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欧阳峰的blog
  以文会友,不亦乐乎!
网络日志正文
美国的收入差距:中产阶级与贫穷劳工 2013-01-23 17:20:52

4 中产阶级的困境与贫穷劳工(Working Poor)

以上说到,美国收入差距的增加主要表现在顶尖收入人群的收入急剧增加。如果光是如此的话,那最多主要是个社会公正的问题。如果富人得的是不义之财的话,把他们的收入压下来就行了。然而,伴随着收入差距的还有实实在在的生活水平问题。主要表现在中产阶级收入增长停滞与贫穷劳工的问题。

第2节中介绍过的CBO报告中给出了1979到2007年之间各个阶层的收入增长情况,如下图所示【12】。可见,越是底层的人群收入增长越小。中产阶级在这近30年间收入增长了不到百分之五十,这给人感觉是很低的增长速度。但是与贫富差距程度的统计一样,收入增长速度的统计也并非那么简单。

各阶层的收入增长比较(复制自【12】)

Futzgerakd以人口调查局发布的美国家庭收入中位值(代表中产阶级收入)变化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各种修正对于带来的影响【13】。这个收入中位值在1976年到2006年的30年中增长了18%。首先,作者采用了经济学界通用的另一个物价指数,而增长率就变成了26%【14】。再加入人口统计局不包括的非现金收入(如雇主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退休金储蓄以及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等救济),增长率就又提高了8%。另一大块是这三十年中家庭成分的变化。例如,单亲家庭的家庭收入当然比双职工要低,但人均收入并不低。由于这三十年来单亲家庭比例增加,就拉低了家庭收入的平均值。当然还有其它的家庭成分变化也会影响收入统计。综合起来,需要有个调整范围。他的结果可以用下图来总结:

对收入中间值的逐步调整结果(复制自【13】)

最后结果是:1976年到2006年,家庭收入的中位值应该是增加了44%至62%,取决于如何计算家庭成分的变化。这个最后数字与以上所示的CBO结果也比较一致。所以这个研究揭示了统计结果之间区别的原因。

以上的统计数据都不包括最近的经济衰退的影响。而不少人指出,从2007年至今,中产阶级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最近一份有关报告引起了媒体的广泛重视【15】。这是一篇基于问卷调查的报告,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中产阶级的现状。由于其统计方法与本文采取的结构很不相同,我无法将其结果与其它作者对照,故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以上引用中找到原文的链接。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名义上的经济恢复从2009年就开始了,但中产阶级的状况至今仍在下降。

关于经济恢复与中产阶级,最近的另一篇报告调查了近年来工作构成的变化【16】。该报告指出,中等收入的工作(每小时工资在$13.84与$21.13之间)在经济衰退中有很大损失,但在随后的恢复时期却增长很少。最近几年的经济恢复所增加的工作机会大部分在低收入层次。这种“非平衡恢复”进一步增加了薪资的贫富差距程度。这也算是对奥巴马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否定性意见。

下图显示了过去十年中不同层次工作的消长。其中“中等收入”的工作包括卡车司机,公司秘书,底层经理,水电工,数据输入和其它文书工作等。

各个行业阶层的工作增长情况(复制自【16】)

另一个常常被提及的研究结果是中产阶级的居住区萎缩,而“穷人区”,“富人区”的分化更严重【17】。“穷”,“富”区的定义是其小区的平均收入与整个城市的平均收入有一定差距。他们的研究发现,在过去四十年中(从1970年起),处于中等收入(也就是社区平均收入与城市相差不大)社区的人口逐渐减少,而在穷,富社区的人口增加。这反映了中产阶级居住区萎缩。这个研究结果万维网友昭君以前介绍过,她的博文提供了更详细的资料(昭君:消失的中产阶级,“向上的流动性”与美国梦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100859)。我觉得解读这个结果需要注意三点。

第一, 媒体往往将其结果解读为“中产阶级在消失”。但这个研究并未涉及中产阶级(即收入离平均值不远)的“家庭”与“个人”的数量,而只是他们居住的地方。所以“中产阶级消失”不能由此得到证明。(但另一个统计表明中产阶级家庭在全美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70年的50%下降到2000年的44%和2010年的42%【18】)。

第二, 作者认为贫,富人分区会引起学区的分化,带来社会影响。但似乎没有证据表明他们对于“社区”的划分与“学区”的划分重合。如果是在一个学区内部的贫富分居,并不影响学区本身的多样化程度。

第三, 作者声称他们的统计方法(第二种)不受整体收入水平上升的因素影响(具有某种归一化)。但我没能读懂他们对分析方法的解释,所以不能确定他们的声称对不对。然而,他们列出的城市贫富分离程度的排名,似乎与我印象中的富裕程度排名相当吻合。这让我怀疑这个贫富分离程度与总体富裕度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可能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他们统计方法造成的假象。不管如何,过去四十年中整体富裕度的提高是否能解释这个分居扩大的现象,在文章中没有得到讨论。

另外,这个研究没有涉及这个“贫富分居”的原因。我想,其原因很可能与社会公正并无多大关系。例如,有可能是因为住房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在这三十年中大大增加了。这就使得人们选择住处时更重视自己的经济能力而不是其他(如工作地点和家庭历史)。

让我们回到上面说到的“中产阶级收入停滞”的问题上来。对于中产阶级收入提高的程度各种统计方法得出相当不同的结论。但它们是否对“收入成长程度是否令人满意”的回答有影响呢?一个更客观的评价标准是把收入成长速度与整体经济成长速度相比较。从1976年到2006年,美国的GDP增加了152%,人均GDP增加了83.8%。相比之下,不管是人口统计局的18%还是经过调整后的44%到62%的收入增长率都是偏低了。它表明生产率增加的好处更多地流向了资本而不是劳工。如下图所示,生产率与薪资成长之间的差距从八十年代开始显现【19】。

生产率与薪资成长速度的比较(复制自【19】)

在2000年以前,这个增长差别主要是由于两者使用了不同的物价指数【20】。而在2000年后,薪资增长真的是落后了。但理解这个现象并不是很容易。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产业结构的变化造成劳工与资本投入比例的不同,企业税收因素等,并不一定是公平性问题。而且薪资总数(或平均值)变化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薪资本身高,低端的差别也许更值得关注。这个我们以后还会谈到。

中产阶级的困境主要还是个相对的问题。他们的生活水平一直在提高(至少在这次经济衰退前),问题是他们是不是公平地分享了经济发展的成果。但另一群人却表现了“绝对贫困”的问题,更有理由得到我们的关注。

关于美国“穷人”的状况,我在其它博文中介绍过,这里就不重复了(见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00618)。但是除了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穷人”外,在美国还有相当数量的 “贫困劳工”(the working poor)【21,22】。这是指参加工作但工资很低的那部分人。他们没有资格领取大部分的救济项目,但其工资收入又不足以维持健康体面的生活。他们的数目大约是几千万。

贫困劳工并非都是低教育,低技能的工人。大约有一半的人有高中文凭,百分之五的人有大学文凭。他们主要在服务行业工作,包括需要一些技能的如电话应答员(call center operators),儿童保育员,药房技术员等。现在的雇主越来越多地给这些人“合同工”,“临时工”待遇,从而不提供职务保障和医疗保险等福利。贫困劳工除了税务优惠外很少享受政府的扶贫福利,为了生存必须超时工作,所得薪金仅能维持温饱,但离财务灾难只有一步之遥。按照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观念,他们的处境应该算作是“绝对贫困”了,即使在人道的立场上也需要关注他们。这方面的情况有很多参考资料,但多数是社会学的讨论而不是统计研究。所以本文就不详细介绍了。这里只想说,收入差距问题不只是公正的问题,也的确涉及到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

这样的穷人的存在也是社会的损失【23】。因为贫穷,这些人和他们的子女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而社会因而损失了一部分智力资源。因为贫穷,这些人不能履行他们作为家庭成员和公民的义务,也威胁到社会结构的完整稳固。另外,即使大家生存都没问题,过大的收入差距还是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例如高度的收入差距可能影响医疗服务,降低公共卫生的质量。相对的收入差别也会显著影响人们的心理幸福程度。也有研究表明,收入差距会降低社会需求水平而增加贸易赤字【24】。

所以说,不管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否合理,这个现象本身是对社会有负面影响的,因而是不应被忽视的。而且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关注富人的收入,而是该讨论如何让穷人跟上社会的发展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有更多的贡献机会。

 

参考资料

12 CBO, “Trend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Household Income Between 1979 and 2007”, October 2011, http://www.cbo.gov/publication/42729, accessed 8/25/2012

13 Fitzgerald, T. J., “Where Has All the Income Gone?”, The Region (published by the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Minneapolis), September 2008 http://www.minneapolisfed.org/publications_papers/pub_display.cfm?id=4049#fn1 accessed 9/2/2012

14 人口统计局使用的物价指数偏高已经是经济界的一个共识。请见我以前的博文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07261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550391及其中的参考文献。

15 Pew Research Center, “The Lost Decode of the Middle Class”, August 22, 2012, http://www.pewsocialtrends.org/files/2012/08/pew-social-trends-lost-decade-of-the-middle-class.pdf accessed 9/2/2012

16 National Employment Law Project, “The Low-Wage Recovery and Growing Inequality”, NELP Data Brief, august 2012, http://www.nelp.org/page/-/Job_Creation/LowWageRecovery2012.pdf?nocdn=1 accessed 9/2/2012

17 Reardon, S. F. and Bischoff, K., “Growth in the Residential Segregation of Families by Income”, 1970-2009”, US 2010 Project, August 2011, http://graphics8.nytimes.com/packages/pdf/national/RussellSageIncomeSegregationreport.pdf accessed 9/2/2012

18 Alan B. Krueger, " The Rise and Consequences of Inequ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Speech at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January 12, 2012, http://www.whitehouse.gov/sites/default/files/krueger_cap_speech_final_remarks.pdf, accessed 11/28/2012

19 Fleck S., Glaser J. and Sprague S., “The Compensation-Productivity Gap: a Visual Essay”, Monthly Labor Review, January 2011, p. 57. http://www.bls.gov/opub/mlr/2011/01/art3full.pdf, accessed 9/2/2012

20 在上一篇论文(参考文献13)中已经考虑了非现金报酬的问题。但所用的通胀率还是被统计GDP时用的要低。如果用GDP的通胀率,通过修正后的家庭收入增长就不是26%而是31%。

21 Shulman, “The Betrayal of Work”, The New Press, 2003

22 James Lardner and David A. Smith, ed. “Inequality Matters”, The New Press, 2005

23 Collins, Chuck and Yeskel, Felice, “Economic Apartheid In America”, The New Press, 2005

24 Kumhof, Michael, Lebarz, Claire, Ranciere, Romain, Richter, Alexander and Throckmorton, Nathaniel A., Income Inequality and Current Account Imbalances (Janurary 2012). IMF Working Paper No. 12/8.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rn.com/abstract=1997721, accessed 11/9/2012

 


《粗析美国收入差距》全文链接

第1-2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5590

第3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6250

第4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6874

第5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7508

第6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8105

第7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8926


第8-10节 http://blog.creaders.net/fouyang/user_blog_diary.php?did=139832
浏览(13440) (0) 评论(28)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兔子特饱 留言时间:2013-01-31 06:51:29
here you go:
http://www.zerohedge.com/news/2012-11-27/when-work-punished-tragedy-americas-welfare-state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5 19:20:31
老度:谢谢评论。的确,这样的债务和赤字是不能持久的。现在看来靠经济发展来消化是不可能的,政府也不能约束自己。也许需要一个大震动,人们才会醒来。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5 19:18:59
秋念:是啊,中产阶级工作最努力,养活了自己和穷人富人。
兔子:谢谢你的补充!能提供这个图片出处的链接吗?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5 19:16:25
千页:谢谢你的补充分析。我基本同意你说的。

“不过,从党派角度看,民主党政府时期中产阶级和穷人的收入增长要高于共和党政府时期,同时富人收入的增长正相反。”有参考文献吗?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5 19:15:05
昭君:谢谢评论!我同意,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的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用政府政策去补偿,但不可能用政策去阻止这个趋势。关于全球化,其实对贫富分化的影响还不光是低端工作的流失。也许更重要的是“超级明星效应”而造成高端收入的急剧增高。这些我以后还要谈到。

关于控制支出和印钱的问题,我也同意你和其他几位的看法。但这个问题不是本篇文章的重点。债务上限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笑话。这么硬的“硬约束”都约束不了,下一个更“硬”的我都不敢想是什么了。
回复 | 0
作者:老度 留言时间:2013-01-25 09:22:13
不错, 就是这样, 财政部疯狂印债卷, 而美联储疯狂印钞票, 以钞票来买债卷, 所以小凹就有花不玩的流水钱, 一个总统如果有花不完的钱, 那么他做什么事都会很方便很大方, 政治上人事上什么关系都可以拿钱来摆平, 所以每个人都会说他的好话, 硬砸钱下去, 经济也会在短期内被打鸡血针, 会出现人为的暂短的畸形繁荣, 那么竞选连任也不会有多大问题了.
但是这样干, 难到就不会有负作用吗?
明显的负作用应该有两个:
(1)通货膨胀和美国人民的财富被稀释, 这个可通过迫使中国和日本增持美国国债来获得暂时的解决, 那么这两个国家为什么要增持美国国债呢? 除了顶尖的人物可以拿回扣, 保证了他们的私人利益后, 还可以通过巧妙的政治运作, 使这两个国家发生矛盾, 互相争得象斗鸡眼一样, 而双方都在政治上有求于美国, 那么即使小凹不开口, 他们也会自觉的增持美国国债, 从而给小凹送上这份大礼的. 日本国内会怎么样不知道, 大概也好不了, 而中国的情况是一望而知的, 那就是输入型通涨, 中国的广大屁民就得出血, 为输入型通涨来买单.
(2)如果债务进入天文数字, 上面那些邪门歪道的法子不再管用了, 政府甚至连庞大债务的利息都付不出来时, 美元崩溃, 债务违约也就不可避免了, 但那时自己早就下台了, 自然有后上来的倒霉蛋来为自己拾屁股了, 搞经济紧缩这种触犯众怒的事, 由那些人去做何乐而不为呢? 被人们骂得狗血淋头, 也是他们的事, 与己无关, 嘿嘿, 谁叫他们那么倒霉呢?
回复 | 0
作者:兔子特饱 留言时间:2013-01-25 08:12:11
<img src="http://www.zerohedge.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user5/imageroot/2012/11-2/welfare%20cliff.jpg"/>
回复 | 0
作者:兔子特饱 留言时间:2013-01-25 08:10:46
昭君兄,我忘了这个图贴没贴过。。。:)单亲妈妈挣2万9比努力工作挣6万9的还到手的多。
<a href="http://www.zerohedge.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user5/imageroot/2012/11-2/welfare%20cliff.jpg" />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3-01-24 21:49:56
美国的穷人,富人,严格的说,是在吸中国人民的血。。。以及全世界用美元人的血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3-01-24 21:43:40
中产的不利有两方面,1 收入的购买力逐年下降,虽然到现在,美国工资的购买力,还是比绝大多数国家高不少。。2 美元(存款)的贬值。

而穷人,反正吃国家,所以这两方面都没有影响。
回复 | 0
作者:千页 留言时间:2013-01-24 21:32:55
美国这三十多年的发展趋势已经很清楚了,就是财富加速向少数顶尖富人聚集,中产阶级不断向穷人阶层没落,依靠政府帮助的穷人队伍不断状大,国民贫富结构由橄兰球型向金字塔型发展。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现在研究的焦点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的发生。有政治的原因,有经济的原因,有技术进步的原因,也有政府方面的原因。

除去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等比较客观的原因外,有研究揭示,两党政府的许多政策不但没有设法消除贫富悬殊,反而打击了中产阶级,从而加剧了财富不平等的状况。比如,税收政策过于偏袒富人和大公司;对工作的外流无动于衷,甚至变相鼓励;经济危机的救援资金主要投向了华尔街;扩大金钱对政治的影响等等。不过,从党派角度看,民主党政府时期中产阶级和穷人的收入增长要高于共和党政府时期,同时富人收入的增长正相反。

相信奥巴马在解决债务上限问题后会有后续措施推出,进一增加财政收入,消减对富人和企业不必要的补贴,堵塞税法漏洞,同时鼓励工作回流。
回复 | 0
作者:昭君 留言时间:2013-01-24 18:42:09
非常好的分析!

我比较赞同V 的观点,美国社会目前的贫富分化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结构决定的,从一定程度上讲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因为资本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结果必然是资金流向劳动成本最低的地方,而制造业工作的流失,使得过去的传统中产阶层(技术工人,低级管理人员等)也随之慢慢消失。但中高收入层(各种professional jobs,高级管理人员等)的工作由于流动性较小,因此受到全球化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当然制造业工作流向中低收入国家的一个直接效果,是有效地控制了物价的增长(美国这些年来物价增长不大,和全球化直接相关)。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比较支持通过修改税法,来鼓励公司将一些制造业工作流回美国。这个趋势现在似乎已经在小范围内可以看到了。

另外美联储如果不控制乱印钞票,政府如果不真正有力地控制支出的话,人们的财富只有越来越不值钱。。。看两党昨天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的再次“妥协”,让人对此不抱什么希望。。。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4 15:27:18
soso61:对,技术增长减少了劳动力的需求。但另一方面,工薪阶层收入减少也影响了需求的增长,这样资本家也赚不到钱。也许还是需要一个再分配的机制,经济才能搞活。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4 15:22:33
pia:欢迎来访。问题是其它国家也不是傻瓜,早晚会拿出反制的方法的。等着瞧吧。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4 15:21:25
老度:谢谢评论!我对这个问题不是很懂,但同意货币过剩是一个个泡沫的根源。不过贫富差距与资本过剩也许是互为因果的:资本过剩引起中产阶级受压,增大了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压制了需求的增长,也使得资本无用武之地。

至于美国的债劵,问题在于政治而不是经济。政客们没有决心遏制支出增长,这个问题就无解。
回复 | 0
作者:Soso61 留言时间:2013-01-24 14:20:36
这是必然地。由于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资本对人力资源需求减少,或能找到廉价劳动力。使得靠工资吃饭的人之间竞争激烈。工资当然涨不上去。靠资本吃饭的人可用更少的劳动力,或廉价劳力。当然更赚钱。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4 13:57:11
FED敢这么疯赌,也是赌赢了美国的,赌输了全世界大家买单。"美国的问题是你们的问题"。

这种赢了归己,输了嫁祸于人(纳税人买单),也是华尔街的精髓所在。不对称的payout意味能力,对称了就没能力了,所谓alpha。体制有一天或许会被它毁了。
回复 | 0
作者:老度 留言时间:2013-01-24 13:09:34
个人觉得vosmorion博的讲法非常在理, 情况就是这样, 这应该是美国政治体制中的一个大漏洞, 美联储名义上虽说是独立的, 仅仅为经济负责, 但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 却变成了一个政治机构, 完全跟美国财政部一样, 在为美国政府和总统服务.
这就是美国泡沫不断的根本原因, 互联网泡沫, 房地产泡沫, 一个接一个, 之所以要不断的制造泡沫, 基本上是在为政客们的利益和政绩工程服务, 华尔街只不过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而已.
被制造出来的互联网和房地产泡沫可以破裂, 但下一个惊人的大泡沫Bond会不会破灭, 还是很难讲的, 美国的主权债卷会不会象希腊那样破灭, 牵扯的因素太多, 首先牵涉到美元本身的特殊性, 还有最大的债权人中国等因素, 这就牵涉到国际政治, 这已经不是一届美国政府的问题了, 跟大而不能倒的东西一样, 中国能让它破裂吗?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4 11:32:38
注册笔名:穷人的福利一般来说没你说的那么好。当然欺诈的另当别论。例如,低收入补贴需要有一定工资收入才能领取。但有了那么多工资,食品补贴肯定拿不到,医疗救济也悬。而且单亲家庭要出去工作的话还有托儿费用。具体的我也一下子说不清楚,可以看看上面的参考文献21和23.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4 11:27:49
秋念11:我以后会讲到一点亚洲移民和中国移民的情况。其实他们中间穷人也不少(比白人多,比黑人少)。但第二代就比白人都好了。但其中原因,我们作为这个种群的一份子心里自然清楚,但正式的研究似乎还没有。前几天万维上有篇讲这个问题的文章,可惜我把链接丢了。
回复 | 0
作者:欧阳峰 留言时间:2013-01-24 11:25:33
vosmorion:谢谢来访!关于现金流量影响财富的问题,我原则上同意你的看法。但定量地说,这个因素有多大,是否是主要因素,我没有看见过有关数据。

上面说了,通货膨涨指数的选择对以上结论的影响是很大的。但这个影响仅是字面上的(影响计算方法)还是实际的?这不是个简单的问题。字面上很简单,把收入数字根据通货膨胀修正就行了。但实际上,通货膨胀会影响到资本的流动,工资的变化,利率和财富值(例如房价)的变化等,要定量估计不是容易的事。
回复 | 0
作者:注册笔名2 留言时间:2013-01-24 10:56:22
秋念11是个傻B!一点也不知道,就满嘴胡说,你们5毛就这德性!除了偷渡的,没绿卡的,谁都有很好的福利。医疗一分不花,每月近400元的食品补助,多出的现金不报,年底1万多元的的低收入补贴。。。如果俩夫妻每人每月一千多的4口家,过的比年收入8万的4口家一点不差。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3-01-24 10:31:45
关键是肯不肯吃苦。美国穷人被养娇了,懒的要死,倒很会怪来怪去
回复 | 0
作者:秋念11 留言时间:2013-01-24 10:30:00
文化是关键,中国人ANC不认的偷渡客苦苦挣扎,没有任何福利,还有种种不利,还是很滋润。。。
回复 | 0
作者:vosmorion 留言时间:2013-01-23 18:38:46
We are almost 4-5 years into the so called recovery, but most jobs gained in the so-called recovery are low-pay service jobs. Most of those lost good-pay jobs are gone forever. The economy has changed structurally, (maybe) forever. The main reason is technology change/improvement and (unbearabl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Robots will replace manual labor, computer system will replace lots of labor jobs too: call center, accounting, billing, travel agents, etc, etc.

BTW, on average, American economy gets a recession every 4 years. So just image if we are due for another recession,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e are far from full recovery!)?

Sorry, forgive me for having polluted your place too much
回复 | 0
作者:vosmorion 留言时间:2013-01-23 18:17:47
I am sorry to say that the so-called middle class will shrink dramatically in America in next decade and beyond. America will move towards Latin-america in terms of middle class ratio of population. Metaphorically speaking, most people will either own Walmart stock or work for Walmart (either you are rich or poor). Those who want to be rich will have to be either smart, highly educated, or born rich (coming with lots of capital).
回复 | 0
作者:vosmorion 留言时间:2013-01-23 18:08:34
Government, especially the Fed, is the main enabler of the income inequality in American via their deficit spending and money printing (QEs).

American people love to vote for government to impoverish them as long as government claims to help them! What an irony?

"By a continuing process of inflation, governments can confiscate, secretly and unobserved,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ealth of their citizens. There is no subtler, no surer means of overturning the existing basis of society than to debauch the currency. The process engages all the hidden forces of economic law on the side of destruction, and does it in a manner which not one man in a million is able to diagnose." -- By John Maynard Keynes
回复 | 0
作者:vosmorion 留言时间:2013-01-23 18:01:01
欧阳,首先谢谢你辛苦耕耘。一点个人小建议:建议你不妨多研究美国货币政策:How the Fed Reserve System and monetary policy work。也许对很多问题会更容易解释。

“而在2000年后,薪资增长真的是落后了。但理解这个现象并不是很容易”。我来试试。从2000年后,市场仍然在 bear market 的泥潭里挣扎,实体经济并没有任何快速发展。劳工薪资增长只能建立在生产率和实体经济增长的基础上。2000年后Fed不愿承受NASDAQ破灭的 nasty consequence,选择了easy solution instead of hard/right one: 继续扩张信贷,导致了有一个史无前例的泡沫:房地产泡沫。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近水楼台能得到easy money的(Wall St, etc)从中渔利,劳工根本无法受益。Fed不愿承受房地产泡沫破灭的后果(非常恐怖),又在继续无限扩张信贷(QE),下一个泡沫(Bond)破灭会让2008/2009的房地产泡沫破灭 looks like child play in Disney land.
回复 | 0
我的名片
欧阳峰
注册日期: 2007-09-18
访问总量: 1,875,39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本博客近期内不定期更新
最新发布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友好链接
· 刘以栋:刘以栋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潜伏:潜伏的博客
· 2cents:2cents博客
· 伊萍:伊萍的多彩世界
· 谷语草鸣:谷语草鸣
· Beaubien2010:Beaubien2010的博
· 多思:多思的博客
· 汪翔:汪 翔
· 星辰的翅膀:星辰的翅膀
· 老秃:老秃笔侃山
· 水柔石刚:水柔石刚的博客
· 岑岚:岑岚的博客
· 枫苑梦客:梦中不知身是客
· 怡然:怡然博客
· 寄自美国:寄自美国的博客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昭君:昭君的博客
分类目录
【政治经济-2020大选】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2020,美国保守派选民该挺谁?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旧贴回顾】
· 衔接量子与经典物理:2012年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免费”的代价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成功者的心态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书山有路-经济篇(3)】
· 《国家为何失败》读后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从《大空头》看颠覆性创新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上)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下)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中)
· 资本:贫富差距之源?(上)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2)】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 美国的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
· 美国铁路面面观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下)
· 提高执政效率:自适应(上)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美国中期选举:谁是赢家?
· 围观美国打老虎
· 美国教育体系中的“扶贫”措施
【政治经济-美国华人】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亚裔传统月:关于美国亚裔的几个
【政治经济-收入差距】
· 收入差别,市场经济与左右之争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美国的收入差距:社会流动性(完
· 美国的收入差距:政府能做什么?
· 美国收入差距的原因
· 美国的收入差距:谁是最富和最穷
· 美国的收入差距:中产阶级与贫穷
· 美国的收入不平等:非主流意见
· 美国收入不平等:引言与现状
【书山有路-宗教篇】
· 关于道德与宗教问题与网友的讨论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下)
· 进化论是上帝的克星吗?(上)
【政治经济-12大选】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美国大选投票:除了“罗马”别无选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下)
· 谁动了Medicare的奶酪?(上)
· 那是谁建的?谈谈大小政府之争
· 正戏开场——简评美国两党全国大会
【书山有路-心理篇(3)】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思维快慢道(下)
· 思维快慢道(中)
· 思维快慢道(上)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下)
· 如何避免决策误区(上)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下)
· 沟通技巧:“粘性学”(上)
· 习惯的力量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2)】
· 高院判决,平权与亚裔入学
· 控告哈佛歧视案讨论小结(转)
· 反抗种族歧视,何不从帮助亚裔子
· 亚洲传统价值在西方:财富还是包
【政治经济:亚裔爬藤(1)】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
·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书山有路-心理篇(2)】
· 自律的本能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双管齐下”的变革秘诀
· 实现自我,完成中年转变 -- 《中
·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 惊险小说中的上品 -- 《Ambler W
【政治经济:政经随感(1)】
· 简讯:美国竞选经费比往年减少
· 再谈科学的威力与局限
· 读奥巴马“国情咨文”有感
· 政经随想(5)资本主义之后是什
· 政经随想(4):民主与市场经济
· 政经随想(3)美国的末日到了吗
· 政经随想(2) 美国经济困境与全
· 政经随想(1)关于美国国债的几
【书山有路-经济篇(2)】
· 大政府,小政府,聪明政府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下)
· 回首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 (上)
· 窥视右派的内心:读《美丽的美国
· 中国起飞的发动机 ——民工
· 介绍Peter Drucker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 书评:《讨还资本主义的灵魂》
【书山有路-政治篇(2)】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 从金融危机看政府的角色(下)
· 谁是乐善好施之人?
· 关于普世价值的随想
· 谈谈美国公知(4/4)
· 谈谈美国公知(3/4)
· 谈谈美国公知(2/4)
· 谈谈美国公知(1/4)
· 第三只眼看民主与专制
· 赖斯与她的自传《无上光荣》
【书山有路-传记篇(2)】
· 格林斯潘《动荡年月:新世界的冒
【学海无涯-数字通信】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数字通信介绍(5) 什么是MIMO?
· 数字通信介绍(4) OFDM为何如
· 数字通信介绍(3)信道编码
· 数字通信介绍(2)香农与信息论
· 数字通信介绍(1) 调制
【学海无涯-心理学(2)】
· 心态是衡量快乐的一杆秤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2)】
· 给电子运动拍照——2023年诺贝尔物
· 一个世纪的纠缠-2022年诺贝尔物
· 大繁至简:2021年物理诺贝尔
· 黑洞的神秘和神奇-2020年物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量子漩涡的奥妙-2016年物理诺贝
· 神秘的中微子
· 换灯泡,得诺奖
【学海无涯-诺贝尔经济奖】
· 解码性别不平等——2023年诺贝尔经
· 银行和信息-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
· 从相关性到因果性-2021年诺贝尔
· 拍卖中的信息和博弈-2020年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怎样制定好的合同?2016年诺贝尔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2)】
· 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剖析美国国债难题:让数字说话
· 大政府能救美国吗?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2)】
· 美国理科教育(5)教育改革话题
· 美国理科教育 (4) “不让一个孩
· 美国理科教育(3)成绩差距
· 谈谈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
【政治经济-美国经济】
· 关于美国经济的对话
· 奥巴马的赤字
【政治经济-美国贫困】
· 美国的救济陷阱
· 社会阶层分析的标尺:收入还是消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下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中
· 美国穷人:另外的百分之十五(上
【政治经济-国际政经】
· 阿富汗天上掉馅饼儿,福兮,祸兮
· 中国的优势在哪里?
· 关于美国核武新政策的随想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政治经济-随想杂谈】
· 用事实说话:循证决策
· 关于维基解密与媒体的随想
· 谁打败了麦卡锡?
【政治经济-税法福利】
· 扯扯美国的“税务局丑闻”
· 关于税法数据的分析 (评《纽约
· 税季谈税
· 社会安全保险及其危机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2)】
· “健保法案”为何“好事多磨”?
· 美国医疗保险:既太多又太少
· 健保法案解读(4)健保改革的目
· 健保法案解读(3)怎样从Medicar
· 健保法案解读(2)“公共选项”与
【政治经济-健保改革(1)】
· 健保改革法案H.R.3962解析(1)
· 美国医疗服务真是倒数第一吗?
· 奥巴马能完成医疗改革大业吗?
· 旧文重贴:美国政治的下一个热点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2)】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从高盛的“欺骗”与“趁火打劫”谈起
【政治经济-金融危机(1)】
· 冒险的代价:美国“信贷社危机”回
· 旧贴重放:关于AIG副总裁辞职信
· 旧文重发:“奖金门”争论中震耳欲
· 华尔街的信用危机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2)】
· 人到中年:从耕种到收获的过渡
【生活百感-子女教育(1)】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 虎妈猫妈,异途同归?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育儿漫谈:“高指标人”和“多情趣
· 也谈大学教育:作为家长的期望和
【生活百感-新大陆点滴】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从“网上直播”引起的自杀谈起
· 民族主义是非谈
· 节日食谱:中式烤火鸡
· 美国进入“节俭时代”
【生活百感-人际社会】
· 谈谈《蜗居》中的三个男人
· 关于人际交流的模式: 何时需要较
· 参与公益,从娃娃抓起
· 科学与宗教之我见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7)其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6)关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5)全
【学海无涯-全球变暖(1)】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4)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 (3)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2)
· 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据之检讨(1)
【学海无涯-博弈论】
· 也谈博弈
【学海无涯-科学方法】
【学海无涯-科普读物】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书山有路-科普篇(2)】
· 也论科普的风格 – 三本科普书的
· 人脑比电脑到底强在哪里?
· 无所不在的“网络”
· 科学的未知与伪科学 -- 《科学的
【历史纵横】
· 美国南北战争:到底是为了统一还
· 真相,正义与和解:“肯特屠杀”以
· 谁打败了麦卡锡?
· 西雅图的“地下城”
【法律观察】
· 邦联旗与言论自由
· 美国最高法院关于GPS跟踪的判决
· 案例分析:“米兰达警告”与“毒树
【好文欣赏】
· 好文欣赏:《糖水》
· 转载mendel文:《从“胎教”开始》
· 甘阳:自由主义:贵族的还是平民
· 【转贴】朱学勤:金重远 复旦首
· 好文推荐:村外
· 酒到陈时味方醇
· 转贴:“專訪袁偉時:不恪守法治
· ZT: 铁腕戴上丝绒手套
· 血缘(转帖)
· 秦晖: 全球化的第三种可能
【政治经济-美国教育(1)】
· 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力(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政治经济-美国政治(1)】
· 奥巴马2.0?
·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
· 也谈工会
· 谈谈美国的民主制度:“一票定乾
【生活百感-心态心情(1)】
· 放暑假乐!休博到九月。
· 初秋随想
· 人生如流水,只有变化是永恒
· 人性与理性:你是“99一族”吗?
· 随感:后院的野猫
【生活百感-愚人节笑话】
· 祸中祸:日本核电站释放超级细菌
【学海无涯-心理学(1)】
· 诡异的数字暗示:参照效应
· “诱饵效应”和“心理相对论”
· 从“破釜沉舟”谈起
· 千里送鹅毛的心理学
【学海无涯-诺贝尔物理奖(1)】
· 诺贝尔物理奖介绍2007:巨磁阻和
· 闲谈CCD
· 闲谈光纤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2)】
· 引力究竟是什么?
【学海无涯-科技译文(1)】
· 大脑是怎样工作的?
· 人类终将访问火星吗?
· 战争是我们生物本性的归宿吗?
· 科学重要吗?
【书山有路-政治篇(1)】
· 自我推销的范文- 读奥巴马的《大
· 信仰与政治
· 伊斯兰与西方文明:冲突还是和解
· 《世界是平坦的》书评
【书山有路-心理篇(1)】
· 面对灾难,你准备好了吗?
·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书山有路-科普篇(1)】
【书山有路-经济篇(1)】
· 古狗随想录(下):一统天下,“
· 古狗随想录 (上):“掌控中的混
· 关于做空,赌博与趁火打劫的随想
· 信息时代的新生态 – What Would
【书山有路-文学篇(1)】
· 一扇管窥当代大学生心灵的窗户——
· 道可道,非常道 – 读《遥远的救
【书山有路-传记篇(1)】
· 华盛顿政治的一扇窗口:Tenet自
· 《食祷爱》:心灵疗伤的良方
·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 ——《滚雪球》
· 洋“愚公”的故事 – 《Three Cups
【学海无涯】
· 关于数据权利的随想
· 随机对照试验与扶贫:2019年诺贝
· 宇宙学中的理论和实验:2019年诺
· 充满“科学元素”的2018年诺贝尔经
· 别开生面的2018年诺贝尔物理奖
· 行为经济学和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
· 引力波探测:成就“不可能之任务”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神秘的中微子
· 大数据经济学 (2015年诺贝尔经济
【书山有路】
· 北欧模式与《北欧理论》
· 自律的本能
· 关于认识论:涌现和贝叶斯法则
· 性别差异与神经心理学
· 保守主义该怎样帮助穷人?
· 诚信的心理学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下)
· 怎样对待老与死?(上)
· 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思
【政治经济】
· 川普走了,常态回来了吗?
· 拜登真能成为“团结美国”的总统吗
· 拜登:生逢其时的平庸候选人
· 我们的媒体怎么了?《美国大分裂
· 对“全民基本收入”的数学分析
· 杨安泽(Andrew Yang)和《对普
· 论保守派该投票克林顿
· LGBT与“宗教自由案”
· 华人和黑人:盟友还是对手?
· 奥巴马健保的新考验
【生活百感】
· 如何点燃天才的火花?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下)
· 谈谈美国高中课外活动(上)
· 放暑假啦!休博到秋天
· 孩子该读文科还是理科?
· 休博到明年一月
· 停博一阵
· 也谈一位“海二代”:国防部CIO高
· 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
· 中小学数学的存废之辩
【朝华午拾】
· 为什么调制解调器会有不同速度?
· 什么是网路电话?
· 旧文重贴:谈谈学习中的思考
· 菜鸟上路——我的第一份工
· 怀念敬爱的黄老师
· 感恩节前话感恩
· 数学竞赛与我
· 哲人讲座
存档目录
2024-02-04 - 2024-02-04
2024-01-06 - 2024-01-06
2023-12-06 - 2023-12-18
2023-11-20 - 2023-11-20
2021-08-24 - 2021-08-24
2021-02-02 - 2021-02-24
2021-01-25 - 2021-01-25
2020-10-05 - 2020-10-20
2020-09-07 - 2020-09-07
2020-08-26 - 2020-08-29
2020-07-15 - 2020-07-15
2020-01-05 - 2020-01-05
2019-11-27 - 2019-11-27
2019-10-20 - 2019-10-26
2019-08-15 - 2019-08-15
2019-07-27 - 2019-07-27
2017-05-06 - 2017-05-06
2017-04-19 - 2017-04-19
2017-03-11 - 2017-03-19
2017-02-06 - 2017-02-06
2016-11-22 - 2016-11-22
2016-10-24 - 2016-10-24
2016-07-11 - 2016-07-11
2016-06-09 - 2016-06-26
2016-04-07 - 2016-04-07
2016-02-03 - 2016-02-23
2016-01-05 - 2016-01-19
2015-12-08 - 2015-12-16
2015-11-03 - 2015-11-12
2015-10-20 - 2015-10-28
2015-09-23 - 2015-09-30
2015-06-04 - 2015-06-04
2015-05-04 - 2015-05-26
2015-04-07 - 2015-04-21
2015-03-03 - 2015-03-30
2015-02-05 - 2015-02-24
2015-01-14 - 2015-01-29
2014-11-06 - 2014-11-24
2014-10-01 - 2014-10-28
2014-09-08 - 2014-09-24
2013-12-04 - 2013-12-11
2013-11-06 - 2013-11-27
2013-10-02 - 2013-10-30
2013-09-04 - 2013-09-24
2013-06-03 - 2013-06-03
2013-05-01 - 2013-05-29
2013-04-02 - 2013-04-24
2013-03-06 - 2013-03-27
2013-02-05 - 2013-02-28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1-14 - 2012-11-28
2012-10-02 - 2012-10-31
2012-09-04 - 2012-09-26
2012-08-14 - 2012-08-30
2012-05-02 - 2012-05-02
2012-04-09 - 2012-04-17
2012-03-13 - 2012-03-28
2012-02-07 - 2012-02-29
2012-01-03 - 2012-01-31
2011-12-07 - 2011-12-21
2011-11-02 - 2011-11-30
2011-10-04 - 2011-10-11
2011-09-05 - 2011-09-27
2011-08-01 - 2011-08-31
2011-07-05 - 2011-07-27
2011-06-21 - 2011-06-28
2011-04-01 - 2011-04-07
2011-03-09 - 2011-03-23
2011-02-07 - 2011-02-28
2011-01-03 - 2011-01-31
2010-12-03 - 2010-12-14
2010-11-10 - 2010-11-23
2010-10-01 - 2010-10-30
2010-09-01 - 2010-09-29
2010-07-02 - 2010-07-02
2010-06-01 - 2010-06-29
2010-05-07 - 2010-05-26
2010-04-01 - 2010-04-29
2010-03-03 - 2010-03-29
2010-02-04 - 2010-02-27
2010-01-09 - 2010-01-31
2009-12-03 - 2009-12-19
2009-11-01 - 2009-11-28
2009-10-04 - 2009-10-31
2009-09-01 - 2009-09-30
2009-08-29 - 2009-08-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