对创新的压制?而且作者也没有提出任何可以验证的预言(按作者的立场,由于国家的发展和转型取决于很多偶然因素,所以是无法预言的)。所以这个理论的实际价值也就有限。在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方面,我觉得它对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回溯是西方作者中比较真实到位的。然而,对于北美殖民地历史,作者可能有失偏颇。在书中,作者根据佛尼尼亚的詹姆斯城及周边地区殖民地的经历,认为北美殖民地因为经济条件而不得不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而这是美国后来摒弃君主制,采取共和制立国的原因。但作者没有提到同时期来到宾夕法尼亚和新英格兰的移民,他们是在欧洲受到排斥和压迫的宗教团体。他们的反权威心态对美国的建国理念也有着重大影响。从这两个例子看,对于作者的历史故事也许有核实的必要。

但是不管怎样,《国家为何失败》对于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独特有趣的思考角度。当然在我们读者看来,他的思想也不是普适真理而只是一家之言。在当前国际形势眼花缭乱,美国国运也前途未卜的时候,读一读这本内容深刻却又有趣易懂的论著,还是很合时宜的。


浏览(2324) (5) 评论(1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欧阳峰 回复 马甲 留言时间:2017-04-21 15:28:09

这里正好有一篇文章说美国的民主制度面临的威胁,和我们谈的题目非常有关: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17-04-17/america-still-safe-democracy?cid=nlc-fatoday-20170421&sp_mid=53902186&sp_rid=Zm91eWFuZ0BnbWFpbC5jb20S1&spMailingID=53902186&spUserID=MjEyMDI1NTE0MTcwS0&spJobID=1143524593&spReportId=MTE0MzUyNDU5MwS2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道还 留言时间:2017-04-21 08:12:24

呵呵,期待你关于这本书的review文章。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7-04-21 08:09:27

Personal Knowledge: Towards a Post-Critical Philosophy

https://www.amazon.com/Personal-Knowledge-Towards-Post-Critical-Philosophy/dp/0226672883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回复 道还 留言时间:2017-04-21 07:10:06

谢谢推荐!这本书有英文版吗?英文标题是什么?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回复 马甲 留言时间:2017-04-21 07:09:30

按照作者的说法,的确压榨型和开放型体制都有自身的稳定性。作者还举了美国历史上的两个例子(二十世纪初的反垄断法和罗斯福总统改组最高法院失败)来说明美国民主制度的强韧性。但是作者同时也指出,从开放到专制的改变是可能的,如古代罗马共和国变成罗马帝国,以及威尼斯城市国家的演变。那些改变都始于在开放体制内出现专制的因素和势力。我觉得这种看法也是给今天的美国敲了警钟。

回复 | 0
作者:道还 回复 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7-04-21 06:57:42

呵呵,科学问题也是呀。迈克尔波兰尼的《个人知识:迈向后批判哲学》(许泽民译,贵阳:贵阳人民出版 社,2000.10.)第一章就讨论了爱因斯坦如何想到相对论的,或许你会感兴趣,波兰尼特意取得了爱因斯坦的confirmation,所以很有价值。

回复 | 0
作者:马甲 回复 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7-04-20 19:41:27

问题在于如何防止?如果按他的说法制度决定一切,美国的制度不会出现那样的问题呀!这就是他的致命弱点。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回复 道还 留言时间:2017-04-20 13:52:52

是。社会科学问题很复杂,所有把天下大事归成一个原因的理论都值得怀疑。

回复 | 1
作者:欧阳峰 回复 马甲 留言时间:2017-04-20 13:51:30

对。这本书完全没有讲到美国的问题(讲到一些美国历史但没有讲现状)。但我觉得他的理论可以用到美国,就是说要警惕在美国出现榨取型经济。

回复 | 1
作者:欧阳峰 回复 俞先生 留言时间:2017-04-20 13:50:09

谢谢你的补充!我对经济理论了解很有限,只是觉得这本书说得有意思,不敢评论他是否独创。不过看来批评作者没有独创的人还不少。作者自己也做了辩护(见作者回复福山评论)。

回复 | 1
作者:欧阳峰 回复 秋念11 留言时间:2017-04-20 13:48:31

按照本书的说法,榨取和创新是对立的,因为创新必然动了榨取者的奶酪。榨取者压制创新虽然对整个经济不利,但对他们自己是有利的。

回复 | 1
作者:道还 留言时间:2017-04-20 13:01:31

技术顶。

回复 | 0
作者:道还 留言时间:2017-04-20 12:40:25

多谢欧阳博的分享。inclusive和颠覆都是重点。以前有人给我推荐过这本书,但我没在意,现在看来值得一读。

我前些天在博文里写了如下一段:

限定,而不是决定。我认为这里的区别是,与一(或多)因一果的推理不同,限定可以包括多因多果的情形:同样的因前提条件,却可能得到相反的果;而因总是 至少成对出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二》)。这样的多因多果,显然不能反推而得知,这在对历史的理 解上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理解“反之动”的基础。这个基本的认识,导致“中国如何是因为没有某因素”,“西方如何是因为有某因素”,以及诸如此类的观 点,令人难耐。

颠覆即是反之动的一种。前瞻的逻辑与回顾的逻辑,在这里有一反。之所以能够颠覆,是因为有多因的存在。inclusive,我理解是包纳多因以至于所有因,而不是所得的那一点点因。extractive正相反,只能抓住一点点因。

回复 | 0
作者:马甲 留言时间:2017-04-20 11:43:21

现在美国人民更关心的是美国的政治经济出什么问题了,为什么会出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而不是拿美国的政体去和其它落后国家比较。而从博主的介绍来看,这本书完全没有回答这些问题。

当然,万维的读者来自天涯海角,来自加拿大的比来自美国的多,所以不同国家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期待。

回复 | 0
作者:俞先生 留言时间:2017-04-19 22:03:43

你说的“颠覆性创新”类似过去的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论述的“破坏性创新。”熊彼特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的人士。他的“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是他的经济学说的主要成就。估计这个概念的始作俑者是熊彼特。还有过去已有人提出过“包容性”和“榨取性“”的经济的说法。还有,经济学家奥尔森也在这个领域论述其复杂的观点。你说的这位学者的作品的原创度仍然有限。在这里面没有看到多么惊人的独到观点。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7-04-19 19:42:53

垄断,固化,堕落,还是文化因素重要。榨取也是一个因素,但和创新未必太矛盾。有创新,不等于没有榨取,更不等于不会失败。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欧阳峰
注册日期: 2007-09-18
访问总量: 1,861,68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博客近期内不定期更新
最新发布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友好链接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语草鸣:谷语草鸣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秃:老秃笔侃山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政治经济-2020大选】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2020,美国保守派选民该挺谁?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旧贴回顾】
·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12年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免费”的代价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成功者的心态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书山有路-经济篇(3)】
· 《国家为何失败》读后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从《大空头》看颠覆性创新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上)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下)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中)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2)】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 美国的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
· 美国铁路面面观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下)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上)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美国中期选举:谁是赢家?
· 围观美国打老虎
· 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扶贫”措施
【政治经济-美国华人】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亚裔传统月:关于美国亚裔的几个
【政治经济-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美国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么?
· 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国的收入差距:谁是最富和最穷
· 美国的收入差距:中产阶级与贫穷
·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见
· 美国收入不平等:引言与现状
【书山有路-宗教篇】
· 关于道德与宗教问题与网友的讨论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下)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上)
【政治经济-12大选】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美国大选投票:除了“罗马”别无选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正戏开场——简评美国两党全国大会
【书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思维快慢道(下)
· 思维快慢道(中)
· 思维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下)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上)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下)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上)
· 习惯的力量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2)】
· 高院判决,平权与亚裔入学
· 控告哈佛歧视案讨论小结(转)
·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1)】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
·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书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双管齐下”的变革秘诀
· 实现自我,完成中年转变 -- 《中
·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 惊险小说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1)】
·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 再谈科学的威力与局限
· 读奥巴马“国情咨文”有感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政经随想(4):民主与市场经济
· 政经随想(3)美国的末日到了吗
· 政经随想(2) 美国经济困境与全
· 政经随想(1)关于美国国债的几
【书山有路-经济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聪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下)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上)
· 窥视右派的内心:读《美丽的美国
· 中国起飞的发动机 ——民工
· 介绍Peter Drucker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 书评:《讨还资本主义的灵魂》
【书山有路-政治篇(2)】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下)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关于普世价值的随想
· 谈谈美国公知(4/4)
· 谈谈美国公知(3/4)
· 谈谈美国公知(2/4)
· 谈谈美国公知(1/4)
· 第三只眼看民主与专制
· 赖斯与她的自传《无上光荣》
【书山有路-传记篇(2)】
· 格林斯潘《动荡年月:新世界的冒
【学海无涯-数字通信】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数字通信介绍(4) OFDM为何如
· 数字通信介绍(3)信道编码
· 数字通信介绍(2)香农与信息论
· 数字通信介绍(1) 调制
【学海无涯-心理学(2)】
· 心态是衡量快乐的一杆秤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2)】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量子漩涡的奥妙-2016年物理诺贝
· 神秘的中微子
· 换灯泡,得诺奖
【学海无涯-诺贝尔经济奖】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拍卖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怎样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诺贝尔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2)】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2)】
· 美国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话题
· 美国理科教育 (4) “不让一个孩
· 美国理科教育(3)成绩差距
· 谈谈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
【政治经济-美国经济】
· 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
· 奥巴马的赤字
【政治经济-美国贫困】
· 美国的救济陷阱
· 社会阶层分析的标尺:收入还是消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经济-国际政经】
· 阿富汗天上掉馅饼儿,福兮,祸兮
·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 关于美国核武新政策的随想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政治经济-随想杂谈】
· 用事实说话:循证决策
· 关于维基解密与媒体的随想
· 谁打败了麦卡锡?
【政治经济-税法福利】
· 扯扯美国的“税务局丑闻”
· 关于税法数据的分析 (评《纽约
· 税季谈税
· 社会安全保险及其危机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为何“好事多磨”?
· 美国医疗保险: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读(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读(3)怎样从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读(2)“公共选项”与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国医疗服务真是倒数第一吗?
· 奥巴马能完成医疗改革大业吗?
· 旧文重贴:美国政治的下一个热点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2)】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从高盛的“欺骗”与“趁火打劫”谈起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1)】
· 冒险的代价:美国“信贷社危机”回
· 旧贴重放:关于AIG副总裁辞职信
· 旧文重发:“奖金门”争论中震耳欲
· 华尔街的信用危机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2)】
· 人到中年:从耕种到收获的过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育儿漫谈:“高指标人”和“多情趣
· 也谈大学教育:作为家长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陆点滴】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民族主义是非谈
· 节日食谱:中式烤火鸡
· 美国进入“节俭时代”
【生活百感-人际社会】
· 谈谈《蜗居》中的三个男人
·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
· 参与公益,从娃娃抓起
· 科学与宗教之我见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7)其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6)关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5)全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1)】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4)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3)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1)
【学海无涯-博弈论】
· 也谈博弈
【学海无涯-科学方法】
【学海无涯-科普读物】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书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论科普的风格 – 三本科普书的
· 人脑比电脑到底强在哪里?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历史纵横】
· 美国南北战争:到底是为了统一还
· 真相,正义与和解:“肯特屠杀”以
· 谁打败了麦卡锡?
· 西雅图的“地下城”
【法律观察】
· 邦联旗与言论自由
·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GPS跟踪的判决
· 案例分析:“米兰达警告”与“毒树
【好文欣赏】
· 好文欣赏:《糖水》
· 转载mendel文:《从“胎教”开始》
· 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
· 【转贴】朱学勤:金重远 复旦首
· 好文推荐:村外
· 酒到陈时味方醇
· 转贴:“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铁腕戴上丝绒手套
· 血缘(转帖)
· 秦晖: 全球化的第三种可能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1)】
· 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力(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1)】
· 奥巴马2.0?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 也谈工会
· 谈谈美国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1)】
· 放暑假乐!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随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变化是永恒
· 人性与理性:你是“99一族”吗?
· 随感:后院的野猫
【生活百感-愚人节笑话】
· 祸中祸:日本核电站释放超级细菌
【学海无涯-心理学(1)】
· 诡异的数字暗示:参照效应
· “诱饵效应”和“心理相对论”
· 从“破釜沉舟”谈起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1)】
· 诺贝尔物理奖介绍2007:巨磁阻和
· 闲谈CCD
· 闲谈光纤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2)】
· 引力究竟是什么?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1)】
·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 人类终将访问火星吗?
· 战争是我们生物本性的归宿吗?
· 科学重要吗?
【书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销的范文- 读奥巴马的《大
· 信仰与政治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书评
【书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
·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书山有路-科普篇(1)】
【书山有路-经济篇(1)】
· 古狗随想录(下):一统天下,“
· 古狗随想录 (上):“掌控中的混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书山有路-文学篇(1)】
· 一扇管窥当代大学生心灵的窗户——
· 道可道,非常道 – 读《遥远的救
【书山有路-传记篇(1)】
· 华盛顿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祷爱》:心灵疗伤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学海无涯】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书山有路】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自律的本能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政治经济】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 杨安泽(Andrew Yang)和《对普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生活百感】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阵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朝华午拾】
· 为什么调制解调器会有不同速度?
· 什么是网路电话?
· 旧文重贴:谈谈学习中的思考
· 菜鸟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怀念敬爱的黄老师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数学竞赛与我
· 哲人讲座
存档目录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