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向为川北灾民奔走的网友,以及慷慨解囊的其他网友们表示敬意!】 十五年前,一位年轻的美国登山者,在地球另一边,巴基斯坦的边远山区见到了一群用木棍在沙地上写字来学习的孩子。他发愿要为他们建造一所学校。为了筹集所需的一万二千美元,他给所有能搜集到地址的名人们写了五百多封信求援,终于找到了一个资助者。然后,这位美国人带着钱回到巴基斯坦的山区,在当地人的帮助下购买建材,完成设计,终于为学校垒下了第一块基石。。。今天,他主持着“中亚社”(Central Asia Institute),以年预算约三百五十万美元的规模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推广教育事业。至今他们建造了七十八所学校,为两万八千名孩子提供了教育机会,其中包括一万八千名女孩。 这个美国人莫庭生(Greg Mortenson)不仅在美国受到各界关注获奖连连,也将在2009年3月接受巴基斯坦总统颁发的最高平民奖“巴基斯坦之星”。他与一位记者合写的《三杯茶》(Three Cups of Tea, One Man’s Mission to Promote Peace … One School at a Time by Greg Mortenson and David Oliver Relin)成为《纽约时报》头号畅销书,得到《时代》周刊“年度亚洲书”(Asia book of the Year)奖。 这个故事使我联想到了“愚公移山”。愚公以血肉之躯向“不可能的任务”挑战,结果感动了上帝。同样,莫庭生也非出生名门或有什么天赋异禀。相反,他还是一个不喜欢大庭广众,也缺乏组织,领导才能的人。而且,他也没有什么传播文明,拯救世人的雄心。他的动力就是信守诺言,对得起朋友而已。上面说道他为了建第一所学校到处求援,结果得到硅谷企业家荷尼(Jean Hoerni)的回应。拿了荷尼的钱回到巴基斯坦,他才发现为了把建材运到学校工地,还需要建造一座桥。于是他又回到美国,说服荷尼提供更多资金建造桥梁。历时三年,终于把学校建成了。然后,荷尼捐款成立了“中亚社”,委任因为建学校而失去了在美国工作的莫庭生主持。于是莫庭生就以全部精力帮助巴基斯坦边远地区的孩子们,直到如今。 除了得到荷尼的资助外,莫庭生还得到其他许多“贵人”相助。但是他的募捐努力却并非一帆风顺。他曾经因为一个孤独老人的捐款许诺而特地飞到纽约,结果分文未得。他也曾对着只有三个听众的空屋完成自己的演讲,却意外地得到了两千元的支票。他在巴基斯坦奔波时受到了一位美国国会议员的青睐,把他介绍给了美国政界,让大家认识到他的努力对于反恐战争的意义。他就是这样不停地以自己的努力“感动上帝”,使得“一个人的任务”滚雪球般扩大。 当然钱只是必要条件之一。为了建成学校,还有更多困难和障碍要克服。十几年中,莫庭生在那些罕为人知的穷乡僻壤餐风饮露,四处奔波。他不但要参与建校的设计,施工,后勤等工作,还要化解部落,宗教派别间的矛盾,甚至被当地军阀绑架八天。他还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战乱地区,为难民提供帮助。在过去十五年中,他是在巴基斯坦地区生活时间最长的少数外国人之一( 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 莫庭生的努力不仅帮助了当地的孩子们,也对那里的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本国政府支持不力,长期以来巴基斯坦,阿富汗乡村的教育都是靠民办,而主要提供者是极端的伊斯兰组织。这也是这一地区成为恐怖主义温床的重要原因。莫庭生的帮助使得孩子们可以选择平衡,客观的教育,而有一个不同的世界观。特别是他重视对女子的教育更是意义深远,因为女子又对家庭传统和行为有着重大影响。反过来,莫庭生也为这些地区和世界之间建立了一座桥梁。从他的书里,我们可以认识到当地的乡民。他们并不是面目可憎,舞刀弄枪的恐怖分子,而是善良,友好,乐天安命的普通人。甚至于他们的小狡猾和鬼心眼也博得我们会心一笑。当然,在这些温情描写的背后,我们也不会忘记莫庭生这个“美国鬼子“为了得到他们的信任和友谊所作出的努力。事实上,《三杯水》的书名就来自巴提地区的谚语:“与巴提人喝一杯茶,你是个陌生人。喝两杯茶,你是个贵客。喝三杯茶,你就是一家人了。”也只有怀着“一家人”的愿望和心态,才能真正得到他们的信任。 掩卷遐思,我不由自问:莫庭生做到的这些事,哪一件是别人做不到的?几乎没有。但是,他做了所有这些,其爱心,其热情,其毅力,其执着,却是常人如我所望尘莫及的。所以,说他是洋“愚公”,是很恰当的。 当然,莫庭生也不完全是普通人。他的父母早年在非洲坦桑尼亚创立基督教医院和国际学校。他也是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以后,他在军中服务两年,然后读大学。他热爱登山,后来建校工作中也得到很多登山友的帮助。虽然他没有什么超群的才能,但他的经历给了他广阔的视野和对弱者的同情。登山运动的磨练也使得他不怕艰苦和危险。和他相比,我们华人家庭的大多数“出色后代”,只能算是温室中的花朵了。当然,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烙印,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局限,也不必苛求。但是读读别样的经历,知道世上还有其他的活法,对于我们做父母的来说,也是必修课之一吧。
文章评论
作者:山哥
留言时间:2010-02-24 21:09:2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2-24 18:39:08
伊萍: 谢谢来访!这本书让我联想到已故巴基斯坦总理布托的书,说道要断绝恐怖分子招募的来源,就要帮助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穷人们受教育。所以莫庭生能受到美国政府方面的重视,也是幸事。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2-24 18:35:33
零加一中:是啊,有些“丑闻爱好者”总是能找到别人的坏动机的。谢谢来访!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2-24 18:32:48
怡然:对。个人心性的修炼和陶冶的确非常重要,而且这是一生的功课。谢谢你的评论。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2-24 18:27:19
Beaubien2010:谢谢你的欣赏。希望除了“洋愚公”外也有更多的“土愚公”。其实现在已经有了,比如那位帮助艾滋病人的高医生。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全时奔波帮助弱势群体。将来如果有更大的民间活动空间的话,也许“土愚公”会更多。咱们也可以“从我做起”吧。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2-24 18:13:34
枫苑: 对。不一定非要出人头地。实际上,“出人头地”也不过风光几年。但真正帮助一个人,人家会记住你一辈子。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0-02-24 18:08:46
多思: 你说的很对。对弱者的同情的确是他们品德中的重要一面。联系到昭君昨天贴的“精英学校”的文章,说到“精英”们对大众的轻视和隔绝。你贴出的盖兹和巴菲特对话中,巴菲特指出家庭是价值教育的主要来源。可见,爱心和同情心并不是从课堂里学到的,而是家庭教育和自己经历的结果。这一点对我们华人父母是值得重视的。
作者:伊萍
留言时间:2010-02-24 14:25:41
我也读过这本书。这本书在最畅销名单上列了有几年了,可以说是经久不衰。这位美国人对阿富汗的热爱和奉献确实不同平常,书也写得好看(好像是与别人合写的)。这本书赚来的钱都捐献给他的阿富汗foundation,他现在也被驻阿富汗美军聘为顾问。
作者:零加一中
留言时间:2010-02-24 09:56:34
我想起国内曾经对菲律宾水稻研究所的评论.应该是在文革,报上说,传统水稻用有机肥,绿色革命的水稻用化肥.水稻研究所的主要目的是替资本家推销化肥. 依此类推,这位洋愚公的主要目的是推销建筑材料:-)
作者:怡然
留言时间:2010-02-24 07:16:59
欧阳: 有些人生来就有一种使命感,除了家庭教育熏陶,更是个人心性的修炼和陶冶。这从莫庭生的人生经历就得到了印证。 谢谢你的书评分享。
欧阳兄, 谢谢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以前也曾在万维读过关于一位德国人捐资中国贫困地区建小学的故事总是打心眼的佩服这些"洋愚公".你总能找到人性闪光的好书.
作者:枫苑梦客
留言时间:2010-02-23 20:50:21
谢谢分享,让我想到了司徒雷登当年在美国到处游说拉赞助建立燕京大学的事迹。现在在中国偏远地区也有不少这样的默默奉献的洋“愚公”。你说得对,读读别样的经历,反思一下,知道世上还有其他的活法,有好处,不一定非要出人头地,做人上人。
作者:多思
留言时间:2010-02-23 15:57:17
这位“洋愚公”的爱心、热情、毅力与执着,真是令人仰慕!他与他的父母对弱者的同情,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与珍惜,也让我为之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